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特朗普為何如此High:探尋CNN撤稿事件背後的故事

特朗普為何如此High:探尋CNN撤稿事件背後的故事

CNN因為撤回「特朗普顧問聯俄」的報道而引發不小的波瀾。有關此事件的諸多細節及影響,頗耐人尋味。特朗普更以一則掀翻「CNN」的視頻表達了自己的得意。

本文作者 阮學勤

CNN最近宣布撤回一則關於特朗普顧問和俄羅斯之間關聯的報道,其後,三名調查團隊的知名記者和編輯宣布辭職,這在媒體界掀起不小的波瀾。關於這一事件的是非對錯,眾說紛紜,但CNN以及美國其他主流媒體的整體名譽因此遭受挫傷是毫無疑問的。

一些特朗普的支持者早就和老大一起同仇敵愾地罵起了製造「假新聞」的主流媒體。特朗普本人一連發了幾個推特,不僅宣布CNN就是假新聞代表,更是把其它與此事毫無關係的媒體包括NBC、CBS、ABC、《紐約時報》、《華盛頓郵報》等,統統包括進去,說:「它們都是假新聞!」 (看來總統還是享有言論的特權啊,不用擔心因為不負責任的言論而引咎辭職。 )

但是很多人卻認為,媒體也是人組成的,誰能保證永遠不犯錯。是否有心犯錯,以及是否知錯能改,則是判斷嚴肅媒體和「假新聞」製造者的分界線。CNN用斷腕的勇氣面對質疑,表明它仍然在實施嚴格的新聞管理。

不過,讓我仍然一頭霧水的卻是:

CNN的文章到底問題有多大?各方的回應是什麼樣?既然記者都辭職了,CNN為什麼不發更正? 不發更正記者卻要走人,這是什麼原因?還有其他什麼因素影響了事情的發展?如果真的訴諸公堂,CNN一定會輸嗎?這個事件對媒體行業又有什麼影響?

對以上問題的好奇心,促使我去做了一點研究。客觀起見,我參考了左右兩派不同傾向的媒體對此事的報道,及各方的回應。限於時間關係,我不敢說這是全面的信息,難免可能遺漏了一些重要信息。但是,目前的這些報道相互疊加,慢慢可以看出這個事件的一些輪廓。

發生了什麼?都涉及了誰?

CNN上周四援引一個匿名消息人士的話報道說,美國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正在調查關於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RDIF的CEO德米切夫(Kirill Dmitriev)和特朗普顧問及競選捐款人斯卡拉姆齊(Anthony Scaramucci)之間的一次會面,並稱這個調查和該委員會對特朗普女婿庫什內(Jared Kushner)和俄羅斯國有銀行VEB執行董事會主席談話的調查相關。報道說,德米切夫和斯卡拉姆齊的交談可能探討了美國取消對該基金制裁的可能性,此舉能幫助該基金吸引到更多的國際資金投資於俄羅斯。

斯卡拉姆齊是一個金融家,也是一個有政客夢的人。他最近被任命為美國進出口銀行的高級副總裁和首席策略師,同時特朗普還在考慮任命他擔任其它職位,包括美國駐OECD大使。

CNN只在網站發表了這則消息,而沒有在電視上播放,但消息被廣泛轉載。斯卡拉姆齊在推特上表示:「我沒有做錯。」 他說CNN是因為他對總統忠誠就打擊他。據Politico等報道,斯卡拉姆齊在報道發表後的第二天,也就是上周五,致電CNN華盛頓分社社長Sam Feist,暗示如果CNN不撤下那則報道,他有可能提起訴訟。

這促使CNN的CEO親自牽頭調查這一事件,並最終撤回了那則報道。CNN發表了編輯部聲明,表示這篇文章沒有達到內部的編輯流程標準,向斯卡拉姆齊表示道歉,但沒有說明文章是否失實。

據CNN自己網站的報道稱,這個被撤下的報道沒有依照規矩,經過多個部門審核之後再發表。這些部門包括事實驗證、新聞標準審核及律師。同時,它依據的只有一位匿名消息人士。

按照我所了解的國際媒體操作,對待單一信源的消息需要格外謹慎,但也不是絕對不能發表。信源如果有多次提供準確可靠信息的歷史,並且是直接知情人,都可能增加他們的可信度。

而且,如果操作的編輯有很長的執業經驗,經過他批准發表的文章,應該是對文章的可信度經過了判斷。

我不知道CNN的編輯標準是否嚴格到要求每篇文章都必須經過它所說的幾道關的審核。在現在社交媒體競爭激烈,網站發稿對速度要求特別高的情況下,很難想像每篇文章都必須經過這種審核。而且從常理來說,這個調查組的資深編輯在CNN工作多年,很難相信他不了解相關流程,也很難相信他完全沒有許可權批准發稿,特別是那些只發表在網站的稿件。

