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魁奇之士王貴忱:收藏是學問 偏門有大成

魁奇之士王貴忱:收藏是學問 偏門有大成

明嘉靖版白綿紙刻本《韻譜》

今年虛年90歲當代著名學者王貴忱先生是「廣東一寶」 。這位碩學通儒、識達古今的「通學」之士,既是收藏家、文獻學家、書法家、金石學家,也是古錢幣學家、文藝評論家、歷史學家。他所編著和參與整理的《先秦貨幣文編》 《明本潮州戲文五種》 《屈大均全集》 《廖燕全集》 《中國錢幣文獻叢書》 《張蔭桓戊戌日記手稿》 《曾國藩未刊書札》 《可居叢稿》 《可居室藏清代民國名人信札》 《可居室藏錢幣文獻圖錄》 《可居室藏書翰·羅振玉》等書籍均具有重要的學術價值。他對廣東地方文獻的保護與研究也著力甚多,著述宏富。中華書局1999年6月編印出版《文獻家通考》 ,記載了明朝以來的1525位文獻家,如今唯一健在的只有王貴忱。著名藏書家潘景鄭稱其為「魁奇之士」 。

名畫換書札只為心頭好

作為收藏大家的王貴忱,只讀了四年小學。他的學問,一方面來自於他的「朋友圈」 。雖然沒有正式的師承關係,但貴老交往的良師益友,多是以收藏聞名的學問家,比如周叔弢、潘景鄭、黃蔭普是文獻學的權威,容庚、於省吾、商承祚是古文字古器物學的權威,啟功、謝稚柳是書畫學的權威,戴葆庭、馬定祥則是錢幣學的權威;另一方面得益於他長期的自甘寂寞,埋首舊紙堆,從收藏中找尋學問,很多獨特的觀點來自他收藏的大量第一手材料,有些觀點甚至推翻學界定論。貴老曾公開表示:「我做學問看重兩點,第一是注重原始資料,第二是注重核實資料。這些與收藏都有很大的關係。 」他這種「言必有本,無徵不信」治學原則,曾成功掀起重新討論張蔭桓、曾國藩、張之洞、廖燕等人歷史地位的熱潮。

他出版的兩本重要著作《張蔭桓戊戌日記手稿》和《曾國藩未刊書札》就是根據其藏品整理而成的。其中《曾國藩未刊書札》收錄了自咸豐十一年至同治十年曾國藩晚年最後十年中之遺墨,是李瀚章編輯《曾文正公全集》時抽出未刊之信札藏件。當時此批信札在廣州文物總店,為了研究史實,貴老忍痛割愛,以自己珍藏的徐悲鴻手卷換回書札,並編輯出版。出版時,曾國藩還被稱為「曾剃頭」「黑五類」 ,但貴老卻獨具慧眼,敢於研究與收藏。至今提起此事,貴老仍面露得意之態,他認為,應該歷史地看人物。如今,這套書成為研究曾國藩重要的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學術意義。他參與出版《廖燕全集》 ,書里收錄的那幅《山居詩草書手卷》是廖燕傳世僅見的真跡,是王貴忱用若干名家字畫與盧子樞換回的。

雖然收藏過程頗為不易,但是貴老從不藏私,而是將其作為資料公開給身邊的好友和後輩使用,或者無私地捐贈給館藏機構。他捐出去的善本書不少都身價不菲, 1963年,他正好淘到上半部清康熙陸隴其批校的明嘉靖刻本《周易程朱傳義》 ,當得知中山圖書館正好藏有這套書的下半部時,他不管自己被劃為右派、遭受降級處理的不公待遇,無私地將上半部書捐給中山圖書館,促其完璧。1982年,他把一批清代學者藍鼎元的著作捐給汕頭市圖書館。1989年,他把包括袁崇煥畫像在內的一批袁崇煥史料捐贈給東莞市政府。1990年,他將精心保存的300餘片帶有文字的南越殘瓦捐獻給廣東省博物館。明嘉靖版白綿紙刻本的《韻譜》 《七修類稿》和稀見的龔自珍版本,也捐給了中山圖書館和廣州圖書館。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則是在1999年底,他將數百種、 600多冊歷代錢幣學著作捐贈給中國錢幣博物館,成為該館的鎮館之寶。這批藏品,花費了貴老近半個世紀的心血和巨大的財力。其中有明刻本宋洪遵《泉志》 、明正德本元馬端臨《錢幣考》 、明欣賞本宋李清照《打馬圖經》等善本孤本,光是一本清代的《錢幣芻言》 ,他從上世紀50年代搜求,到1998年才如願以償;以一幅唐雲的繪畫,外加幾千元人民幣,換取清季出版的小冊子,其中的艱辛可想而知。根據這批藏品,他出版了《可居室藏錢幣文獻圖錄》 。

