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陳丹青:當今中國社會人文素質為何低下?

陳丹青:當今中國社會人文素質為何低下?

關於什麼叫一個人的教養?所謂的素質教育指什麼?看來一時半會兒也沒有特別明確的定義。檁子才疏學淺,所以最近有空的時候看了一些文章,發現這方面畫家兼作家陳丹青的闡述還是比我們平時的爭論往深處里走了一走,所以今天和大家分享他的一篇這方面的文章。

他在另外一篇流傳甚廣的關於人文和教養的文章里提到:

「人文」這兩個字,漢語原來是沒有的。這個詞,實際上最早是從「文藝復興」那裡來的。文藝復興以前,漫長的一千多年中世紀,人是上帝的僕人,上帝的罪人…… 到了文藝復興,所謂「人」,所謂「人的價值」抬起頭來,簡單說,就是世間一切,人最重要。

文藝復興是個物理、天文、哲學等大發明時代,人類忽然跳躍著進步了一次,它泛指所有學科、所有學問,總起來,叫做「人文」,叫做「人文主義」。按理說,中國經過一個多世紀的現代化教育,文藝復興的價值觀和所有學科知識,我們差不多都掌握了,為什麼我們今天還要來提人文教育,提人文素質?素質,也泛指很多內涵,但我寧可用比較通俗的字,叫做「教養」。

所謂 「人文與教養」,包括兩個方面:一是國民的教養,是慢慢養成的;一是推動教養,是歷史慢慢形成的。我特別注意後者:幾十年來,是什麼原因,使我們一些國民失去了教養,而且是起碼的教養?很多很多有地位的人,教授、官員、社會名流……你仔細去看,他們未必有教養。

當今中國社會人文素質為何低下?

文|陳丹青

當今教育繞過體制問題,無法議論。而體制的問題,只有體制才能解決。但是,即便體制問題獲得最大限度的改革、改善、改觀,今日中國的所謂「人文教育」問題,仍然難以議論,難以解決。

今日中國大學生,尤其是大學教師「人文水準」、「人文素質」的觸目驚心,不完全是大學門牆內的教育問題,而是「歷史遺留問題」。假如我們有勇氣承認,則人文素質的低下、人文教育的切迫,是百年革命的深刻報應。

所謂人文教育、人文素質,可能並不僅僅涉及知識、才能、品德、身份等等因素,而且深度涉及歷史的問題。

當今大學,多有德才兼備的教師,多有稟賦優異的學生,多有先進知識的傳授,然而普遍素質仍然有問題。素質有問題,不是靠重視、研究、討論、政策及學校教育所能夠解決。今日全社會所謂的素質問題,是我們國家文明與文化的整體問題,是幾代人總體品質被「歷史遺留問題」長期敗壞、持續惡化的後果。

一個人的素質好,或者不好,通常的說法,看他是不是一個「受過教育的人」。可是為什麼即便是今日的大學生,甚至大學的教育者也普遍存在「素質問題」?今日上過大學,獲得高等學歷的青年,遠遠超過以往任何時期,但在高的意義上,當代大學生配不配稱得上是所謂「受過教育的人」?為什麼今天我們還要討論素質教育?有沒有素質教育這回事?素質能不能教育?怎樣教育?誰來教育?

以我的偏見,考察一個人的素質,除了種種課程及教育措施,還要看他的家庭出身、師承關係、交遊範圍、社會閱歷;這些條件,與學校有關,也與學校無關;與教育有關,也與教育無關。我們應該詳詳細細算一筆賬:在我們記憶中被高度推崇的學者、教授、文人、藝術家、政治家,是什麼出身,什麼師承,什麼交遊,什麼閱歷。

舉幾個例子。譬如,陳寅恪與陳散原的父子關係,周樹人與章太炎的師生關係,徐悲鴻與康有為的交往關係,錢鍾書與楊絳的夫妻關係……這類關係,並不涉及大學教育問題。

最近我正在讀英國思想史家以賽亞?伯林傳。他出身商家,二十幾歲畢業牛津,先後與心理學家弗洛伊德、哲學家維特根斯坦、猶太復國主義先驅魏茨曼、作家伍爾夫夫人、詩人帕斯捷爾納克和阿赫瑪托娃、英國首相丘吉爾等等人物有過交往;加拿大傳播學大師麥克魯漢的多達數十位以上的交往名單中,囊括了那個時代最傑出的人物,包括愛因斯坦、卓別林、畢加索。而與畢加索的交往也囊括了他的時代最優秀的人物:美國作家斯坦因與海明威、法哲學家薩特與超現實主義大師阿波里奈爾,等等。

這是可以不斷開列下去的長串名單。這些人物可能有種種其他問題,但沒有我們今天憂慮的所謂素質問題。所謂素質問題不是大學教育問題,而是一民族文化生態文化水準的整體問題。

