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強迫行為的背後,可能是在逃避某些情緒

強迫行為的背後,可能是在逃避某些情緒

在豆瓣上簡單心理的人格心理課,有一種恍然大悟的感覺。

哦,原來是這樣。

原來這樣的行為是因為有這樣的感受啊。

當然啦,簡老師一直強調的是,每一種人格,我們普通人身上可能都有,但是人格到人格障礙之間還是有很大距離的。

而每種人格,可能都在某些特定的場合保護我們自身而不自知。

比如說強迫人格,它在某些危險和困境中,它可能會保我們安全。

很重要的是,心理課程的科普,對當下的中國尤為重要,城市化,老齡化,各種建設推進,壓力重重……

我們普通人,看待自己不了解的行為,通常容易排斥或者恐懼。

比如說,覺察到某些人,總會有意無意搞砸項目或者工作,總是覺得,這人不行,或者他很怪……

心理學的科普,容易幫助我們理解自身的行為以及他人行為。

然後你會恍然大悟,哦,原來可能是自虐型人格的作祟。它是源於某些內心的變化和獨白,甚至可能是心理某些地方病了,和身體一樣,可能是心理感冒,沒什麼了不起的,也不是什麼怪事。

當然啦,比較重程度的一定是要求助專業人士。

課程普及了每種人格的獨特行為,心理訴求,成因,處理。

通常研究發現,每一種人格的成因幾乎都是與早年創傷有關。

比如說,強迫人格,通常是有養育者的嚴苛和刻板的教育方式。

比如說,自虐人格形成通常和角色反轉有關(指在童年就扮演照顧者的角色。)

……

但是糾結於過去也幾乎沒什麼用。

畢竟出生無法選擇,父母的愛和教育程度也有限,而確實,幾乎每個人都有這樣或那樣的成長問題。

很喜歡這樣的態度:

相信,成年的我們是一定有能力去改變某種宿命的。

粗糙的了解心理學,幫助我們理解自身的行為,接納自我。

生而為人,接納和信賴自己,很重要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歐姑娘的小天地 的精彩文章:

TAG:歐姑娘的小天地 |

您可能感興趣

當旅行不再是逃避懦弱的自己,逃避過去,而是為了更好的「回家」
逃避是不可能了,承受是唯一的選擇
在感情里,兩個人要想長久的走下去,就不能「逃避」這些問題!
消極情緒來臨,是接受還是逃避?
為什麼逃避應對可能是不健康的,以及如何阻止它
不要逃避自己的惡業,去面對,懺悔,然後化解它
愛不是逃避,是努力
顧一宸:苟且的不是眼前的生活,而是逃避困難的你啊
修行不是逃避,而是更勇於面對自己
逃避可恥,可是真的有用嗎?
逃避,其實也是很累的
這樣的愛情,該逃避還是期待
窮不是逃避努力的借口,雖無有錢的爹媽,我們依然可以活得富足
健身,原本是我逃避現實的無奈之舉,卻沒料到給我帶來了這些改變
旅行的意義不是逃避,不是艷遇,不是放鬆心情,更不是炫耀
真正的長大是可以面對任何的問題,都可以迎刃而解而不是逃避自己的責任
女人若是有了二心,在這些事情上,就會想要逃避
焦慮,是用來面對的而不是逃避
我用抑鬱症的可能性,逃避著人世間
修行不是要逃避,而是要更勇於面對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