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南昌起義時敵軍若干情況考證

南昌起義時敵軍若干情況考證

1927年8月1日凌晨,南昌起義各部隊按照預定戰鬥部署向敵軍發起了進攻。整個戰鬥持續了將近5個小時,至8月1日拂曉,南昌城內外的敵軍大部被我軍殲滅,戰鬥取得了決定性的勝利。當時駐守南昌的敵軍具體有多少?實際殲滅敵軍多少?南昌起義打響之前,敵軍是否毫無準備,束手待擒?研究南昌起義的文章雖多,但對這些問題卻沒多少討論。本人不妄揣陋,就南昌起義守敵相關問題逐一探討。

一、駐南昌敵軍人數

當時駐守南昌的敵軍人數,劉伯承在《南昌暴動始末記》一文中說:「我們黨的前敵委員會,令葉挺、賀龍等軍隊於八月一日午前時圍攻朱培德、程潛在南昌之隊伍約三千多人,拂曉即經繳械。」[1][P134]聶榮臻在1977年寫的《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和經驗教訓》一文指出八一起義時「敵人在南昌方面的力量比較空虛,中有朱培德的1個直屬警衛團,第3軍的兩個團和第9軍的1個團,總兵力約6000人。」[2]南昌起義時任第十一軍二十四師七十二團三營營長袁也烈回憶其師參謀長在戰鬥計劃報告會上所說:「敵人的兵力是朱培德的一個警衛團、第三軍兩個團、第六軍一個團、第九軍兩個團,加上留守機關共約一萬餘人。」[3][P401]陳子堅回憶道:當時駐紮在南昌的國民黨反動部隊,有朱培德的第五路軍總指揮部和直屬警衛團,第三軍的兩個團,第六軍程潛的一個團和第九軍金漢鼎的兩個團,共約一萬人左右,比起起義軍來,是劣勢。[4]蕭克主編的《南昌起義》一書中寫道:「南昌市內和近郊只有朱培德第五陸軍總指揮部及警備團,第三軍的第二十三、二十四團,第六軍的第五十七團,第九軍的第七十九、八十團,南昌衛戍司令部和偽省政府的警衛部隊,總計六個團的番號約一萬人」。[5][P29-30]

從上述幾段史料中,可大致確定當時駐守南昌敵軍主要有朱培德的第五方面軍警衛團,王均第三軍第八師二十三團、二十四團;程潛第六軍第十九師五十七團;金漢鼎第九軍第二十七師七十九團、八十團。但史料中關於這幾個團敵軍人數卻有三千、六千、一萬餘人之說。那麼,南昌守敵到底又是多少?

首先來看下敵第三軍二十三團、二十四團人數。葉挺部二十四師七十二團三營營長袁也烈在師部開完會後於7月31日早晨,化裝到其所要進攻的敵第三軍二十三團,「發現敵人有一個團部、一個營部、七個步兵連、一個重機槍連,共兩個營以上的兵力,比師部原來估計的兵力要大得多。我們一個營,要殲滅兩倍於自己的敵人,吃得消嗎?」[6][P401]由此可知:敵二十三團兵力為袁也烈所率三營的兩倍。三營所屬的十一軍二十四師一共約5,500人參加了起義。肖克回憶二十四師當時的建制是:二十四師轄三個團(七十、七十一、七十二團),每團轄三營。[7]另據李逸民回憶:二十四師還有一個新組建的教導大隊約400來人。[8][P270]綜合可估算出袁也烈這一個營兵力大約為550人左右,由此推出敵二十三團人數1,100人左右。那麼敵王均二十三團、二十四團兩團人數共約2,200人。

敵第六軍五十七團人數可以根據劉伯承《反革命的環贛兵力概要表》來推算。當時王均第三軍總兵力在一萬四千人左右,程潛第六軍約有一萬二千人左右。[9][P146]這兩個軍總人數只相差2,000人,具體到團一級,人數相差不大。參照敵二十三團、二十四團人數,程潛第六軍五十七團人數估計為1,000人左右。那麼,王均、程潛三個團總兵力就為3,200人左右。

