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心理醫生媽媽陪玩《王者榮耀》,「解毒」爆款手游

心理醫生媽媽陪玩《王者榮耀》,「解毒」爆款手游

「敵軍還有5秒到達戰場……」如今,這句從《王者榮耀》中衍生出的遊戲術語,41歲的心理醫生王曉麗也能信手拈來。她從事心理諮詢治療十多年,經手過大量遊戲成癮的青少年,她原以為自己已深諳治療遊戲成癮之道,不過,最近她發現自家10歲的孩子對這款遊戲入了迷,為了搞清楚遊戲的吸引力,這位母親自己也開始成為「陪玩」,並嘗試找出預防沉迷之道。這位心理醫生找出的方法是啥?她從心理學角度是怎麼「解毒」手機遊戲的?

心理醫生媽媽「解毒」爆款手游

媽媽深度陪玩王者榮耀

「有什麼好玩的,我也來試試。」最初,作為心理醫生的王曉麗只是好奇10歲的兒子不知從何時開始,天天口中掛的都是《王者榮耀》。「打野!」「補刀!」「小心偷襲!」聽著這些似懂非懂的遊戲術語,她幾乎懵了,開局不久就被秒殺,沒想到卻換來兒子的「白眼」,」這激起了王曉麗的挑戰欲,她收起母親的架子,「拜託」兒子再教教她,漸漸地,她發現這款遊戲的確有自身的魅力。

培養兒子遵守遊戲時間

王曉麗說,自己的兒子今年小學四年級,和同齡人一樣,孩子身邊的很多同學都玩《王者榮耀》,「所以孩子經常就嚷嚷著要玩遊戲,對家長來說這都是可以理解的。」為此,她特意給孩子設立了一套玩遊戲的管理辦法——用孩子的表現積分來兌換遊戲時間。

兒子年紀小,沒有買手機,父母規定兒子每周五可以玩1小時,周六可以玩3小時,平時上課時間絕不能玩。「這些屬於每周基準的遊戲時間。」這些時間要根據兒子的表現的變化而定,比如周五完成不了作業,那周六玩遊戲的時間相應就會減少。

王曉麗說,要培養兒子尊重規則,更要讓他學會自己選擇,「比如這次期末考,我說如果有3科95分以上,暑假每天的遊戲時間就由你自己安排。」她說,讓兒子自己安排,也是讓兒子自己做出抉擇,如果他能做好自己該做的事(學業),就能選擇自己想做的事(遊戲)。結果,這次的期末考試小孩只有2科達到95分,「所以他就沒有選擇權了,由我來規定他每天玩遊戲的時間,這樣說清楚孩子還是接受的。」

父母要以身作則嚴律己

王曉麗說,其實孩子從小就喜歡玩遊戲,但會否沉溺還是看父母的教育。她坦言比起看到孩子沉迷遊戲而去責罵,更有效的辦法是家長玩的時候陪孩子一起玩,不玩的時候就以身作則。

她說,自己對於防止孩子沉迷很有信心,「現在他也知道自己必須先完成分內事才能在空餘時間玩遊戲了。」她說,即使等孩子長大了有了手機有了錢,相信他也不會沉溺於遊戲世界乃至為此亂花錢,「因為我們從小就讓他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懂得尊重規矩,知道分辨現實與虛幻。」她說,自己的方法未必就是絕對正確的,但相比很多家長單純用一刀切的方法禁止孩子玩遊戲,這樣的方法或許更加有效。

為什麼手機遊戲如此吸引孩子?

只有了解原因您才能找到對策

遊戲有很強的回應性,可以滿足孩子的內心渴望

幾乎所有的遊戲,哪怕是低齡遊戲,都有很強的回應性。不管你做任何的操作,它總是有反應的。比如說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兒玩湯姆貓(就是很久以前流行的那個APP,你跟它講個話它會模仿出來的那種)。

他不管跟這個遊戲講什麼,這個遊戲永遠都是會去重複他和回應他。這種狀態,對孩子來說是一種非常渴望的狀態,如果他在自己的家中得不到這種感覺,遊戲恰恰能滿足他。

但是,這一點也非常悲哀——孩子要從遊戲當中去體驗這種回應感,而家庭無法給予他。很多父母沉浸在自己的手機里,當一些孩子試圖跟父母溝通,但得不到回應。而遊戲這種虛擬世界,不管他做什麼都是能得到一個回應的感覺,會讓他感覺很好。這一點非常吸引孩子。

