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一個「港姐」在香港回歸20周年時的自述

一個「港姐」在香港回歸20周年時的自述

作者:美亞

心情文摘經授權發布本文!

1

別誤會,「港姐」,繁稱「香港自媒體一姐」——這個title是我廣告界大咖朋友給我想的。

我擺手訕笑:哎呦,不不不,這怎麼好意思,說旺角扛把子顯得謙虛客觀一點。

他翻白眼聳肩:這不是,香港沒有什麼自媒體嘛,落後。

香港真的很落後?

確實是哦。

去北京,逼我助理給我掃一輛共享單車。

助理:老闆,不是不捨得這一塊錢,但你穿著裙子。

我:我沒試過這高科技,我……推。

去廣州,住閨蜜家,點了300塊水果外賣。

閨蜜:有病吧,樓下菜場。

我:很久沒見到外賣員了。

去上海,吃飯付款。

蠻橫地搶過地主的手機:我來!

嫣然一笑:複習一下手機付款。

每次回內地,我都貪婪地享受大城市的洋氣和便利。我常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就是:我們港村,那就真是個村!

在我們港村,干點什麼正事兒,比如給孩子報名幼稚園,都要正兒八經手寫書信,然後鄭重其事走一公里去郵局寄信,再做個虔誠的「信」徒,每天都無數次路過郵箱望眼欲穿。

這就不能上網follow一下?

在我們港村,各種水電煤氣電話費手續也是繁複冗長,都是寄賬單到家,白紙黑字告訴你這個月你們家電費煤氣費好多哦。然後帶著條形碼,走去7-11、或者屈臣氏排隊繳費。

就不能OTO一下?

在我們港村網購,買的嘢貴不過郵費,行吧,千手觀音退出網購江湖。寄份文件EMS去北京,要183塊港紙7個工作日到達愛寄不寄好吧我寄。

順豐那誰,就不能治理一下港澳台?

在我們港村吃飯,和一個陌生人拼一張逼仄窄小的桌,不小心筷子就會伸到他的碗里。

夥計眼觀八方緊緊盯著你的桌面情況。最後一勺湯喝完,勺子還溫熱在手,碗就不見了。

除了家門口的茶餐廳有打電話加錢送外賣的優待,方圓500米內的餐廳,都只有堂食和親自上門外買。

就不能成立一個外賣產業鏈,創造良好就餐環境?

香港的人大常委委員范徐麗泰總結說:香港20年以來,我們的生活方式是沒有改變的。

嗯,還真是隔著一道海關,彷彿一夜踏進解放前。

2

基友:叨叨叨,那你回來!

我:呃,港村……有時候也蠻好。

畢竟,現在的我,不靠手機也知道「尷尬」兩個字怎麼寫。我想起來書信體里,正文要嚴格地空兩個字。也開始記得郵票和距離的正比關係,以及投放進本埠還是外埠。魚腸尺素,竟生肅穆。

我又開始習慣等待和慢。排隊等待,去熙熙攘攘的集市買菜,配著周遭眾生相,起念的竟是《斯卡布羅集市》的旋律。

我需要出門吃飯,我需要出門逛街,我需要出門在窄窄的街道與人接踵摩肩,我發現鱗次櫛比、摩天礙日的香港,每條街都有兒童遊樂園。TVB發生槍戰的巷道里,有滿牆的塗鴉和表白。宅在家裡的我,又如何會發現香港的雲特別低?

你說香港太落後,不如說,它習慣了慢。管你四大的中環加班到3、4點,可該排的隊還是要排;人們坐在一起喝早茶,聽不到血脈賁張的融資和創業,而是Family Day的天倫、朋友聚會的八卦;茶餐廳商場周末的郊外,永遠滿滿當當。

他們好像不允許一種會讓生活脫軌的高科技高便利,讓已經充斥著快餐的生活本身,變成一種快餐。

3

香港人很冷漠?