在一民族文化生態的整體狀況中,如果說以上例子都是名流,那麼就我記憶所及,五六十年代在我童年少年時代,販夫走卒、農夫農婦和今天的市井和農民比,所謂素質,要好得多。正如劉小楓先生準確指出的那樣,傳統時代的教育主要是宗法教育,宗法教育就是家庭教育,與學校無關。我們在文學史中多次發現,好幾位大師幼年的教養來自目不識丁的祖母、奶媽、家丁和僕人……

我們觀察教育在一代人身上的後果,要推前二十年或三十年,才能找到根源,找到時代的流變如何有形無形地塑造「人」、從深處養育人的「素質」——今天五十歲至六十歲之間的老師,大致是「文革」前的大學生或「文革」中的知青,我們進入大學是在七十年代未,那時我們的大學老師若在五六十歲,那麼,他是在民國年間接受的大學教育,而我們在五六十年代上中小學期間的老師,則是在民國年間接受中小學教育……

民國知識分子的氣質-陳丹青著名油畫

再前推到民國,四十年代精英如儲安平之流的中學老師,大致是「五四」一代人,「五四」一代人如蔡元培陳獨秀之流,則他們的私塾老師就是清末一代人……

我們再來向後推算:今天二十歲到三十歲一代年輕人的家長與老師,大致就是我們這一代人;今天在兩課(英語、政治)考試中掙扎長大的少年人,則十年二十年後將要為人父母,為人師表,執掌教育大權,帶著今天我們看到的集體人格與集體素質,去教育我們的孫輩……

如此推算,以百年中國歷史變化之劇,文化斷層之深,一代與一代之間教育品質的差異,乃直接造成今日全民素質不堪補救的後果,這後果,又是未來教育後果的層層前因。

要之,教育的功德,教育的遺患,在於隔代見效的因果報應。

我並不是說,凡是早遠的年代或人物,其人文素質便是必然的好,新時代的新知識、新科技、新觀念,前人就沒有。但所謂人文素質,不完全是學問高低,所謂宗法教育,深深影響某一人或某一群人的行為、舉止、談吐、魅力,甚至相貌。然而「素質」無可量化,難以指陳,它是時代、階級、文化、家教等等在一個人、一代人身上的總和。我甚至感嘆於老照片中的臨刑罪犯,也比今日的罪犯更見氣質。

我甚至感嘆於老照片中的臨刑罪犯,也比今日的罪犯更見氣質

以上極其粗略的推算,也許仍然不能描述什麼是素質,然而我以為從中可以窺見百年中國史的幾次斷裂與斷層,如何深刻地影響到斷層此端的一整代人。

人文教育,必要講到文化傳統。十多年前,海外漢學者曾將我們面對的文化,分成四種傳統:

(一)由清代上溯周秦的中國古典文化大統;

(二)「五四」新文化傳統;

(三)延安傳統;

(四)「文化大革命」傳統。

這四項傳統並非平行奏效,任由我們選擇,而是一項傳統吃掉另一項傳統――「文革」傳統極端擴大了延安傳統,延安傳統扭曲變形了「五四」傳統,「五四」傳統,則深刻顛覆了整個古典傳統。換句話說,我們的集體記憶與集體遺傳,全都是「文革」傳統,連延安傳統延安精神,也找不回來了。

我認識好幾位老革命,也就是當年的延安青年,他們與我們這一代有許多分歧,但其人品與素質,沒有、或甚少我們今天憂慮的種種問題。他們都是參與推翻民國的「逆種」,我試圖提醒他們:他們的幼年少年接受民國教育,而民國推行的所謂「禮、義、仁、智、信」教育,大致傳遞著古典教育傳統。即便是民國年間最激進的新青年、顛覆者與叛逆者,也在人格中深深浸染著傳統教育及其價值觀――試想,辛亥烈士「五四」健將、共產主義運動的英雄,還有昔日北大、清華、西南聯大的才子們,憑我們今日的教育制度與價值觀,出得來么?