孩子可以在遊戲中體驗掌控感和控制感

對於孩子來說,玩遊戲時,他能體驗到一種掌控感和控制感。很多小孩兒自己的家庭當中,是被父母嚴嚴地控制住的,換句話說他沒有能夠有足夠多的自由,或者說足夠多的能力去影響一些事情。

但是,在遊戲當中你看只要你練級練得厲害,裝備買得強,組的戰隊厲害,你始終是有辦法去讓自己體驗到一種很成功的感覺。

這種,因為我做了一些什麼,而取得某種成就的掌控感對於孩子來說也很誘惑。如果一個孩子,他在現實生活當中沒有其他的渠道去體驗這樣的一種掌控感,比如,有的孩子到了很大,連每天穿什麼衣服都不能做主;或者說他每天在家裡面,總是被告訴說,你要做這個,你要做那個,在一些很基本的事情上都是父母來做主的話,那這種掌控感跟容易把孩子吸引到遊戲當中去。

孩子在遊戲中得到成就感,以彌補現實的失落

成就感是指,練級練到一定的程度,或者通關了、或者得分高了、或者說你把一個人物養成到某個階段了,這一種成就感可能是對一些孩子來說,在日常生活當中很少得到的。

這也是為什麼經常會看到一些,就是在學校裡面成績平平,沒有什麼特色的孩子往往是非常容易迷戀遊戲的。

因為對他們來說,如果在現實社會當中很難體驗到那種自我成就感的話,在遊戲當中經常可以對這一部分去進行一個彌補。但是這種彌補背後也都是有各種各樣的代價的。

孩子在遊戲中找到歸屬感,獲得心理上的安慰劑

歸屬感主要是指現在遊戲的一種社交屬性,它能幫助你和一群非常認同共同一個東西的人走到一起。比如說很多年前那個《魔獸》非常流行的時候,這種《魔獸》的很多部落,或者說《魔獸》的很多玩家群體,幫助很多「宅男」其實是建立起了一些線下的友誼的。所以,你可以看到,很多時候這種現實和線下的東西是會打通的。

他們中一些,可能平時在社交上面有困難的人,在遊戲當中可能能夠更好與他人產生一種虛擬的聯結。而這種虛擬的聯結至少對他們來說,也是一種心理上的安慰劑。同時,因為玩遊戲很大一個群體都是青春期。青春期的心理屬性,本身就是在琢磨這個「我是誰」這個問題,所以得到同伴的認同,是這個青春期很重要的一種心理發展的過程。

那麼當一個班級裡面,大部分人都在談論一款遊戲的時候,這種同伴的壓力和來自於對於同伴認同的渴望,可能會很容易驅使一個青春期的孩子去做這麼一個選擇。

孩子在遊戲中釋放現實中壓抑的攻擊性

孩子通過遊戲,釋放了很多對於比如說社會的一些不滿,這種不滿包括了對家庭,對學校這種。

假如說,你看到一些小孩,他在遊戲當中給自己起了一個特別特彆強悍或者霸氣的昵稱,但其實他在生活當中,是一個非常文質彬彬,甚至弱小的人。 還有一些孩子,我知道在玩兒遊戲的時候,會把那些自己要去打的敵人假想成是自己身邊很討厭的人——可能是某個欺負他的同學,或者某一個特別控制他的家長。

所以,你可以看到這種遊戲當中去釋放對於這種現實的不滿,包括對於攻擊性的這一部分,也是非常強烈的。

遊戲是一種低成本的自娛自樂

對於青春期孩子來說,他們沒有很多錢,很多時候遊戲在金錢這部分,它的入門的門檻很低。這對於孩子來說也是很吸引的一點:我不需要從爸媽這裡要太多的錢,我就能讓自己很開心。

如何判斷一個孩子是否遊戲上癮

社會功能是否受損——學習、社交、身體狀況如何

什麼叫做社會功能受損呢?一個孩子玩遊戲,但是他學習還是很好,社交功能還是很好,包括身體功能也很好。他還是在鍛煉身體,按時吃飯,按時睡覺。那這種情況你根本不用太擔心。

