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年少不聽李宗盛 聽懂時已越過山丘

年少不聽李宗盛 聽懂時已越過山丘

7月18日,由高曉松創作、楊宗緯演唱的《越過山丘》首發,以這樣一種方式,致敬華語樂壇的音樂教父李宗盛,因為7月19日,恰恰是李宗盛的59周歲生日,曾經感動我們少年、青春和中年的大叔,轉眼間即將進入耳順之年。

高曉松創作、楊宗緯演唱的《越過山丘》

高曉松新歌致敬李宗盛

《越過山丘》這首作品,既借用了李宗盛作品《山丘》里「越過山丘」這一句歌詞,並且此立題再抒新意,並且還在創作時,融入了採樣的概念,「讓我隨你去、讓我隨你去」的這一段旋律,明顯就是拼貼了李宗盛的經典作品《我真的愛你》,不僅讓致敬有了明確的方向,而且在經典又熟悉的旋律中,更有了穿越時空的意味。

如今的高曉松,雖然已經成為了複合型人才,遊走於作家、脫口秀主持、互聯網高管、評委、導演等各種身份之間,但他最早進入大眾視野的身份,還是那個會寫歌的高曉松,那個成為中國內地校園民謠旗手的高曉松,以及那個寫了《同桌的你》和《戀戀風塵》的高曉松。

而在音樂創作上,高曉松一直不掩飾他對羅大佑的偏愛,也在很多場合告白羅大佑對他音樂的影響。像《同桌的你》這首代表作,就在很大程度上受到了《光陰的故事》的影響。

那麼在許多年過去之後,高曉松為何又反而致敬起另一位音樂教父李宗盛呢?其實不僅僅是高曉松,很多人的青春似乎都經歷這樣一個過程,在年輕的時候會對羅大佑的音樂五體投地,把李宗盛的創作僅僅只是當成自成一派的流行歌曲看待。但時過境遷再回首,很多人越往後走,卻越來越痴迷李宗盛的音樂,覺得以前聽過的他的作品,句句都是愛的箴言,甚至有種悔不該早接受經驗教訓的慨嘆。

現在回過頭來看李宗盛,他音樂人生最大的特點,就是音樂與人生的同步。他的心境變化,一直以音樂的方式體現出來,而他的音樂,也自始至終同步了他的人生年輪。說通俗點,李宗盛的歌曲更多有著陪伴功能,而從音樂行業的角度來講,像李宗盛這樣的音樂人,其實也像是偶像領域的養成系歌手,他的作品見證自我的成長,而我們也在他的作品裡,見證他和我們自己的成長。

李宗盛《山丘》現場版

羅大佑的高遠與李宗盛的市井

李宗盛和羅大佑都是華語樂壇的教父,但走的卻是兩條完全不同的路。羅大佑的作品高瞻遠矚、指點江山,即使寫情歌,也是寫得如同小說般細膩、浪漫和夢幻,充滿著文學色彩。

而李宗盛無論是現實題材還是感情題材,走的就是一種市井路線。不像羅大佑在創作上的高貴與學院化傾向,李宗盛除了旋律上易於哼唱之外,歌詞的寫作更是接近打油詩,用最簡潔、形象和生動的詞語,來表達人類最基本的感情與感觸,並在這個基礎上偶爾探討一些人生規律與宿命的話題。

年少時往往覺得羅大佑的創作更高級,而羅大佑也確實是出道即巔峰,並且在此後很多年,也是一直不肯下山的音樂人。《鹿港小鎮》、《野百合也有春天》、《穿過你的黑髮的我的手》和《童年》等等作品,就是沖著經典去的。

但在聽李宗盛的音樂中,我們卻聽到了成長。比如像早年的作品《17歲女生的溫柔》、《搖滾舞台》(為薛岳創作)等作品,就是一個二十歲男生能夠寫出的歌,調皮、自信。而從《夢醒時分》開始,無論是《我是一隻小小鳥》和《凡人歌》這樣的小人物主題歌曲,還是《當愛已成往事》這樣的情歌,則明顯都有著中年危機的情境,想看穿,卻還沒有看穿的掙扎。

這十年來李宗盛的作品很少,除了給楊宗緯《原色》專輯創作的歌曲,由自己演唱的主要就是兩首:《給自己的歌》和《山丘》。而這兩首確實都是「越過山丘」式的作品,充滿了知天命的色彩,有著過盡千帆之後的豁達與開闊。

年少就愛羅大佑,首首都是高大上。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時間流淌的聲音,在李宗盛的作品裡尤其明顯。

誰唱他的歌就容易被他「附體」

李宗盛為他人的創作,基本上有兩條主線,一條是以《我是一隻小小鳥》為代表的「凡人歌」系列,說的都是平凡人的煩惱、焦慮、勵志等等情緒。另一條就是以《愛的代價》、《領悟》、《當愛已成往事》、《陰天》為代表的情歌路線,後者不僅讓李宗盛成為華語樂壇的情歌教父,還因為多數作品都交給女歌手演繹,從而被戲稱為「婦女之友」。

