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明朝末年,國破山河,內有農民起義不斷,外有強敵入侵;明朝武人的地位是相當低的,但是他們卻用自己的生命為壯烈山河譜寫了一曲終章,湧現出了一大批愛國之士。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這其中,最悲劇的人,當屬大將祖大壽;那麼多為國捐軀的人,為何偏偏最悲劇的人是一個最後降清了的人?估計很多人就不懂了。

祖大壽出生於將門世家,祖大壽的先祖祖慶率全家老小遷居至此,世代繁衍,世襲明朝寧遠衛軍職並不斷提升,成為寧遠望族。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祖大壽的父親祖承訓,號雙泉,是明朝萬曆年間鎮守寧遠的援剿總兵官祖仁的次子。隨遼東總兵官、寧遠伯李成梁東征西伐,因抵禦蒙古騎兵作戰有功,不斷得到提拔,出任遼東副總兵。

而祖大壽於1620年為官,授職靖東營游擊,曾被經略熊廷弼上奏表彰。1621年為廣寧巡撫王化貞部屬,任職中軍游擊。從此正式踏上了軍旅職業生涯。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1622年,後金與明朝發生了廣寧之戰,明軍戰敗,後金努爾哈赤佔領了廣寧,祖大壽帶領部隊避到覺華島。大學士孫承宗督師,以大壽輔佐參將金冠守覺華島。第二年又被派往寧遠負責寧遠城工程。

1626年正月,努爾哈赤攻寧遠,被守城的祖大壽的將士用大炮炸傷,大敗而退的努爾哈赤不久後傷重不治,皇太極繼位。大敗後金軍之後,祖大壽以軍功升副總兵。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1627年,後金皇太極率軍再攻寧遠。袁崇煥令祖大壽帶領精兵四千人繞到敵後,總兵滿桂、尤世威等率軍至敵前形成犄角之勢,和清兵激戰於寧遠城下。同年農曆六月,清軍敗走,是為著名的「寧錦大捷」。祖大壽因功升為遼東前鋒總兵,掛征遼前鋒將軍印,駐守錦州。

隨著祖大壽地位的迅速上升,祖氏滿門都獲封官職。祖大壽的兄弟祖大樂、祖大成、祖大弼,子侄祖澤遠、祖澤沛、祖澤盛、祖澤法、祖澤潤、祖可法等,都是上自總兵、下至副將、參將、游擊的各級軍官,分駐寧遠、大凌河、錦州諸城。為表彰祖氏世代鎮遼的功勛,明朝崇禎皇帝即位後,特命於寧遠城內敕建祖氏四世鎮遼的功德牌坊。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後來在1629年的時候,清兵扣關直逼北京,在清兵撤退的時候設計了反間計,袁崇煥被捉拿問罪,祖大壽既寒心又憤怒,率部東走,崇禎皇帝無奈之下讓袁崇煥寫信招回祖大壽,孫承宗也遣使撫慰,請祖大壽立功贖袁崇煥之罪,祖大壽便又回到了關內。

雖然明朝廷不得不重用祖大壽,但是對祖大壽此舉也是心生不滿,祖大壽的悲劇生涯從此到來。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1630年,後金軍攻克明朝永平等四城,皇太極聽說祖大壽的族人居住在永平三十里村,就命令軍隊去抓人,得到祖大壽一個侄子及其親戚家屬。皇太極給祖大壽侄子一所住宅,並派兵監視。

不久,崇禎皇帝命令祖大壽與山西總兵馬世龍、山東總兵楊紹基會師,率領副將祖大樂、祖可法、張弘謨、劉天祿、曹恭誠等進攻灤州,攻取灤州之後,進逼永平,貝勒阿敏等丟棄四處城池領兵返回後金。於是,祖大壽又回到錦州前線防守。但祖大壽從不只身離開軍營,生怕叫東廠的特務抓了去。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在1631年的大凌河之戰中,被後金大軍圍困,城中糧草不足,突圍無望,明軍幾路救兵四次援救,都被後金軍擊敗。祖大壽的多次突圍也沒有成功。大凌河城被圍了三個月,城內的糧食吃完了就殺馬吃,馬吃沒了,就殺人相食。大凌河城百姓被充作軍糧殺盡。

為了將士生命,1631年,祖大壽殺死寧死不降的何可綱,大開城門,率眾將來到金營。皇太極與代善、莽古爾泰及眾貝勒眾大臣,一齊隆重迎接祖大壽一行。後雙方登壇發誓祭天,盟誓祭天畢,皇太極攜祖大壽手進入大帳,為祖大壽設宴慶賀。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但是熟知這只是祖大壽的詐降之策,投降後的祖大壽向皇太極建言:自己妻子兒女均在錦州城裡,趁錦州不知自己已經投降,願帶一支兵馬去錦州,在城裡當內應,奪取錦州城。皇太極同意放祖大壽去錦州城。