我第一次體會到這種「冷漠」,是油尖旺區議員選舉,我至今還記得那個候選人,叫蕭亮聲。那天他出街宣傳,開著保姆車的天窗,慢悠悠穿街走巷刷臉博好感。然而那天我發了一條辛酸的微博:

最後朝我嫣然一笑,努力揮手的樣子,讓我尷尬症突發成尷尬癌……我是他那天唯一的觀眾。

那會兒我剛到香港半年,深居簡出。這件事給我定下了「香港果然冷漠」的基調。

是的,香港人確實「冷漠」,你在街上看到那些霸屏我們童年的明星,無人圍觀,坐電梯遇到唐英年葉劉淑儀,無人握手。你在這裡踏踏實實生活,才明白「市民劉先生」買菜被採訪,無人認出他是劉青雲,這樣的事稀鬆平常。

《城市畫報》299期關於港漂的專題里,一個叫許驥的港漂這樣形容香港的「冷漠」:

香港很「冷」,不是「冷漠」而是「冷靜」,客觀而公正,見過大世面:做過「亡國奴」,唱過「獅子山」,當過暴發戶,一百多年來,人們已經目睹太多富人誕生、富人消失的故事,不再有賣弄的雅興。焦慮惶恐會有,過後,香港醞釀出一番船到橋頭自然直的鎮定。

這樣的冷靜,讓香港人各司其職,各就其位,無論是任何階級,都有自己的生活和社交距離。

在這裡,你35歲不嫁人,沒有人拉著你苦口婆心;你喜歡男人或女人,沒有人品頭論足;你在街頭賣藝,沒有人認知你在乞討;你認識了五年的香港朋友,只知道她英文名叫Crystal。只要你不觸犯他人利益和公眾秩序,你在這裡是自由的、有高度隱私權的。

為什麼我從不覺得樓密街窄的香港壓抑?因為香港擁有我們所稀缺的關係界限感。

4

香港人又真的冷漠嗎?

香港的冷漠感有一部分就是因為界限感,關照到社會日常,就是無所不在的秩序:公共場合小聲說話、走路要快且不能擋到路人、看視頻語音必須戴著耳機、乘電梯必須靠右、打車必須在固定區域,抽煙要圍著垃圾桶打邊爐。

這一切的不越界,曾讓初來乍到的我小心翼翼,如履薄冰。我會捂住兒子的嘴巴,抱著妹妹上電梯,地鐵里電話全部掐掉,走很遠的路去商場排隊打車。

否則你會覺得,整條街都是美貌與正義的化身,用眼神斥責你的行為。

有一次,我去銅鑼灣接兒子放學,順手去朗豪坊買護膚品,兒子手賤,在電梯上扒拉我的紙袋,所有的東西都滾落下去,一個台階一個,隊列整齊。

我的臉燒得像天邊的晚霞,但公共場合,不能呵斥,我只能狠狠掐他一把。還沒等到我思考如何同時保證兒子和護膚品的安全,電梯上所有的人,已經把一地的東西撿起來送上來給我。

全程無聲。連一句「唔該」都以點頭微笑回復。

這樣的事多了,你才明白,香港並不冷漠,在你亟待幫助時,界限就會立即被善意拂去。

我不說話,但我一直在。

「冷漠」的香港是在中國發生任何災害,都會主動捐款且數額高出一大截的城市。香港人每個月有定期支付慈善基金的習慣。香港政府拍拍胸脯:你捐款,我抵稅。

5

香港真的很壓抑?

我曾問過北漂的朋友,為何選擇一個世界上房價最高、工作壓力巨大的城市落腳?

眾所周知,香港是一個基尼指數全球前列的城市。貧富差距很大,房價很高。

2015年,香港房價約10565/平方尺,1平方米相當於10.76平方尺,也就是說每平方米平均樓價大概在11萬港幣左右。一個40-60平方米的兩房住宅,大概需要500萬港幣以上。

