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航天,請你淡出大家的視線
很久,都不關心新聞了。晚上正在艾灸,先生突然拿著手機向我報信,「你知道嗎?長五遙二發射失利了。」
很吃驚嗎?對於習慣了中國航天一次又一次發射成功的觀眾來說,這是意外!
但是對我來說,這毫不驚奇,遲早要發生!今年天舟貨運飛船發射結束後,意猶未盡的朋友說,下次長五發射你再來看!「不來!」我果斷地說,「長五發射容易失敗,還是保命要緊!」這不是玩笑,而是看了長五遙一發射我得出來的結論。其時事故的苗頭已經暴露,火箭差點兒不能正常入軌,實際上是靠地面測控人員的努力,才保證了任務的完成……真正讓我揪心的不是這次發射中的波折,而是發生了這次波折的第二天,央視《新聞聯播》就以大篇幅介紹了這次發射的細節,大談這次發射的成功,諸多專家出來接受採訪。在我看來,他們此時最應該做的事情是正視問題,關門閉戶查找原因寫檢查,而不是大庭廣眾之下夸夸其談。作為在中國航天口跑了十六七年的記者,這條新聞讓我看到的是航天系統內愈演愈烈的好大喜功之風……把事故當成績,他們還能夠正視事故嗎?能夠深挖背後的問題嗎?能夠把問題擺到桌面上仔細解剖引以為戒嗎?
從那時起,我就堅信,長五的發射一定會出事故!被我的烏鴉嘴言中,他們並沒有讓我等太久。而另外一個很多人不曾注意的事實是,"6月19日時11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征三號乙運載火箭發射「中星9A」廣播電視直播衛星,發射過程中火箭三級工作異常,衛星未能進入預定軌道!"海南航天發射場就歸屬西昌衛星發射中心。即使最終兩起事故認定的原因主要是產品問題,發射場系統也難逃總裝測試沒有排除相關故障的責任。其實就是該走的程序沒有嚴格按照流程完全走到位。這次發射失利後,朋友開玩笑說,「就因為你沒來!」我一個小民何德何能,哪裡有能左右火箭發射成功失敗的能力,我只是作為一個資深記者,看到了很多人看到,卻不願意接受的事實而已——中國航天已經逐漸變成了名利場!
這讓我想起1999年11月20日的那次發射。1999年,入行的第四個年頭,我成為中央電視台派出參與921工程新聞報道的唯一記者。此前,921工程這個代號我並沒有聽說過,對於中國載人航天的第一次發射我也懵懵懂懂。但是到達新聞現場後,大家的緊張忙碌和稿件審查級別之高,讓我咋舌。按照有關方面提供的口徑稿,我做了電視新聞稿件的改寫,而這短短几百字的稿件的審查,竟是經過院士級專家之手。每一個字都反覆推敲,是「實驗」還是「試驗」都要反覆斟酌,雖然這兩個詞在解說員念來的區別之小常常會被觀眾忽略……通宵達旦審稿,讓我們到達新聞現場前沒有一分鐘的休息……
此前我並沒有接觸過航天報道,這次航天報道抽中我是因為當時所有的老記者都去了澳門報道駐澳門部隊的公開亮相,它和中國載人航天發射的首發是同一天。由此可見,當年載人航天工程保密程度之高。從1992年9月21日立項,到1999年11月20日首次發射,921工程都是在極端保密的情況下進行的,能夠參與拍攝的只有工程內部人員,參與其中的都是中國航天最頂尖的專家,首飛成功之時,他們都籍籍無名。
當我在800米的距離上,目睹著火箭托舉著神舟一號試驗飛船從戈壁灘的發射場上隆隆升起的時候,我都未必全面了解這一次發射對於中國航天跨時代的意義。一天之後的11月21日凌晨四點,飛船在四子王旗成功著陸時,我已經從酒泉發射現場轉場北京航天指揮中心(現更名為:北京航天飛行控制中心),在現場見證了總裝備部副主任胡世祥宣布飛船成功著陸的消息!我破天荒地在同一條新聞的開篇和結尾都進行了出鏡報道。2個小時以後,發射成功的新聞在中央電視台一套6點的《整點新聞》作為頭條和最後一條兩次播出,並作為頭條新聞全天滾動。當晚的《新聞聯播》值班主任張寧和時政組記者開玩笑說,「今天你們休息,軍事部專場。」30分鐘的《新聞聯播》用了長達21分鐘的時間來介紹這次發射,除了發射的新聞外,還有介紹飛船的背景、介紹飛船發射流程的動畫以及飛船發射成功的反響。這是前所未有的大篇幅的航天報道。