祖大壽一回到錦州城就組織防禦,抗擊清軍。遼東巡撫丘禾嘉向朝廷參奏祖大壽率隊獻城投降,崇禎皇帝不僅沒有降罪,反而提升祖大壽為左都督,領錦州。崇禎皇帝三次下詔,命祖大壽進京覲見,祖大壽都借故推辭,始終堅守在錦州城裡。崇禎這是擺明了想除掉祖大壽啊,得到了袁崇煥教訓的祖大壽,豈會那麼傻?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在1642年的松錦之戰中,洪承疇兵敗降清,而祖大壽駐守的錦州,也在被圍困一年後糧絕援盡,城中殺人相食的慘狀再度重演。於是祖大壽被破再次親率部眾開城出降。

祖大壽後被授予漢軍正黃旗總兵的職位。塔山、杏山也相繼落入清軍之手。山海關外,僅存寧遠一座孤城。祖大壽的外甥吳三桂既是明軍事重鎮寧遠總兵,又是遼東提督,統率關外明軍。皇太極讓祖大壽寫信招降吳三桂,吳三桂回信拒絕。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清兵入關後,祖大壽也跟隨入了關,但是祖大壽一生沒有為滿清再出兵作戰過了,與洪承疇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在降清後14年,祖大壽因病去世。

後來野史品論祖大壽:「一代名將,據關外,收關內,堪稱往複有忠義;兩朝貳臣,悖前主,負後主,真箇里外不是人。」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其實祖大壽的悲劇,又何嘗是他自己希望得到的,雖忠心大明,但是大明也還沒讓一直生活在遼東,對大明並沒有刻骨感情的武人獻出生命去維護,他更多的是選擇保全宗族;雖然祖大壽降了,但是他一生不為清兵出謀劃策興兵征伐,以自己的方式來表達自己對大明的忠心,或許有很多人認為祖大壽是貪生怕死,但是說這個話的人,又有幾個能做到捨生忘死來維護一個一直想除掉自己的皇帝的忠心?

明末名將之殤,兩度被迫降清,一生忠心大明,崇禎卻欲除他而後快

憑什麼享受高等待遇的文人們可以降清,而享受最低待遇的武將卻不行,歷史,不能差額待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黑白歷史 的精彩文章:

用60萬大軍剿滅3萬邊民,損失慘重,乾隆還自詡蓋世武功
中俄第一次正式交戰,結果贏了戰爭輸了土地,後世還一直讚美
滿清的衰敗竟是一神秘教派所為,耗費超兩億兩白銀才將其剷除
康熙身邊那個比他大40歲的女人是誰?死後竟以嬪禮入葬
此人官居二品,死後卻連棺材都買不起,因清廉備受後世帝王讚揚

TAG:黑白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明末最悲劇大將,崇禎殉國他近在咫尺不願救,降清後卻慘被凌遲!
此人是明朝巨富,崇禎親自召見,後拒絕降清被殺,五百人為他殉葬
吳三桂先降清後叛清,差點光復大明,可惜病逝,歷史還他一個公道
大明一「忠臣」誓死不降清,皇太極派出一女間諜後,他立馬反明
從叛軍變為明朝最後一個忠臣, 他為復明絕望而死, 兒子降清
他是明朝最大漢奸,投降清軍後又反清復明,最後子孫卻全被清軍殺死
明末最悲劇的三個大將,降清後就被剝奪軍權,用完就被處死!
明末最有骨氣的書生,當面敢懟崇禎,誓死不降清朝
崇禎殉國前,他近在咫尺卻不相救,投降清朝後被凌遲處死
明清交替時候,為什麼很多將領時而先叛明降清,時而又叛清降明?
他曾是明朝的秀才,投降清朝後,結果成為了大清四朝元勛
他是明朝「大師」,降清後又反清,亡國後不敢投湖自盡卻怪水太涼
他先投降清朝,斬殺兩位明朝皇帝,良心發現後又反清復明壯烈犧牲
此人詐降清朝,逃脫後繼續抗清,崇禎皇帝詔他進京嘉獎,他不敢去
吳三桂降清,是被李自成逼迫的無奈之舉,還是早有預謀?
吳三桂投降清軍,並不是衝冠一怒為紅顏,背後原因令人無奈
她曾是康熙冊封的眾嬪之首,爺爺是降清第一人,入宮後卻消失了
吳三桂為何叛明降清,真實原因竟是這樣,原來他也是有苦衷的
吳三桂叛明降清,又反清復明,如此反覆無常,為何卻沒入貳臣傳?
明朝最狠降將,先降明後降清又歸明,三屠嘉定擒滅南明二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