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豆瓣日記:「我愛生活,我愛加班」

豆瓣日記:「我愛生活,我愛加班」

本文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歡迎去豆瓣App關注Ta。

程序猿(程序員)問:「科比,你為何如此成功?」科比反問:「你知道洛杉磯每天凌晨4點的樣子嗎?」

程序猿:「知道,那個時候我一般還沒下班。你問這個幹嘛?」科比:「不幹嘛,Fuck!」談話結束了。

前美國職業籃球運動員科比(Kobe Bryant)。

這是2012年出現的一個段子。中國IT領域的發展擴大了程序員的職業規模,而在媒體和社交網站上,程序員基本上已約等於工作重負的代言者。他們自身也常常以此「自嘲」。

但「加班」重負並不限於程序員,他們更非加班最嚴重的群體。企業的管理層在加班,白領在加班,藍領在加班,工作處境最堪憂的底層工人在加班,有著免疫傳統的公務員也不能倖免。人人都在忙,都在加班。

周五下班,你準備即將享受一個周末,卻突然接到通知,明天繼續上班,且「木有加班費」。於是在知乎和百度知道上,怎樣拒絕加班而不至於被開除已成了一種學問。

早期反思工作重負的電影《摩登時代》(1936)劇照。.

回顧近些年的中國職場,「過勞」似乎已成常態,其中過度加班又是導致過勞死的首因。據被引用最頻繁的一個數據顯示,在中國,工作壓力導致每年「過勞死」的人數已超越日本,約有60萬人。

這是市場積累的錯嗎?是資本剝削的錯嗎?的確,長期以來,這大概是最常見、也是最簡單的一種觀點。現在,書評君請你到文末留言區和我們說說你的加班的經歷。是的,你拒絕過嗎?你在加班中獲得過價值感嗎?在你看來,促使人們加班更重要的因素究竟是什麼呢?

「周末到了,就不用工作了嗎?」

撰文 | 呂婉婷

相信很多人都經歷過這一幕,凌晨一兩點走出公司,拍一張沒有星星的夜空和空蕩蕩的馬路,發到朋友圈配文說:「終於下班了……」

中國經濟已經維持了三十餘年的高速發展,越積越多的不止是國家的財富,還有永遠也完成不了的工作。加班早已成為中國各行各業的常態,連常人眼中清閑的公務員都開始加班了。

北京師範大學勞動力市場研究中心發布的《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中國工時制度已與國際接軌,但加班現象嚴重,勞動者年工作時長為2000~2200小時,相當於英法德等國家20世紀20~50年代的水平。

《2014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作者:賴德勝等版本: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 2014年11月

「加班狗」們的日常充滿難言的心酸,許多人不得不扛著生活重擔咽下苦水接受加班的現實。城市工薪階層還能在互聯網上發一發「葛優躺」發泄加班帶來的負面情緒,更多底層勞工只能拿著微薄的時薪忍受資本的「壓榨」……

高速的經濟發展本該給人們帶來更幸福的生活,為何越來越多的人深陷「加班」的無奈之中?我們的時間到底都奉獻給誰呢?

願天堂沒有加班

我們這個時代的「過勞之痛」

「十年生死兩茫茫,寫程序,到天亮。千行代碼,bug何處藏。縱使上線又怎樣,朝令改,夕斷腸。」一首程序員改寫的《江城子》,令多少IT、互聯網行業的搬磚狗欲哭無淚。

這幾年互聯網行業突然流行起「996」工作制,早上9點上班,晚上9點下班,一周工作6天;部分公司還有6天輪班制,上5天歇1天。高速運轉的業務還經常侵佔員工微不足道的休息時間。

實際上不止是互聯網,所有跟時間賽跑、與市場緊密貼合的行業都存在嚴重的加班現象。

加班表情包。

員工加班時間長,領導加班更厲害。曾聽在基金公司工作的朋友講起他們部門工作的日常,中午點的外賣往往留到晚上吃,員工一兩點走人領導熬到三四點。每年部門領導都要做一個全到不能再全的身體檢查,想到的所有癌症都要查個遍。

春雨醫生CEO猝死、天涯社區副主編猝死……這種消息,這幾年來聽得還少嗎?

這些行業加班似乎已成為固定屬性,畢竟在高度競爭的環境里,一絲的懈怠都可能意味著最終的淘汰。

也許有人會說為什麼不到安逸的行業里過朝九晚五的生活。且不說現在這種穩定的工作越來越少,就像很多人在社交網路上說得那樣,朝九晚五,有午休雙休,社保齊全,不加班,除了錢少,其他都挺滿意的。沒有人不想過安逸的生活,可飛升的物價、高企的房價、養兒養老的巨大壓力允許我們那麼做嗎?

