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我來到了一個比朝鮮更加神秘的國度

我來到了一個比朝鮮更加神秘的國度


當我在土庫曼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由、民主,所有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都是非常脆弱的。


作者:Amos Chapple


公眾號:在人間living(ID: zairenjian11)

全文2749字,讀完大約4分鐘






我們很少能看到關於土庫曼的照片,即使在今天,這個國家仍然是世界上最封閉的國家之一,能入境的外國人少之又少。




在兩次申請旅遊簽證被拒後,我決定再做最後一次嘗試:我申請了哈薩克的簽證,先前往伊朗,然後從伊朗經過土庫曼到哈薩克,以此申請一個為期三天的過境簽證。



這一次,我終於成功了,申請到了幾乎是世界上最難申請的簽證,去這個神秘的國度進行了一番「探險」。







  • 在飛往土庫曼的飛機上。





當車開進首都阿什哈巴德的時候,我覺得自己好像進入到了一塊禁地。




這裡就像另一座平壤。雖然城市建設的很美,公共設施和各種物資都十分齊全,但人少的可憐,偶爾會有幾輛汽車經過,街道和所有美麗的公園都空空蕩蕩的。




▲ 

阿什哈巴德市中心,一支巨大的溫度計以及循環播放著官方儀式的電視屏。純白大理石打造的宮殿式建築,一字排列於幹道兩旁,宏偉、莊重。





▲ 

在阿什哈巴德市中心一家商店裡排列整齊的飲料。首都主要街道上的豪華商店是建築規劃的一部分,但很少有本地人光顧。據報道,在新總統的統治下,人民的日常生活有了改善,以前食品短缺是很普通的事情。「雖然我們不一定買得起,但食物還是有的。」一位學生說。




▲ 

圖左為一名土庫曼母親和她的孩子,圖右為阿什哈巴德街頭的電話亭。






▲ 

阿什哈巴德的公路上少有車輛。即使是在周日,街道也十分空蕩,令人有時空混亂的恍惚感。




在我最先下車走動的地方,士兵比平民還多,他們在市中心巡邏,而且對攝影師特別敏感。有兩次士兵們朝我喊叫,然後跑到我身邊要我刪除照片。




在這個警衛多如牛毛的城市,拍照幾乎成為一項提心弔膽的任務。





在極端炎熱的天氣中,阿什哈巴德憲法紀念碑前站崗的士兵。




▲ 

阿什哈巴德當地百姓。




從進入土庫曼的那一刻開始,一個始終面帶微笑的人會頻繁映入你的眼帘。



機艙內,廣場上,汽車裡,以及你未曾察覺到的任何地方都可能擺有他的畫像或雕塑。這個無處不在人就是「土庫曼之父」——尼亞佐夫。






▲ 

右側為土庫曼前總統尼亞佐夫眾多黃金雕像中的一座。在國外被問及這些耗資巨大的雕像時,尼亞佐夫「謙虛」地說:「我承認,有太多的雕像、畫像和紀念物,我在其中並不能找到快感,但是人民出於他們的心愿,執意要求這麼做。」




尼亞佐夫是土庫曼的前總統,蘇聯解體後,他掌管了這個獨立的國家並進行獨裁統治。




任職期間,他將大學教育縮短到兩年,同時不承認國外學歷;禁止舞蹈、戲劇、互聯網以及電子遊戲;男性不得畜鬍子、留長發,鑲金牙更是一件違法的事情;每個月份都以總統家人的名字來命名;甚至當地百姓考駕照都需要通過與尼亞佐夫個人詩集相關的知識考試才可以。




土庫曼人在吃飯前都要口中默念,祝尼亞佐夫總統身體健康。在一個個人生活被監控的國家,這被看成表達對領袖忠誠的極好辦法。





▲ 

阿什哈巴德南部山上蜿蜒曲折的謝爾達爾健身步道。這條長達8公里的步道在土庫曼每年的「健康周」期間備受關注,這也是它唯一的建築目的。2000年,前總統尼亞佐夫為他的全體閣員做出了榜樣,他來到山頂上為他們的登頂喝彩,不過他本人是乘直升飛機上來的。