敵第九軍七十九團、八十團屬楊如軒新編第十九師,人數要少於正常編製。據劉伯承《反革命的環贛兵力概要表》[10][P146]:金漢鼎、楊如軒駐南昌臨川一帶總兵力才三千人。劉伯承在《南昌暴動始末記》一文中記錄:「八月七日,我軍到臨川時,楊如軒軍隊約二千人不戰而逃,往南城去了。」[11][P136]由此可知駐紮在南昌敵七十九團、八十團兵力共為1,000人左右。

朱培德第五方面軍警衛團是直轄的精銳部隊,「其兵力最少也在一千餘人」。[12][P47]另據盧德銘率第二方面軍總指揮部警衛團趕赴南昌響應起義的人數可知:當時第二方面警衛團人數為1,000餘人,那麼第五方面軍警衛團人數也大致如此。

綜上所述,敵六個團兵力約為5,200人。此外還有王均衛戍司令部一個衛隊連、[13][P227]江西省政府衛隊、王均公館、都司前敵衛戍司令部、牛行車站等零散敵兵,以上合計南昌守敵為6,000人左右。如此看來,前述史料中認為南昌守敵只有3,000人,明顯估計太低,而10,000餘人又估計過高。

二、殲敵人數

關於南昌起義一戰殲敵數目,焦其愷在1927年10月25日的報告中寫道:「八月一日在南昌起義……解決朱培德、程潛所屬部隊約三團餘人」。[14][P105]前面已估算,三團人數約為3,200人左右。起義戰鬥打響後,有部分敵軍突圍逃竄出來了。據《漢口民國日報》8月12日登載:「是役,共產軍計繳在城之第五方面軍的槍械約有二團之眾;九軍一團余衝出順化門往臨川走,三軍一部由吉安走。」[15]由此可知,三、九軍分別有敵軍逃走,人數至少在一團以上。另8月14日上海《新聞報》曾登載了一篇記者當天的採訪報道:「果至一時四十分,六軍五十七團首先發難,擬在匡廬中學(該處駐有一連)鳴槍而出,孰意槍聲數響之後,十一軍已從外鳴槍攻入,六軍措手不及。當擊斃五十餘人,而駐紮相近松柏巷天主堂之六軍,亦繼續出隊,行至鹽義倉,十一軍已現在巷口阻住。雙方鳴槍對擊……六軍被繳械者,已有數百,余均攜械脫逃。」[16]這條史料說明敵六軍被繳械的只有數百人,其餘敵軍都逃脫了。

綜上可知逃脫的敵軍人數大概在二團至三團之間。駐南昌敵軍總數減去敵軍逃脫人數,也可得出殲敵數目約為3,000餘人。當然,這其中含繳械敵軍人數。而且起義後,被俘虜的敵軍大多被釋放了。郭沫若是在起義後趕來南昌的,在塗家埠車站就遇見一列火車有三個車廂都擠滿了兵,月台上也擁擠了好些服裝不整的兵。月台上的散兵「都是些沒有符號的徒手兵,顯然是在南昌被繳了械的程潛和朱培德的部隊了。」[17][P222]

三、敵軍準備情況

南昌起義當晚,起義軍按照預先偵察好的目標、方向、道路,對沒有準備的敵人突然進行襲擊。敵人大多不知所措,較快地繳械投降。但從目前搜集到的史料來看,南昌守敵對起義還是有所察覺,並有所防範的。這其中主要原因是叛徒投敵告密。葉挺在《南昌暴動至潮汕的失敗》談到:「八月一日上午二時接觸武漢軍的武裝,發生激烈的戰鬥(因賀龍所屬一營長在事前泄露機密,敵人已有嚴密的警戒)。至天明即將南昌城肅清。」[18][P128-129]周逸群在1927年10月30日報告中指出:「殊賀之第一團趙營副,系滇人,竟於當晚計劃告送朱部某團長,又因朱德偵查明瞭,乃臨時改變,提早兩小時。至晚十二時半,即發現槍聲,敵人預先知道,當然有所準備,故直至拂曉,始完全解決。」[19]李立三回憶道:「是晚因二十軍某營長泄露秘密,增加行動時許多困難,至翌晨六時始將三、六、九軍在南昌之部隊完全繳械。」[20]

這個叛徒就是第二十軍一師一團三營副營長趙福生。九點左右,他鑽進了敵人第五方面軍總指揮部告密,使得起義計劃泄漏。敵第五方面軍總指揮部因此事先做好了充分準備,一度曾使賀龍部第一師在進攻時遇到了較大阻礙。

如果不是趙福生投敵叛變,敵人是否完全不知情呢?

