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娜塔莉·波特曼正走在通往偉大演員的路上

娜塔莉·波特曼正走在通往偉大演員的路上

文 | 後來瘋了最後死了

「我一直在避免扮演猶太人。我每個月都收到起碼20份關於大屠殺故事的劇本,但我討厭大屠殺電影這種類型,」娜塔莉·波特曼曾說。

但在1997年,當她接受在百老匯舞台版的《安妮日記》(The diary of Anne Frank)中扮演女主角安妮·弗蘭克時又說過:「我們飽經磨難——不是說我本人——但是有太多人付出巨大犧牲,我今天才能活在這世界上,我們的人民如此地奮力拚搏,所以我有一種責任感。」

娜塔莉·波特曼飾演安妮·弗蘭克

作為一名出生於耶路撒冷的猶太人,儘管不願在銀幕上以猶太人的面目出現,但娜塔莉·波特曼擁有非常忠誠的民族認同感。

娜塔莉的父系祖先來自東歐政治活躍的猶太人家族,祖祖輩輩都投身於狂熱地猶太復國夢想,她的叔祖阿列克·赫希拉格(Alec Hershlag)是波蘭聖地聯盟的重要成員,此外包括曾祖在內的許多直系親屬都活躍在猶太人社區的政治舞台上。

上世紀30年代,歐洲反猶浪潮高漲,仇視猶太人的希特勒上台執政,所有的猶太人都面臨著何去何從的抉擇,赫希拉格家族決定留在波蘭,並且不放棄為猶太人在巴勒斯坦建國而努力。後來家族中的許多人被納粹投入集中營,娜塔莉的曾祖父就慘死在奧斯維辛。

娜塔莉·波特曼和父親艾弗納·赫希拉格

戰後,赫希拉格家族中娜塔莉的父親這一支遷往新成立的以色列國定居。1950年,娜塔莉的父親艾弗納·赫希拉格(Avner Hershlag)出世。

70年代末,醫學學生艾弗納到美國訪問,在在俄亥俄州立大學的猶太人學生中心認識了美國姑娘雪莉·史蒂文斯(Shelley Stevens)——來自奧地利和俄羅斯的猶太移民後裔。

艾弗納結束交流後回國,但千山萬水阻隔不斷他和雪莉的鴻雁往來,兩人墜入愛河。後來雪莉來到以色列和艾弗納結婚,於1981年6月8日在耶路撒冷誕下娜塔莉·赫希拉格。對於父母雙方都是猶太人來說,女兒出生在聖城意義重大。

1984年,娜塔莉3歲,因為艾弗納希望繼續在醫學一途上深造,和雪莉帶女兒返回了美國。全家一開始住在首都華盛頓,娜塔莉入讀一家猶太人學校,在她7歲那年全家搬到康涅狄格州,9歲搬到紐約長島。入讀索賽特高中。娜塔莉後來說:「我很愛美國,不過我的心在耶路撒冷。我覺得那是我的家。」

娜塔莉上小學的時候,老師問班上所有的學生,你們的父親是做什麼工作的?娜塔莉不知該怎麼描述父親的工作,結結巴巴地說我爸爸是幫助婦女懷孕。學校領導聞聽震怒,把娜塔莉的媽媽叫去,希望調查他們的家庭背景,結果雪莉的回答讓人哭笑不得,原來娜塔莉爸爸的專業是研究不孕不育的婦產科醫生!

娜塔莉是家裡的獨生女兒,和父母關係親近,儘管從小學習希伯來語,也念的是猶太人小學,但家中宗教氛圍卻並不濃厚。父親著力培養她對數學和科學的興趣,身為藝術家的母親則注重從小發展她的文藝天分。

娜塔莉4歲開始學習跳舞,之後不時在本地的劇團表演。10歲時,露華濃化妝品公司的經紀人看上了她,希望她出任該公司化妝品的模特。但娜塔莉和爸媽拒絕了這個邀請。

因為娜塔莉希望能展示自己的性格和思想,作為服裝模特,攝影師只會叫你站著不動,保持微笑,成為一堆沒有生命力的肉體,而且模特的工作經常是匿名的,名字被強迫和某種產品聯繫在一起。

