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揣著明白裝糊塗?黑京媒體得先治自己的病

揣著明白裝糊塗?黑京媒體得先治自己的病

——本文約1276字,閱讀需3分鐘

媒體舊聞翻炒也不新鮮,但是像丹陛橋這件事兒這樣翻炒都翻炒不出新鮮的來,也算是罕見了。

日前有梨視頻發布了一段段視頻,說北京天壇丹陛橋上有人躺卧,目的是為了治病。

第一眼看,我以為是以前的視頻被梨視頻翻新了,結果仔細一看原來是新拍的。今天的「某京報」還進行了專門的評論。

說起天壇丹陛橋上有人躺卧,這恐怕有很多年歷史了,而如果談到媒體報道,最初應該是我的老東家《法制晚報》。

2006年也是11年前,我們有個社區版,我的同事采寫了《丹陛橋變"理療床」》的報道。

這件事當時還因為了媒體的追逐,《北京晨報》馬上跟了一篇《丹陛橋變"理療床"說法不妥》,試圖從科普的角度說明這個方法不科學,同時也不太文明。總之現在能翻炒的,當年也都翻炒過一遍了。

想不到隔了這麼就才在「某京報」上看到追蹤報道,反射弧好長啊。

而現在從梨視頻到「某京報」的這一組報道,讓我覺得很有趣的是,這麼多人咀嚼著我們吐掉的渣子,還如此津津有味,品出了各種味道,不能不說是一件奇蹟了。

但如果說梨視頻當時的人還都在上海混日子而不知道,那麼「某京報」的人是不可能不知道的,是不是他們也跟蹤報道了我不記得,但當時「某京報」見天的跟蹤法晚報道,甚至連文字行文和照片都模仿,比如當時我采寫的「廉租戶李文才」的報道,「某京報」林姓女記者就來個依樣畫葫蘆。

所以,要說他們沒看見法晚當時的報道,我是不信的。

而現在,不知道的是「某京報」的人不知道是老員工全都流失乾淨了呢?還是揣著明白裝糊塗,竟然發出了這麼一篇報道。

其實媒體之間互相借鑒也是常有的事情,我們也經常借鑒他們的報道,大家彼此心照不宣。

但是這次「某京報」的評論,就讓我覺得有點存心不良了。

這篇文章說「昔日的皇帝和今天的治病者對天壇的使用是同一性質——迷信。皇帝以為每年祭兩回天,就能五穀豐登、天下太平了。今人以為到石頭上躺一躺,就能包治百病、平安康泰了。」

但是就我所知,去那裡的老百姓還沒聽說哪個是奔著「包治百病」去的,無非就是乘涼的乘涼,熱敷的熱敷,說是治病,不如說是好玩。

要知道,通常去這裡玩耍的遊客,很多都是用公園年票進入,而且往往就住在附近,人家到公園來玩,不否認有些人的姿態不夠優雅,驚詫到了「某京報」的編輯,但其實遠不像文章說的那般愚昧。

實際上類似的事情並非北京獨有,全國乃至全世界很多地方都有類似摸了某塊石頭、喝了某條溪水就能長命百歲的傳說,也自然有鄉里百姓前往。北京雖然是首都,但是從普通百姓的層面看並沒有什麼本質區別,甚至情況還略好一些,至少他們還沒有去搶佔年輕人的籃球場。

而「某京報」的文章,聲稱「此前還有著名的老人擼天壇的廁紙,後來隨著天壇公廁硬體升級,廁紙沒法擼了,而在丹陛橋上躺著治病的人又多了起來」,姑且不論這個時間邏輯不對,而這還等於將天壇附近的老人一概污名化起來,似乎這裡人素質就全都這樣。

當然,我本人也是反對那些有礙觀瞻的行為的,但我同樣反對將這種簡單的陋習進行妖魔化,甚至扣上愚昧的帽子,與舊時的「迷信」等同起來。

但正如我前文所說,「某京報」應當是知道11年前的媒體報道的,如果小編輯不知道,部門主任應該知道,部門主任不知道,副總、總編應該知道。他們非但不靠採訪去破出對這種形象的誤解,反而用「不文明」的帽子來加劇這種誤解,這就不得不說是真的「有病」了。

對於這種「病」,在我看來很多外省的媒體人多多少少都有點,就是總想妖魔化北京人,動輒將問題上綱上線,最後鬧到外地人集中罵北京方能快意。

這種做法要說是「文明」,恐怕也就是「偽文明」,因為他們根本不是去真正了解北京人的想法,而是看到一個現象就從居高臨下的視角來嘗試批判,其結果正如魯迅先生所說:榨出皮袍下邊那個「小」來了。

有人管「某京報」叫「黑京報」,也不是完全沒有緣故的。

作者:梁千里

原創文章轉載需獲授權並註明出處,請在後台留言聯繫轉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千里筆談 的精彩文章:

TAG:千里筆談 |

您可能感興趣

為什麼有很多人都在黑京劇名家、京劇第一老生於魁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