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Nature上演「爭議大戲」:人類壽命的極限是多少?115?125?

Nature上演「爭議大戲」:人類壽命的極限是多少?115?125?

生物探索

編者按

人類最長能活多少歲?115?125?2016年一篇發表在《Nature》上的文章表明,人類壽命的自然限制約為115歲,最長壽的年齡可能是125歲,未來超過125歲的長壽老人出現的概率低於萬分之一。時隔半年,《Nature 》期刊「BRIEF COMMUNICATION ARISING」專欄連出5篇評論,5個研究團隊圍繞這一結論展開討論和辯駁。

長壽是一個經久不衰的研究方向,延年益壽似乎也是很多人的一個夢想。從1990年開始,人類的平均壽命一直在逐年上升。隨著長壽老人數量的增加以及動物模型研究(通過基因或飲食調節延長壽命)的樂觀結果,讓很多人認為人類的壽命沒有上限。

但是,2016年一篇發表在《Nature》期刊上的文章卻給出了不同的看法。來自於艾伯特愛因斯坦醫學院的Xian Dong、Brandon Milholland和Jan Vijg認為,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人類壽命的上限就沒有增加。

文章一出,爭議四起。6月28日,《Nature 》期刊「BRIEF COMMUNICATION ARISING」專欄連出5篇評論, 5個不同研究團隊正式對這一結論發表爭議和討論,Jan Vijg團隊也對此一一給出辯駁。

1

人類壽命的自然限制約為115歲?

Vijg團隊分析了自1968年到2006年、4個國家(法國、日本、英國和美國)的最大死亡年齡數據。他們發現,人類最長壽命值從上世紀70年代一直增長至1994年,最後就到達頂峰,並趨於穩定。

他們得出結論:人類壽命的平均自然限制約為115歲,且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以來這一平均最大值就不再增加。

Vijg團隊使用數學建模的方法預測,人類最長壽的年齡可能是125歲,且每年出現超過這一最大值的概率低於萬分之一。

2

為什麼會有爭議?

115的上限值引發了很大的爭議。一些科學家們認為,現在就來假定一個固定的人類壽命上限還為時過早。他們認為,Vijg團隊對數據的分析有問題,且並沒有將未來醫學進步這一重要因素考慮在內。

事實上,Vijg的這一篇文章在一審的時候就被Nature拒絕過。但是,意外的是,編輯部讓其提交有一份修訂版。

重要的是,兩個同行評議者——芝加哥伊利諾伊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Stuart Jay Olshansky、法國國家健康與醫學研究主管Jean-Marie Robine表明,他們並未詳細檢查文章的數據統計。

其中一個批評觀點認為,Vijg作為分子遺傳學家擅長的是基因數據分析,而不是人口統計學。三個遺傳學家如何得出結論?很多人口統計學家開始給Nature致信。

3

爭議點有哪些?

1、資料庫的選擇

來自於哥本哈根大學的Maarten P Rozing、Thomas B. L. Kirkwood和Rudi G. J. Westendorp表示,使用一個數據集推演出假設後,再用相同的數據集驗證這一假設,這並不科學。這種做法有可能導致錯誤的統計學意義。

這一評論得到荷蘭格羅寧根大學的Nicholas J. L. Brown、Casper J. Albers以及英國愛丁堡大學的Stuart J. Ritchie的贊同。

對此,Vijg團隊的解釋是:除了國際長壽資料庫(IDL)之外,他們還採集了全球老年醫學研究資料庫的信息。他們的結論是基於這兩個資料庫而產生的。

但是,荷蘭跨學科人口研究所的Joop de Beer、格羅寧根大學的Anastasios Bardoutsos、Fanny Janssen使用其他的資料庫表明,人類的最長壽命將超過115歲。他們預計,到2070年,1/840000日本女性將活至125歲。

但是,Vijg團隊認為,這與他們的結論並不矛盾,因為他們並沒有否定超出115歲的可能性,這只是概率問題。而且,Vijg認為,Joop de Beer運用的數學模型不妥當。