那不是她想要的,她希望自己能全面地展示自己的外表和內心,讓觀眾笑或者哭。娜塔莉後來說:「我和其他小孩不同,我更有野心,我知道自己喜歡什麼需要什麼,我努力工作。我是個很嚴肅的小孩。」

當娜塔莉·赫希拉格打算向演藝界發展的時候,她的父母在娜塔莉是否需要一個藝名上有所猶豫,赫希拉格是個令他們驕傲的姓氏,但用藝名可以避開成名後對私生活的打擾。而且赫希拉格不太適合娛樂圈的宣傳,種族色彩太明顯,而且讀起來磕磕絆絆。

最好是像秀蘭·鄧波兒(Shirley Temple)和伊麗莎白·泰勒(Elizabeth Taylor)一樣朗朗上口。本來的名字娜塔莉倒是不錯,出演《無因的反叛》(Rebel Without a Cause)的娜塔莉·伍德(Natalie Wood)也是這個名字,但用什麼姓呢?最後全家決定選擇外婆的娘家姓波特曼作為藝名的姓,於是「娜塔莉·波特曼」誕生了。

娜塔莉·伍德

90年代美國有三個童星,勞拉·邦迪(Laura Bundy)、「小甜甜」布蘭妮·斯皮爾斯(Britney Spears)和娜塔莉·波特曼,三個人都出生於1981年,生日只相差幾個月,而且三人的出道都和一部戲有關。

這出舞台劇叫做《無情》(Ruthless!),是根據50年代一部著名的邪惡女孩電影《壞種》(The Bad Seed)改編。一開始飾演女主角蒂娜的是勞拉·邦迪,斯皮爾斯擔任邦迪的候補。後來邦迪離開,斯皮爾斯獲得了蒂娜的角色,波特曼成為她的候補。

斯皮爾斯和波特曼兩人差別很大,儘管看上去都是清甜可人、活力四射。但斯皮爾斯輕佻,波特曼嚴肅。斯皮爾斯經常喜歡在台上背對觀眾,然後朝波特曼做鬼臉。

她急不可待地展示自己還處在萌芽狀態的性感,而波特曼卻擁有一張成人的面孔。在演出季接近尾聲時,斯皮爾斯也告別了這齣戲,本來輪到波特曼升為主角,但製作人決定停演,波特曼失去了挑大樑的機會。

剛好就在波特曼出生的那年,22歲的法國導演呂克·貝松(Luc Besson)正在製作自己的處女作,一部名叫L』avant dernier的科幻短片,由他後來的老搭檔讓·雷諾(Jean Reno)主演。

1993年,貝鬆開拍根據前作《妮基塔》(Nikita)發展而出的故事《這個殺手不太冷》(Leon: The Professional)。

波特曼的經紀公司介紹她參加了試鏡。一開始法國製片方嫌她年紀太小,波特曼以為沒希望,但不久又接到了回去重試的電話,結果一步步通過,進入最後的流程,當著貝松的面演了瑪蒂爾達發現父母遇害的戲。貝松看完說了聲「回見」,波特曼就知道自己得到了角色。

《這個殺手不太冷》(1994)

但她的父母按照一貫的要求先讀了劇本,被大量的暴力血腥,及瑪蒂爾達需要裸體出鏡,還和萊昂躺一張床上的描述嚇壞了。娜塔莉的爸媽一直反對女兒拍裸戲,這個戲接不接呢?全家陷入了猶豫。

他們向貝松提出要求刪掉裸體鏡頭和瑪蒂爾達煽動暴力復仇的戲,沒想到貝松居然同意了,於是波特曼放心出演了這部終令她一夜成名的處女作。

初出茅廬的波特曼接下來好運連連,陸續參演了《盜火線》(Heat)、《人人都說我愛你》(Everyone Says I Love You)及《火星人玩轉地球》(Mars Attacks!)等知名導演的重頭戲,儘管角色不大,但合作的都是好萊塢最頂級的演員,這對波特曼的名聲和演技的提高都有不可估量的作用。

《盜火線》(1995)

