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故宮四僧畫展沒看夠?來這裡認識更真實的石濤

故宮四僧畫展沒看夠?來這裡認識更真實的石濤

「故宮博物院藏四僧書畫展」在延期展出一個月之後,剛剛落下帷幕。「飄然世外而名並不朽」的清初四僧,在故宮武英殿絢爛地亮相,又飄然與世人作別。作為「清初繪畫的獨創主義者」,他們各逞擅場,都留下了令後人追慕不已的佳構名作。

四僧當中,最年輕的是石濤,他也是四僧中傳世作品數量最多、創作題材最豐富的畫家。石濤一生以詩畫立身,作品風格多變,極具個性。「四僧書畫展」以「縱肆清奇」來概括他的藝術特色。

汪昉 石濤執拂小影 鄭為編《石濤》影印

石濤不僅是有成就的畫家,還是出色的詩人,在藝術理論上也卓有貢獻。他的獨特創造對當今藝術發展產生了重大影響。「就繪畫藝術來說,在宋元以來文人畫發展史上,很少有人在豐富性上能與之相比,他的繪畫有大氣局,他對中國藝術精髓的理解能與蘇軾、董其昌等相匹比,石濤是決定中國文人畫標準的大藝術家。」

對石濤做出上述高度評價的,是北京大學哲學系教授、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主任朱良志。北京大學出版社新近出版的《傳世石濤款作品真偽考》、《石濤研究》(第二版)、《石濤詩文集》,詳盡地展現了朱老師對石濤研究的成果。

朱良志「石濤研究三書」

朱良志教授,長期從事中國傳統美學和藝術觀念研究,尤長於中國傳統哲學和藝術關係的分析,出版相關論著多部,最為人津津樂道的,是榮獲「2013中國好書」的中國文人畫研究力作《南畫十六觀》。

炎夏的一個午後,在綠蔭滿院的燕南園,搜狐文化專訪了朱良志教授,聽他聊聊石濤這位風格獨具的大藝術家。

北京大學美學與美育研究中心

只看到「萬點惡墨」 無從欣賞石濤的縱肆逍遙

翊軒:講到對石濤的評價,歷來就有不同的看法,為什麼爭議這麼大?有人把他批得那麼厲害,又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朱良志:多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偽作很多,有些東西拓來拓去,質量很差,有些人對石濤的整體觀感上有偏移。這還不是最主要的。另一方面,文人藝術的發展,到明代中期以後,有一批人比較喜歡細膩或者非常收斂的,還有溫軟、比較雅緻的那種東西,石濤所提供的東西恰恰不一樣,和文徵明、還有後期的那些文人不一樣,他是比較放縱的,筆墨是躁動的。

丹崖巨壑圖 紙本設色 104.5cm×165.2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文人藝術講什麼是南宗,什麼是北宗,一個最重要的區別:文則南,躁則北。文就是文雅、細膩的,是南宗,他們比較喜歡的;而躁動的是北宗,也就是說帶有匠氣或者給人一種喧囂的感覺,等等。這可能是一個重大的誤解。因為表面上、形式的躁動不代表深層表達的東西是躁動的。石濤的魅力就在於從躁動的表象——看起來那麼狂狷,筆墨非常縱肆,初次接觸他的畫會感覺「怎麼這樣亂?」——細看、走進去之後發現,有深層的、非常安靜的東西。表面上似乎不合文人畫的旨趣,本質上卻與之妙然相通。

翊軒:石濤評價自己,我這個東西是「萬點惡墨」,這個「惡墨」是一種自嘲還是……

朱良志:當然自嘲的。

翊軒:很多貶低石濤的人覺得他自己都這麼講……

朱良志:對,所以說,藝術欣賞趣味是有問題的。有些人缺少了欣賞石濤這種縱肆逍遙的能力。主要還是受到晚明以來溫軟細膩東西的那種影響,實際上太規則化、表面化、形式化,是一種外在的東西。

萬點惡墨圖卷(局部) 蘇州靈岩山寺

翊軒:之前讀您的《南畫十六觀》,裡面最能打動人的反而是這些帶一些狂躁的,像徐渭、唐寅、石濤,很有自己的那種獨特性,這種狂又不是一般的狂傲、狂妄……

朱良志:他們的「狂」不是胡亂來的,有內在的節奏,實際最大的難度在這裡,它和一般的安靜是不一樣的——那種東西反而感覺油膩膩的,很規則,一看不錯,看多了之後就感覺那麼板,不舒服。

石濤的「大氣局」:突破世界表象 大自然一切重新安排

翊軒:您書中講到,文人畫是筆墨、丘壑和氣象三者融合在一起,關鍵在於境界的創造。「氣象」,「境界」,把圖像世界提升到了詩意空間的層次。談到石濤,您使用了「大氣局」這個概念,概括性非常好。怎麼理解這個「大氣局」?

