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運動 > 當克雷庫里在中國耍寶時,杜蘭特在哪兒?

當克雷庫里在中國耍寶時,杜蘭特在哪兒?

騎士聯繫不上歐文是不是真的我不知道,但身在國外的我倒是確認歐文社交媒體上不再關注詹姆斯了。騎士這會兒亂成一鍋粥,勇士倒是泰然自若各種歡樂:湯普森跟著安踏在中國耍了一圈回去了,庫里拖家帶口北京成都杭州到首爾又各種耍寶,格林也澄清了自己沒惹新官司,那麼自願降薪的杜蘭特呢?

他到了我如今所在的國度,沒錯,開始了印度行。

印度?這兒的籃球能打成什麼樣兒?我上午晨練的時候,帶我的小教練舒伊莎歡樂地說:「我周末要去新德里看杜蘭特啦!你見過他嗎?他有多高?真人是不是很厲害?」舒伊莎是個曲棍球運動員,也是個兼職體能師,對運動非常熱愛,她說現在在班加羅爾,已經不太會出現《摔跤吧!爸爸》里那種封閉的守舊的故事了。

「我媽媽就是我們卡爾納塔卡邦女籃的,她鼓勵我參加運動,全家都支持我投入運動。當然,媽媽那一代人經歷的事情確實不容易,如果不是外公外婆支持,她也不會那麼自由地打籃球。」她也承認這次女籃亞洲杯的宣傳和推廣做得很不好,如果不是來訓練,她也不會注意到有這麼大的比賽——對她而言,這確實是個挺大的比賽。

印度的運動給很多外國人的留下的印象還停留在板球和卡巴迪這兩個帶著濃重地域烙印的項目上,關於板球,我的一位前輩同事童可欣曾經給我講過她當初在ESPN亞洲工作的經歷,由於後任負責人是個印度老哥,瘋狂在自己許可權範圍內推銷板球,導致ESPN亞洲收視率不斷下滑,很快沒了生機;關於卡巴迪,我的另一位前輩同事畢然給我講過他的親身經歷,因為他是前中國卡巴迪隊的國手,每天訓練結束都會往北醫三院抬傷號,醫生後來都受不了了,問你們什麼隊的啊,他們說卡巴迪隊的,什麼什麼迪?什麼項目啊?卡巴……嗨,您就這麼記吧,就是拳擊加柔道!

各位,您琢磨琢磨,要就只有這麼倆項目,這該是運動生活多麼乏味的一個地兒啊……

但現在印度人不這麼認為,關注他們的人也不這麼認為,比如NBA剛剛在印度新德里開啟的NBA印度籃球學校,就算是為印度籃球開啟的新篇章。

這座學校已經開始招生,21個精英學生已經開始了他們在這裡的訓練生活,他們中最大的17歲,最小的13歲,並不都是新德里人。別看只有21個,這可是從印度6個城市成百上千的競爭者中挑選的精英,NBA印度籃球學校原來想一期招收24個學員,很可惜達到標準的只有這麼多。

每天這些年輕人從早晨的訓練課開始,就進入了籃球的世界。對於他們而言,脫離生活瑣事的煎熬,進入完全自由的籃球殿堂,簡直稱得上是奢侈。今年五月開張的全印度最大的這所NBA官方籃球學校,已經成為了印度籃球少年們的夢想之地,來自美國、西班牙、比利時的教練員們給他們帶來了夢寐以求的技戰術訓練內容。教練們都說,讓「瑜伽之國」(您看我還漏說了一項運動吧)最愛籃球的孩子們接受正統籃球訓練,為的是讓印度更多年輕人受到感染,熱愛籃球,幫助這項運動在印度有質的飛躍。

印度現在是排在世界人口第二位的人口大國,而且以他們的生育速度,恐怕超越我國指年可待。當然這沒啥值得他們驕傲的,相應的問題也會接踵而至。但對於需要推廣市場的人來說,這意味著機會——NBA自然是其中之一。2015年,達拉斯小牛像當年選中王治郅一樣讓2米18的薩特納姆·辛格成為了第一個打NBA的印度人,但這位可不像大郅那麼爭氣,只在發展聯盟德州傳奇打過球,去年又有一位帕爾普利特·辛格·布拉爾被發展聯盟的長島籃網選中,可壓根兒就沒上過場——這純屬虛假繁榮,開發者當然不滿意。