這些是官方數字,我個人的震撼是,我所租住的九龍區新樓盤,60平米的兩房一廳,今年售價1200萬港幣。

而我北漂的朋友,早上9點開工,夜裡10點放工是常態。她說我不覺得壓抑,我覺得很有安全感。

「每天擠在10平方米的房間,午夜夢回聽到外面的消防車開過,你就知道自己好安全。」

一個人愛不愛你,看患難與共時。一個城市安不安全,看這個城市的救急機制,和社會底層的幸福指數。

我們剛搬到香港時,聽到消防車開過,兩個熊孩子都要去陽台圍觀,而現在他們已經置若罔聞。

在香港,每條街都有消防站,你遇到任何事都可以撥打消防電話。我朋友的女兒曾把手夾在商場大門縫裡,消防車2分鐘趕到,即使手已然掙脫,只是略微破皮,隨行消防救護醫生還是認真地檢查和包紮。

我曾遭遇過地鐵故障,被有秩序的疏散。

深夜寫稿時,聽到有人在打架鬥毆。

這是一個整天能聽到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在城市裡爭分奪秒的城市,一個走兩分鐘就會看到阿SIR的城市,一個在你還沒有知道發生了什麼事時,就已經得到緊急機制妥善安置的,亞洲最安全城市。

6

香港的「安全感」還在於,這是一個模糊底層感的城市。

香港也不僅僅有文華東方和海港城,文華酒店隔壁一條小巷,就可以買到幾港紙的熱狗。中環置地廣場對面,就有類似於西單明珠的環球大廈。滿大街都有菲佣的10塊錢任選店。

我的美國朋友形容香港,dynamic but more compact,貧富相處,各自安好,偶爾交叉,機制公平。

富人可以選擇私立醫院,感冒發燒幾萬港紙。貧民去的公立醫院,開個腦瘤也就每天100塊港紙。

富人有帶游泳池的會所,而窮人也會有社區公園和市民健身處。

無論窮富,香港人都有獅子山精神,勤奮而不仇富,那些態度惡劣,大聲嚷嚷地大排檔中年阿姨,嘴裡抱怨著,可手裡從不偷懶。

你也可以觀察到,香港的很多計程車司機都兩鬢斑白,活到老搵到老。但我也曾和計程車司機討論過歐洲哪個國家最好玩。他每年都帶老婆孩子出國旅行,兒子已經在加拿大讀書。

這給了我魔幻現實主義式的震撼,我面對的彷彿不是一個陌生的計程車司機,而是一個內地的中產階級乃至精英階級的好友。

在香港,階級存在,可又像是不存在。他們好像囿於階級,又享受自由社會帶給他們的生活張力和可能性。

7

香港人有歧視?

要說香港人有歧視,絕對不針對內地人,他們對所有不禮貌與不文明的事不齒。

我就親眼見到一個中年男人,在地鐵上和一個印度旅行者講解:她坐的座位是愛心座,應該站起來讓給更有需要的人。印度遊客聽明白後,連聲道歉,這兩個人繼而站著聊了一路,我很擔心他們會相愛。

香港人愛投訴,很少動手。而前不久有一條香港新聞:地鐵上調戲香港姑娘的南亞人被香港男人群毆。香港人骨子裡的血性讓人拍手稱快。

香港有700萬人口,有幾十萬的 Expats (外派)圈子,是世界各國跑到香港工作生活的人,佔香港人口的5%。

我想用這個數據說明的是:香港是個混血城市,如果你到了香港,隨地吐痰,大聲呵斥,那麼無論你從什麼地方來,什麼膚色,操什麼語言,都會被歧視。

而如果你禮貌相待,相信我,香港人只會更禮貌,這是一個你踩了別人都會收到sorry的城市。

我接觸到的香港人,禮貌而溫和。你開口說國語,她會立馬切換成同頻道,哪怕蹩腳。我剛學粵語時去餐廳點菜,服務生聽出我的努力,會體貼地換成國語或英文。兒子幼稚園的家長,已然習慣了幼稚園裡的國語家長,出去聚餐遊玩,毫無芥蒂。

你要知道,1997年香港回歸後,有88萬內地人定居香港,佔香港總人數的12%,在2013年,香港和內地人的婚姻佔到38%。香港與內地身份如何拆解?歧視又從何談起?