特別是和伍迪·艾倫(Woody Allen)合作,出演歌舞片《人人都說我愛你》,是波特曼全家夢寐以求的事,因為伍迪·艾倫是猶太人的大英雄。伍迪·艾倫拍戲不給演員看劇本,實際上根本沒有成型的劇本,他只在現場給演員簡短的提示,告訴演員這場戲的情景。

波特曼去面試的時候艾倫就問了三個問題:「你家住在哪?」「長島。」「你今年多大了?」「15歲。」「秋天的時候有空嗎?」「有……學習准我請假。」「好,那保持聯繫。」

對波特曼來說這也許是最「難」的試鏡了,因為沒人讓她讀劇本。也沒人叫她唱歌跳舞,但居然就被錄用了。

1996年,15歲的波特曼扮演了影片《美麗佳人》(Beautiful Girls)中的一個主要角色。

《美麗佳人》(1996)

同時,她本有機會出演由巴茲·魯赫曼(Baz Luhrmann)執導的新版《羅密歐與朱麗葉》(Romeo + Juliet),與當紅小生萊昂納多·迪卡普里奧(Leonardo DiCaprio)合作,但二十世紀福克斯公司的製片人覺得她年齡偏小,和迪卡普里奧演起吻戲讓人覺得迪卡普里奧在性騷擾,很不協調,所以放棄了波特曼。

波特曼高中即將畢業時獲得和華裔導演王穎合作《芳心天涯》(Anywhere But Here)的機會,在片中出演「女兒」一角。波特曼父母照例看過劇本後,強烈反對影片中的床戲和女兒失貞的情節,幾乎決定退出這個項目。

片中飾演「母親」的蘇珊·薩蘭登(Susan Sarandon)堅持說,如果這部戲沒有娜塔莉,就沒有蘇珊。導演王穎儘管覺得波特曼的父母對女兒保護太過,但也表示理解他們的心情,要求編劇修改劇本,去掉了那些令波特曼一家不快的情節。

《芳心天涯》(2000)

這樣波特曼才接受,這個角色為她帶來金球獎最佳女配角提名,這也是她獲得的第一個重要表演獎項提名,儘管最後輸給了《移魂女郎》(Girl, Interrupted)里的安吉麗娜·茱莉(Angelina Jolie)。

儘管波特曼陸續接演多部反響不錯的影片,其中不乏和知名導演合作,但真正令她的知名度在全世界達到新高度的是《星球大戰前傳》三部曲。1995年,當時的波特曼年僅14歲,「星戰之父」喬治·盧卡斯(George Lucas)看了她第一部戲,就決定把她簽下來。

《星球大戰前傳1》(1999)

這當然是個冒險的決定,誰也不知道她將來能否成才,好萊塢中途墜落的童星數不勝數,但盧卡斯就是認準了她的潛力,覺得她一定會成長到他需要的那個角色狀態。

盧卡斯的解釋是波特曼內心很強大,是個有智慧的女孩,影片中的公主只有14歲,卻被推舉出來治理一個星球,她的氣質必須讓人信服。

反倒是波特曼在簽約前猶豫了,她沒看過《星球大戰》,補習之後才知道這個系列在電影史上的意義。但即將進入大學的波特曼也未想好是否將電影作為終身的職業,所以她希望拍攝盡量集中在暑假,不耽擱學業,盧卡斯同意了。

前傳第一集拍攝於1997年,那時她16歲;第二集是1999年,她18歲;最後一集2002年拍,她21歲。全球的電影觀眾就一步步地看著波特曼從青澀少女成長為好萊塢的新一代年輕女星。

《星球大戰前傳1》(2002)

拍攝前傳系列時,盧卡斯要求她用不屬於任何地方的口音說話,於是她回家反覆觀摩勞倫·白考爾(Lauren Bacall)、凱瑟琳·赫本(Katharine Hepburn)和奧黛麗·赫本(Audrey Hepburn)的老電影,模仿古典時代明星的女王派頭,揣摩如何在陰柔中展現雄辯氣勢。

但對波特曼來說,18歲這年最大的事,並不是參加了星球大戰系列,而是她被錄取成為哈佛大學心理學系的本科生。因為知識分子家庭背景的關係,波特曼從小受到良好的教育,她高中時學習勤奮,不僅理科優異,還修過日語和法語。為了參加高中期末考試,連萬眾矚目的星戰前傳1的首映式都沒參加。

