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山水入門必知的郭熙《林泉高致》和「三遠」法

山水入門必知的郭熙《林泉高致》和「三遠」法

郭熙,宋神宗熙寧年間圖畫院藝學,後任翰林待詔直長。他從一生的繪畫活動中,總結了許多繪畫心得和經驗,後來由他的兒子郭思整理編纂為《林泉高致》一書,是中國美術史上一部重要的畫論著作。

郭熙認為,對於自然和山水的觀察應是全局的、多角度的,自然山水是永遠處於變化中的,只有了解和掌握了這點,才能真正捕捉住自然萬事的「象」。他說「真山水之川穀,遠望之以取其勢,近看之以取其質。真山水之雲氣,四時不同;春融怡,夏蓊鬱,秋疏薄,冬黯淡。盡見其大象而不為斬刻之形,則雲氣之態度活矣。真山水之煙嵐,四時不同: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蒼翠而如滴,秋山明凈而如妝,冬山慘淡而如睡。畫見其大意,而不為刻畫之跡,則煙嵐之景象正矣。」

郭熙畫:早春圖

「春山煙雲連綿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陰人坦坦,秋山明凈搖落人肅肅,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看此畫令人生此意,如真在此山中,此畫之景外意也。見青煙白道而思行,見平川落照而思望,見幽人山客而思居,見岩扃泉石而思游。看此畫令人起此心,如將真即其處,此畫之意外妙也。」

了解了變化無常中的山水自然是多角度、全面的,那麼如何去捕捉「象」呢?郭熙說:「凡一景之畫,不以大小多少,必須注靜以一之,不精則神不專;必神與俱成,神不與俱成,則精不明,必嚴重以肅之,不嚴則思不深;必恪勤以周之,不恪則景不完。故積惰氣而強之者,其跡軟懦而不決,此不注精之病也……其形脫略而不圓,此不嚴重之弊也。以慢心忽之者,其體疏率而不齊,此不恪勤之弊也。故不決則失分解法,不爽則失瀟洒法,不圓則失體裁法,不齊則失緊慢法。此最作者之大病也,然可與明者道。」

畫山水,不論畫幅大小,都必須傾注全部精神。精神不專註,畫得不周全,則神氣不專一;必須是全神貫注畫出統一的「神」與「形」;必須以認真的態度去「澄懷」,不認真則思想容易渙散而無法深入體會;必須始終勤奮認真地把作品畫周全了,不然畫出的景就不能獲得完全的「象」。如果有了厭倦的感覺而勉強去畫作品,結果肯定會是筆跡軟弱而無把握。精神不好感覺昏沉的人,其作品會顯得混雜膩味而不爽快,這是由於神不守舍,無法與形合為一體的毛病。畫時掉以輕心過於隨便,便會使作品中的形象粗糙而不周全。作畫時十分疏慢、時斷時續、神不專一,其作品會顯得雜亂不周全。下筆心中無數便會不得要領,不爽利便會拘謹散漫而失去瀟洒的神韻,不完整則作品散亂而無主次之分,畫面散亂則會失去主題,這是畫者最大的毛病。

如能全面、專精地創作山水畫,將會給人以怎樣的藝術享受呢?郭熙說:「世之篤論,謂山水有可行者,有可望者,有可游者,有可居者。畫凡至此,皆入妙品。但可行可望,不如可居可游之為得。何者?觀今山川,地佔數百里,可游可居之處十無三四,而必取可居可游之品。君子之所以渴慕林泉者,正謂此佳處故也。故畫者當以此意造,而鑒者又當以此意窮之。此之謂不失其生意。」

郭熙畫:窠石平遠圖

要獲得這樣的藝術效果,在技巧及布置上郭熙也有他的經驗之談:「山之人物以標道路,山之樓觀以標勝慨,山之林木映蔽以分遠近,山之溪谷斷續以分淺深。水之津渡橋樑以足人事,水之漁艇釣竿以足人意。大山堂堂,為眾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崗阜林壑,為遠近大小之宗主也。……長松堂堂,為眾山之主,所以分布以次藤蘿草木.為振挈依附之師帥也。」

郭熙在文中還提出在作畫中應注意各地地貌、植被、山勢、境界,並加以分析。另外,還提出了著名的「三遠說」。即:「山有三遠:自山下來仰山巔,謂之高遠;自山前而窺山後,謂之深遠;自近山而望遠山,謂之平遠。高遠之色清明,深遠之色重晦,平遠之色有明有晦。高遠之勢突兀,深遠之色重疊,平遠之意沖融而縹縹緲緲。其人物之在三遠也,高遠者明了,深遠者細碎,平遠者沖澹。」

「三遠」提出了山水畫的三種意境,三種主題,也是對於中國山水畫構圖的經驗總結。如果畫家將視角取仰角,從山下看山頂,這樣畫出來的山水,山勢突兀,山色清明,郭熙稱之為「高遠」。如果畫取平視的角度,由近山而至遠處,這樣平展延伸出去,畫出來的山水,取景很廣,一望之中,由於空氣的作用畫面顯得近處清楚,遠處模糊,平川山色時明時暗,變化多端,謂之平遠。如果畫者取從高處俯瞰山下的角度,這樣畫出的山水則在層層疊嶂之中,山色重晦,神秘幽深,被稱之為「深遠」。