如果你要把那些居心叵測的煽風點火,堅持當做香港的體貌,那我只能說,你的智商確實處於鄙視鏈底端。

8

寫這篇文章的時候,我很痛苦。我想把香港所有的好一吐為快,卻如鯁在喉,無以言表。

香港是一個在陽台能看到摩天大樓、晚霞、老鷹、飛機——詭異而感動組合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8號風球全城不上班,卻都跑去中環碼頭看颶風巨浪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70%土地是郊野公園、全民都愛行山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尖沙咀中環銅鑼灣、和世外桃源離島平行共存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能看到世界top流行歌手演唱會,卻也在銅鑼灣時代廣場為粵劇做show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到處都是「鬼」(香港人對外國人的稱呼),外派精英和菲佣街頭談戀愛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大到走不完,卻每個社區都五臟俱全、獨立成郡的城市。

香港是全球房價最高,但人均壽命全球第一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租房比買房多,但租房也算在名校網內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ID CARD必須隨身帶著供阿SIR檢查,攜帶一把小刀都會涉嫌有攻擊性被捕的城市。

香港是一個沒有冬天,但是寫字樓和商場里冷到發抖的城市。

我剛定居香港時有Culture Shock。如今回到內地時竟也有Re-entry Culture Shock,我習慣了帶現金、手寫信、等紅燈、走右側、讓車流、對別人的隱私保持緘默。

我當然愛家鄉,但也想說:為什麼這座城市備受詬病,卻依舊有那麼多人為他沉迷,前赴後繼?像得了斯德哥爾摩綜合症一樣愛著這個城市?

倪匡說:因為只有香港有叉燒飯和新鮮的魚。

蔡瀾說:香港人,有人味。

2015年我去參加香港書展,年度作家是學者李歐梵,他生於河南,長於台灣,畢業於台灣大學外文系,後又獲得哈佛大學博士學位。在芝加哥大學,普林斯頓大學執教。最終,這位「世界人」選擇香港定居。

他的VCR里播放了他在街市買菜,又在書房通讀古籍的蒙太奇生活:

我就喜歡香港的多元化,它不中不西,又傳統又新潮。個人很喜歡混雜的城市,香港就是充滿動感,愈雜亂、愈多元,就愈吸引。

他們說的都對,但不是我的理由,內向的我在這個城市找到了靈魂母體:這個城市公平、冷靜、安全。它不care你,不judge你,但保護著你,讓你的尊嚴有底線,讓你的生存環境安心。它有公平的努力空間,讓你的下一代有階級上升的渠道。

它給你一種若即若離的歸屬感,讓你不需要過分熱情地攀附融入,也不會帶來寄人籬下的疏離。它是一個很奇怪的城市。

「若你喜歡怪人,其實我很美。」

轉發是對心情最大的讚賞,感謝一路有您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心情文摘 的精彩文章:

居家好男人的必備裝備
原來愛情可以這樣升溫
輕握一份簡單,靜享半生愜意
別等失去了,才知道!

TAG:心情文摘 |

您可能感興趣

香港回歸20周年 觸動你的21句經典台詞
香港回歸21周年:英國政府當年要的其實不是香港島
除了香港澳門,中國還有個城市被殖民100年,卻已回歸祖國63年!
一組圖回憶60年代的香港
香港未來5年每年落成20800個私樓單位
那個不可忘記的歷史,1841年1月26日,香港首次升起英國旗!
鏡頭下:1969年,那時還沒有回歸的繁華香港
1840年以前的香港還不能算是一個城市
我眼中92年的香港
日軍佔領香港3年零8個月竟然還把香港改名
52歲李澤楷公布戀上25歲港姐,生日花1億,三個兒子不能回香港居住
51歲的周海媚還這麼美,那個年代的香港女星真有料!
60年代興起於香港的「潮州幫」,僅憑2點,20年後稱霸江湖!
香港回歸21周年,流落「七子」今安在
讓往事把時光拉回香港的1986年
90年代香港三悍匪,人頭加起來值10億,網友:季炳雄將在2019年出獄!
熱烈慶祝香港回歸21周年!
時隔60年的香港,是你在港片里看到的樣子么?
老照片:150年前的香港
1980年 夜香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