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蓓儷芙養森:中醫之鑰8中醫是如何把病治好的?

蓓儷芙養森:中醫之鑰8中醫是如何把病治好的?

蓓儷芙養森為你連載【中醫之鑰】讓你了解學習中醫,運用受益中醫。

這是一本介紹中醫基礎知識、常見病診治以及西藥對人體之害處的好書。蓓儷芙養森南華總代蓓儷芙養森南華總代蓓儷芙養森南華總代蓓儷芙養森南華總代

貳、中醫是如何把病治好的?

一、中醫概念

(一)人體與天地的關係

要用中醫治病,當先了解中國醫學的基本觀念:生命三要素-日光、空氣和清水,我們國人習慣稱之為水清水、火日光、風空氣,生命的維持靠此三要素。三要素對生命體地球產生的變化即對人體產生的變化-人為一小天地,發生不適應的癥狀,即為生病的主要原因。

在天為日、月、星,在地為水、火、風,在人為精、氣、神,此天、地、人三者是互通、互變的。

日、火、神-太陽所發射的輻射能,對地球磁場產生的變化,乃為夏天熱,冬天冷的主因,人體的血液含鐵,受地球磁場的變化而生變化,熱脹冷縮,血液中的鐵份受熱能而將水份蒸發排出為汗,受冷收縮而不出汗,在人體為心臟的作用,心臟神神即表示伸張,在時為夏天。近來氣候大變,因礦藏被大量採掘,致地球磁場改變,地球磁場的變動,人體心血亦受影響,磁場安定,人心亦安定。

月、水、精-月亮繞地球而運行,圓缺影響海水的漲潮、退潮,人體約有百分之七十的水分,亦受月亮運行的變化影響,在人身為腎的作用,腎藏精,在時為冬天。

星、風、氣-素問八正神明論篇第廿六:帝曰:星辰八正何時?岐伯曰:星辰者,所以制日月之行也。伯高曰:歲有十二月,日有十二辰,子午為經,卯酉為緯,周天二十八宿,而一面七星一星期七天,四七二十八星,房昴為緯,虛張為經,是故房至畢為陽,昴至心為陰,蓋日月經天,有南陸北陸之行在天為四大部洲,在地為南北半球氣候的變化。有朔望虛盈之度,故星辰者所以紀日、月之行,而人之榮衛,亦有陰陽虛實之應也。氣候的變化,乃由二十八星宿調濟日火月水所生,即對地球氣候產生變化的作用,颱風前後,我們可以感覺身體適應氣候變化氣壓之不同,在人身為肝的作用。

附註:二十八星宿為:角、亢、氏、房、心、尾、箕、斗、牛、女、虛、危、室、壁、奎、婁、胃、昴、畢、觜、參、井、鬼、柳、星、張、翼、軫。

人自出生起,即受日、月、星之氣-水、火、風之作用,故人體因水火風而生長、發育,亦因水火風而衰老、死亡。

人體的生命自出生至死亡即為氣的活動,三分鐘沒有呼吸即斷氣了,氣即為生命活動的主宰,沒有氣即沒有生命。故生命體的活動作用即為氣的作用。

人的一生即精、氣、神的活動,神為氣的表現,氣為精所化,男性泄了精,即覺沒有力氣,乃泄精後暫時無精可化氣,故頓覺體力消失,而年輕人精氣恢復迅速,老年人恢復緩慢。

俗云:老人怕過年,病人怕過節,節即氣節,如立春、雨水……立冬。冬至及農曆每個月的初一、十五-如中秋節、端午節、春節……節氣即天地對氣的變化調整、轉變。

老年人、重病患者的氣血、體力衰弱,日火月水的交替作用,陽極生陰,陰極生陽,在交節氣時,氣血調合不易正常,我們常可看到重病患者、老年人在交節氣時的疲憊痛苦情況,節氣過後又恢復正常或病情轉重、甚至死亡等,節氣即身體經絡的交棒轉移,病重者經絡交棒不成而亡。

精氣神在人體隨著飲食、氣候、環境、情緒、時間不同而調整人體的變化。

人體的出生、生長、發育、強壯、衰弱、死亡精氣神對人體一生的調整變化分為陰、陽二氣的作用:陽:陽推萬物而起,是為生長、發育、強壯、早上的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陽,陽分為少陽、陽明、太陽三個階段。

陰:陰盡萬物而止,是為趨向虛弱、衰老、或生長發育終止之氣,下午十二個小時六個時辰為陰,陰分為少陰、太陰、厥陰三個階段。

少陽:為氣之始發,雖然稚弱,但為有生機的陽,初生、嫩弱的陽,在時為子、亥,人從出生到十歲為少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膽、三焦經氣的作用。

陽明:氣已強壯,充滿活力的陽,在時為卯、辰,人從十一歲至廿歲為陽明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大腸、胃經氣的作用。

太陽:精、氣、神之能強盛,活動能力達到極點為太陽,在時為未、申,人從廿一歲到卅歲為太陽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小腸、膀胱經氣的作用。

少陰:陽氣達到極點,開始收斂,衰弱之初象,在時為午、酉,人從卅一歲到四十歲為少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心、腎經氣的作用。

