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岡仁波齊》:舉頭望神明,低頭不矯情

《岡仁波齊》:舉頭望神明,低頭不矯情

(一)

就在這幾天,自媒體圈有很多人在安利一部叫《岡仁波齊》的電影。豆瓣上對這部電影的評分很高,很多人因為這部電影開始叩問人生的意義。

據說,這部電影沒有腳本,不預設劇情,這是由11個非專業演員和1個路上出生的嬰兒歷時一年時間艱難演出完成的紀錄片。

劇中人一路磕著長頭,匍匐2500公里,穿越四季,去西藏的四大神山之一岡仁波齊朝聖,電影講的就是這些人在朝聖路上發生的故事。哦,確切地說,不是故事,只是一段生活。

開拍前,投資人不計較商業成本,對導演的要求只有兩個,「第一,你必須活著回來。第二,你必須讓所有人都活著回來」。

或許,也正是因為它更像是一部記錄片,而不是傳統意義上的電影,所以看起來很沉悶。我家附近的電影院,每天只排映一場,而且還設在了貴賓廳。我身邊坐著的男士,看著看著就鼾聲大作。

也難怪,整部電影非常寫實,沒有跌宕起伏的情節,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恨,沒有任何能讓人腎上腺素飆升的橋段,甚至連美景的鏡頭都沒幾個。影片通篇都在記錄這11個人的朝聖路,三兩句話就能劇透完。

如果你去過西藏,看過與西藏有關的紀錄片,再看這部電影,就更覺得它似乎有點被高估。畢竟,純記錄式電影實在太不符合我們的觀影習慣了。

倒是朴樹為電影演唱的主題曲,令人眼前一亮。

那首歌的歌名叫《No Fear In My Heart》。

(二)

我去過西藏兩次,對《岡仁波齊》里拍到的那些風光並不陌生。

電影中的主角們走過的米拉山口,我也走過。那裡海報五千多米,是個大風口,風刮在臉上生疼。我跑著去廁所,結果沒跑幾步就氣喘吁吁腿發軟,只敢慢慢走了。

藏族人信奉「風吹動經幡一次,就相當於誦讀經文一遍」,所以越是風大的地方,懸掛的經幡越是壯觀。在那裡,我們遇到的磕長頭的信眾也挺多。

第二次去西藏,我在大昭寺待了一個下午,跟一個喇嘛坐在一起喝了一下午的酥油茶。

大昭寺隔壁有人在建房子,藏民們邊唱歌邊勞作,那歌聲聽得我也跟著快樂了起來。

(2011年在大昭寺的我)

在西藏,最常見到的,就是磕長頭的人,走在朝聖路上的人。

「磕長頭」是藏傳佛教信仰者最至誠的禮佛方式之一。

磕長頭朝聖的人在其五體投地的時候,是為「身」敬;同時口中不斷念咒,是為「語」敬;心中不斷的想念著佛,是為「意」敬,三者得到了很好的統一。

磕長頭時兩手合十,表示領會了佛的旨意和教誨;觸額、觸口、觸胸表示身、語、意與佛相融,合為一體。

在路上,當你見到那些信徒五體投地、三步一拜地向聖城拉薩進發時,你無法對他們堅定的信念無動於衷。

是的,開始時,你或者會以遊客和局外人的眼光看著他們,但慢慢地,你會開始理解甚至崇敬、羨慕他們。

藏族人對宗教的那種虔誠,讓每個身歷其境的人,內心中都會產生強烈的震撼。你會覺得西藏本身都像是一個個巨大的能量場,你眼中所見的大地山川、一草一木都早已存在於這個巨大的能量場的包圍中,人在其中顯得很渺小。

西藏之所以迷人,有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因為:無論生存條件多麼惡劣,那裡的人們都相信神靈。

