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哎,第一個中國當代奢侈品牌「上海灘」經營慘淡,被卡地亞的母公司賣了

哎,第一個中國當代奢侈品牌「上海灘」經營慘淡,被卡地亞的母公司賣了

一小時以前,路透社的消息,卡地亞的母公司歷峰集團把旗下的中式奢侈品牌「上海灘」賣了。買家是義大利商人Alessandro Bastagli和一家叫做Cassia Investments的PE。這筆交易不會對截至2018年3月底的歷峰的財報產生影響。

有兩件事情值得咱們關注一下:

1、主要賣手錶和珠寶的歷峰集團的老闆Johann Rupert去年說過,日子不好過的時候,就是拼企業韌勁的時候。

是個人都知道,大陸市場最近手錶市場挺蓬勃,但接下來不好說,尤其是銀行紛紛縮表,宏觀環境不確定。還有,除了大陸市場,其他地方的手錶銷量……嗯……你懂的。

歷峰的老闆,奢侈品界大拿Rupert

所以,歷峰集團的帳上趴著好多現金流,現在把「上海灘」賣了,又可以多一筆錢禦寒了。

2、「Fashion採訪手記」獨家獲悉,歷峰其實本來鎖定中國買家的,就一個中式奢侈品牌來說,中國買家肯定更感興趣,歷峰曾經試圖聯繫買下義大利珠寶Buccellati的剛泰集團。

不過目前對所有資金外流受限中國買家來說,出去收購品牌不容易,尤其在收購奢侈品牌這一塊,並不得到政府支持。(你出去搞基建買礦井是被鼓勵的,奢侈品么……就呵呵了。)

曾經是教科書上的典範

創辦6年之後,當時的「上海灘」就被世界三大奢侈品集團之一的歷峰集團看上,並且買下了,這在當時真是風光無限的一件大事。

這個中國當代第一個奢侈品牌——「上海灘」甚至還上過商學院的教科書,被當作典範教授。

那是17年前,那會兒中國人的民族情緒還沒有那麼濃烈,但還是容易被一個受到西洋社會的肯定而被點燃了豪情,這還是在審美領域,中國人當年的表現還普遍不出眾。

1994年,香港商人鄧永鏘創辦了這個叫做「上海灘」的品牌,在香港人心中,鄧永鏘是上流社會的人,他的名字總是和黛安娜王妃,安德魯王子,柯林頓,何鴻燊等名人聯繫在一起。

香港商人鄧永鏘

鄧永鏘自稱對服裝行業「一竅不通」,但他琢磨著要給周圍的朋友開一個定製衣服的地方,於是找來了當時從上海移民到香港的9位頂級裁縫,豪擲1.2億港元在中環畢打街開設了第一家「上海灘」,專門為他的名人朋友們做中式服裝定製服務,售賣「老上海風情」。

所以,「上海灘」的生意,一開始無非就是個熟客生意。但名人頻頻光顧,當然可以在某種程度上為這個品牌添加點傳奇色彩。

沒想到,賺了吆喝,生意也還不錯,鄧永鏘就尋思著要來點國際擴張,1997年11月,「上海灘」在紐約的巴尼斯百貨對面,麥迪遜大街黃金地段開出了一間佔地面積達1000多平米的旗艦店。

這一招棋卻只是個門面工程,僅僅經營了19個月,「上海灘」生意慘淡,不得不關了門。

不久,鄧永鏘就將公司的大部分股權出售給了歷峰集團,自己則選擇退出。

鄧永鏘後來有一次在採訪里說,「我創立『上海灘』時是把它當作時尚品牌,但是讓人們穿上中式服裝卻並不那麼容易。」

從定製到市場化產品

我們剛剛說了,鄧永鏘時期的「上海灘」,就是做個熟客的定製生意,做的也都以旗袍,唐裝,馬褂為主的產品,女裝為主。

但是要把生意做大,要批量化生產,定製生意肯定不成,咱們得有個明確的市場定位、產品設計方向,當然了,還得擴大消費人群基數。

歷峰派出了一位奢侈品行業的老將,名叫雷富逸,這位兄弟曾經負責過卡地亞倫敦地區業務,又擔任過伯爵表亞太區總裁。算是懂點亞洲的歐洲人。

雷富逸

他以歐洲人的身份,談論起第一次進「上海灘」的店鋪,感受是「這兒沒有一件衣服是我能立馬穿著走出去的」,有這感受的還有雷富逸請來的創意總監Joanne Ooi,她認為「上海灘」怪圈怪氣的衣服連本地華人都不欣賞,就像迪士尼樂園的時裝版。

所以,要給這個有著中國名字的奢侈品牌重新加點料:

比如說,把目標客戶群體鎖定在25-50歲中高收入者,熱衷時尚元素,勇於展現自己個性;

比如說,產品線方面,在女裝的基礎上,加入了男裝、童裝,和更加年輕的產品系列。

上海灘的男裝

還在延續」上海灘」傳統中國元素設計的同時,加入現代化的時尚設計元素和理念。為此,設計師團隊有了大換血,原來所有中國人組成的設計師團隊,變成了中國人和老外一比一。

雷富逸兄弟的經營策略奏效了,「上海灘」的業績增長了。

尤其是2005年麥迪遜大街專門店的總收入上漲了達50%,整體業績同比增加40%,增長主要來自亞洲地區。

後來,Joanne Ooi離開了「上海灘」,雷富逸變得更為激進,他將產品線擴大到配飾,家居用品,中裝定製等多項服務,2009年,「上海灘」還推出了一款「風水大師」腕錶。

在生活方式這股風潮還未完全盛行的時候,雷富逸兄弟就給「上海灘」來了一次跨界:2010年,「上海灘」在新天地開設了全球首家品牌概念餐廳「上海灘餐廳」。

上海灘餐廳

到底是牆外香重要,還是牆內香重要?

