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二戰時期阿根廷為何親納粹德國:德裔太多,還是為了馬島?

二戰時期阿根廷為何親納粹德國:德裔太多,還是為了馬島?

二戰結束至今已有數十載,曾經見證過納粹法西斯暴行的人大多已是垂暮老者。然而時至今日,仍然時有發現二戰時期的納粹戰犯,逃匿在阿根廷數十年才被發現的新聞。那麼究竟是怎樣原因,使的阿根廷這個原本與納粹德國毫無瓜葛的南美國家,會冒天下之大不韙,收容這些納粹的戰犯呢?

在阿根廷被發現的二戰納粹戰犯

二戰的爆發之後,雖然戰火併沒有燒到阿根廷,但是阿根廷卻仍然收到了二戰所帶來的經濟影響。阿根廷作為農業大國,在戰爭開始後不久,阿根廷的農產品出口,由於歐洲國家需求的增加因而水漲船高。不過與之相對的,阿根廷所依賴的工業產品進口數量,在這一時期卻也因為戰爭而不斷的遞減。在這一情況下,阿根廷的工業也得到了大發展。不過短時間內的工農業井噴式增長,卻也導致了大量的問題。首先是無產階級的規模在短短的時間內擴充了幾倍,這也就使得阿根廷的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矛盾迅速擴大。與此同時,資產階級與地主們之間,為了爭奪政治權利以及金融流動資金也產生了巨大的矛盾。

二戰時期的貨運船

不過二戰時期,阿根廷最大的生意夥伴是納粹德國的死敵之一——英國。英國對阿根廷農業支柱之一的畜牧業影響極大,阿根廷所出口的肉類產品中,百分之八十都是出口到了英國。在外國投資中,又有百分之六十是來自於英國的資本。不過正是由於英國在經濟上對阿根廷的控制,這造成了阿根廷國內經濟的紊亂。尤其是對義大利和德國這些軸心國的經濟制裁,進一步的影響了阿根廷的經濟生活。而資產階級和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也與之相伴,阿根廷國內工會運動和民主運動開始活躍起來,阿根廷的保守黨和激進黨之間的摩擦也就越發的頻繁。

一開始掌管阿根廷政治,由地主寡頭作為支撐的國家民主黨嘗試對風頭正盛的資產階級右派保守党進行打壓。然而伴隨著阿根廷工業的增長,以及資本家們對於無產階級的恐懼,因此保守黨還是戰勝了國家民主黨。1940年6月,在國家自由黨領袖、阿根廷總統奧爾蒂斯患病之後,親右翼勢力的副總統卡斯蒂略迅速掌握了政權。不過由於忌憚地主寡頭們親英的立場,卡斯蒂略採取了一種模糊的中態度。

作為經濟支柱的阿根廷農場

卡斯蒂略在奧爾蒂斯病逝之後,正式出任了阿根廷的總統。在其執政期間,也同時正是納粹德國在歐洲戰場上上勢如破竹的時代,波蘭、法國相繼淪陷。納粹德國在軍事上的勝利,讓許多搖曳不定的小國開始產生了動搖,而阿根廷總統卡斯蒂略也深受影響。在阿根廷國內,陸軍部長拉米雷斯對於德國是否會取得最終勝利有著極為肯定的信心。

作為一個移民國家,阿根廷在戰爭爆發前,國內有將近五分之一的德國和義大利裔居民,如此龐大的數量當中自然不乏對納粹黨的支持者,而納粹德國也有意拉攏阿根廷作為其在南美的棋子。戰前阿根廷的青年們所組織的法西斯團體活動也越加明目張胆,大量明目眾多的法西斯黨派組織起來。其中最著名的,莫屬1941年,曼努埃爾·弗雷斯克所領導的「民族主義聯盟」。這些法西斯團體的人數在巔峰時期達到了驚人的三十萬之多,並且他們依靠著德國駐阿根廷使館的津貼,創辦了大量法西斯報刊來為自己進行宣傳造勢。因此卡斯蒂略雖然依然保持中立,但是已經開始朝著納粹德國進行了傾斜。

除此之外,阿根廷與英美兩國之間的關係也並不友善。幾乎所有的南美國家對於美國的擴張政策都保持了極大的警惕,尤其是美國所策劃的巴拿馬獨立及巴拿馬運河的修築,都讓包括阿根廷在內的南美國家噤若寒蟬。1940年,在哈瓦那舉行的美洲國家第二次外長會議上,阿根廷就趁著英國限於歐洲戰事,提出了對馬爾維納斯群島的權益索求。