當然,這些完全是猜測,讓我們暫且相信CNN的公開解釋,就是這個報道沒有達到可以發表的標準。

辭職的三個人

報道此文的記者Thomas Frank,新聞調查組編輯Eric Lichtblau及調查組的組長Lex Haris都辭去了職務。

從他們的簡歷可以看出,這三個人可不是小混混,絕對不是平庸無能之輩,而都是新聞界很有建樹的人物。一個是資深編輯,另外兩個都因為發表紮實深入的調查報道,披露對公眾切身相關的問題,而得到新聞界的嘉許。

Frank在USA Today和Newsday工作長達30多年,一直從事調查報道,並在前線深度報道過伊拉克戰爭。他曾因關於美國政府退休金計劃的系列調查報道而獲普利策獎提名,並榮獲過包括全美記者俱樂部等多個知名機構頒發的新聞獎項。

Lichtblau三個月前剛從《紐約時報》加盟CNN,他此前是時報的資深記者,長年報道司法相關問題。2006年,他因聯合報道布希政府授權美國國家安全事務委員會從事竊聽計劃而獲得普利策獎。

Haris在CNN工作長達16年,此前是負責財富(CNNMoney)版塊的編輯,1月被任命為新成立的新聞調查組執行編輯,可見他的業務能力非常強。他辭職時發表了一則聲明:「從我2001年開始效力CNN以來,我就很確信一件事:這是一個重視準確和公平的準則勝過其它一切的新聞機構。現在我要離開了,但不論走到哪裡,我都會秉承這些準則。」

俄羅斯的否認

俄羅斯主權財富基金RDIF發言人說,CNN報道中有事實錯誤。據俄羅斯媒體Sputnik報道,該發言人指出,RDIF在2016年已脫離VEB,成為獨立主權基金,運營完全獨立於VEB。RDIF稱,該基金完全遵守相關規定和法規,並未違反制裁規定。

VEB是俄羅斯因烏克蘭問題而遭到美國制裁的公司之一。RDIF雖然去年脫離了VEB,但該基金出現在美國財政部2015年出台的一份制裁建議書的名單之列。

但在這篇Sputnik的報道中,RDIF發言人既沒有否認CNN報道中達沃斯論壇期間倆人的會面,也沒有澄清會面的內容。

斯卡拉姆齊的否認

在1月舉行的瑞士達沃斯論壇間隙,斯卡拉姆齊被發現和德米切夫在一家餐館談話,並被記者拍下照片。

斯卡拉姆齊在CNN事件之後對此的解釋是:我確實和一個人見面了。我在餐館裡,來了一個人和我握手。那是偶遇!

關於兩人的會面,早在1月彭博新聞社就做過報道。彭博援引RDIF發表的聲明說,兩人在達沃斯論壇期間交談了聯合投資的可能性,這一會面被認為是即將上台的特朗普政府和俄羅斯政府主導的基金之間的首次公開會晤。特朗普此前暗示過,如果克里姆林宮配合他的政策,他可能會減輕對俄羅斯的制裁。

那麼,討論這樣嚴肅問題的會面,真的只是「偶遇」嗎?

斯卡拉姆齊說,他已清楚地向CNN表示,「這個報道不準確,它是誹謗性質的報道。」

但有趣的是,除了泛泛的否認,他沒有具體說明或否認CNN報道中的二人會面內容以及相關調查是否存在。

極右翼媒體Breitbart的報道

極右翼媒體Breitbart發表了一篇文章痛斥CNN報道失實。這個由特朗普的首席策略師班農(Bannon)主導的媒體以政治傾向非常保守著稱。據媒體傾向性評估網站Media Bias/Fact Check的評估,Breitbart這類媒體可能會利用強烈字眼,發布歪曲誤導性報道,並故意省略可能對其保守訴求不利的信息,它的一些信息源可能缺乏可信度。

既然如此,我為什麼要看它的報道呢?因為它強烈抨擊了CNN報道的真實性。所以我想看看它說的依據是什麼。

Breitbart開篇就說,CNN的報道是」非常虛假的新聞「,理由則是:特朗普政府團隊的成員和那些接近參議院共和黨領導層的人士都說它是假的。

Breitbart說:「據一位接近參議院共和黨領導層的消息人士說」,關於參議院情報委員會在調查庫什內和VEB負責人之間聯繫的說法「完全不實」,並沒有此類調查。報道說,這個所謂的調查恐怕只存在於參議院情報委員會的幾個民主黨成員的腦子裡,並說這個CNN中的消息人士應該敢於公布自己的名字。參議院情報委員會沒有置 評。