在2008年北京奧運會期間,雷富逸兄弟說,他要借著北京奧運之風,大力推廣「上海灘」,目標為在2010年前,在全世界包括馬德里,莫斯科,洛杉磯和迪拜等城市擁有50家分店。當時「上海灘」只有31家店。

但是後來,」上海灘「在洛杉磯、迪拜等地的店鋪,遲遲沒有開出來。

從某種程度上說,雷富逸的做法沒有錯,「上海灘」的客人中,一半是外國人,一半是中國人。

以上海新天地的門店為例,據店員介紹,他們的客人一半是老外,一半是中國人,普遍是「不那麼注重logo,而注重設計和內涵的客人」。

所以,在國外一氣兒開店,在2008年以前,是個正確的策略。

而對中國人來說,同胞們都愛認」洋氣「,一個牌子,如果在巴黎、米蘭、洛杉磯見到了,就是「洋氣」的,所以在國外開店,對中國本土顧客來所,不僅是做生意,也是做品牌。

更何況,被歷峰集團收了,做國際化擴張,本來就有得天獨厚的優勢。

但雷兄弟哪裡料到,會突然來那麼一個全球範圍內的金融危機了。

這一場金融危機,讓身處資本主義水深火熱之中的西方世界淪陷了,西方顧客也沒錢了。

奢侈品世界倒向了東方。

之前多少忽略國內宣傳的「上海灘」,心急火燎地開始加強國內宣傳。2013年6月,「上海灘」在上海開設了新旗艦店,是加重中國本土市場宣傳權重的體現。

但東方奢侈品的消費者,人群普遍年輕化。對於一個中式奢侈品牌來說,年輕化?嗯?嗯……

上海灘的廣告

西方不亮,東方也……不亮。「上海灘」開始關店,2012年一年,「上海灘」關掉了7家門店,剩下42家,其中中國29家,除去中國以外的亞洲地區即新加坡和吉隆坡共5家,歐洲,中東地區共5家,美國2家。

如今,這個當年風光無限的「上海灘」再次被賣了,接盤的仍然是歐洲人。我沒有查到這個義大利買家的來頭,但幾乎可以肯定的是,往後「上海灘」的生意重心,一定還是在中國。

不知道為什麼,突然還想起了雙妹,那個當年被上海家化花了大代價好好包裝一番的上海1920年代舊品牌,還出過那麼一款賣得還不錯的包袋和珍珠項鏈,現在居然也是久所未聞了。

哎,一定是我最近重讀張愛玲,讀得太深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ashion採訪手記 的精彩文章:

銷售放緩,耐克決定裁掉1000個人,但事情遠沒這麼簡單

TAG:Fashion採訪手記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代購在巴黎世家買鞋被打,店員叫囂「中國人滾出去」:這些辱華的品牌一定要抵制!
現在是國貨時代!種草這個國貨品牌的彩妝,好用過一眾國際品牌
中興被美國禁售,損失第一的是它,第二的卻是這家國產品牌!
代購在巴黎世家買鞋被打,店員叫囂「中國人滾出去」,這些辱華品牌一定要抵制!
這個中國汽車品牌在德國遭瘋搶,真為國人爭光!
發動機最差的五大汽車品牌,第一名都被國人搶瘋了!
在模仿蘋果的道路上,國產品牌全面淪陷,除了這兩位!
這個中國品牌玩出海,靠的是什麼?
外國最出名的中國品牌,華為阿里竟不敵這家公司,真正的中國驕傲
打著海外小眾品牌的旗號,卻是國內發貨?小心被這些假「洋牌」騙了!
又一國外手機廠商退出中國市場,份額早已被國產品牌瓜分
被中國品牌偏愛的紐約時代廣場,它的營銷生意經什麼?
發動機最好的4個汽車品牌,豐田墊底,本田第二,第一名是國人的驕傲!
老外眼中最好的五個國產汽車品牌,最後一個將成為中國人的驕傲!
中國年輕人最喜歡的三大品牌,一個奶奶輩的老牌子竟上榜
各老牌選貨店都在引進的小眾品牌,卻在中國開設了全球第一家旗艦店?
打臉「美國無中餐」!這些把中國品牌做到國外的餐廳了解一下
汽車品牌在中國都有不同的擁躉,哪個品牌的輪胎好?
海瀾之家,中國服裝第一品牌正在遭遇的中年「危」與「機」
三星成印度市場最受信賴品牌,但市場第一卻是中國品牌,扎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