朱良志:「大氣局」,體現了石濤的一個控制力,對色彩、對形式,對筆墨本身,甚至對圖像,都有極強的控制把握能力。他的騰挪空間,他營造的跌宕……他的畫為什麼有「氣象」?石濤實際上突破這個世界的表象,看他生命中最有意思的一些東西。那種人和世界相互遊戲的感覺。他是無主題的,不是表現什麼東西,什麼也不表現,就像無標題音樂一樣,看起來什麼都不表現……

翊軒:但是這樣出來的東西,是能夠直接撞到你心靈里的。

朱良志:對,契合你的心靈,這就是石濤的魅力。大自然一切到他手裡面基本重新來安排,不是你視覺中間感覺到的東西,是綿延的,這種綿延有時候戛然而止,有時候突然綿延不絕往前。這個氣局就不是一般人的,跟小畫家完全不能同日而語。

黃山八勝圖冊之一 20.1cm×26.8cm 京都泉屋博古館

翊軒:我記得之前問過您,道禪哲學,這是一個相對來說比較渾融的概念,好像對生命本身投入觀照的話,可能也就不局限於你道家的我拒絕你,它不是那麼極端,有包容性。凡是讓我對生命產生一些感悟、一些跳脫通透的東西,都會包容融在生命血液中。不是宗教層面的,越來越趨向生命哲學。中國哲學本身有特彆強烈的生命哲學這個色彩,他們又把這裡面可能是最精華最核心的東西用心去體悟,用自己的作品再傳遞這個東西,所以很多東西特別動人。

朱良志:我在做中國哲學,中國的哲學一定程度上是用藝術方式來書寫的。石濤對一些問題,對哲學本身基礎性的問題,認識得非常深,但是他是用藝術的方式來思考哲學問題。所謂藝術,能夠盪去原來的那些語言,那些概念性的表述,能夠走向世界本身去體會。這個了不起,一個大哲學家,他真是一個大哲學家。石濤他是一個哲學家面目出現的藝術家,對很多問題單刀直入的那種見解,透過表象,追逐世界本身確切的意義。

翊軒:石濤說自己是「粗筆頭,大圈子」,儼然成了他的藝術標記。這個有什麼深意?

朱良志:石濤最令人傾心之處,就是其藝術的獨創性。在筆墨技法上,他創造了屬於自己的形式語言。「粗筆頭,大圈子」是石濤一個突出的特點,這還只是他藝術世界裡的「圈」的一種面目,古拙蒼莽。

石濤這麼看重、喜歡畫圈,出自他爛漫恣肆的心靈。服務於他的情感表達,也服務於他的哲學追求。他的《畫語錄》專門講到界破虛空,鑿破鴻蒙,表現宇宙元氣流蕩的精神,「通天下一氣耳」,一生萬,萬歸一,往複迴環的圈正好被用作表現生命迴環的妙處。正所謂「茫茫元氣一圈子,一圈化作千萬億」,石濤正要表現這樣的精神。

十二開山水冊選 紙本設色 20.7cm×15.1cm 1688 年京都國立博物館

翊軒:石濤有一種屬於他自己的山海觀、山水意識,講究畫山要有海的波瀾,畫水要有山的嶙峋在裡面。也通過畫圈來體現。

朱良志:對。海浪式的圈也是石濤圈子的一種重要面目。他以水法畫山,渲染出特殊的情緒。《畫語錄》對此有很好的描述,在石濤看來,山就是海,海就是山,山與海,形雖有異,卻都是大化之洪流,畫家要用無往不復的精神去溝通,發現其中的「脈運」。

石濤不僅愛畫「圈」,也擅長用「點」,他的畫,多是萬點飛動。他的畫點法也極多,「沒天沒地當頭劈面點,千岩萬壑明靜無一點」,其實就是由性而點,因點出性。石濤把「點」作為他性靈飛舞的工具。石濤的「點」飛舞縱肆,他自己說「萬點惡墨,惱殺米顛」,實際是用他獨特的創造,把米家點法推向了一個新境界。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局部)