此外,它援引一位「資深政府人士」的話說,財政部長Mnuchin曾過問了關於斯卡拉姆齊和俄羅斯主權基金代表的「會晤」,沒有發現任何不恰當行為,此事已了結。

在我看來,Breitbart至少證明了有部長查詢過這件事。

另外,我們是否能相信Breitbart引用的這個單一的匿名信源呢?在整體名聲方面,Breitbart的可信度要低於CNN。而且,來自利益相關方的否認,可信度也是存疑的。

不過,就連Breitbart也談到,CNN記者Frank在他文章里徵求了斯卡拉姆齊的回應,並把斯關於二人偶遇的回應也放在了他的報道中。這說明Frank作為一名資深記者,做過客觀和平衡的努力。

記者辭職後的回應

在本文差點將截稿的時候,CNN辭職的記者Frank在推特上轉推了一條推文,該推文說他報道中涉及斯卡拉姆齊的內容沒有虛假或誹謗,並給出了一個鏈接,是兩位參議員聯名要求財政部調查斯卡拉姆齊和俄羅斯主權基金代表會面是否有違法行為的信。

這可以看成Frank為自己的辯護吧。尚不確定的是,報道提到的這個調查是否仍在進行,以及它是否和對庫什內的調查有關(如果該調查存在的話)。

時代華納的收購案

據有右翼傾向的媒體《紐約郵報》報道,CNN的三個資深記者是被公司敦促辭職的。並稱,斯卡拉姆齊威脅要提起的誹謗訴訟案索賠金額可能高達1億美元。

在我看的10多家報道中,《紐約郵報》是唯一一家將CNN的處理方式和其母公司時代華納面臨的併購案相聯繫的媒體。美國司法部正審理AT&T出價854億美元收購CNN母公司時代華納的併購案。

《紐約郵報》認為,CNN首席執行官扎克(Jeff Zucker)不願意在這個併購的節骨眼上被捲入引人注目的訴訟案。報紙援引知情人士稱,扎克和其它時代華納高管一樣,正焦慮不安地等待併購案的審理結果,這將關係到他們在併購後的去留問題。

《紐約郵報》的可信度在媒體傾向性評估網站上的評價屬於好壞參半(Mixed),也就是有時靠譜,有時不靠譜。

從邏輯上看,在母公司併購案的進行過程中,子公司高管不願捲入一場可能曠日持久的訴訟,聽起來有一定道理。

為什麼是撤稿,不是更正?

如果CNN這個報道嚴重失實,是誹謗、子虛烏有,那從斯卡拉姆齊的角度說,責令CNN承認文章錯誤並發表更正應該是最起碼的條件。

CNN在痛失三員大將的時候,為什麼沒有發表例行的更正,而只是說沒有遵守編輯規程呢?如果真的失實,發一則更正聲明是成本較低的事,至少比讓記者辭職更容易做到。如果報道沒有失實,卻讓記者走人,這是不是對記者發表文章的自由權利的巨大打擊?

凡是在國際媒體有過工作經驗的人都知道,編輯負責審稿、把關,決定稿子的生殺大權,而記者的責任是確保內容真實。即便內容確實有誤,記者也不見得必須走人,一般要看錯誤大小,情節嚴重程度,及是否故意造假。但他毋需對流程負責,因為決定權不在他。

所以這幾個資深記者編輯辭職的真正原因是什麼,難免讓人浮想聯翩。

關於CNN不發表更正的幾個猜想

從CNN角度,筆者冒昧地做了一個揣測,它不願發表更正聲明有幾種可能原因:

一,一時沒有更多證據證明報道準確或失實,所以只好不更正,撤稿了之。(但如果這樣,就不應該讓記者走人。)

二,CNN不願對簿公堂,因為不願意暴露那位唯一的線人。但不代表報道失實。(如果這樣,記者也沒有走人的合理性。)

三,報道也許是正確的,但迫於莫名的壓力,或來自斯卡拉姆齊本人,或來自更高的當權者,當然也可能來自時代華納的併購案。(這種情況,記者絕對不應該走人。)

四,報道內容部分準確,部分錯誤。(比如RDIF和VEB的業務關係問題,可能細節有誤)但如果只是更正部分錯誤,則相當於默認其他內容是準確的。在此情況下,雙方可能達成了某種默契。

當然,還可能有其他原因,是我沒有想到的。

《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

如果真的訴諸公堂,打這個誹謗官司,CNN一定會輸嗎?從歷史上看,CNN不輸的可能性是蠻大的。《紐約時報》訴沙利文案是一個先例。

1960年,民權活動分子在《紐約時報》刊登了一整版廣告,公開批評阿拉巴馬州蒙特高馬利市警察局對民權抗議者的處理方式。這個廣告中敘述的大部分內容是準確的, 但少部分內容有誤。該警察局的局長沙利文在阿拉巴馬的一家法院對紐約時報提起了訴訟,認為廣告毀壞了他的名譽,他被誹謗了。阿拉巴馬的那家法院判沙利文贏,《紐約時報》在上訴當地最高法院失敗後,告到美國的最高法院,認為廣告內容並非故意毀壞沙利文的名譽,而應當受到第一修正案對言論自由的保護。

