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崑崙數據創始人陸薇:工業大數據,探索場景是核心挑戰

崑崙數據創始人陸薇:工業大數據,探索場景是核心挑戰

在大數據行業應用中,工業領域除了傳統製造業巨頭,涉足的創業公司不多,是相對冷門的方向。究其原因,其一,對工業業務理解是巨大門檻;其二,工業應用定製化程度高,一個細分問題對應一個演算法模型,繁雜程度可見一斑。但總體來看,工業市場空間巨大,數據分析需求強烈,全球化趨勢明顯,愛分析認為工業領域是大數據行業應用的優質賽道之一。

崑崙數據憑藉技術實力較早入場工業大數據,在能源、電子製造等領域取得快速發展。崑崙數據獲客的打法簡單明快,項目落地切實高效,獲得多個行業標杆企業認可並達成戰略合作,傾力推動中國工業智慧升級。

指導 凱文

撰寫 關蕾

崑崙數據成立於2014年底,由陸薇帶隊的原IBM大數據團隊創立,一直深耕工業大數據領域,是該領域的翹楚。

創業之初,崑崙數據沿襲之前在IBM的市場路線,主營業務為提供工業大數據平台產品,支持海量高通量工業數據應用的規模部署。

在市場實踐中,崑崙數據逐漸認識到中美市場的差異,中國工業領域大數據應用仍處於早期,在提供技術平台之前,首先需要幫助企業解決業務價值、實施路徑等問題,因此後來拓展了產品線,支持企業從業務問題診斷、專題試點到規模部署的完整體驗。

工業大數據的興起晚於互聯網大數據,目前國內出現的創新公司並不多,仍處於跑馬圈地的早期階段。崑崙數據的打法是,從行業標杆客戶切入,逐步服務其上下游企業,以「點-線-面」的方式拓展,在某一細分行業里先深再寬,以提升細分市場佔有率和影響力。

由於工業數據存在多樣性、專業性和複雜性等特點,要求入場的大數據服務商具備深度的行業理解。愛分析認為,相對於正逐步開源的數據分析演算法,尋找合適的應用場景、獲取持續不斷的數據源才是最重要的兩個難點和挑戰。

目前,工業大數據主要涉及以下三類數據源:

第一, 企業經營相關的業務數據,來自於企業內部的ERP、 CRM、SCM等管理系統,滿足企業的日常管理需求;

第二, 機器設備數據,一部分來自於設備製造管理的數據,以MES系統數據為代表,通過數據分析優化生產流程、提高產量,一部分來自於設備運行參數及感測器數據,通過數據分析提升效率、控制風險;

第三, 企業外部數據,包括相關的環境、氣象、上下游供應商數據等,配合前兩類數據完成設備的數據建模。

相比於互聯網大數據,工業大數據有非常強的目標性,需求十分明確,以產品全生命周期管理為例,一個設備的智能運維通常需要若干個小型的模型,完成不同的功能。互聯網大數據則相對中心化,圍繞著一個主題應用場景做更豐富的功能開發和更深的應用挖掘。

崑崙數據創始人陸薇解釋說,互聯網大數據類似一個巨大的星球,工業大數據則更像一條星系,由數個小星球匯聚而成。

由於工業業務的個性化特點,現階段工業大數據公司一般會鎖定細分領域提供定製化的業務模式,但底層平台產品具有較高的通用性,在跨領域之間也具有很強的參考意義。

愛分析認為,定製化的業務模式雖然不能改變,但選擇在單個行業縱深的戰略打法值得肯定。

從工業大數據產業鏈上判斷,傳統大數據和工業自動化產業,以IBM、Microsoft、GE、SIEMENS等為代表的巨頭公司利用先發、資源、技術等優勢,將在產業鏈上佔據重要環節,大量新興初創公司憑藉開源技術,結合個別細分領域的業務認知力,或將成為細分領域的重要支撐力量。

國內市場中,崑崙數據是較早介入工業大數據領域的創業公司之一,並與金風科技、中石油、台達電子等工業龍頭企業建立了戰略合作關係。

傳統工業巨頭似乎格外關注本行業內技術創新型公司,國外工業物聯網公司路徑也不謀而合,其中新銳公司Uptake的快速成長與機械大亨Caterpillar關係密切,Caterpillar是其種子客戶,二者不僅長期保持合作,更是參與了Uptake兩輪融資。

與傳統巨頭戰略合作,創業公司在技術、資源等方面收益頗豐。

目前,中國工業企業對大數據理解很多還停留在概念層面,仍需大量教育市場工作。崑崙數據採取的打法是先幫企業用戶做痛點診斷,通過基於業務以及數據的雙重診斷報告幫助企業梳理需求;再選擇其中有代表性的問題做試點方案,再次明確方案的可行性、為用戶測算投資回報、為其提供科學決策的數據價值依據;最終延伸至規模部署階段,做企業系統性的大數據平台建設和全面部署。