很多信眾對物質的慾望極低,低得讓世人無法理解和想像。他們辛辛苦苦掙了錢,就把錢全部捐給了寺廟。

我一個學佛的朋友跟我說:藏傳佛教認為人想成佛是沒有其他簡單途徑的,唯一正確的方法就是照釋迦牟尼佛的方法去做,因此藏傳佛教提出了「身口意」的修鍊方法。

佛教傳入中原地區,中原地區的知識分子覺得這種儀式太苦了,憑自己的聰明才智分分鐘可以「頓悟」,所以就有了「禪宗」。

「禪宗」的核心理論是強調「頓悟」,認為成佛與否關鍵在於「心」,而不在於修鍊多長時間,怎麼修鍊。

聽完他的說法,我很「沒慧根」地回復了他一句:「這不能說明中原人比藏族人聰明,只能說明他們更急功近利、愛耍滑頭。」

我又說:「西藏是地球除南極、北極之外的第三極,青藏高原上的風景看著挺美,但自然環境其實挺惡劣的,真要長期在那裡住下去,一般人扛不住。當地球上其他高原民族向低地遷徙時,他們仍然堅守在高原之上。如果光靠『頓悟』而不是『苦修』,他們拿什麼力量堅守到今天?」

朋友大概是認為「孺子不可教」,只意味深長地看了我一眼。

(三)

我身邊有很多信教的朋友,也有幾個曾力勸我信這信那,但不管是對宗教還是玄學,我都只是「微信」,因為我很害怕被洗腦,但又覺得有些東西不明覺厲。甚至對中西醫之爭,我也是觀望派。

我願意敞開心態去學習我不了解的東西,然後得出我認為正確的結論,但我反感的是對某一套理論超乎尋常的迷戀和狂熱,不停斥責那些不信這一套的人都是低等生物的邪教徒。

到後來,我自嘲:「做個騎牆派、觀望派也挺好的,拒絕被改造、被教化,但又不至於太自大傲慢、毫無敬畏。」

一方面,我認同「宗教也是統治階級統治人民的工具」;另一方面,我也認同「有信仰的人是幸福的。」

兩次去西藏,我都能遇到不少以為自己到了聖地就成了聖人的文藝流氓。他們不曾了解過西藏的人文歷史、藏民的宗教信仰,只顧著拿著長槍短炮對著藏民們一頓亂拍,對別人一點都不尊敬,對藏地也沒有敬畏之心。

我也遇到待人謙遜有禮,旅行期間很注意保護環境、尊重當地風俗的背包客、騎行俠,認識一賺了錢就往西藏的小學裡跑。給孩子們送去圖書、課桌、文具、衣服的愛心人士。

在西藏,我曾遇到過撕扯住我衣角跟我要零錢的藏族小孩,專門賣假貨給遊客的藏族老闆,還有專偷人錢包和手機的藏族小偷。

當然,我也遇到過想把兜里僅有的糌粑全拿給我吃的藏族老奶奶,咧著掉光了牙的嘴沖我笑的藏族老爺爺,見我爬不上去一個小土坡就伸手拉拉我的藏族大姐,還有看我走遠了,忽然追上來,鼓足勇氣誠摯地問我能不能留下來的藏族小夥子…….

也正是這些人的存在,讓我開始思考:高尚或卑下,善良或邪惡,似乎跟你是否信仰宗教或信仰哪種宗教無關。善良的人不會因為不去磕長頭就不善良了,靈魂骯髒的人不會因為去趟西藏、信個宗教靈魂就被凈化了。

宗教有它的積極意義,但或許真不該被無限拔高。

我們來一趟西藏,走走看看,發發獃裝裝逼,回去拿一堆照片炫耀,然後告訴別人我們熱愛這裡,因為這裡信徒虔誠、民風純樸,可真實的情況是不是真這樣?

我們都根據自己的喜好過度解讀和消費了他們,卻可能與真實相去甚遠。不然,那些宣稱熱愛這裡的人,為何沒一個願意留下?說到底,我們都只自私地想讓它投我所好,卻沒人願對它負責。

《岡仁波齊》到底只是一部拍得像紀錄片的電影,連角色選擇和故事情節都是導演安排的,包括臨產的孕婦、快要死去的老人、殺了很多頭牛的屠夫、自幼殘疾的少年…….

每一個朝聖的人內心深處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們是不是也有恐懼和貪婪,是不是時不時需要藉助宗教的力量來凈化心靈,我們無從得知,因為這部電影里的他們,更像是導演想表達某種語言、某種思想需要用到的道具。

電影《可可西里》所描繪的,也是一個真實的西藏。而我們如果真想修行,哪裡不是道場?