美國最高法院法官一致判決《紐約時報》贏得訴訟。法院稱,要證明誹謗,一個政府人員必須證明對他們不利的言論是蓄意為之,也就是在明知它失實,或故意藐視事實的情況下發表的言論,誹謗才能成立。

推論下來,CNN的記者Frank在他的報道中,是否存在失實,以及是否蓄意造假以破壞斯卡拉姆齊的名譽,可能是判斷文章是否構成誹謗的焦點了。

CNN事件的影響

不管我們怎麼看待CNN的這次事件,它遭受的創傷是一時難以癒合的。如果它自身確實管理不夠嚴密,對報道的細節推敲不嚴謹,CNN應對自己名聲遭到的影響負有一定責任。而如果稿子沒有失實,是管理層因為種種原因頂不住壓力而作出讓步,那將是新聞界的一大恥辱(希望不是)。

雖然這個事件到目前為止沒有任何證據證明CNN是假新聞製造者,雖然一篇報道的問題,遠遠不能代表包括CNN在內的媒體每天發表的大量報道的總體質量,但事件確實給了特朗普一次得意的機會,今後他可以更肆無忌憚地攻擊那些批評他的媒體的公信力。

特朗普的推文和媒體對此事的廣泛報道,肯定會加深一些讀者對主流媒體的不信任。特別是一部分很少看嚴肅媒體報道的人,他們更相信社交媒體上的傳聞,很多隻看新聞的轉述,有的甚至崇拜特朗普推文中的每一句話。以這樣的心態,怎麼會去關心CNN到底是否有錯,錯了多少,及錯在哪裡呢?

作為媒體,在這個真假新聞混雜、總統喜歡大權獨攬的時代,既面臨著更多誘惑,也需要經歷對職業素質的更嚴格考驗。這將是一個異常痛苦的過程。製造假新聞往往成本很低,真正對權力的濫用構成威脅的媒體,才會面臨更多約束。

特朗普上台後向媒體發出的明確信號,是順我者昌,逆我者亡。凡是揭露他的負面消息的媒體無不遭到他公開的譏諷打壓和詆毀。CNN的這個事件給他提供了更多口實,也可能會令一些調查記者變得更小心謹慎。

但塞翁失馬,焉知非福。新聞業不會就此止步。這種嚴峻考驗會促使嚴肅媒體的記者更加謹慎和嚴守職業規範,有影響力並經得起考驗的優秀新聞還會層出不窮。

(本文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作者阮學勤是喬治城大學亞洲研究碩士,此前長期從事媒體工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港股 的精彩文章:

中國玻璃:汽車玻璃生產線項目奠基啟動 預期日產量600噸
從存款結構變化看年初復甦的可持續性
集美國際娛樂已就開發及製作電影聘請Roland Emmerich
361度:361?童裝第四季訂貨會取得雙位數增長
快訊:鋼鋁股集體走強 興發鋁業股價大漲20%創新高

TAG:新浪港股 |

您可能感興趣

揭開神秘的面紗:CCleaner APT事件調查
UPDATE:Kanye West就此前NIKE及Givenchy設計師抄襲事件作出回應!
對話iCloud泄密事件當事人:需要蘋果給一個負責的說法
黑市已破案,王嘉爾聲稱為此次Adidas Prophere事件負責
Coincheck針對新經幣被盜事件致歉,並將恢復XMR交易
《Suits》朴炯植,負責肇事逃逸事件,發揮天才能力(GET IT K)
揭秘「UFO目擊事件」背後的真相!
由Myetherwallet事件引發的思考:如何在DNS攻擊中全身而退?
iOS 歷史上最嚴重的泄露事件:蘋果稱對iPhone安全無影響
Tiffany發布SOLO曲「Remember Me」 稱對泄露事件很傷心
蘋果AirPods出現首例燃損事件,蘋果已著手調查原因
英特爾CEO因婚外情丟工作!Uber創始人、Nike高管……都被桃色事件拉下馬
蘋果Airpods出現著火事件,官方正在調查
事件 The Event
繼「剪髮事件」之後,Trinity Grammar 校長終於主動辭職了!
C 事件(Event)
蘋果回應V社串流APP事件:Steam Link違反應用商店規則
蘋果回應客服竊取 iCloud 勒索用戶事件:確有此事,將與顧客一起調查
LOL:iBoy回應「亮狗牌」事件,原來他是為了Meiko!
iOS出現史上最嚴重的一次泄漏事件:iOS 9 iBoot源代碼泄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