我們可從袁也烈《八一的槍聲》一文中窺見一斑。袁部按計劃黃昏之前出發,走了一個多鐘頭到達敵營房附近(應為八點左右)。接著營部副官帶著傳令兵與敵部聯絡露營一事。此時,敵參謀還善意提醒我們的副官說:「剛才接上級通知,說今夜城裡部隊移動頻繁,要注意防止發生什麼事情,請你們加強警戒。」[21][P402]從敵參謀長這句話可知當時敵人的高級指揮部已在注意起義部隊的動向了。而這應該發生在趙福生投敵告密之前,否則,敵軍上級就不僅僅是通知下級「注意防止發生什麼事情」那麼簡單,而應該是:「今夜部隊要暴動,做好戰鬥準備!」此後,「敵人並不完全麻痹,他們派出一隊一隊的巡邏武裝,槍上上著亮晶晶的刺刀,不斷地在營房外面巡查。他們甚至走到露營部隊的近處看來看去,好像有所警惕似的。」[22][P403]

此外,黃序周回憶:三十一日當天,曾三次進入敵營偵查。第一次去假裝伙夫給他們挑水,水挑完了,天也黑了。但第三次出來時,大門口都已堆滿了沙包,有戒備,哨兵不準走,後幾經周折才混了出來。[23]雖然黃序周隨後又兩次進入敵營偵查,但是任務在身,他不可能在敵營久留。敵軍所作準備應該不是因為知道了趙福生投敵消息。

除了趙福生這一叛徒主動投敵告密,有沒有其它官兵走漏消息的可能?應該來說,這種可能性不大。

首先,起義軍主要領導人非常注意起義的保密工作。

7月30日下午2時左右,葉挺在百花洲畔的第二十四師司令部所在地一棟教學樓的教室內,召開營以上軍官會議。為了保密,會場周圍布置了崗哨,嚴防計劃泄露。[24][P400]

與此同時,賀龍在第二十軍指揮部也召開了團長以上軍官會議。在宣布起義計劃,下達作戰任務後,為了防止消息走漏,決定把部隊中一些不可靠的下級軍官換成共產黨員。[25][P390]

其次,為了順利完成作戰任務,得知起義計劃後的團、營級軍官警惕性很高,十分重視保證戰鬥計劃的秘密性。

接到任務的二十四師七十二團三營營長袁也烈考慮到:「在我們這個營的軍官中,副營長是國民黨員,連長、指導員中有三個國民黨員,排長中國民黨多於共產黨員。這些國民黨也雖然被認為是進步的,可能跟著共產黨走,但對國民黨軍作戰的堅決程度,尚待考驗。特別是因為他們有許多黃埔同學在對方,有意無意地送個消息是很可能的。為了嚴守軍事秘密,保證戰鬥的勝利,我便親自去組織戰前的準備工作。」[26][P401]命令逐級下達,連一級幹部直到三十一日當晚部隊移防前才接到戰鬥任務。直到深夜戰鬥即將打響前一刻,「連長召集三個排長睡在一起,小聲小氣地談了一陣;然後排長又和三個班長睡在一起談了一陣;最後班長照樣和戰士談一陣。」[27][P403]從中可以看出,為了防止起義計划走漏,整個傳達過程是十分嚴密的。

參加南昌起義的塗國林戰士回憶:「起義前一天才突然接到命令,移駐小營盤。到達營地,睡下不久上邊來通知,告知:今晚恐怕有事,要睡醒些。睡夢中被叫醒,奉命緊急集合。隊長宣布進入戰鬥,任務是消滅附近敵軍。」[28][P240]也就是說,大部分戰士直到起義前一刻才知道作戰任務。所以,叛徒趙福生直到起義當晚9點左右才可能去敵部告密。因為此前起義計劃一直嚴格保密,到31日晚9點左右,賀龍所部才把具體作戰任務傳達至營一級軍官。

既然不是其他官兵走漏消息,那又是什麼原因使得敵軍有所準備呢?

