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用兵如用藥

用兵如用藥

很多人認為,兵法和中醫是風馬牛不相及的兩回事,要說中醫與文學、哲學這些文氣嗖嗖的「文」字攀上關係掛上鉤,還說得過去,要說中醫與「武」味十足的兵法有瓜葛,沒有幾個人能夠相信。但事實上,無論兵家還是中醫,都讓兵法與中醫扯上了關係。在清代醫家徐大椿的《醫學源流論》中,就有這樣的文字。

徐大椿認為醫家應該汲取兵家的理性和智慧,用兵法的哲理和思維方式去指導醫家用藥,以期減少患者的痛苦,讓患者早日痊癒。他的《醫學源流論·用藥如用兵論》中明確指出:「是故兵之設也以除暴,不得已而後興;葯之設也以攻疾,亦不得已而後用,其道同也……孫武子十三篇,治病之法盡之矣。」

對徐大椿用兵如用藥之道,清代文學家袁枚是大加讚賞的。他以西漢名將周亞夫為喻,闡述了徐大椿的用藥特點,認為徐大椿治病祛疾像兵家一樣雷厲風行,運籌帷幄之中、決勝千里之外,有指揮千軍萬馬的大將風度。「其用藥也,神施鬼設,斬關奪隘,如周亞夫之軍,從天而下」。

早在《黃帝內經·靈樞順逆篇》中,就把兵法和中醫中的針刺療法聯繫在一起了。「兵法曰:『無迎逢逢之旗,無擊堂堂之陣。』刺法曰:『無刺熵熵之熱,無刺漉漉之汗。』」《黃帝內經》認為,刺法與兵法一樣,也要因人制宜,對高熱和出大汗的患者,應該慎用針刺法。

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張子和,把疾病分為風、寒、暑、濕、燥、火六門,推崇汗、吐、下三法,主張祛邪務盡、攻邪從速的果斷療法,是攻邪論的一代宗師。所以明代醫家呂複評價張子和時,以老將對敵喻之,說張子和熟用三法,醫風老辣,藥性猛峻,拯病體於瀕危,救眾生於險惡,服用他的葯,有邪去正安起死回生之效。「張子和醫如老將對敵,或陳兵背水,或濟河焚舟,置之死地而後生,不善效之,非潰則北矣」。

呂復是一個善於把兵法和醫法「混」為一體的老手,他不但以之評論過張子和,還用兵法評論過漢代醫家張仲景和宋代醫家錢乙。他說張仲景「如湯武之師,無非王道,其攻守奇正,不以敵之大小,皆可制勝」;他說錢乙「醫如李靖用兵,度越縱舍,卒與法合」。

以兵法相喻醫法的,明清大有人在。如清代溫病學家吳鞠通,就導演過「將相和」:「治外感如將,治內感如相。」吳鞠通認為,外感傳變迅速,稍有延誤則循經入里,變症數起,險象環生。如果沒有大將軍的雷厲風行之速,擇方用藥稍為遲緩,就會貽誤病機,造成大錯。而內傷之疾,則需要穩紮穩打,步步為營,智圓行方,攻補不可太過,緩而圖之,如宰相般沉穩,抽絲剝繭,把握生機。

「邪固疾深,勢如強寇,宜伐之不可緩也」,這是明代醫家張景岳的格言;「醫者,意也。如對敵之將,操舟之工,貴於臨機應變」,這是明末清初醫家喻昌的格言;「兵無嚮導則不達賊境,葯無引使則不通病所」,這是清代醫家尤在涇的格言。等等,等等,不勝枚舉,數不勝數。這些發人深思、耐人尋味的格言給了後世諸多啟示,是中華民族醫學寶庫里的精粹,是中華民族珍貴的精神財富,值得我們學習和借鑒。


親愛的朋友們,如果您有任何關於《小道經方》的疑問,可以聯繫小道經方工作人員,我們會為您做專業、詳細的解答。

小道經方朋友圈QQ群 :41115882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道經方 的精彩文章:

牙痛妙招大放送!「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腸炎?消炎藥弱爆了「己安先生講傷寒」
夏季感冒頻發?經方為你保駕護航!「跟己安先生學中醫」
避暑亦要避險!他一夜連吃54根棒冰險喪命
得了卵巢囊腫!怎麼辦?怎麼辦?

TAG:小道經方 |

您可能感興趣

辨不明的寒證熱證,不如用藥,一試便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