崑崙數據在創立之初就明確選擇了工業領域。陸薇畢業於清華大學,計算機系博士,是IBM中國區培養的第10位全球技術高管、傑出工程師。她帶領團隊研發物聯網領域產品,主旨在實現設備數據的商業價值,是初具成果的工業大數據業務雛形。

近日,愛分析專訪了崑崙數據創始人兼CEO陸薇,精選部分與讀者分享。

實行客戶落地三段論,聚焦工業四大痛點需求

愛分析:與其它類型大數據相比,工業大數據需要對業務的深刻理解,崑崙數據為何選擇工業方向切入?

陸薇:創立崑崙數據之前,我在IBM研究院管理大數據研發。2009年,我帶領團隊參加IBM全球重大研發計劃,專註物聯網方向,把物聯網設備數據收集到雲端,做存儲、分析,產生價值,解決問題,與現在選擇的領域一脈相承。

做項目的過程中,我們看到物聯網市場逐步興起,萬物互聯是必然趨勢。而且,這項技術有獨特性和領先性,通過反覆驗證,市場需求反饋強烈。

隨後,項目進入IBM公司戰略層面。受制於當時的公司體制,產品並不能以最符合市場需求的形式呈現,註定在市場競爭中出現嚴重後果,於是我們決定出來自己做。

愛分析:從2014年12月成立至今,是否嘗試過別的方向?

陸薇:我們一直專註在工業領域,在技術思路和產品上做過一些適度調整,一直在更迭演進。

愛分析:目前的打法是什麼?

陸薇:對很多工業企業來說,第一個問題是回答大數據到底能為其帶來什麼價值,其次是如何跟企業業務結合,給予行之有效的實施路徑。

我們為客戶解決問題實行三段論。

第一步,給業務做診斷。如果企業想引用大數據,但又不知如何下手,我們會進場做業務診斷,系統地梳理業務形態,找到痛點,確定可以用大數據解決的問題。通常,診斷需要一天,診斷報告需要一周。

第二步,做試點。診斷之後,客戶確認這個問題很重要,且數據完備度好,我們會做方案試點。

第三步,做部署。通常,對試點效果認可度高的行業標杆公司,會走到全面部署實施的階段。

愛分析:做試點是一個比較偏重的模式,是否佔用過多人力成本?

陸薇:工業領域特點決定了這個商業模式,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幫助企業迅捷地實現數據價值落地。剛開始有點慢,我們目前標準是,十周完成一個試點。隨著案例、模型逐漸增多,以後會越做越快。

愛分析:做試點會有哪些收穫?

陸薇:做完試點,有幾件事就明確了:一,技術可行性,問題能否通過數據解決;二,投入產出,比如通過我們的模型可以提高多少產量,多少折現價值;三,明確解決這個問題,和哪些因素相關。

下一步,企業可以根據算出來的可行性、價值、投入產出,做科學決策,我們也可以做價值定價。

愛分析:如何進行價值定價?

陸薇:我們的理念是數據價值大於數據平台價值。我們不是單純賣一個平台產品,而是解決了實際問題,有額外的價值產出。

工業企業很直接,兩三年內能收回投資的,就願意投入實施。

愛分許:如果試點完了,也沒有梳理出需求,會有哪些維度去判斷投入產出的問題?

陸薇:試點之前,為了保證試點效果,雙方要確立共同的目標。包括共同認可問題的重要程度、共同同意的分析方法、共同配合的團隊、共同同意的時間表等。一定是客戶得重視,得配合,才能提高成功率。

愛分析:從平台切入應用,通常為客戶解決哪些實際問題?

陸薇:通常工業大數據有四大類應用:提質、增效、降耗、控險。控險一般在高危行業,比如化工。

愛分析:這四類應用從數據分析方法或演算法模型上有通用性嗎?

陸薇:方法上有通用性,但模型是個性和共性的結合。

第一,工業大數據一定是個性化的,每個應用領域都不同。即使同款產品,使用不同的設備生產,獲取的數據也不同。第二,底下平台產品是有共性的,比如感測器數據可以算一種數據類型。第三,有些不同行業也可以相互參考,比如生物製藥和化工。

以後會越做越快,找相近的問題,在既有的模型上,用新環境下的數據重新做訓練。

兩個產品一個服務,「點-線-面」拓展戰略

愛分析:對外產品以什麼樣的方式輸出?

陸薇:我們有兩個平台產品,一個叫K2Sigma,是崑崙數據自己運營的公有雲服務,支持數據應用的診斷和試點階段;另一個叫KMX,支持規模部署階段,支持公有雲和私有雲兩種部署方式。

此外,我們還提供數據科學服務,我們的數據科學家可以深入企業一線與業務專家一起解決問題。未來,我們還將在一些複製性強的應用領域提供應用產品。

愛分析:會去幫企業做底層的數據治理嗎?