雖然更多是一個職業的詞曲創作人,但和林夕、黃偉文這些定製詞家不同,李宗盛的每首歌曲,依然還是傾注於個人的感情,而不是僅僅只當成一個作品、甚至產品去對待。不要說《當愛已成往事》、《傷痕》、《夜太黑》、《愛的代價》、《因為寂寞》這些歌曲,因為創作的對象曾經有戀愛糾葛,所以代入感特彆強。就算是《陰天》、《領悟》、《飄洋過海來看你》、《這樣愛你對不對》這樣和歌手沒有感情關聯的作品,李宗盛同樣寫出了親歷親為的感覺。

如今的歌壇,確實已經很少再有李宗盛這樣的創作者了,有的更多是一種加工定製和批量兼營,或者用高度的模式化去創作一首又一首命題作品。而像李宗盛這樣在每首作品裡,都用直覺的方式完成情緒的塑造,也許以後還會有,但至少如今已經鮮見。

當然,李宗盛這種個性化的強勢,也有一定的「弊端」,那就是會導致演唱他作品的歌手,容易被李宗盛附體。最典型如楊宗緯的《原色》專輯,無論是斷句還是嘶啞的處理,竟然都是一股熟悉的李宗盛味道,對於唱李宗盛作品的歌手來講,這也算是幸福的煩惱吧。

養成系音樂人李宗盛

除了詞曲作者,李宗盛另一個身份就是歌手,雖然他其實只出過三張完整的創作專輯,其它作品只是散見於各種的合輯,以及「縱貫線」、《我(們)就是這樣》(與盧冠廷合作)等專輯中,但將這一系列的作品,以時間軸的形式進行重新梳理,你就會發現這不僅是李宗盛的個人創作年表,更是他的人生履歷。

像早期的《如果你要離去》,就是一個大男孩面對失戀時,最直白的自言自語,沒有什麼技巧可言,也不像後來的作品那樣細膩有層次。《一個人》也是年輕人迷惘無助時的最佳寫照,那種自虐也只有年少輕狂才能幹得出來。

寫給後來「魔岩文化」負責人張培仁的《和自己賽跑的人》,既是一首勵志歌,也道出了李宗盛早年草根的出身背景,那種沒有贏在起跑線,卻奮起直追的自我加油。而像羅大佑這樣出身世家的音樂人,顯然就不會有這樣的作品,關鍵是因為不可能有這樣的經歷。

而《忙與盲》、《我的未來,我的家,我的妻》、《希望》、《最近比較煩》等作品,再結合《我是一隻小小鳥》等為其他歌手創作的作品,上世紀九十年代初期的一大批歌曲,其實也很好地記錄下李宗盛中年的不同階段。從開始成為華語樂壇的一線音樂人,娶妻生子,未來光明,再到出現情感、事業起伏時的中年危機,這個高潮迭起的階段,不僅是李宗盛所經歷的,其實何嘗不是平凡人都會經歷的過程。

從「縱貫線」開始復出,並寫下《給自己寫的歌》之後,李宗盛雖然在音樂事業上,一定程度復出了,但從心境上來講,卻是在進與退之間,更選擇了退。無論是《給自己寫的歌》還是《山丘》,都是以一種驀然回首的姿態,回首著自己的過去,品嘗著自我的不堪,只是和當年欲走還留的心境不同,此時的李宗盛,已經不關心未來會怎樣,也真正是進入了耳順之年的新階段。

養成系是日本唱片工業創造的一種形式,意即讓歌迷看著偶像一路成長。作為工業的概念,這多少有些刻意,而李宗盛作為創作者,則是在不經意間,成為事業意義上的養成系音樂人。而所謂養成,在李宗盛這一端,其實就是創作的真、情感的真,也正是因為這個真,讓他的歌曲一直被喜歡,不像有些歌手只能活在青春時代,再往後就只能消費情懷了。

文| 愛地人

本文刊載於20170728《北京青年報》B6版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雜貨店、饕餮和自我批評
有什麼比相互厭惡的夫妻更可怕?答:恩愛夫妻
「共享舞蹈」:向每個人開放的「接觸即興」
大帥哥蘭陵王的面具和心理問題
他曾與倫勃朗「雙星爭輝」 利文斯為何逐漸黯淡?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卻已不少年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李宗盛你到底經歷過什麼
少年不聽李宗盛,聽懂已經非少年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而立年嗎?
少年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曲中人
年少不聽李宗盛 聽懂已是不惑年,李宗盛這些歌詞你聽懂了嗎?
李宗盛的歌,少年不聽也不懂,聽懂之時,早已不再年少
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 李宗盛最滄桑的 10 首歌
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李宗盛最入心的25句歌詞
年少不懂劇中意,再看已是劇中人,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也是不惑年,細數李宗盛捧紅的歌壇大腕
年少不聽李宗盛,聽懂已是不惑年,這幾位老哥完美詮釋!
也怪我是太年少 至今不懂李宗盛
少年不聽李宗盛,中年不聽姚若龍,初聽不識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耿音樂之年少不懂李宗盛,聽懂已不再年少。不到不惑已聽懂,定是情到已傾心。(一)
最怕在某個年紀突然聽懂了「李宗盛」
時隔十五年,李宗盛再見到她時,眼裡已沒有當年深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