2、數據的統計分析

所有反對的學者都認為Vijg團隊採用的數據分析有問題。Rozing認為,Vijg團隊選擇的時間軸並不足以得出結論。

然而,Vijg反駁說,即便百歲老人的數量在增加,但是人類壽命的最大值20年來已經不再增加。這已經足夠說明結論。

麥吉爾大學的Bryan G. Hughes和Siegfried Hekimi認為,依據數據得出的結論取決於使用的數據模型。因此,我們無法預測未來最長壽命的發展趨勢。

對於日常生活並不涉及複雜數學統計的人而言,統計全球新數據可能是一個雷區。在這種情況下,科學家們圍繞多種不同的數學模型爭議哪種才是最合適的現象很正常。

4

爭議大戲觀後感……

值得注意的是,科學家們在發表文章這件事上承受著一定的壓力。Papers不僅僅是研究團隊工作成果的考量依據,還是他們申請研究經費的底氣。

Nature作為頂級期刊之一,是很多團隊奮鬥的目標之一。Nature期刊要求投稿文章必須原創,且具有重要的科學意義,能夠吸引跨學科讀者的興趣。據統計,2013年Nature共接收到11000篇文章的投遞,最終只有856篇被接受發表。

隨著這些爭議的出現,我們意識到,當涉及數據分析時,在對與錯之間常存在灰色地帶。

每一個研究團隊都認為他們的方法最合理、最有價值。事實上,這些爭論正是科學研究的一個縮影:後人的研究很有可能推翻前人的結論。論文的發表並不意味著它是正確的,後續的研究很有可能會給出不同的結果。

End

參考資料:1)Researchers in disagreement over maximum lifespan data

2)Have humans reached the maximum lifespan?

3)Evidence for Human Lifespan Limit Contested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生物探索 的精彩文章:

BioWeek一周資訊回顧:2017年度國家科學技術獎初評結果出爐
2017軟科世界一流學科排名正式發布!
緊隨其後,Illumina也攻下「伴隨診斷」一城
不管用沒用,手機的存在本身就會降低我們的腦力
新證據!精液中的「壞成分」其實有「好作用」

TAG:生物探索 |

您可能感興趣

今年的大戲!曾經賣到 60W 的 Nike Air Max 1/97 終於要發售了!
30 周年沒大戲?黑貓 Air Jordan 4 可能要回歸了……
2018年手機圈「懸疑」大戲即將揭曉:iPhone X到底賣得咋樣?
Facebook:Oculus Quest是VR 1.0的終點,VR 2.0更是大戲
30 周年大戲!Air Jordan 4 「What The」 上腳搶先看!
鏈圈幣圈娛樂圈,年終大戲2018.11.29
30秒廣告增至770萬美元!超級碗上演逆襲大戲,NFL卻面臨危機?
3·15假貨大戲:你們100%都被騙過
CES Asia 2018縱覽:一場恢弘的物聯網大戲!
華為重磅大戲開啟:7.9英寸+翻書式+麒麟980GT2.0
「TFBOYS」「分享」190628 易烊千璽大戲開播 當李必遇上了靈均的戲碼
iPhone將於9月12日發布新機,「真香」大戲又要上演了
蘇57和F22要上演四代機對抗大戲?俄將40%的蘇57戰機部署前線
明年的重磅大戲!Nike 2020 黑人月系列鞋款信息曝光,期待一下
CES Asia 2019:科技改變社會的大戲正在上演
彩友用42元的7+3複式票中得766萬!上演一出爭分奪秒的兌獎大戲……
CES Asia 2018縱覽 一場恢弘的物聯網大戲
12架轟-6K攜蘇-35出擊,遼寧艦又帶40艘戰艦「唱大戲」
「TFBOYS」「分享」181228 粉絲自製年度家庭大戲,原來小凱竟是凱莉嚴
鄭爽2018年7部大戲霸屏,2018年鄭爽或將再大火一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