▲ 

遺留在沙漠中的蘇聯戰機,不像其它的中亞共和國,在土庫曼,這種前蘇聯的遺迹大多已經從城市裡消失了。




2006年,隨著尼亞佐夫去世,新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上台,開始「非尼亞佐夫化」改革。




尼亞佐夫的肖像消失了,永恆領袖的黃金紀念碑也被搬到了阿什哈巴德郊區,人們不必在考試時複習與尼亞佐夫相關的知識。





▲ 

在阿什哈巴德市政府門前的一座現任總統的金色雕像。在土庫曼的政治生活中,似乎沒有誰的紀念碑會是永久的。這裡不允許照相,如果被發現,巡邏的士兵會要求你刪除相關照片,甚至會沒收你的電子設備。





▲ 

當地民眾的車內也被要求擺放現任總統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的畫像。





▲ 

一位清潔工在阿什哈巴德「幸福宮」前工作。新婚夫婦的結婚儀式包括在總統肖像前拍照留念,自由歐洲電台把別爾德穆哈梅多夫稱為「照片炸彈總司令」。




在公共汽車上,我聽到一則新聞廣播,宣布政府正在與一些希臘造船商會面以及政府會見了歌唱學校的孩子們等等。令人難以置信的無聊事情,但卻是當天的頭條新聞。




當我在土庫曼的時候,我才意識到自由、民主,所有這些我們認為理所當然的東西都是非常脆弱的。




但對於長期浸淫在這種環境中的當地人來說,他們如何與這種感覺相處,我們無從得知。





▲ 

校園內的土庫曼大學生,即使夏天也必須身穿傳統服裝,唯一可以自主選擇的只有鞋子的樣式。





▲ 

Oguzkent豪華酒店,據說花上億歐元來建造,主要是來體現土庫曼的經濟發展。現代化的設計,並融合了土庫曼民族風格。




土庫曼80%的領土都是沙漠,阿什哈巴德更是世界上少數最熱的城市,夏天最高氣溫可以達到45度以上,夏天基本上沒有下過雨。




但這裡石油天然氣資源豐富,石油天然氣工業為土庫曼的支柱產業。





▲ 

在40度的高溫下,一位園林工人把自己包裹了起來。儘管國家很富,普通老百姓卻很少能分享到經濟發展帶來的實惠。像這樣維護大理石的工人每月工資為150美元。





▲ 

在42度的天氣里,一名男孩在喝祖母遞給他的一杯水。據導遊書所說,「只有神經不正常或倒霉透頂的人」才會在最熱的七、八月份來到阿什哈巴德。





▲ 

一對年輕人正離開阿什哈巴德的阿雷姆娛樂中心。2012年,這座建築(耗資9000萬美元)頂上的摩天輪被載入吉尼斯世界紀錄,成為世界上最大的封閉式摩天輪。





▲ 

兩名土庫曼少女在當地遊樂中心玩碰碰車。






▲ 

阿什哈巴德一處遊樂場內,正在玩遊戲的一家人。




除了首都阿什哈巴德,土庫曼最有名的地方應該就是達瓦扎了,「達瓦扎」意為「大門」,當地人稱這裡為「地獄之門」。




1971年,前蘇聯科學家在勘探該村附近沙漠里的石油資源時,不慎鑽到了地表層薄弱的天然氣田,所有設備和營地頃刻塌陷,消失在巨大的坑洞之中。




為防止洞中的有毒氣體擴散,專家們決定將其點燃。起初以為幾星期後自會燃盡,可這一燒便持續了40多年,如今形成了一個火山口似的深坑。





▲ 

作為世界上第四大天然氣儲備國,土庫曼的天然氣儲量十分豐富。