石濤又常常把點和圈結合起來,創造其獨特的圈點世界。他生平最重要的作品是作於1691年的《搜盡奇峰打草稿》,它是特別能體現石濤典型藝術風格的作品。點和圈的運用就是其中連個重要因素。曲盡點的妙處,無所不用其點,具有異乎尋常的表現力。「圈」在這幅作品中的特點,可以歸納為:近山如篆,遠山如浪。又印證了石濤所說的山即海、海即山的思想。此畫中的「奇峰」,毋寧以「波濤」視之。

就《搜盡奇峰打草稿》全畫來說,可以說點中有圈,圈中有點,圈圈點點,點點圈圈,極盡其妙。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 紙本墨筆 42.8cm×285.5cm 1691 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

無法又有法 我自用我法:繞迷糊了就理解不了石濤

翊軒:石濤一個重要的藝術觀念是「我自用我法」,這一點是怎麼來的?為什麼會有這種做法?

朱良志:石濤「法」的概念是他比較有意思的東西,當然受佛學影響,法無定,定無法,整個都是佛教中間的概念。

石濤比較厲害的是,關於法的問題,不跟你談怎麼去做,怎麼去畫,用什麼樣的墨,什麼樣的筆,怎麼樣運腕等等。創作本身要有規則有規矩,要有法度,形式、規則等等,必須要進入這樣的東西。古人的東西都是基礎性的東西。石濤講的最清楚,包括哲學,包括人的生命當中。他就講,規矩,沒有規矩不成方圓,沒有規矩沒有認識,沒有規矩就沒有限制。沒有限制,沒有規定性,就不存在一個物。這是體上講。另外一個層面,他從用上講,法無大法。它是變化的,法自畫生,障則畫曲。

八開墨筆人物花卉冊 普林斯頓大學美術館

石濤還講過,筆墨當隨時代。每個時代有每個時代的風格,我是特定時間的人,我是當下存在的人,我所表達我自己的東西是唯一的。從這兒來也是誤解得很厲害。還有「我自有我法」,強調主體性。很多人對他的理解以「我」為主,我是獨立的,我是不受控制的,我是自由自在的……對象化了,又是面對一個物了,那完全是很錯誤的理解。

受西方的學術影響,再加上現在所謂轉述的理論,從石濤轉述的理論是比較庸俗的。一些人就很討厭石濤,講這個人太狂妄自大了,亂說話,強調自我。

翊軒:惟我獨尊也不是強調「我」的問題。就一「搜盡奇峰」,畫的都是山,哪個山也不像。他呈現出來的不是一種圖像存在,要用生命存在這種角度去觀照他,可能更能貼近他。

朱良志:是這樣的。

搜盡奇峰打草稿圖卷(局部) 紙本墨筆 1691 年 北京故宮博物院

「大滌子」取代「苦瓜和尚」:石濤出佛入道究竟為何?

翊軒:石濤晚年「出佛入道」是怎麼回事?他的思想是有什麼樣的變化?

朱良志:禪門也非凈土,一樣有各種紛擾。對那種棒喝機鋒,各種不同問答式激發出對某個問題的理解等等,這樣的東西石濤講得越來越少,而且覺得沒意思。南禪提倡「無住」,石濤信奉的是一種無所沾滯的、自由的、平常的禪家境界,而不是寺院的功課。出家人無家,以寺院為家,石濤連寺院也拋棄了,他開始了自己的浪蕩之旅。生活本身太活潑了,而不只是停留在僵化的概念。

百開羅漢圖冊之二 紙本墨筆 私人收藏

翊軒:石濤詩中寫「大叫一聲天地寬,團團明月空中小」,這個已經達到了禪門裡面很高的悟境。他為什麼還要出佛入道呢?

朱良志:石濤離開禪門去到哪裡?這其實是一個家的問題。他後來就是一個漂泊的旅程,他認為家就是在漂泊,沒有任何一個東西可以框著。佛門不是他的家,道教的多少小洞天也不是他的家。對於道教的三十六洞天或者七十二小洞天等等,他毫無興趣,他的興趣就是上下一齊滌盪的那種內在的人的通透感,那種無為,「尺幅管天地山川萬物,而心淡若無者」那種感覺。

翊軒:所以說石濤的所謂入道,也不是轉換了宗教信仰,他好像不是為了入到哪個裡面去修行、得個自己的解脫,也是為了汲取道家的某種對生命的體悟?

朱良志:生命中間,沒有岸,沒有終極的東西,這是石濤比較厲害的東西。他有一張《脫俗》,與其說他成為一個道教徒,倒不如說他回到世俗中去,回到一個生命的境界中,去越來越打通一體的生活。

石濤山水人物

翊軒:石濤用非常躁硬的筆法,應該是刻意為之,跟傳遞他對禪門或者自己的一些生命思考有關嗎?