據敵第三軍二十團中校團副蔣文光後來回憶說:「七月三十一日晚,我在街上看到葉挺、賀龍的部隊情況有些不同,趕緊跑去找二十一團團長李世龍要李立刻注意,或將部隊帶出南昌。可是到了那裡,碰見朱德正與李世龍閑談。」朱德一見我來即知來意,不等有所表示,就拉著我說:『文光,我們到街上走走。』沒有兩個小時,街上到處響起了槍聲。」[29][P98]

原來是起義前部隊的頻繁調動引起了敵軍的警覺。7月31日,各部隊的指揮員根據本部的戰鬥任務,開始分頭行動,以會朋友、拜訪友軍等名義有計劃、有目的地對敵情和作戰環境進行偵察。摸清情況後,各部於31日晚以「移防」、「打野外」等各種名義接近敵軍營房,進入戰鬥發起地點。如袁也烈部於當晚黃昏前出發,「隊伍擺出一副行軍的架子,浩浩蕩蕩沿著大街由西往東進發」,這時「街上行人稀少了,電燈已經亮了,兄弟部隊也在調動,有的象在集合,有的象是行軍。但軍官們都心中有數,互相心照不宣。」[30][P402]

南昌起義前夕,正值分共高潮。葉挺、賀龍部隊以「東征討蔣」的名義開赴九江,當時並沒有進駐南昌的安排。葉、賀兩人在得知汪精衛、張發奎企圖以開會的名義把他們召集上山,解除他們的兵權後,決定不去廬山開會,把部隊開赴南昌。葉、賀兩部進入南昌後,又頻繁的進行演習、調動。這些非常現象,自然容易引起敵方的關注。

8月5日,汪精衛在國民黨第二屆中常會第二十三次擴大會議上所作的報告中就指明了:「(我)一到九江,就同朱總指揮、黃實、黃琪翔、朱暉日各軍長接洽,當時得了一個很奇異的消息,就是二十軍未奉命令,自己開到南昌。大家知道,從作戰計划上講賀龍是不應當到南昌的,南昌方面,另有軍隊擔任。賀龍憑什麼開到南昌,簡直是自由行動,可知內部就有問題……二十九、三十日召集四軍、十一軍、二十軍師長以上軍官談話,除葉挺及賀龍全軍以外,都到了,張總指揮就知道有異。三十一號又開會,大家擔心,說不到定有變動。」[31][P469-470]

張國燾是南昌起義的參與者,他在《我的回憶》一文中提到「(七月)三十一日上午,中共前敵委員會的緊急會議……到會者知道了張發奎偕同汪精衛孫科等已經到達廬山舉行會議,而且頗有針對著南昌的跡象,大家都在研討對策。」[32][P298]

從以上兩條史料中可知當時張發奎、汪精衛等敵高級指揮官們對葉、賀部隊的異動是有所警覺的。只是在趙福生叛變之前,敵軍還沒有確切掌握即將發生起義的情報,因此只是採取了一些預防性的戒備措施。

雖然敵軍對起義部隊有所警覺,甚至有所準備,但是當時整個南昌城實際已經處於兵力占絕對優勢的起義軍嚴密監控下。起義順利打響了,起義軍一舉殲滅了駐守在南昌的敵軍大部,在中國革命史上寫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參考文獻:

[1][8][9][10]劉伯承.南昌暴動始末記[A],南昌起義紀念館編.南昌起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

[2]聶榮臻.南昌起義的歷史意義和經驗教訓[Z],據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所存原稿。

[3][6][21][22][24][26][27][30]袁也烈.八一的槍聲[A],南昌起義紀念館編.南昌起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