陸薇:不會一開始做全面的數據治理,企業數據治理項目非常耗時。

我們推薦小步快跑,快速實現。先找到業務切入點,再圍繞切入點把東西做出來。但我們有一個架構原則,保證以後在增加和擴容時,不至於要推翻重來。採取漸進的方式,從一個需求點出發,上下打穿,逐漸擴充。

愛分析:做模型驗證時候主要用的哪些數據?

陸薇:機器數據、業務數據,以及一些第三方數據,包括天氣、地理等數據。

愛分析:常用的第三方數據源如何獲得?

陸薇:一些是企業採購的數據源,一些是公共數據源。目前以企業數據為主,未來計劃在平台上提供更多的公共數據服務。

愛分析:這樣看來,也不完全對標Uptake。

陸薇:對,Uptake做PHM(故障預測與健康管理)多一些,我們不限於這個。

愛分析:重點關注的是哪些細分行業?

陸薇:我們做的最多的是能源,像風電、石油,能源企業數據完備度比較高。其次是精密製造,比如電子,關注質量、產量的應用。

愛分析:崑崙數據在細分領域、場景應用上,提供多元化的解決方案,而並不是選擇聚焦在一個細分領域,或一個解決方向上,是如何考慮的?

陸薇:我們最早的出發點是做一個通用的工業大數據平台,後來發現只有這個平台不能直接解決客戶問題,一定要這個平台上面有能解答業務問題的分析應用。在選擇分析應用時發現,不同企業又有各自獨特的關注點,隨著對行業與用戶需求的更深入理解與價值挖掘,應用也能逐步自成體系。

2C是做爆款應用,一個公司做一個應用,可以比較專註,像打造一個巨大的星球。但2B裡面,工業有很多門類,每個門類有不同場景,像打造一個星系,由若干小星球匯聚而成。當然,我們只會選擇有限的幾個高價值星球聚焦。

愛分析:您認為崑崙數據的技術壁壘產生在哪些地方?

陸薇:首先,我們的平台產品針對工業數據的特點有一系列的專有技術,例如帶工業語義的查詢、數據版本和完整性管理等等。此外,這個領域,經驗積累很重要。我們積累一部分在數據模型,一部分在對工業領域的理解,比如對生產工藝流程的理解,也會變成模型的一部分。積累逐漸增多,就會形成很大的壁壘。

愛分析:下一步公司整體戰略是什麼?

陸薇:一方面是繼續按照三步走的方式走下去,不斷打磨產品,提升效率,把產品做好。

另一方面,商業上按照點線面拓展。由工業龍頭企業切入其上下游,大數據跨越企業的邊界,支持整個產業鏈。不僅解決單個企業內部的問題,會幫企業搭建一個服務上下游產業鏈的數據平台,讓數據在產業鏈上流動起來,把數據的價值無限放大。

主要成本在研發, 四類人才協作共贏

愛分析:銷售模式以直銷為主還是渠道為主?

陸薇:我們目前是直銷加上合作夥伴。

愛分析:通常客單價是什麼量級?服務的客戶量有多少?

陸薇:客單價取決於階段,試點項目一般幾十至百萬上下,部署看規模,幾百萬到上千萬不等。

愛分析:客戶量與銷售額的增加與人員擴張有直接關係嗎?

陸薇:不太直接。在公司初期,產品剛剛研發出來的時候,效率不是那麼高,後來隨著產品的穩定,隨著項目的增多,效率越來越高。人均產出會穩步增長,因此人員增長和銷售額增長的關係不是線性的,比如業務翻一倍,不需要人翻一倍。

愛分析:整體團隊規模有多少人?是怎樣的結構?

陸薇:目前80多人,包括60人研發。

愛分析:這個領域對人才的要求有哪些特點?

陸薇:我們需要四類人。

第一,懂行業的業務分析師,能夠用行業的語言與客戶交互,了解實際問題,並變成數學問題。

第二,數據科學家,根據數據和數學問題,做演算法和建模。

第三,數據工程師,負責數據整理、清洗,包括寫小程序。

第四,應用開發工程師,在部署時把演算法開發成能用的系統,做產品化封裝,有時也通過合作夥伴或應用集成商。很多時候,我們做的應用會變成客戶某個系統的一個外腦。

例如,MES系統是企業做製造執行的管理系統,我們會從其中讀取數據,給它加外腦,幫它做智能判斷、決策、預測,但結果要返回給它,再控制機器。

新工業革命全球化,探索場景是挑戰

愛分析:您認為,工業大數據和互聯網大數據有哪些區別呢?