中國航天的新聞報道隨著載人航天工程的推進,逐步進入了大跨越發展的時代。神舟五號飛船發射推出了幾十條背景片,進行了近乎於準直播的報道,神舟六號飛船開始延時直播,神舟七號航天員出艙的過程全程直播……作為一名電視記者,我從普通記者,到現場直播記者,後來成長為新聞報道的組織者。應該說,航天報道的每一步拓展都凝聚了無數專家和新聞記者的努力和汗水……但是,隨著航天報道的逐步放量,隨著中國對載人航天工程的信心越來越強,我們也看到了另外讓人憂心的現象——最善於正視錯誤,最鼓勵用流程規避查找錯誤的航天系統中開始涌動著一種情緒:大家越來越注重誰出現在鏡頭前,越來越在意各大系統在新聞報道中出鏡誰多誰少,相反,很多環節出現的問題並沒有像以往那樣得到重視……
當專家要考慮出鏡時的形象、談吐的語氣和服裝的時候,一種看不見的氣氛在發生著微妙的變化。一批專家因為載人航天工程而被大家認識,然後很快地被地方通訊公司高薪挖角,有的時候一年之內,一些系統的專家以快得不可思議的速度升遷,原因是,他們的上司走了。
航天是個高風險的行業。中國航天已經努力做到了低失誤率。經歷過上次航天發展低谷的專家對當年的場景記憶猶新,火車上,因為發射失敗遭到大家鄙薄的感受,讓他們痛下決心要做到萬無一失,多少流程規章是從在那個低谷時期建立起來的,中國航天隨後幾十年的發射無事故,是從那時一點一滴積累起來的。
今天,中國的觀眾有了接受中國航天發射失敗的承受能力,但是中國航天人是否還能像前輩那樣真正地從錯誤中汲取力量?老一輩的航天人是以國家航天事業的成就為自己的最高榮譽的,像王大珩這樣的專家,即使是晚年進行了宣傳後,對於大多數的國人而言,還是聞所未聞的。他們的心中,個人的名利和事業的推進比起來是那麼的渺小,而今天,我們的航天人會為了誰進演播室、為了誰能談什麼問題、誰能簽發新聞稿爭得不可開交!
是時候讓中國航天淡出新聞媒體、淡出公眾視野了。無關名利的情況下,對錯只是科學家需要面對的事實,而少了很多無關的價值判斷的捆綁。沒有了利益的糾纏,錯誤也才能成為可以心平氣和討論的對象,而不會讓發言的人,欲言又止、王顧左右。只有在面對錯誤不需有心理負擔時,改正錯誤才會成為事業前進的推動力!
一次長征五號遙二火箭的發射失利並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視自己的錯誤。早出錯,比晚出錯好。火箭的試驗飛行,目的就是為了檢驗各項技術。只要這次檢驗的結果,能夠得到真正的科學對待,它就會成為事業發展的新的推動力。航天是來不得半點馬虎的事業,動輒以千萬計,而且大家都不願意看到付出血的代價!
航天人,國家航天事業的推進,需要你們有一顆平和的心。媒體記者,不要熱炒航天了,讓專家們能有一個寬鬆的輿論環境來做事,讓他們的注意力全部傾注到工程本身。等下一次真正的跨越完成的時候,我們在來回顧吧。雖然不夠那麼新鮮及時,但是對於國家來說,航天的發展重於媒體的需要,請我們隱忍,成就無數人奉獻了熱血和青春的中國航天!


TAG:稻草堂私賞 |
※他漸漸淡出人們的視線,但是他「賭神」的名號卻響徹中國電影!
※前幾年大紅大紫的歌星,如今淡出人們的視線,他們都在幹什麼
※《餘罪》中的大毒梟,在TVB當了多年的綠葉,今成視帝卻淡出圈!
※淡出視野的曹家村
※娛樂圈有美人痣的6大明星,最後那位已經淡出視線!
※聊一聊:曾經很火但現在已經淡出大家視線的品牌
※日媒:張繼科淡出國家隊人氣不減 回歸賽場希望小
※這些年淡出觀眾視線的韓國偶像劇的男一們,你們最喜歡誰的韓劇?
※RNG年後比賽氣勢如虹 可是MLXG已經完全淡出大家的視野
※近代中國最牛的三大家族,有兩個竟從農民發家,一個八代無敗子,一個現已淡出視野
※出身演藝世家,八十年代著名女星,赴美留學,淡出影壇不知去向
※他是韓國的四大天王之一,最火的時候淡出屏幕,他憑的就是魅力
※《家有兒女》這些人都走紅,唯獨他已經淡出了人們的視線
※16年前楊利偉成為了中國英雄,為何又淡出視線?原來在干這個
※華為打響5G網路時代第一槍,蘋果已經淡出中國市場?
※女排世界冠軍場邊當觀眾!逐漸淡出國家隊,又一個悲情中生代嗎
※電影《美人魚》演員現狀,鄧超大紅大紫,而他逐漸淡出影視圈
※大陸樂壇曾經的四大天后,現在那英人氣最旺,田震韋唯淡出
※EXO的四位男星,張藝興努力,鹿晗最紅,他卻漸漸淡出觀眾視線了
※「海鷂」淡出視線很久了,泰國航母也準備換裝F-35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