▲ 

天色褪盡之後,「地獄之門」才展現出其真正的氣勢。周遭沉寂的沙海中,噴湧出熊熊火光,方圓數十里清晰可辨。好似一個巨大的黑洞,蘊含著這個國家深不可測的能量。




2004年,前總統尼亞佐夫的專機飛越卡拉庫姆時看到達瓦札的貧窮,指示道:「下次經過,我不想再看到這樣的景象。」




誰知底下人竟會錯意,開著推土機將達瓦札夷為平地,世代生活於此的村民剎那間內流離失所,只得另尋一處總統航線外的地方,重建家園。





▲ 

有許多流離失所的村民現在居住在厄本特村的帳篷里。厄本特村在離富裕的阿什哈巴德120英里的地方。




在通往地獄之門的路上,我看到的一個村莊,似乎是一個非常荒涼的地方。




我記得有年輕人從門口走出來,盯著我們看,每個人都走得很慢,感覺就像是一個沒有希望的地方。





▲ 

地獄之門附近散落著幾處涼棚。村裡人以此為業,靠坑吃坑,路邊隨意支頂涼篷便成了所謂的遊客中心。




歡迎轉發分享



【版權歸作者所有,華妹編輯】



點擊圖片閱讀:

果斷放棄無謂的堅持



點擊圖片閱讀:

為什麼年輕人越來越反感「親戚」這群人?


《世界華人周刊》長期面向海內外徵稿、徵集寫作線索


投稿郵箱:wcweekly@yeah.net
回復關鍵詞「

投稿

」查看詳細說明



長按二維碼   關注看更多



華哥精選了幾款商品,點擊 

閱讀原文 

查看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世界華人周刊 的精彩文章:

天貓澳洲站正式上線!120萬澳洲華人和江浙滬同等包郵待遇,英美法德意看了想打人!
這個美到極致、世人為它魂牽夢繞的佛國聖地,原來就藏在中國……
他把九個子女都培養成國家棟樑,原來好的教育就是在「拼爹」!

TAG:世界華人周刊 |

您可能感興趣

我的腳步,一起感受朝鮮這個神秘的國度!
我國與朝鮮最美的分界線,一不小心就到朝鮮了
朝鮮一男子為了愛情,甘心來中國做了太監,最後摧毀了一個帝國
朝鮮作為我們的鄰國,我們對這個國家的了解越來越多
對越反擊戰時,只有兩個國家支持我國,一個是朝鮮,另一個想不到
蒙古,一個比.朝鮮還陌生的國度!
中國遊客拍攝到的朝鮮姑娘,你覺得哪一個顏值最高?
樸素美麗的朝鮮姑娘第一次來中國,看到什麼都要拍還總是讚嘆不已
朝鮮女孩來到中國旅遊,看到這幕表示非常失望,哪都好就這點不行
朝鮮姑娘來到中國後,感覺中國太發達,再也不想回朝鮮了
朝鮮特有的一種「海鮮」,他們本地人吃不起,傳到中國之後卻迅速賣火了
走進朝鮮:這些場景在我國很常見,但是在朝鮮卻見不到
我國這一城市,當地人說朝鮮話吃朝鮮餐,遊客:好像來到了朝鮮
朝鮮姑娘到中國後:我來的不是中國嗎?怎麼感覺在韓國一樣
朝鮮百姓走親戚有這樣一個習慣,在中國人看來很沒面子
來自朝鮮美食的誘惑,朝鮮的這些美味小吃,很多人都覺得來源於中國
走進朝鮮:在朝鮮很多地方都能見到這些畫面
朝鮮百姓走親戚有這樣一個習慣,中國人看來覺得很沒面子
中國面積最大的一個城市,都要趕超朝鮮一個國家的面積!
實拍朝鮮:到朝鮮旅行見到的姑娘,你覺得哪個最好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