(四)

如果有人問我,這部電影能讓你學到什麼。

那我的答案是:抬頭望神明,低頭不矯情。

所謂「抬頭望神明」,就是你總得信點什麼,敬畏點什麼。你所信仰的那些東西,就像是懸掛在天邊的月亮一樣,它不發一言,卻時常能叩問你的心。

所謂「不矯情」,說到底就是:問題來了就解決問題,問題沒來不自尋煩惱。

對影片中的幾個主角來說,便是這樣:想去朝聖,走。車壞了,修。車壞到走不了了,推。遇到河了,照過。累了,休息。休息好了,走。要生孩子了,生。有人死了,葬。

所謂「不矯情」,還包括:犯錯誤後就修正,暫時順利就感恩。

影片中幾個主角在朝聖途中遇到一個老人,老人指出他們當中有人沒有很嚴格地遵循磕長頭規則,他們毫無怨懟,立刻端正了姿勢與態度。到達拉薩後,他們路費錢不夠用了,就去打工賺路費。

為了免住宿,他們答應生病的店家幫其磕頭10萬個,然後自覺地在深夜繞著大昭寺磕頭兩個月,完成對店主的承諾。

所謂「不矯情」,還包括:不擔憂,不恐懼,但是有敬畏之心;不躲閃,不抱怨,做事能堅持到底。知足,努力,慷慨,平視眾生,不貪婪。不給別人添麻煩,也不找自己的麻煩。

懷孕婦女在路上生產,生產過程像個母獸。生完孩子沒多久,她就從原地開始繼續朝拜。

暴風雪來臨,他們繼續前行,到點了就從容地搭好帳篷就地休息。

看到河水淹了路,他們商量幾秒以後就脫了衣服在水中匍匐前進。

看到一隻前方路面上的小蟲,匍匐在地,朝聖者安靜地等著,給蟲讓路。路上遇到誰,就請他坐下喝杯茶,聊個天,從不居高臨下,也不妄自菲薄,當誰都是朋友。

給家人打電話不問家裡牛羊馬財產怎樣了,只說我想你了,你想不想我。

朝聖路上,每個人都堅持走自己的路,不讓人攙扶,不讓人幫忙。

仔細想想,這趟朝聖之旅,多像我們的人生路!

所有人都是獨自從生走到死,這趟旅程沒人能替你走完,因為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路要走,誰也無法背負起誰的人生。成熟的人,不會給別人添麻煩,也不給自己找堵。

生死的意義可能太難參透,走在路上的我們能做到「抬頭看神明,低頭不矯情」就已經很不錯了。

那麼,願前方橋都堅固,道路都光明。

願前路陽光正好,願我們一路平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晏凌羊 的精彩文章:

遇人不淑又怎麼樣,也許那不過是你蛻變為女王的契機
晏凌羊:為什麼越來越多的姑娘不願意結婚了?
有些愛情,我們負擔不起(上)
婆媳之間應該相互尊重,而不是「等你伺候」

TAG:晏凌羊 |

您可能感興趣

唐詩閑讀:「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頭望明月,低頭胡辣湯
撩妹金句表情包:舉頭望明月,低頭想親你
《中邪》,舉頭三尺有神明
舉頭望明月,低…低頭想親李易峰
李白的《靜夜思》,是什麼時候從「舉頭望山月」變成「舉頭望明月」的呢?
大安法師:深信因果,舉頭三尺有神明!
譚秦東:舉頭三尺有神明
星太奇:古詩接龍,小桂子:舉頭望明月,奮豆回答:感覺萌萌噠
舉頭三尺有神明 你相信嗎?
舉頭三尺有神明——城隍爺
舉頭三尺有神明,是指哪些神明
黃帝問道赤松子:舉頭三尺有神靈,善惡關鍵於修心
文藝雜貨鋪‖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舉頭三尺有神明,善惡到頭終有報!
大安法師:舉頭三尺有神明
宋代高僧的一首禪詩,終日看天不舉頭,桃花爛漫始抬眸
舉頭三尺高 必定有神明
俗語「舉頭三尺有神明」,下半句才是精華,可惜十人九不知
舉頭三尺有神明,公道人心終必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