陸薇:第一,數據類型不同,消費互聯網大多是人產生的數據,如文本、圖片、視頻、社交行為,是半結構化、無結構數據。工業領域大多是機器數據、設備工況、周邊環境、人機交互等數據。

第二,這兩類數據上的分析應用也不盡相同。一個的典型應用是推薦、信用分析等,另一個做頻譜分析、故障預測等應用,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領域,需要用完全不同的技術。

愛分析:除了能源領域,您看到還有哪些領域信息化程度比較高?

陸薇:流程製造業的信息化程度較高,像冶金、化工,自動化程度高,數據比較全。離散製造業高精尖一點的,信息化程度也很好。

愛分析:跟金風科技是如何合作的?

陸薇:我們目前在幫助金風建設集團的數字化轉型平台。在全面建設之前,我們先做了三個試點項目來驗證數據的價值,一個是對風優化,實現發電效率提升,做完之後驗證,平均一颱風機每年可以多發電一萬多元,金風有兩萬多颱風機,全面部署後一年就可以增收兩個多億,數據的價值赫然出現。

另一個是大部件故障預警,比如傳動裝置齒形帶有時會斷裂,斷了之後葉片不受控,嚴重會毀塔,我們通過大數據分析做到提前90個小時預警,掃塔概率降低30%。

還做了葉片結冰檢測,我們通過數據分析判斷單個風機的結冰狀況和程度,制定準確的運行方案,用數據做決策。

愛分析:大數據和人工智慧在行業應用中是分不開的,崑崙數據用到哪些AI技術?

陸薇:舉個例子,生物製藥中提升產出藥品的效價,需要從藥品發酵罐的歷史控制數據中挖掘出和效價的關聯模型。藥品發酵罐的性能會隨著時間推移發生變化,今天工作很好的模型,可能明天就不好用了。所以需要根據持續進來的數據進行模型的自學習、自訓練、自優化,這就是人工智慧技術在工業裡面的典型應用。

我們認為人工智慧技術本身不神秘,像現在流行的人工智慧演算法,包括深度學習都開源了。

首先,技術本身不是問題,挑戰在於找到合適的場景,使其產生很大的作用。第二,需要持續的數據喂演算法,讓演算法越做越好,海量的數據遠比演算法重要。

愛分析:工業大數據在國內處於什麼階段?

陸薇:我覺得剛剛興起,到大範圍應用還需要過程,正好適合創業公司和市場共成長。

大數據屬於信息技術,新技術的蔓延過程一定是先從第四產業開始,以互聯網技術為主的產業;再到第三產業服務業,比如金融、電信、零售等,信息化技術高,IT應用多;然後再到第二產業;最後才到第一產業,農業。我覺得不僅僅是大數據,任何一個IT技術,被採納都是這樣的過程。

大數據最早從互聯網上起來;再到金融,像Fintech;這一兩年開始,到工業界;國外也是一樣的,也處於早期。

愛分析:未來幾年這個行業的發展趨勢,您怎麼判斷?

陸薇:我覺得在至少未來5到10年,空間足夠大。

首先,工業4.0,新工業革命是全球性趨勢。在這個階段,各個國家都在做升級,是產業發展的必然。另外,中國製造業發展遇到很大的挑戰,有很強的市場需求。

愛分析熱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愛分析ifenxi 的精彩文章:

TAG:愛分析ifenxi |

您可能感興趣

上海小牛科技探索工業大數據的特點
成立智能網聯事業部之後,博世開始探索大數據的商業模式了
深入場景探索,地平線尋找AI企業核心競爭力
文創IP的商業化戰略探索
索道投資創始合伙人石東華《智能機器人行業落地的探索之路》
工行關於數據中心大型主機智能化運維的探索與實踐
線上直播!索道投資創始合伙人石東華《智能機器人行業落地的探索之路》
探索之旅丨做藝術行業更需要兢兢業業地工作
看最精尖的科技創新,探索成功的商業模式
「醫療+區塊鏈」探索多場景應用,數字治理產業潛力巨大
中國設計產業創新的探索和實踐者——池偉
中國銀行:大數據技術在商業銀行信用風險監控領域的應用與探索
弈聰軟體尹宏剛:大數據未來價值務須置疑,商業模式值得探索
深度探索:德國最後一個工業煤礦的虛擬現實之旅
粵港澳大灣區支持香港探索「再工業化」:核心在於科技創新
自動化和智能化運維是咋回事?請看光大銀行數據中心的探索與實踐
派蘭數據:探索醫療大數據隱藏的真相
美國空軍試飛一小航模,探索人工智慧應用,打造終結者無人戰鬥機
新工科背景下大化工卓越工程人才培養探索與實踐
發展工業互聯網 中國式探索在路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