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天才天生論」為何受大眾認同 或是給不努力找借口

「天才天生論」為何受大眾認同 或是給不努力找借口

天才是天生的,還是後天造就的?

強烈的上進心和遺傳均是重要影響因素。

「天才天生論」為何受大眾認同 或是給不努力找借口

「天才是天生的,不是後天造就的。」一直以來人們普遍都是這麼認為的。所謂的天才包括:在藝術和科學領域有很高造詣的人;那些在社會、政治、商業等領域成就斐然的人以及那些註定能夠取得傑出成就的人;其它的已經展現出才能和成就,但默默不語,刻苦用功,不為人知的人。然而,按照字典的定義,天才是傑出的才能和智力成就的化身。

因此, 在創造力方面,「天才」一詞的使用略微有些令人困惑,因為天才創造出來的產品,比如穩定而出色的標準手術過程,不一定很有創造性。相反,所有富有創造性的產品,比如價值連城的新計算程序,也不一定就是天才的作品。

然而,天才和富有創造力的人經常會重合,尤其是在科學領域。另外,普遍的共識是,富有創造力的人和才能出類拔萃(智力不一定超凡)的天才會在文學、音樂和藝術領域重合。

天才天生論或者創造力天生論的科學依據非常匱乏,目前實際上幾乎是不存在的。 除了弗朗西斯·高爾頓(Francis Galton)所做的那項很有名但靠不住的父子間天賦遺傳的研究以外,自那以後其它基於職業遺傳等展開的研究帶來了各種不同的,但基本都是負面的結果。

有研究者認為,天才天生論根深蒂固的一個重要的積極原因是,人們要給予天才們應得的讚譽。對於遺傳傳遞和後天環境影響之間的關係,人們雖然已經有越來越深的理解,但它在特定情況中依然是個謎。部分因為那種謎,「天才」一詞成了尊稱。其他的所有人都不必承擔起取得巨大成就的責任,沒有人或者影響(除了不健康或者傷病以外)能夠改變或者削弱天才的才能。天才天賦異稟,值得獲得很高的讚譽。

另一方面,人們普遍認為天才絕對是天生的的一個負面原因是,所有知道自己不是這種天才的人都會覺得安心。神秘的幸運女神沒有垂青他們,另外,他們也不需要努力去爭取非同尋常的成就。他們或許覺得,天才成就斐然不一定就值得很多的個人讚譽,因為那些成就在他們出生的時候就註定將會降臨在他們身上。

雖然天才或者創造力的遺傳基礎沒有直接的證據,但有一個因素值得重點關注,尤其是在科學領域——智力被間接發現有強大的遺傳傳遞。這一因素對於所有的科學分支的創造性成就都十分重要。儘管它只是其中一個認知因素,它本身可能並不足夠,但鑒於科學知識高度複雜且範圍廣泛,要有遠遠高出平均水平的智力才能夠取得創造性的成就。科學成就對智力的要求,為數學界的創造性成就往往是40歲之前取得的的現象提供了一種解釋。高智力在數學領域尤其重要,人類智力(仍然由標準的智商測試測量)通常是在20歲到30歲之間達到頂峰,而後開始下降。這一規律不一定適用於所謂的「白痴天才」,即在諸如數學或者音樂的領域有非同尋常的才能,但在邏輯推理等其它的認知領域存在缺陷的人。他們的遺傳模式和成長模式還沒有得到透徹的理解。

除了智力和其它未定義的能力類型的遺傳因素以外,涉及後天撫養和教育的成長因素很有可能也扮演很重要的角色。有研究發現,作為創造力異於常人的人和天才最重要的特徵之一,強烈的發現和創造動機是在特定的家庭背景中形成的。這些家庭背景包括:至少有一位有影響力的家庭成員(通常是同性別的家長),其職業與後代取得科學成就的領域相同或者相通。例如,數學家兼物理學家愛因斯坦的父親是名電氣工程師,生物化學家萊納斯·鮑林(Linus Pauling)的父親是位藥劑師,原子能物理學家西博格的父親是機械師。