工作前VS工作後。

低附加值產業背後

看不到的底層加班生活

想到「加班」也許很多人會想到IT業金融業,想到富士康的「血汗工廠」,然而在中國加班最嚴重的並不是他們,而是住宿、餐飲業勞動者,還有建築工人。

《2014中國勞動力市場發展報告》數據顯示,中國九成行業周勞動工時超過40小時,住宿、餐飲業周平均勞動工時長達51.4小時,位居第一;建築業、居民服務、修理及其他服務業位居二到四位,以上行業均超過《勞動法》規定的「特殊行業」49小時工時上限。

《中國工人訪談錄:二十四城記》作者:賈樟柯版本:山東畫報出版社 2009年4月記錄五十餘年來中國

新世紀以來製造業發展增速平緩,服務業作為第三產業異軍突起。最先發展起來的第三產業大多是低附加值產業,員工准入門檻低,替代性強。這些低附加值產業固然解放了一批農村勞動力,但因為勞動力充足所以薪酬極低,而且多數服務業採取的是時薪制,為了多拿錢,工人只能多幹活。

近年來實體經濟越來越不景氣,為了壓縮成本許多小老闆會壓低人力支出或者拖延支付工資,甚至強迫員工加班,而且不支付加班費。這些小老闆違反《勞動法》的成本很低,這批員工辭職不幹,過一段時間還能再招一批新的進來。即便有員工願意花時間精力乃至金錢去和老闆打官司,但很多人因為法律知識不健全當初入職時連合同都沒簽,官司只得不了了之。

很多人喜歡「深夜食堂」帶來的治癒感,可24小時不間斷的餐飲行業背後,有多少我們看不見的「加班狗」?很多外國人常常感慨建築業里的「中國奇蹟」,這些奇蹟的締造者有多少人能得到勞動權益保障?

羨慕不來的高福利

從勞動供給曲線看中國「汗水經濟」

有很多人嚮往歐洲高福利的工作生活,假期多、帶薪休假多,每周工作時間不到40小時。在很多歐洲國家老闆要防著員工加班,因為老闆要為員工加班支付高額的加班費。

然而這種高福利工時制度是有條件的。歐洲大多數國家已把低端產業轉移至發展中國家,本國集中精力發展高附加值產業,因此耗費較少的工時也能維持國家的正常運轉。一個發展中國家如果想採納這種工時制度,除非資源無限豐富,否則總有一天要坐吃山空。

高福利工時制度也有底線,瑞典哥德堡曾在一家養老院試推行過6小時工作制,員工薪水不變。結果顯示工作時間短了,員工幸福指數更高了,工作也更投入。但最終政府還是叫停了這項計劃,因為「6小時工作制」太貴了。為了保障養老院正常運轉,機構每年得多花200多萬美元再僱傭17名員工。

瑞典哥德堡市。

中國目前人均資源持有量落後,沒有辦法維持高福利工時制度。中國經濟暫時還處於「汗水型經濟」階段,人們需要付出更多的勞力從而積累更多的財富。

西方微觀經濟學視勞動力為生產要素之一,供給情況隨薪資高低的變化而變化,從而形成一條勞動力供給曲線。它是一條向後彎曲的曲線,隨著薪資的增加,勞動供給會先增加後減少。

勞動供給曲線。

勞動供給曲線會呈現這樣的形態和「工作」「閑暇」的關係有關。初始階段,勞動者需要積累更多的財富,故薪資越高勞動供給越高;薪資更高後,勞動者對「閑暇」的需求增加,寧願犧牲工作時間、減少薪資去替換「閑暇」。而今天的中國還沒有到達勞動供給曲線的拐點。

其實生活中很多人都在自願加班。小時工加班可以多掙一份錢;通勤時間過長增加工作壓力,但為了節省房租無可奈何;還有人身兼多份工作,正職結束回家後,兼職工作又找上門來……雖然有些「加班」是因為興趣使然,但大多數說到底,不還是生活所迫嗎?

加班權益保障難

何日能杜絕加班「囚徒困境」

加班在現階段不可避免,是否意味著我們要全盤接受加班?

接受可以,但請給加班費。

然而在「加班文化」的氛圍下,爭取加班費成為一種「不識抬舉」。加班是為了向領導表現自己全身心投入工作,不要加班費體現「自我奉獻」的「高尚」。可所有人都明白,有時候免費加班根本不是「任勞任怨」,而是「被逼無奈」:不加班可能無法給領導留下好印象,升職競爭時怎麼能拼得過那些加班狂人?

