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齊白石:「倒吃甘蔗節節甜」的晚年畫風

齊白石:「倒吃甘蔗節節甜」的晚年畫風


曾有人以「返老還童」喻齊白石的晚年繪畫,這一比喻讓許多藝術家羨慕。

所謂「返老還童」大約有兩層意思:一是指老人的繪畫狀態,一是指老人的繪畫面貌。

齊白石:「倒吃甘蔗節節甜」的晚年畫風

齊白石晚年

繪畫狀態是指已是耄耋高齡的齊白石創作時仍然懷揣一顆童真之心,繪畫面貌則是因為他簡無可簡的筆墨使其藝術以最簡約的形式表現了最豐富的內涵。許多長壽畫家似乎都有這樣的藝術經歷—「倒吃甘蔗節節甜」。

齊白石:「倒吃甘蔗節節甜」的晚年畫風

《木棉花》 紙本設色 鏡片


尺幅:27.5厘米×40.5厘米鈐印:白石(朱文)

鑒藏印:一雲草堂(朱文)

題識:予四十歲後嘗游廣州,借居祈園寺,見慣木棉花。今將六十年,猶彷彿在目前。白石。

木棉花即攀枝花,亦名班枝花,為落葉大喬木,清厲荃《事物異名錄·樹木·棉》云:「《閩部疏》木棉花,《惠安志》名為攀枝花,楊用修(慎)乃曰班枝花。」木棉花先花後葉,因樹榦高大、花紅、色艷、朵大,綻放時殷紅似錦,氣派雄偉,故其樹又名「英雄樹」,常見於閩、粵、桂、滇等華南、華西南地區。齊白石44歲至47歲期間曾三次游粵,廣州的木棉花給他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晚年以此作畫,是向記憶索要素材。

「紅花墨葉」為白石老人獨標之畫格,但是木棉花花葉不同茂,而是先花後葉,於是老人強調花萼,濃墨敷水,韻致出奇地好,紅與黑,色與墨,交相輝映。風姿綽約處,三花不同姿,一苞、一蕾、一花,看似平常的描繪,其實是將木棉花由苞而花的生命過程並枝呈現,寓物理於畫理,耐人尋味。

齊白石:「倒吃甘蔗節節甜」的晚年畫風

《兩隻蘿蔔》 紙本設色 鏡片

尺幅:27.5厘米×40厘米鈐印:白石老人(白文)

鑒藏印:四知堂(朱文)

題識:嶽麓山之流楓林亭外之星塘。白石老人。

兒童是以他們的簡單表現他們的全部,因為兒童所知本來就那麼簡單。齊白石卻是將他的複雜用簡單來表現。打個比方,是約去了公倍數以後的簡單,二者有著根本的不同。人老了,駝不動那麼多筆墨,生理生命和藝術生命都會做減法,減不下去了,剩下來的就是最寶貴的精華。八大山人的藝術歷程是這樣,齊白石的藝術歷程也是這樣。

齊白石:「倒吃甘蔗節節甜」的晚年畫風

《大福圖》 紙本設色 鏡片


尺幅:27.5厘米×41厘米鈐印:白石老人(白文)

鑒賞印:思勝賞玩(朱文)

題識:大福。凡一年過冬至節以為一年終矣,予即添一歲。白石九十一。

齊白石晚年繪畫署年齡有一個特點,即以冬至為年齡變更日。冬至在二十四節氣中被視為陰去陽至的日子,他以此長歲,所以他在諸多小品中所署的「九十一歲」出現了兩個紀年,即「庚寅」和「辛卯」(如《三吉圖》九十一歲署「辛卯」),這在古今畫家中很少見。庚寅年冬至日是這一年的農曆十一月十四日(1950年12月22日)。也就是說齊白石的九十一歲(含「瞞天過海增加的兩歲)有46天是在庚寅年度過的。《大福圖》依款識應該是作於庚寅冬至日,也就是說,該畫及白石老人諸多小品當為署「九十一歲」最早的作品。


欲知曉更多請前往App Store或應用寶搜索「中國收藏」並下載《中國收藏》雜誌App。

齊白石:「倒吃甘蔗節節甜」的晚年畫風


想了解更多藝術推介與藝術收藏,歡迎關注【文藏】官方微信公眾號&微博!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文藏 的精彩文章:

和田玉青玉籽料︱臨淵羨魚
驚呆!藏族婦女不戴蜜蠟,丈夫會短壽!真相竟然是…
中國紅木商人在越南買下兩顆黃花梨樹,砍下後無語了!
如何挑選金剛的好壞?如何盤出紅潤透的誘人包漿?
漫談:宮廷中精彩絕倫的螺鈿漆作明代傢具

TAG:文藏 |

您可能感興趣

先苦後甜、倒吃甘蔗、大器晚成的三大星座
好運不怕晚,這4位屬相結束苦日子,倒吃甘蔗後來甜!
吃苦不用怕,這4屬相倒吃甘蔗、時來運轉,日子越過越甜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