可以說,貴老把其畢生收藏的好東西都捐出來了。問及其中緣故,他說,其實個人的力量是很有限的,再完備的收藏也敵不過時間,歷史上藏書家的私人藏書最後大多散失無存就是一個教訓。只有化公為私,將這些東西交給國家、社會,才能充分保證這個專藏的完整性。學術乃天下之公器,藏品能夠為更多的學人所利用,讓他感到很高興。

收藏眼界要高冷門偏門也有大學問

收藏是一種物化形態、文化行為與認知方式,需要深厚的學養、獨特的造詣、專業的功力與敏銳的眼光。對此,貴老坦言,首先必須是質量高,要看有沒有文獻價值和研究價值。比如書札內容寫的是一般的問候,或是雞毛蒜皮的事情,其價值肯定不如名人之間談論政務或是討論學術的書札,後者才是精品。其次品相要好,關鍵是眼光要高。現在市場上古籍善本、書札的收藏很熱,但很多人對歷史不了解,往往追求的是一些表面的名氣,比如有的人就熱衷於收藏狀元的東西。貴老認為,狀元的東西也未必好,他們不少是書獃子,死讀八股文,關鍵還靠收藏家自己分析。比如讀張佩綸的書札,你必須了解那段歷史,才了解書札的內容在講什麼,才知道它的價值。所以這類收藏難度大,是一個小中見大的學問。

在他看來,羅振玉的學問和人品都高,文字沒有一句是不得體的,目前羅振玉仍被大家嚴重忽視,研究不夠。受容庚、商承祚先生的影響,他幾十年來一直注意收集羅振玉先生的資料。他認為,在考古、存古、釋古方面,羅振玉都是近代第一人,於甲骨文、敦煌學、漢簡的研究上,羅也開風氣之先。2017年1月《可居室藏書翰·羅振玉》正式出版,該書收入羅振玉的信札、題跋、書作和書稿,讓世人得以體會羅振玉先生憑一己之力傳古之辛勞,更了解他的為人為學。羅振玉與王國維先生的關係曾為人多所議論,此書收錄的羅振玉致鄒安信以及羅振玉手訂《王忠愨公傳改本》 ,是羅、王關係實情的有力新證。王貴忱年輕時從萃古堂盧達文那裡學了一門修書的好手藝,自稱「手訂線裝書廣州第二」 。如今年歲大了,身體大不如往昔,但依然閑不住,修不動書了,便將這門手藝傳給了自己的大兒子王大文,「父子兵齊上陣」手訂線裝書。25年來,可居室已刊印李可染、周叔弢、李一氓、於省吾、潘景鄭、周一良、汪宗衍、劉逸生、周景良、胡厚宣、謝稚柳等十多位老先生的線裝書簡,今年將編印賴少其、羅繼祖先生的書簡,還有《南越國殘瓦墨景》等拓本也將陸續問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雅昌藝術網 的精彩文章:

噩夢醒來是早晨——我心目中的鄭澤生
勻紅點翠 氣韻天成——孫瓏珈的山水畫與詩歌
隋建國香港個展即將於7月6日開幕
香港回歸20年:哪些機遇造就了今天的「亞洲藝術市場中心」?
AAMD首度公開美洲博物館職位收入報告

TAG:雅昌藝術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