於是就有了青少年培養計劃,草根少年們開始有了期待,一個叫羅賓·班納爾吉的14歲男孩兒就是很好的例子:他爹老班納爾吉在比哈爾市的帕特納邦經營印刷生意,這個地兒根本就沒出過籃球運動員,但羅賓·班納爾吉從12歲就去隔壁瓦拉納西城學打球,那兒也沒有啥好條件,只有個訓練中心。所以當羅賓去年聽說新德里開了個NBA學校,自己坐火車700公里從家鄉到新德里參加選拔,從最後的600選手中脫穎而出,成為了21名精英中的一員,同吃同住同訓練,一天兩練對他們而言,生活比蜜甜。「不訓練也不會做和籃球無關的事兒,我們可以在宿舍一起看電視轉播的NBA季後賽。」班納爾吉說。晨練結束你甚至聽不到嘈雜喧鬧的聲音,孩子們都默默地解開鞋帶,對新的球鞋愛不釋手。

一水兒的KD 9。

「我們已經搭好了金字塔的底座,接下來就是不斷構築上層建築,沒有任何發展計劃能自生自滅,而我們需要的就是讓更多孩子感受籃球的樂趣。」NBA印度項目發展總監雅尼克·科拉科說,他在印度做的少年NBA已經涵蓋了600萬男孩女孩和5000名教練員。當然,他的上司——NBA副主席馬克·塔圖姆直言不諱,「未來有的孩子會在發展聯盟打球,有的孩子會在美國大學打球,也可能會有去歐洲或者大洋洲的,但無論在哪兒,他們都會傳播NBA的影響力和態度。」塔圖姆在2015年選秀大會上第二輪52順位念出了辛格的名字,他的話是NBA的目的所在。NBA不希望任何一個籃球人才從自己眼皮底下溜走,他們覺得印度有很多籃球天才被忽視了,比如曾經率領印度擊敗過中國男籃(呃,這種事兒比較尷尬)的阿姆里特波·辛格,2米08的強壯內線,一個法圖瓦爾農民的兒子,18歲之前都不知道籃球是什麼,經過調教,22歲成為印度男籃隊長,現在26歲的他也能在國外聯賽有施展的空間了。

就像NBA在濟南、杭州、烏魯木齊和塞內加爾已經開設的籃球學校一樣,坐落在新德里大諾伊達的印度籃球學校也在不斷完善,比如文化教育課程,比如女子項目。

我正在參與報道的女籃亞洲杯,從開始就烏龍遍地:籃筐上的計時器在小組賽階段從未起過作用,轉播字幕經常出錯,場館連最起碼的配置——參賽國家和地區旗幟都沒有懸掛,更別提參與轉播的當地攝像都是職業生涯頭一遭做籃球賽事轉播……槽可以吐個沒完,但亞籃聯電視部官員保羅·斯蒂姆森說:「他們確實很差,我也想讓每次大賽都在中國舉辦。但既然我們的任務就是擴大籃球的影響,我們就是代表籃球的使者,我們有義務幫助落後的地方提高。」

我不知道,像羅賓·班納爾吉或者舒伊莎這樣的年輕孩子會不會見到杜蘭特,但我想就像我接觸過的這世界上每一個運動少年一樣,這些事情會激發他們/她們的運動夢想,並義無反顧地繼續前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體育 的精彩文章:

拉塞爾:不明白魔術師為什麼說自己沒有領導力
小托馬斯傷勢恢復順利,不必接受臀部手術
勒布朗和血布在賭城一起訓練,羅斯過幾天也來
騎士不排除歐文留隊可能,詹歐之間的矛盾被過度渲染了
克勞福德:森林狼非常適合歐文加盟

TAG:騰訊體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