進了哈佛,波特曼連駕照都沒有,儘管明星的身份在同學當中偶爾也引起過矚目,但那裡是哈佛,所有的關注都沒有越過禮貌的界限。

波特曼哈佛演講

波特曼說:「我所有的同學都有各種各樣的成就,奧林匹克運動、音樂、詩歌,大家都才華橫溢。我稍有不同之處只不過是我的工作得到了更多的媒體關注罷了。」她還告訴《紐約時報》: 「我不在乎讀大學是否會斷送我的職業生涯,比起當電影明星我更希望做一個有智慧的人。」

人們總是擔心浮華的娛樂業會毀掉一個又一個天真可愛的童星,類似報道從未停止過對波特曼的類似擔心,但她讀到這樣的文章總是哈哈大笑,她說:「某種程度上,這(從事電影)令我更加純真了。」

儘管星戰為她帶來了高額的收入,但金錢事務她都交由父母代管,自己幾乎不買奢侈品,皮夾子里永遠帶著家人、朋友和同學的照片,她一直將親情和友情放在第一位的,金錢和名利對她似乎對她不具備太強的吸引力,否則怎麼解釋大學期間幾乎沒有太多作品問世?

《芳心何處》(2000)

到奧斯汀演《芳心何處》(Where the Heart Is)中的17歲單親媽媽是個例外,波特曼這次和阿什莉·茱德(Ashley Judd)、薩莉·菲爾德(Sally Field)合作。

這次經歷對她也是次冒險,因為戲份之重前所未有。茱德很支持她,兩人在《盜火線》算是合作過,但沒有對過戲。有人擔心資歷更深的茱德會蓋過稚嫩的波特曼,但茱德頗識得退讓,從不搶戲。

大二暑假波特曼在麥克·尼科爾斯(Mike Nichols)的指導下參演了契訶夫的名劇《海鷗》,合作的有梅麗爾·斯特里普(Meryl Streep)、凱文·克萊恩(Kevin Kline)和菲利普·西摩·霍夫曼(Philip Seymour Hoffman)等老牌演員。

從哈佛畢業後,波特曼陸續參演了獨立電影《情歸新澤西》(Garden State)和《偷心》(Closer),比起星戰來都是更小的電影,角色更加成人,沒有特效和打鬥。

《偷心》(2004)

波特曼從不放棄拓寬戲路和與各種各國優秀導演合作的機會,2005年她頗為高產,主演了以色列導演阿莫斯·吉泰(Amos Gitai)的《自由地帶》(Free Zone)和米洛斯·福爾曼(Milos Forman)的《戈雅之魂》(Goya』s Ghosts),及漫畫改編電影《V字仇殺隊》(V for Vendetta),在其中扮演被V拯救的少女,不僅要學習英國口音,還剃了光頭。

波特曼為此做了大量關於暴政和自由的研究,她了解到紐西蘭曾經存在一個非暴力的叫做莫里歐里人的部落,如果有人犯下暴力罪行,將被逐出部落。但隨著歐洲人的暴力入侵,這個部落慢慢消失了,於是波特曼開始認可用於自衛的暴力是可以接受的。

《V字仇殺隊》(2005)

2006年波特曼和達斯汀·霍夫曼(Dustin Hoffman)一起主演了兒童片《馬格瑞姆的神奇玩具店》(Mr. Magorium"s Wonder Emporium)。之後出演王家衛的《我的藍莓之夜》(My Blueberry Nights)中的豪賭少女,獲得好評。

2008年波特曼主演歷史宮廷片《王室雙姝》(The Other Boleyn Girl),與斯嘉麗·約翰松(Scarlett Johansson)搭檔。2008年成為第61屆戛納國際電影節上最年輕的評委,無疑意味著國際影壇對她的承認。

《王室雙姝》(2008)

娜塔莉·波特曼在生活中無法不給人留下好女孩的印象,然後在銀幕上,很多人將她視為性感寶貝。外人曾經誤解《這個殺手不太冷》中她和萊昂是否存在曖昧關係?她只得一遍遍解釋瑪蒂爾達對萊昂的感情更類似於父女而非情侶,在《美麗佳人》里瑪蒂也只是對未來作出承諾。

