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FilmDog 膠片狗 or 電影狗 其實是個「精釀狗」

FilmDog 膠片狗 or 電影狗 其實是個「精釀狗」

魚兒說

今天是我們

在一起的第75

現實的不如意

才是生活的本質

1

咖啡師轉行成了釀酒師

這家啤酒屋的主理人之一,老趙,曾在南山的重郵大學旁開了一家咖啡館,南山上,重郵大學旁,咖啡館,想想也該是一處很愜意的生活。

可是有一天老趙無意間嘗到精釀啤酒的「苦頭」,從此便與咖啡成了路人,把精釀啤酒當成了人生的又一靈魂伴侶。

精釀啤酒和咖啡挺像的,都說咖啡是世界上風味最多的飲品之一,當初愛上咖啡也是因為如此,沒想到啤酒也有這麼多口味,而且還可以自己不斷創新,有意思。

咖啡不要了?老趙戲謔:咖啡不賺錢。

敢情精釀啤酒就賺錢嗎?在重慶人民大多數還不知道精釀啤酒和工業啤酒的區別時,說實話,精釀也是一個深坑。

沒錯,老趙就是從一個坑跳進了另一個坑,並且力求將每個到店之人拉進去。這個世界總有一些人活在自己的愛好里,並把愛好當成事業來做,看起來有點小傲嬌,卻是彼此成全。

2

把電影裝在心裡

有勇氣開咖啡館的人,魚哥認為此人心裡必定有一處白月光,老趙心裡的白月光就是電影。

店名就是這麼來的,FilmDog ,翻譯成「膠片狗」。不是當下流行的膠片攝影,而是電影。合伙人是做電影發行的,自己又愛看電影,兩人因酒相識,所以一起開了這家精釀小酒館。

不要以為在牆上掛幾張奧黛麗赫本的電影海報就是熱愛電影了,老趙的電影情節不著一處,心細的你卻可以在店裡的細節之處尋到電影的味道。

把釀酒工藝繪在一整面牆上,用電影的台詞來解說每一道工序,讓人不覺趣味橫生。精緻的酒卡一面介紹著不同的酒品,一面用來向大家推薦老電影,掃碼即可了解大概。

當問及老趙電影的最愛,他說是伍迪艾倫,最愛便是他的《午夜巴黎》。上世紀的二三十年代,是屬於巴黎的黃金時代,而大多數小說故事的發生也正是在午夜巴黎那些街邊的小酒館。

老趙拖著惺忪的睡眼跟我聊著,他的黃金時間應該也是在午夜,半夢半醒之間,和友人喝酒至深夜,聊著電影,聊著精釀。

3

把故事釀在酒里

談起那面牆繪,不光有電影解說台詞,還有老趙現場的故事解說。精釀在中國雖然是剛興起的玩意,但在西方卻有著和中國傳統釀酒工藝一樣遙遠的歷史。

西方最早記錄啤酒酒譜的是公元前1800年的蘇美爾人。而人類最早的啤酒可能就是 Ale 酒,公元七世紀在歐洲修道院中開始呈規模地釀製,在英國、德國等國家 Ale 酒成為了人們不可少的營養來源。

昔日的 Ale 酒並不加入啤酒花,後來人們漸漸地發現,在發酵過程中加入啤酒花之後,不但可以延長保存期,還可以增加啤酒的苦味和香味。

第一次「精釀運動」可以說是對傳統的否定。以百威為首的美國釀酒商開始使用玉米澱粉為輔助原料,稀釋大麥中的蛋白量,在降低成本的同時又可以不減少糖度,此後便有了美國 Lager 啤酒的雛形。

後來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糧食需要配給,釀酒商就開始使用美國人一般不吃的大米作為釀造原料,生產出了目前世界銷量第一的美國 Lager。

老趙講起精釀的故事有些停不下來。正如精釀啤酒本身變幻莫測的風味一樣,其背後的歷史也是同樣耐人尋味,喝酒上癮,故事上癮,最後就是手痒痒。

有人說精釀啤酒「上癮症」的發作規律差不多都這樣:不喝則已,喝了就會「什麼都想嘗嘗」,接下來「隨時都想嘗嘗」,最後「必須自己釀點兒嘗嘗」。

推杯換盞間,與人高談闊論,不僅僅是喝酒的快樂所在,也是提高認知的過程。聊聊感受,聊聊酒標,聊聊精釀背後的故事和文化,眼到,口到,耳到,心也就到了。

今日互動

印象最深的電影台詞

今日福利

文末留言

選取點贊數最多的2位夫人

和台詞最動人的3位夫人

一人送出UME電影院電影票兩張

及一套啤酒初級體驗試飲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開始重慶 的精彩文章:

TAG:開始重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