現在我們談論讀經,恢復國學,好像要裹攜著今天的所謂「人文教育」,跨越延安傳統、「五四」傳統,去和清代上溯兩千多年古典傳統相銜接。這樣一種反方向的跨越與追溯,有沒有可能?我願意說,在學術上或有微茫的可能,但在現實層面、人心層面,在億萬人群中,我看不見可能。

為什麼?社會分層消滅了,文化差異抹平了,不同的人群與生活方式遺失了,千百年文明維持不墜的一系列內在的價值觀與行為準則毀損了,「文革」最後一擊,中國地面成千上萬有品質的家庭單位,亦即所謂「宗法教育」最後那點脈跡,也被連根拔除。總之,在人文傳統種種資源蕩然無存的今天,我們對傳統價值體系試圖追尋、把握、攀緣、附會的願望,在家庭教育這至關重要的第一步,即已不可能。

有一本著名的家庭之書《傅雷家書》,在我出國前就出版了,十八年後回國,這本書居然還在暢銷。另有新書即《曾國藩家書》,也持續熱銷。說明什麼?說明這樣的家庭,這樣的家長,已經沒有了。而這樣的家庭,是要千千萬萬好家庭好在那裡,才會出那麼幾家――民族的種性,不會斷絕,種性之稟賦優異者,也不會斷絕。現在、將來,我們還會不斷冒出新的鋼琴神童乃至種種天才,但是還會有那樣的家長,給孩子寫那樣的家信嗎?在如今的千萬封家信中,還能浸透著豐富的人文價值嗎?

如果非要說素質教育,家庭教育才是無微不至的素質教育。那樣的素質教育,再好的大學也教不了、比不了、代替不了。

蘇聯、東歐也消滅了社會分層,但是知識階層還在,尤其是,家庭單位――作為社會的細胞、成長的搖籃,作為教育最初的課堂,作為最後一道抵禦社會災變的屏障――尚未遭遇徹底毀滅。而什麼是完整的、有品質的、自我支配的階級、階層所構成的社會、人群與教育,我在歐美看到了。其中也有種種問題,甚至是駭人聽聞的問題,但沒有我們所謂的素質問題。

今天,整個社會、整個國家都承認:中國人素質太差了,太有問題了,要抓緊人文教育,搞好素質教育――「抓緊」、「搞好」這兩個詞,就來自「文革」傳統。

我可能描述了一幅太悲觀太灰暗的圖景,但是我要說,問題與現實比我們想像的更嚴重,更深刻,更普遍。尤其令人沮喪的,是在今天,有一部分問題可以放開來談,包括「經史子集」問題,但另一部分問題,譬如歷史遺留問題,譬如僅僅發生在十多年前、二十多年前、三十多年前、五十多年前的問題,總之,種種造成國家命運的大問題,直接導致今日教育狀況的大問題,卻不可以談,繞開來談。

今日中國的現實是:國家從來沒有像今天這樣富強,充滿機遇,而且必將更富強,出現更多的機遇。另一半現實是:自孔夫子以來,當今中國教育是歷史上空前龐大、空前繁榮的時期,也是空前荒蕪、空前貶值的時期。若是以有所保留的「現實感」談論讀經、國學、人文教育,是否是在試圖克服作為教育者而不願說出的羞恥感?

來源:中國青年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白玉蟬書笈 的精彩文章:

戰國版「合伙人」:蘇秦張儀相互反制相互依存
《軍師聯盟》不合史實?你可知三國演義改了多少歷史
溯流郭豫適:魯迅論《紅樓夢》研究和閱讀
老外的配圖太給力了!《三十六計》中英文對照,看完覺得IQ大漲

TAG:白玉蟬書笈 |

您可能感興趣

泰國美女導遊談起遊客素質:韓國讓人反感,日本最文明,中國呢?
當看了長城上的「中文」和「英文」,網友:還說外國人的素質高?
巴鐵評中日韓三國遊客:日本高素質,韓國人小氣鬼,中國是親人!
遠在美國的周立波為何說中國網民素質欠佳
袁立發文質疑國人素質低下,網友意見分歧為何如此之大?
中國遊客吃垮美國豪華游輪,中國人的素質真的這麼低嗎?
蔡徐坤粉絲素質太差?發文辱罵周杰倫,蔡徐坤才是華語樂壇頂樑柱
說中國遊客素質低,如今中國遊客不去了,外媒:這是中國制裁武器
為什麼說外國人比中國人素質低得多?
韓國遊客被批素質低下,韓國人:我們裝中國人裝得不像嗎?
巴基斯坦評價各國遊客,日本人素質高,中國和韓國是這樣的!
木村翔三次來華打拳王戰,日本網友:中國講體育道德比韓國有素質
底層應試教育、中產素質教育、頂層精英教育,美國今是中國明天?
日本人文明禮貌、素質高,中國遊客去東京後,感嘆我們值得去學習
韓國人吐槽中國遊客韓游「沒素質」,國人不去後,韓國人遭打臉!
今年身體素質最好的新秀?「美國朱芳雨」能投能扣,惹人讚歎
緬甸人評價遊客,日本人素質高,韓國人吝嗇,中國這2字!
韓國被打運動員要求重罰中國,稱中國人沒素質,網友笑稱:跟韓國講素質?
韓國人吐槽中國遊客韓游「沒素質」,國人不去後,韓國人卻遭打臉
羅永浩:蔡徐坤的粉絲素質整體比周杰倫的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