如果一個孩子玩遊戲,即使看上去玩得比較多,但是功能性沒有太大受損的話,父母暫時可以不用太擔心。

人際關係是否受影響——和家長、同學、老師之間關係如何

要重點觀察,孩子在玩遊戲之後,他和周圍人的人際關係是否是和諧的?這個人際關係,主要是指他和家長之間的,他和同學之間的,還有他和老師之間的。

也許有些孩子的功能性沒有受損,但是你會發現他和周圍人的人際關係,發生了很大的變化。

比如說,他開始變得非常暴躁、易怒,或者他開始變得很不耐心,開始變得特別得忤逆,不過這些也是青春期的本身的一些特質。但是,也需要區分,究竟這些是遊戲帶來的,還是因為青春期他本身的特質。

如果圍繞著遊戲這個過程本身,產生了很多衝突的話,說明某種程度上,遊戲成為了家庭或者其他關係中,張力和衝突的載體。這個時候就是去審視這些關係的時候。

是否發展了不良癖好——是否熬夜、大量購買遊戲裝備

比如有的小孩,他因為玩遊戲而開始熬夜,這是一個非常糟糕的習慣。或者有

的小孩,他因為玩遊戲發展出了偷錢買裝備的習慣。這些不良的癖好的產生,也是一種非常糟糕,需要被注意的狀態。

作息或性情突變——是否早上起不來、不吃飯、講話煩躁

可以舉例為,孩子是不是現在早上起不來,飯都不吃,包括性情大變,講話很不耐煩,或者說把自己包裹起來,用很沉默的狀態去進行回應。這些都是需要被注意的狀態。

防止孩子沉迷遊戲,父母可以做些什麼?

當孩子開始沉迷遊戲的時候,家長首先需要「閉門反思」

有些時候遊戲本身是一個「替罪羔羊」,它反映的是親子關係當中,本身就結下的一些「梁子」。

通過遊戲能看到,孩子在關係當中所承受的,都是怎樣在虛擬世界當中被滿足。所以當家長在思考自己該怎麼做的時候,第一點是要關起門去反思一下,在自己和孩子的這種親子關係中,是否出現了一些壓力或者狀況是需要去面對的。

這裡要強調的不是說,孩子玩兒遊戲就要去反思。這個語境是說,當孩子已經沉迷於遊戲,或者說成癮於遊戲的時候,父母要去思考的一點。 如果孩子只是玩兒,但是不符合剛才講的那些上癮的標準,覺得父母大可不必太過焦慮。

家長要抓住孩子對「夠酷」的需求

建議父母適當地去了解一些遊戲行業的發展,和年輕人的一些語境。

因為青春期有一種非常典型的心態,就是我得做一些和爸媽和老師不一樣的事情,不允許的事情才夠酷,對不對?

那換句話說,從一個稍微狡猾一點的角度,如果一件事情爸媽跟老師自己也做得挺來勁的,一個小孩兒他可能就覺得沒興趣了。他就覺得這個不夠酷,好像連我爸媽都做的事情,我就覺得很沒勁。所以,當一個爸媽對於遊戲持一個比較中立、溫和的態度,而不是把他當敵人的話,有些小孩兒他自動就覺得這事兒也就這樣。

但如果說,你非常嚴肅地去反對孩子,可能會適得其反。他反而就像找到了一個青春期叛逆的抓手一樣,開始死死地抱住遊戲不放。

所以最好去了解一下,遊戲的行業發展和年輕人的語境。包括如何去幫助孩子去選擇相對適合的一些遊戲。其實,網路遊戲也分很多種,這個網上可能有幾百萬款遊戲。有些遊戲非常益智,而有些遊戲除了宣揚暴力和色情,騙裝備的錢之外就真的沒有什麼好處。

怎麼幫助孩子去鑒別這些遊戲,也是父母去做的一個功課。

讓孩子學會自我管理

在玩遊戲這件事情上,需要把制定規則的權利去交給孩子,然後把監督執行的功能去留給自己。這個是指,有些孩子玩遊戲,爸媽難免會擔心說孩子沉溺。我覺得與其把擔心悶在心裡,不如和孩子坐下來好好聊一聊。