朱良志:肯定是有關,石濤本身能夠畫最漂亮的東西,人物畫、花鳥畫、山水都能夠。雖然他很多被人認為是濃塗大抹,做丑作怪的東西,實際上他並不是喜歡丑的。他對美醜的看法很獨特。中國美學中,丑並不是美的負面概念,而是與沒相對存在從而決定美是否真實的概念。超越美醜的知識分別、追求生命真性傳達的思想,是石濤不惜以惡墨表現世界的思想基礎。

墨荷 張大千舊藏 嘉德 2007 年春拍

翊軒:石濤受到晚明狂禪的影響,跟他同時代的藝術家也很多,對禪道浸淫也很深,為什麼只有石濤選擇了「躁」,或者說,為什麼「躁」成為石濤特有的一個標籤?

朱良志:我覺得在這裡面石濤是比較大的代表人物。石濤這個人因為絕望,主體精神放縱自己,要把自我的內在東西放出來,縱肆逍遙自己的東西,不願意壓制、讓外在的東西控制我們。

翊軒:這有點像唐寅那首詩里寫的,「他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

朱良志:從石濤的行跡來看,他不是一個徽州的藝術家,這是他的幸運。如果時間長了一直在歙縣、黟縣,他又會出來另外一個東西,那個地方特別講究法度,四平八穩。

翊軒:石濤的唯一性也是跟他的個人際遇有關係。

朱良志:宣城這個地方不是一個文化中心,沒有從文明中心過來,石濤的狂逸中間沒有流於像心學那樣,更多的還是莊子的思想在裡面。用齊物的態度來對待世界一切。

翊軒:石濤的躁硬體現在他用干筆,用焦墨,感覺他不是不能用傳統那種方法,只是不願意用那種方法來做。

朱良志:石濤獨創性的東西很了不起,干筆焦墨或者濕筆都是好辦法,但是給弄俗了。石濤不願意在那種法式中間慢慢討生活,他願意找另外的途徑,這個另外的途徑就是他對技巧極端熟悉以後,然後轉出自己自由的韻律。

翊軒:極其精湛的筆法之後,再去我手寫我心。

蔬果冊之一 28.5cm×22cm 香港至樂樓

不讀石濤的詩文,無從理解他的畫作

翊軒:這次您專門輯了一集石濤的詩文,以前還沒有人這麼細緻地整理過,您把這一塊單獨輯錄出來,是因為這個東西以前一直比較忽略、刻意要加強一下?

朱良志:石濤理論本身是自洽的,他說得很清楚,而且有一整套的概念。把石濤的詩文整理清楚,可以使我們更好理解他,他到底怎麼想的。通過三本書,希望讓石濤比較清晰地能立住他的東西,而不是陷入比較混亂的狀況中間……

石濤的特點是詩好,這個人純粹就是真正的大詩人。他的畫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就,在一定程度上是與他的這種詩人氣質、他一生的詩性探討以及將詩融入畫中的努力分不開的。他以詩心穿透畫意。看他的幾本《杜甫詩意冊》,選擇杜詩中的妙句,以自己的當下所觀所感去體味它,將自己的生命化入鮮活的體驗中,這可以說是真正的詩情畫意,具有很高的藝術品位。對詩意本身的理解太深了。對生命本身體會得那麼細,那麼大的本領把它傳遞出來。

十開杜甫詩意冊之八 紙本設色 紐約滌硯草堂

石濤留下大量的詩歌創作,他的畫多有詩題,而且多是精心吟出。他在一則題蘭竹的詩中寫道:「是蘭是竹皆是道,亂塗大葉君莫笑。香風滿紙忽然來,清湘傾出《西廂》調。」一幅畫就是一部《西廂》,唯有解人方有所感,也方有其受。《秋林人醉圖》石濤題詩中有「大笑寶城今日我,滿天紅樹醉文章」,抖落性靈,灑落透脫。《狂壑晴嵐圖》的題詩中寫道:「擲筆大笑雙目空,遮天狂壑晴嵐中。……」超越諸法,直契本真。

蘭 紙本墨筆 29.6cm×21cm 紐約滌硯草堂

這些詩句,已經超越了文學層面的東西,它們承載的是石濤的藝術之思、哲學之思、生命之思。所以說,要想真正了解石濤的繪畫藝術,不讀他的詩,幾乎是不可能的。

考訂真偽是基礎 就偽作做偽研究得出偽結論貽害無窮

翊軒:您對石濤的研究持續了二十年,在《石濤研究》的導語里,您也說過,一個乏味的研究對象,不能為寂寞的書齋帶來色彩。《傳世石濤款作品真偽考》這部書里,您考證了一千多幅作品,這個工作量太驚人了。是怎麼完成的?