也有人認為波特曼是新時代的奧黛麗·赫本,但她似乎並不願意朝著赫本的方向發展。相反近年來一直在嘗試顛覆精緻洋娃娃的形象,在《芳心何處》里早孕,《偷心》里大跳脫衣舞,2006年上《周六夜直播》(Saturday Night Live)表演粗口說唱。

然而她對僅僅扮演「壞女孩」還不滿足,今年的新作、由達倫·阿羅諾夫斯基(Darren Aronofsky)執導的《黑天鵝》(Black Swan)中,波特曼一舉粉碎了過去給人留下的高貴的白天鵝印象,化身為一位深受內心黑暗面糾纏的芭蕾舞演員。

《黑天鵝》(2010)

這部心理驚悚影片同時令人想起布萊恩·德·帕爾馬(Brian De Palma)的《魔女嘉莉》(Carrie)、邁克爾·鮑威爾(Michael Powell)的《紅菱艷》(The Red Shoes)、羅曼·波蘭斯基(Roman Polanski)的《冷血驚魂》(Repulsion)及斯坦利·庫布里克(Stanley Kubrick)的《閃靈》(The Shining)等多部名作。

阿羅諾夫斯基第一次和波特曼討論《黑天鵝》的故事是在時代廣場的一家餐廳,那是在十年前,波特曼還是個大一學生,當時連劇本都沒有。「他告訴我,這個藝術家的角色擁有兩個分身,在自己的內心人格中作殊死搏鬥,還有自慰的場景,」波特曼說。

就像影片中的尼娜在《天鵝湖》中要分飾兩角,波特曼飾演的尼娜也有天真羞怯的少女和狂怒偏執的毒婦這兩個截然不同的剖面。

「對所有演員來說最大的挑戰是,你從身體之外看著銀幕上的自己,必須重新進入你的身體,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而不是看自己……」《黑天鵝》令波特曼站到了通往真正偉大演員之路的起點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虹膜 的精彩文章:

偶像電影拍得爛是正常的,但他不信邪
這位法國導演的街頭喜劇極具特色
做女明星該像她一樣,這是《我的前半生》給我的最大感觸
雖然有些人不喜歡,但管虎《黃皮子墳》的優點很明顯
《戰狼2》超越第一部,不光是因為它更能打

TAG:虹膜 |

您可能感興趣

娜塔莉·波特曼的老照片
拉菲·卡西迪加盟《光之聲》 娜塔莉·波特曼主演
娜塔莉·波特曼將任迪士尼新片旁白 講述海豚故事
娜塔莉·波特曼是否回歸漫威,並扮演女雷神?
娜塔莉·波特曼取代魯妮·瑪拉 將主演《光之聲》
娜塔莉·波特曼素顏帶娃 將扮演漫威「女雷神」
時光網訊 娜塔莉·波特曼將取代魯妮·瑪拉,正式加入裘德·洛,參演《光之聲》
娜塔莉·波特曼短髮出鏡,演返回地球精神崩潰的宇航員
娜塔莉·波特曼:《黑天鵝》的芭蕾舞演員,智商與演技的集大成者
「超殺女」科洛·莫瑞茲現身 被稱為「小娜塔莉·波特曼」
卡司太強了!娜塔莉波特曼破格飾演唱跳歌手,裘德洛出演男主角!
跟隨娜塔莉·波特曼的腳步,打卡迪奧小姐的玫瑰花園!
奧斯卡影后娜塔莉·波特曼出席《光之聲》在洛杉磯首映活動
娜塔莉波特曼和朋友在洛杉磯外出就餐,很久不見那雙蝴蝶結坡跟鞋
威尼斯電影節有愛一幕,娜塔莉·波特曼蹲下身為小演員整理裙子
艾瑪沃特森、辛迪克勞馥、娜塔莉波特曼 高智商的歐美明星
當宋慧喬遇上娜塔莉·波特曼,兩大女神斗美誰會贏?
娜塔莉·波特曼與老公看電影約會 丈夫為芭蕾首席舞者
不做愚蠢的演員 娜塔莉·波特曼的人生抉擇
娜塔莉·波特曼獨自外出 眉頭緊蹙滄桑似大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