跟孩子聊的姿態,可以是:你玩遊戲我並不會反對,但是我希望你可以自己去制定一個規則,去更好的進行自我管理。也就是讓孩子自己來說,他怎麼玩遊戲。

比如,有的小孩兒說每天做完作業,可以玩兒半個小時,有的小孩兒說我每天睡覺之前可以玩20分鐘。但是,這個規則需要讓孩子自己去制定。不然他就變成了父母的一種高壓政策。自我管理的感覺,是給予孩子一種自我效能感和自律的感覺。這種自由度是不一樣的。

監督執行也是父母需要去看到的一個邊界。就是,當這些規則被制定出來之後,去監督他從始到終的執行,這個也是非常非常重要的。

幫助孩子認識遊戲背後的東西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去探索這個遊戲背後的一些東西。這個是指,現在網上也有很多學者或者文章在討論說,遊戲究竟為什麼會讓人成癮,或者說設計遊戲的時候究竟有哪些元素是吸引人的。

父母和孩子完全可以去討論這些內容。就相當於你去解剖這個遊戲的過程,也能幫助孩子認識到遊戲背後的一些東西。說不定,以後他長大真的會去變成一個遊戲設計師呢。家長可以在有引導的狀況下,和孩子一起去看這些。用一個非常理智化的方式,幫助孩子建立起,對於遊戲更加健康的態度。

幫助孩子從遊戲中學習做一個有趣的人

在有很多企業,尤其是一些年輕的公司在進行遊戲化的管理。比如說,員工打卡不再需要考勤機,而是用積分或者說像那種玩遊戲的方式,來進行。

那麼,在一個家庭當中進行這種遊戲化的思考,父母也是可以去學習和借鑒的。比如說,當一個希望孩子他在學業上取得一些成就的時候,你怎樣通過一種遊戲化的設置能讓他感覺到更多的成就感,或者說在你們的一個溝通過程當中,有沒有一些遊戲化的元素,讓孩子即使到了青春期,依舊覺得你是一個有趣的人。

當孩子遊戲成癮時,請正確對待Ta

最後一點也是非常重要的,就是如果孩子已經對遊戲成癮,有必要的話要求助專業人士,比如說一些家庭治療師,或者一些個人的心理諮詢師。

玩遊戲未必是一個歸因,它可能是一個結果。它反映的是這個家庭當中,本身就需要被處理的一些情結,一些動力。所以這一部分家長的及時求助對於孩子和整個家庭也是非常重要的。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mei姐話你知 的精彩文章:

陪著「差生」孩子堅持6年,她明白了這些
要想孩子聰明,這7件事別做!
孩子越來越膽小?說「別害怕」沒有用,要這樣做
坐在副駕駛的人,請不要說出這10句話!
沒有想到喝啤酒竟然有這麼多好處!

TAG:mei姐話你知 |

您可能感興趣

《媽媽咪鴨》終極預告訴「奶爸」心聲
中國留學生教唆現任打死前任開審!王浩志媽媽呼籲嚴懲兇手
寶寶生病媽媽心疼說說句子
胡歌陪媽媽在醫院被認出,要做手術?原來是陪媽媽做護理
兒呀!媽媽來陪你啦——沉痛悼念趙佔英烈士母親趙媽媽!
「我家兒子怎樣?」《愛美錄》媽媽團展開搶奪宋智孝
興文媽媽喜懷二胎,醫生卻建議她拿掉孩子,結果
好媽媽講故事:安徒生童話
《唐山大地震》中媽媽為什麼選擇救兒子而放棄女兒呢?可以理解嗎
王芳?散文《媽媽,請不要哭》
《變形計》美女媽媽酷似沈夢辰,吵著要給薛之謙生孩子!
生不生二胎?二胎媽媽告訴你
袁詠儀兒子想換掉媽媽?追生二胎張智霖回答亮了
新手媽媽該怎樣護理剛出生的小寶寶?
新生兒如何護理,准爸爸媽媽們你們知道嗎?
王瑩:捐贈母乳的愛心媽媽
《生門》 講述媽媽的故事
胡彥斌為媽媽慶祝生日,網友:胡彥斌媽媽好年輕啊!
楊雲楊威爆照雙胞胎,小姑娘生病打吊瓶?媽媽楊雲心疼壞了!
媽媽得胃癌險送命,她演《美好生活》還被罵靠張嘉譯「裙帶關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