朱良志:這個工作量是挺大的。放著大好春光不去享受,就躲在書齋裡面讀著沒有意思的東西我當然不願意,配不上我犧牲這麼多時間。還是研究一些有價值的,曾經在歷史上存在過,然後我證明他曾經存在過。而研究石濤是令人激動的。他身上有十八般武藝,進入他精心布置的世界,就像進入寶山,不會空手而回。

唐人詩意冊之四 紙本設色 16.5cm×23.4cm 北京故宮博物院

石濤無疑是文人畫發展中最重要的藝術家之一,但很少有書畫家像他這樣,有這麼多的偽品傳世,可以說觸目驚心。石濤在世時,偽造其作品的情況就比較嚴重。由於偽作太多,他說自己已經不想畫了。

石濤在近代以來成為一爭議人物,崇之者奉為天才,貶之者則看一眼他的畫都覺得噁心。假畫嚴重影響石濤作品的接受,甚至也惑亂了人們對石濤理論的把握。他的深邃的畫學思想,常常被認為是自相矛盾。由石濤作品傳世情況可以看出,偽跡的流行,不光是影響藝術市場的買賣,更重要的是影響對藝術家的理解和研究,影響真正意義上的藝術創造,這對中國藝術的未來發展不能說是小事。

十二開花卉冊選四 31.2cm×20.4cm 上海博物館

翊軒:甄別真偽確實要花很大工夫,尤其像考證、輯錄詩文集,那種東西做資料偷不了一點懶,還有一大堆分析,而且階段的風格,包括用印、筆墨什麼,考證的東西太多了。

朱良志:多少年融在裡面,就是這種鑽鑽鑽鑽,一直打到底。時間長了,對這個人的東西綜合性的東西比較清晰,而且得到各種幫助,世界上大博物館的收藏,包括私人很多收藏,拍賣行,我可以講是這個世界看石濤真跡看得最多的一個人。

翊軒:上拍的作品真偽似乎不好說,博物館藏的也有假的?存疑的多嗎?

朱良志:多。舉個例子,大都會,石濤收藏比較多,其中有一套冊頁,一致認為是石濤代表作,這次我就一點點把它刨出來。波士頓有一個十二開山水大冊頁,還有堪薩斯也有十二開冊頁。就要一一分析,哪些是真的,哪幾幅是仿的。

翊軒:一個冊頁裡面還有真有假?這個冊頁不是原始樣貌,是後來合成的?

朱良志:是。有拿掉幾個真的,補進去仿作的。這是比較缺德的。

(本文所用圖片,均出自朱良志「石濤研究三書」,經出版社授權使用,感謝責編艾英老師的襄助)

來源:ART-Q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周思聰:燦爛之極,歸於平淡
唐宋八大家:八句話包括了人生八種高度,八大智慧!
名臣方孝孺《默庵記》書法欣賞,小楷俊朗圓融
元代畫家管道升《修竹美人圖》賞析,筆意清絕

TAG:藝術luo |

您可能感興趣

這是我們認識的趙又廷嗎?他真的越來越幽默了
孫悟空為何走哪裡妖怪都認識他?其實原因很簡單
那些明星最想刪除的照片,快看看這樣的他們你認識不?
溫州村民挖出一堆畫一樣的石頭 來看看你認識嗎?
范冰冰為什麼不胖臉?看看她認識的人你就知道了
這種和白條很像的小魚 只有釣魚老手才認識 來看看你認識嗎?
這麼美的草書不認識太可惜,我們給你翻譯好了!
這還是你認識的花嗎?
你真的認識它們嗎?
釣上來一條奇怪的小魚,見過的人都說不認識它,你認識嗎?
你真的認識馬蓉嗎?來測試一下
你真的認識茶嗎?
沒做這三步,孩子不會真正認識錯誤
如來明明知道菩提祖師,為何卻裝作不認識?這正是取經的原因?
這還是你認識的那個李寧嗎?董又霖看了化身迷弟
快來看看這些田野小花,你認識嗎?
為了健康,你最該了解這些知識——如何正確認識直腸癌!
孤獨又深情的劍客 可能這才是你想認識的橘右京
這是你認識的香港嗎?這是你覺得的香港嗎?這些圖片告訴你事實
孫悟空為什麼不認識人蔘果?其實原因很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