除了這些例子以外, 研究者還研究了從諾貝爾獎頒發首年到最近一年的435位科學領域(物理學、化學、生理學或者醫學)諾貝爾獎得主的父母的職業情況。結果發現,父母均從事與其獲得諾貝爾獎的兒女相同的職業(如調查員、教授和科學家),包括父母之前有獲得過科學領域的諾貝爾獎的情況,只有11例,在所有的435例得獎中的佔比僅為2%。相比之下,在所有的435位諾貝爾得獎者中,有53%的同性別家長從事18種與科學相同或相通的領域(如農業、電氣、工程、配藥學和園藝學)中的一種或以上。

為了排除成就和聲譽引起的實驗偏差,研究者拿這些結果與針對兩個群體的獨立研究結果進行了比較。那兩個群體分別是:548位蜚聲國際的人物,比如亨利·基辛格(Henry Kissinger)、埃德加·胡佛(J. Edgar Hoover)和埃瑪·戈爾德曼(Emma Goldman);以及美國的560位與那些諾貝爾得獎者生活在同一個年代的高智商非得獎者。在蜚聲國際的人當中,父母與他們從事相同職業的比例達20%,明顯高於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群體的2%。因此,這說明沒有證據顯示諾貝爾科學獎得主與其父母之間有直接的職業遺傳關係。至於另一個群體,在560個智商很高的人當中,只有17%的父母從事與他們相同或者相通的職業,同樣與獲得諾貝爾獎的科學家群體對比鮮明。

另一項發現是,諾貝爾科學獎得主中,同性別的家長與他們從事相同或者相通領域的比例明顯較高,這些家長中有相當多的人沒能實現成為科學家的夢想。這表明,特定的成長背景會激發獲諾貝爾獎的後代強烈的上進心。家長的偏好以及未實現的願望會頻繁對孩子產生很大的影響。在諾貝爾科學獎得主當中,有相當一部分人從事與同性別的家長相同或相通的領域,表明,孩子對父母和實現他們未了的願望和夢想有積極的認同。另外,對於從事相同或者相通領域的同性別家長的積極認同,總的來說可能與職業有關。除了這些認同以外,孩子也往往想要與同性別的家長競爭,想要超過後者。科學家在成長過程中大體認同那些家長,同時也要與他們競爭,要更進一步,要超越他們。科學家很有可能從事與那些家長相同的科學領域,對那些領域充滿熱情,同時非常渴望在相關的領域取得遠遠高於父母的社會認同度。與職業相關的認同,實現父母未竟的夢想,競爭,這三個驅動因素共同構成了十分強大的動力,可能也充分解釋了他們取得最高的科學成就的動力所在。

我們可以假定,一般的和特定的科學技能都可以從從事相同或相通職業的家長那裡遺傳下來。所有的這些職業類型都涉及興趣和與科學工作相關的活動。假定基本技能遺傳是有可能的,那基因表達,不管是隱性的還是顯性的,也都有可能發生。然而,這種基因表現需要與其它的基因和環境影響相互作用,進而促成創造的潛能。來自從事相同或相通職業的家長的直接訓練、興趣支持和示範作用等因素,以及各種基因因素,都有可能產生影響。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太平洋電腦網 的精彩文章:

篤定VR一體機 Pico獲得2017黑金獎
8月日全食或驗證百年前愛丁頓著名觀測:檢驗相對論

TAG:太平洋電腦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誰也不是天生好脾氣,只是不想失去你!
天生魅力不凡,走哪都受歡迎的三大星座,不得不說真的很嫉妒
誰也不是天生的好父母
沒有誰比我們信念純粹,天生就懂得什麼是絕不後退!
不是天生好脾氣,只是不想失去你
誰都不是天生的強者
芹菜不能和它們一起食用,它們天生就是天敵,現在知道也不晚!
周星馳天生有一種主角氣質,就連他也不能否認
認真護膚勤快起來,後天努力也能PK天生好顏!
天生傲骨的三大星座,做人做事能力極強,從不認輸!
你不是天生強大,你是天生廢柴
老天給了你智慧錦囊,可惜你卻讀不懂天書!性格先知者論天生優勢
天生就是表情喵,給錢它還不開心
我不是天生好脾氣,只是不想失去你
這三大生肖不但惹不起還躲不起,雖然脾氣不好,但是天生好命還會賺錢
誰的堅強,也不是天生的
為什麼貓狗天生不合?它們可不可以做朋友么?
天生野心不小,但卻沒能力,一覺得辛苦就會放棄的三大生肖
如果不能天生麗質,那就天生勵志
沒有天生的好脾氣,只是害怕失去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