從這種意義上講,「加班」陷入了「囚徒困境」。如果所有員工、所有公司都遵守勞動法不額外加班,那麼所有人的市場收益雖然降低,勞工權益卻能獲得保障;如果一方加班,一方不加班,加班的一方能獲得更多利益,不加班的一方將被市場淘汰。在這種情況下,利益對壘的雙方只能採取不合作策略,選擇加班。

「囚徒困境」的解決之道在於多重博弈間的懲罰機制,每次博弈之後,不合作的一方將受到懲罰,這樣經過多重博弈,最終達成合作共贏的局面。

電影《美麗心靈》(2001)中的納什。多重博弈後達到的合作狀態被稱為「納什均衡」。

然而中國勞工市場加班懲罰機制警示作用較差,導致「囚徒困境」難以破除。

首先,很多人並沒有向有關部門舉報「過度加班」的意識。中國《勞動保障監察條例》第二十五條規定:「用人單位違反勞動保障法律、法規或者規章延長勞動者工作時間的,由勞動保障行政部門給予警告,責令限期改正,並可以按照受侵害的勞動者每人100元以上500元以下的標準計算,處以罰款。」

其次,違反勞動法罰款力度太小,無法實現有效警告。美國零售巨頭沃爾瑪曾因侵佔員工休息時間付出了1.72億美元的代價,領英網站曾被法院判處向359位員工支付330萬美元加班工資和250萬美元損害賠償。相較於國外的罰款額度,國內加班罰款不過蜻蜓點水。

除了明面上的加班外,中國社會還存在許多「隱性加班」:下班後不能回家要陪客戶應酬、休息時間還要在微信上應付工作……

工作何時了,過勞知多少,伴隨著「喪文化」的興起,國內對休閑的呼聲日益高漲。

1948年,距離「工作狂」(workaholic)一詞的誕生一年有餘,德國哲學家Josef Pieper寫下《休閑,文化的基礎》,這是一份呼籲從強迫式工作狂文化中找回人類尊嚴的宏偉宣言,它提醒人們,我們忙忙碌碌,不應是為了謀生,而是為了生活。

《休閑:文化的基礎》(Leisure,the Basis of Culture)封面。

當工作與生活混為一體,我們會不會因為身處這個『工作世界』而精疲力竭?人們會因為成為一個工具,一個『工人』而感到心滿意足嗎?

——《休閑,文化的基礎》

最近網上流行一句雞湯:工作一輩子,卻依舊緊衣縮食,這比窮困潦倒的懶漢還要可恥,至少懶漢還擁有時光。然而不是每個人都有勇氣像懶漢一樣放棄工作,這也反映了當下中國勞動者的無奈。

「體面就業」是一個不容易實現的口號,惟願這一天能儘早來到。

本文為獨家原創內容。作者:呂婉婷;編輯:阿東。未經新京報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閱讀更多精彩,歡迎關注書評周刊微信公眾號:

(全文完)

本文作者「新京報書評周刊」,現居北京,目前已發表了152篇原創文字,至今活躍在豆瓣社區。下載豆瓣App搜索用戶「新京報書評周刊」關注Ta。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每日豆瓣 的精彩文章:

豆瓣日記:作為一個30 單親媽媽,談談我看的《我的前半生》
那些年,細軟稀少油性發質用過的洗髮水
豆瓣日記:一路往南——晃蕩在加都谷地
他的電影,永遠是夏日消暑利器

TAG:每日豆瓣 |

您可能感興趣

親愛的,我愛你!所以我要離開你的生活
工作與生活,你愛我還是他?
愛自己,愛生活!
生活 我依然熱愛你
愛美食 愛生活
戀愛不是生活的全部,願你早日看透
「我的愛情死在了,我的生活里」
生活中遇到什麼瞬間笑噴飯的事?網友:我爸喂我吃飯自己撐著了
做人:愛生活,愛自己
「天涯四美」嚴屹寬的寵妻日記,原來生活中的他是個段子手!
愛多肉,愛自己,更愛生活!
你熱愛生活的樣子,真美
老爸實拍自己和女兒的日常生活,網友:家庭奶爸的可愛一面
我的生活我的茶
貓爸生活:你讓我學會了如何愛,但你卻離開了我
比起《親愛的客棧》《孝利家民宿》才是我心中的慢生活
切片 我的日常生活
哪個星座不會輕易對你說出我愛你,但你的生活里已經充斥著他的愛
他年少成名,是藍盈瑩的「守時先生」,愛健身愛寫字愛生活,正能量爆棚!
生活會懂你我的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