郭熙畫:幽谷圖

《早春圖》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在圖左方有「早春,壬子年郭熙畫」的落款,另有「郭熙圖書」大長方印一,壬子年為北宋神宗熙寧五年「1072」,與郭熙的另一幅《關山春雪圖》(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作於同一年。

《早春圖》是全景式的構圖,卻融高遠、平遠、深遠於一爐。行筆凝重壯闊,山石用雲頭皴,墨色清潤淡雅,有夢幻般的感覺。畫面處處洋溢著中國北方山區初春的氣息,山間薄霧輕浮,樹上的幾抹新芽已掃去了嚴冬的寒意,表明春天已經悄悄地來了,樓閣隱現,路上行人三三兩兩,充滿了生機和喜悅之情。面對靜止的畫面,我們卻從中感受到了生命的律動,「玉堂晝掩春日閑,中有郭熙畫春山,鳴鳩乳燕初睡起,白波青嶂非人間」(蘇軾),真乃有聲有色,春意拂人。

《窠石平遠圖》畫上上有「元豐戊午(元年)郭熙畫」的字樣,可知此圖作於1078年,當是郭熙晚年的作品。畫的後面有元代趙孟頫和馮子振的題跋,由此可以推知此圖當為元內府所藏,後歸皇姊大長公主。多年前,為徐邦達先生在保定市文化館發現。

《山水圖》(今藏台北故宮博物院)是郭熙的早年之作,有范寬的遺風。而《窠石平遠圖》同《樹石平遠圖》一樣,都是他的晚年作品,故風貌和《樹石平遠圖》也比較接近,筆力則顯得老辣雄健。畫面的後方是遠山橫列,莽莽的荒原連天接地,尤顯清曠;前面是清洌的小溪在靜靜地流淌,岸邊山石裸露,特有的造型和皴法使山石猶如晴空中突然湧現的雲彩。石上有雜樹一叢,枝幹虯曲,有的樹葉已經全部飄落殆盡,有的樹葉卻依舊迎風傲霜,充分表達出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所說的「秋山明凈而如妝」的意境。

《幽谷圖》山石用捲雲皴,並以淡墨渲染,從中可以明確地體會出李郭畫派「惜墨如金」的特點,樹木虯曲而筆走中鋒,尤顯雄壯。郭熙在這張作品中描繪了寒冬里幽靜的山谷,幾株老樹有如虯龍般於寒風中頑強地在石罅中生長,氣象之蕭素荒疏,大有「冬山慘淡而如睡」之意,令觀者如身處三九嚴寒。

此圖曾經吳湖帆鑒藏,他還曾專門臨摹過一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明 張瑞圖《論道講書圖》
杜牧唯一的傳世書法卻是寫給了歌妓
倪華:淺談中國畫筆墨和色彩的關係
宋 黃庭堅《寒山子龐居士詩帖》,落筆奇偉,氣宇軒昂
清代法若真《幽澗古柏圖》:筆墨浮動,真力彌滿

TAG:藝術luo |

您可能感興趣

魏紫熙、曾先國、劉彥水、蕭謙中、孫克綱、王永亮國畫山水
高鴻、單曙光、梁桂元、劉玉璞、謝定超、楊永家國畫山水
黃賓虹《仿李唐山水圖》的宋人意氣和墨法之變
吳湖帆、陳少梅、黃賓虹、王廣才、魏紫熙、孫克綱國畫山水
吳鏡汀、王雪濤、黃般若、呂燦銘、呂壽琨、溥儒、魏紫熙國畫山水
謝稚柳、唐雲、亞明、汪昉、郭傳璋、蕭遜、壽鉨國畫山水
胡也佛、常進、黃純堯、魏雲飛、黃潤華國畫山水
沈士充、李世倬、吳石仙、魏紫熙、王鏞、秦嶺雲國畫山水
趙雲壑、吳石仙、傅抱石、吳湖帆、王一亭、金城國畫山水
王明明、陳平、龍瑞、王鏞、馮遠、方駿國畫山水
謝稚柳、白雪石、黃幻吾、郎紹君、徐樂樂、張東國畫山水
齊白石、吳冠中、汪厚叔、李詵、曾憲榮、田曼詩、蕭立聲國畫山水
黃賓虹、李可梅、洪嬋、黃君璧、呂佛庭、李庚國畫山水
陸儼少、唐雲、魏紫熙、謝冰毅、魏賀君、王文芳國畫山水
朱屺瞻、黃永玉、黎雄才、姚華、曾憲榮、黃君璧國畫山水
寫意山水入門——石、路、坡、山脈的畫法
吳湖帆、黃賓虹、何海霞、黃君璧、賀天健、曾憲榮國畫山水
謝稚柳、陸儼少、黃賓虹、林風眠、姜寶林國畫山水
謝稚柳、唐雲、黃賓虹、鄧芬、豐子愷、溥儒國畫山水
陸儼少、陳少梅、林紓、馬駘、王士昌、蕭遜國畫山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