馬爾維納斯群島

同時,法西斯團體的猖獗,也引起了阿根廷國內其他民主團體的警覺。為了應對法西斯團體的威脅,激進黨更是與社會黨乃至共產黨建立聯盟,共同對法西斯政党進行對抗。1940年,阿根廷就出現了支持英國對德作戰的「阿根廷行動隊」,這支組織人數也達到了三十萬的規模,並在阿根廷國內與法西斯團體進行著針鋒相對的宣傳對抗。尤其是在德國入侵蘇聯之後,阿根廷國內的反法西斯浪潮達到了高潮。阿根廷首都的布宜諾斯艾利斯發生了大規模遊行,表示聲援蘇聯,並且上千阿根廷人湧向港口,向那裡的蘇聯輪船脫帽致敬。1941年,阿根廷全國勞動者聯盟為了表示支持同盟國的立場,以及對政府親德立場的不滿,舉行了短期的大罷工,並在之後成立了支援蘇聯的基金會。

德國入侵蘇聯

太平洋戰爭爆發後的1942年,里約熱內盧在此召開美國外長會議。會議期間美國試圖勸說美洲所有國家,簽訂一份與軸心國斷交的協定。然而美國的這一提議立刻遭到了阿根廷的強烈反對,因此最後會議的結果只是建議美洲所有國家與軸心國斷交,而非強制。阿根廷堅持中立的態度自然引起了美國的反感。

太平洋戰爭

民間的反法西斯運動對卡斯蒂略政府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因此卡斯蒂略跳過眾議院,強制宣布阿根廷進入「戒嚴」狀態,並且戒嚴一直持續到二戰結束為止。然而「戒嚴」實際上並沒能穩定阿根廷的局勢。之後伴隨著納粹德國在斯大林格勒慘遭敗績,卡斯蒂略本人也不得不改變態度,表示讓親英立場的羅伍斯迪亞諾·帕特龍·科斯塔斯作為自己的繼任者。伴隨著選舉的臨近,原本處於同一反法西斯的激進黨、社會黨、進步民主黨之間卻發生了眼中的分歧。政治上的混亂,給了當時軍隊中的野心家有了可乘之機。1943年,在這個阿根廷都因為政治鬥爭陷入混亂之際,首都附近的衛戍部隊進入了布宜諾斯艾利斯,卡斯蒂略倉皇出逃。經歷了軍隊內部的幾輪內訌之後,拉米雷斯擔任了臨時總統。為了獲得民眾的支持,拉米雷斯表示將儘快結束戒嚴,恢復阿根廷的憲政。不過在外交方面,拉米雷斯政府仍然保持著中立,同時,拉米雷斯也在積極的試圖改善與英國之間的關係。不過迫於美國外交上的壓力,拉米雷斯不得不宣布與德日斷交,但是這一舉措,立刻引起了軍方的不滿。1944年,拉米雷斯被迫下野,取而代之的是胡安·多明戈·庇隆。

胡安·多明戈·庇隆(右一)

就這樣,在國內的壓力以及國際社會的壓力中,阿根廷雖然長期保持著中立,但是又不斷的搖曳。雖然在最後的極富極端民族主義色彩的軍人集團執政時期,由於迫於美國的壓力,阿根廷依然無法真正將自己的立場轉變到德國一邊。不過即使如此,阿根廷國內極端民族主義思想實際上仍然盤根錯節,這也就是為什麼,納粹分子會在這個南美國家找到自己第二個祖國的原因。

本文為築壘地域與文匯報聯合創作,主編原廓,作者明憶。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更多精彩一戰、二戰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築壘地域:zhulei1941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築壘地域1941 的精彩文章:

英法聯軍差點終結「閃電戰」,敦刻爾克大撤退本可避免?
來自阿伯丁的測試:美國人眼裡的t34與kv坦克到底怎麼樣?
把整個國家男性全被打光的慘烈南美大戰:巴拉圭戰爭
「T-34坦克恐懼症」竟是因為古德里安認錯了坦克?
唯一一個空襲過美國本土的人:日本海軍飛行員藤田信雄的奇妙人生

TAG:築壘地域19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