太陰:陽氣已衰,生長作用遲緩,生長、發育停止,在時為寅、巳,人從四十一歲到五十歲為太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肺、脾經氣的作用。

厥陰:生長、發育之能已絕厥斷,如日沉大地,陽光已不見,期待明日太陽之少陽重生之境,故肝有期門穴為經絡氣行完畢終止,始期之門穴,在時為丑、戌,人從五十一歲到六十歲為厥陰經氣所司,在人體為肝、心包絡經氣的作用。

精、氣、神的生長、上升為陽,衰弱、下降為陰,陽中有陰、陰中有陽、陽中有陽、陰中有陰。

人的臟為陰,腑為陽,上半身為陽,下半身為陰,上半身的陽經經絡稱手少陽、手陽明、手太陽,下半身的陽經經絡稱足少陽、足陽明、足太陽。

上半身的陰經經絡稱手少陰、手太陰、手厥陰,下半身的陰經經絡稱足少陰、足太陰、足厥陰。

陰、陽氣在人身體隨時辰之不同,而在不同的經絡起變化作用,現代人稱之為生理時鐘,乃陰、陽二氣在人體經絡隨時辰之移動升降運行所產生之變化也。

許多病情較重的病患,病情會時好、時壞即因經絡循環與天地電波-天干、地支相生、相剋而呈病情的表現,尤其在交節氣時更為凸顯。

精、氣、神在人體的陰陽作用,自出生的每個時辰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每日、每節氣、每月、四季、每年、十年、六十年而作周期循環,周而復始的變化稱為周易,暨十二經絡的循環變化稱為易經詳見中華醫學起源-易經。

(二)針灸為什麼能治病呢?

只要頻率接對了在樓頂的天線,樓下的電視就可以收視清楚,收音機有天線,頻率接對亦可以收聽清楚整個宇宙充滿了電波,只是我們肉眼看不見也聽不見此電波-即日、月、星所產生的能氣-中國人稱為天干、地支,中醫學稱為氣,無時無地不對人體產生作用。

十二經絡即為人體運作天干、地支之能的網路系統,人體十二經絡對日火、月水、星風之能氣的失調即生病,生病即為經絡接收電波頻率不當,下針即在接通身體某穴,以調身體電波頻率,得氣即為電波頻率接通的訊號,不得氣即線路不能接通,如電視天線的頻率接對即可收視,頻率不對即不能達到收視的目的。故針刺即為天線的連絡線路,而達到治療疾病的目的。

金針、銀針傳達電波效果最好,且不易折斷,故傳統針灸多用金針、銀針。

灸的作用,是以熱能在加溫調整升高某穴的頻率,就像電力的變壓器以增強身體某穴的陽熱電波,達到治療的目的,而恢復身體的健康。

針與灸是兩回事,兩種醫療,但今大眾習稱針灸,而搞不清針、灸作用之不同。

中國醫學包含了針灸,而針灸並不能包含所有的中國醫學,許多人學會了針灸,即以為能治所有的病是極大的錯誤。

(三)氣功、坐禪是否能治病呢?

大家可以看看,嬰幼兒睡覺時的舌頭,都會舌頂上顎,為什麼呢?即在接引氣的上下行也。

氣功、禪坐亦是中醫治病的一科,葯元詮稱為導引術。

我們的思想就是一種電波,有此電波指揮我們的身體產生動作,禪坐、運氣即在導引我們身體的氣之運行,以排除循環的障礙,使身體恢復健康。

我們的身體六種電波能、氣,國人習稱六神,常聽罵人六神無主,即六種電波的作用喪失或不能操控自身的意志。

六神即是六陰六陽十二經絡,每一陰陽經絡電流交互作用產生之能的表現。氣功、禪坐即以自己的意志產生之能的運作,氣運暢通即不生病,功夫深的人,亦可將氣能運出體外,幫助別人,使其恢復健康。

六神道家稱為靈、性、神、意、魂、魄即我們身體能的活動的表現。

氣功就像電磁鐵的磁場引力,練氣功的人以心血的磁場引動磁場的磁性作用,病患的血液亦有含鐵成分即可導磁作用而治病相同。

身體的氣功可以產生六種電能,每種電能皆能產生一種光-紅、藍、白、紫、黑、黃光六種顏色,功夫最高者可將此六種光能聚而為一金光,即如佛像頭上所放的光芒,金光可放出五彩毫光,五光十色,彩霞萬丈,美麗無比,如佛像頭上的光環。即為十天干中樞神經與十二地支周圍神經互相配合運行產生的能所現出來的光芒。

立即拿出你的手機關註上方的二維碼,持續性獲得更有價值的訊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蓓儷芙養森南華總代 的精彩文章:

蓓儷芙養森:中醫之鑰4
蓓儷芙養森:微商培訓的難點

TAG:蓓儷芙養森南華總代 |

您可能感興趣

蓓儷芙養森瘦瘦包——成就完美的自己
蓓儷芙三寶 排毒養顏 讓你一直這麼美下去
蓓儷芙趙姐——辟穀原理及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