[4]陳子堅.南昌八一起義回憶[Z],據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所存原稿。

[5]蕭克主編.南昌起義[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

[7]肖克談南昌起義[Z],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據訪問記錄整。

[8]李逸民.南昌起義前後[A],南昌起義紀念館編.南昌起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

[12]張月琴主編.南昌起義史論[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

[13]傅克安等.起義見聞[A],中國現代革命史資料叢刊[Z].人民出版社內部發行。

[14]焦其愷.從廣東回來的報告——八一南昌起義後行廣東的經過[A],南昌起義紀念館編.南昌起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

[15][16]據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所存原稿。

[17]郭沫若著作編輯出版委員會編.郭沫若全集文學編第十三卷[M].人民文學出版社,1992。

[18]葉挺.南昌暴動至潮汕的失敗[A],南昌起義紀念館編.南昌起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

[19]周逸群報告——關於南昌起義問題[J].中央通訊,1927,7.

[20]李立三.李立三報告——八一革命之經過與教訓[J].中央通訊,1927,7.

[23]黃序周.戰鬥在天主堂[Z],南昌八一起義紀念館據訪問記錄整。

[25]侯鏡如.戰鬥在大校場營房[A],南昌起義紀念館編.南昌起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

[28]塗國林.難忘的日子[A],南昌起義紀念館編.南昌起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

[29]張適南.1927——1928年朱培德、王均在江西[J].未刊稿,1964。轉載自金沖及主編.朱德傳[M].北京:中央文獻出版社,2000。

[31]汪精衛.關於南昌事變[A],南昌起義紀念館編.南昌起義[M].北京:中共黨史出版社,1987。

[32]張國燾.我的回憶[M].第二冊,北京:東方出版社,1998。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深圳微生活 的精彩文章:

從南昌起義到湘南起義看朱德軍事戰略思想的轉變
我軍最早的軍報是什麼報?
珍貴的文物 難忘的歷史——介紹與八一起義財政工作有關的兩件文物
王奇生:國軍的作戰意志與作戰能力
《建軍大業》曝眾星對比海報

TAG:深圳微生活 |

您可能感興趣

飛行員如何辨認地面上部隊是敵軍還是友軍?這裡告訴你答案
汝州之戰農民起義軍誘敵深入,巧擇戰機一舉殲滅敵軍主力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敵軍炮兵軍事秘密被我軍獲悉,我軍最後大獲全勝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越軍王牌師做出此等事情,我軍發怒殲滅敵軍
海上拼刺刀!西沙海戰解放軍迎戰南越海軍 雖處劣勢卻痛打敵軍
西線戰役英法為何打不過德軍?並不是德軍太強,而是敵軍太弱
南宋漢奸孔彥舟,殺人後畏罪潛逃,戰場上為了謀生投靠敵軍
最後一戰!俄軍宣布要對敵軍斬盡殺絕 無視西方開戰警告
他實在太過天真 兩軍開戰時輕信敵軍將領左宗棠 最後被湘軍俘虜
俄敘聯軍大決戰罕見受挫,美軍從中作梗數萬敵軍死戰不降,外媒:考驗普京的時候到了
紅軍在飛奪瀘定橋時,為何敵軍沒有直接炸索橋?其實答案很簡單
在春秋時期,手把手幫助敵軍逃跑的「仁義之戰」——邲之戰
對越自衛反擊戰時古稀之年老將軍親臨前線偵察敵情,最終大敗敵軍
不要小看敵人,解放軍王牌部隊也曾中敵軍聲東擊西之計
朝鮮戰爭中,我軍俘虜敵軍高級軍官是誰?他的軍銜怎樣?
東北戰場:我軍戰神連勝蔣介石麾下三員大將,一時成為敵軍的剋星
戰機如果被敵軍鎖定,那是如何知道的呢?其實飛行員只需要等通知
敘利亞軍隊成功迂迴,切斷敵軍最後北逃路線!圍城戰即將打響
俄新式導彈現身中東,首戰告捷擊退敵軍空襲,美:俄再勝一局
美軍慘遭襲擊!連夜激戰多時,罪魁禍首卻非敵軍武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