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夢一場,回到香海寺大白場

夢一場,回到香海寺大白場

本文中提到的香海寺白場,非今日楊家橋旁重建的香海寺,而是舊時香海寺廢墟上,原桐鄉三中那聳立著兩棵800年銀杏樹的操場。在那塊大白場上,曾經發生過許許多多的有趣的故事。

01

1959年夏季的一天,萬里晴空,驕陽燒烤著大地。下午三四點鐘,天氣突然像娃娃的臉一樣說變就變,瞬間,一團團烏雲迅速在天空集結,黑暗籠罩在濮院的上空,霎那間狂風大作,道道閃電劃破長空,一個落地響雷劈向香海寺空曠的白場上,一聲巨響後,靠近校門口的老櫸樹頓時燒著了,樹洞中一條被雷擊中的大蛇倒掛在樹冠上。

一時間,小鎮上炸開了鍋,各種版本的迷信傳言在鎮上流傳,有人還在被雷擊的老櫸樹上掛了把寶劍,用來辟邪。

於是,三中老師朱植初先生應邀在鎮上作了一場針對性的科普報告,詮釋大樹被雷擊的自然現象,並作了科學分折。傳言才慢慢平息。

02

1955年夏季,那場在浙江登陸的特大颱風,肆虐了我們嘉興地區,這也是解放以來最強的一次颱風。特別是那個晚上,風颳得愈來愈猛,風雨交加,睡在房子里感覺得到風在外面呼嘯著,盤旋著,象排山倒海而來的驚濤駭浪,瓦片被吹得發出「咯咯」的聲響,傷佛整座房子都在顫抖。

第二天清晨,風雨小了點,開門一看,老街上一片狼籍,滿地是折了的樹枝,碰碎的玻璃瓦片,也有被吹倒的小屋。

只聽到街上有人在說香海寺的一棵白果樹吹倒了,我們馬上趕去看,進得校門——果然,靠東面原來開杈的巨大的銀杏樹有半棵向南卧倒在地上,有兩人合抱那麼粗,枝葉已經差不多碰到了傳達室了。

大家不勝唏噓,真的感受到了大自然的威力。

後來不知花了多少人工和力氣,才把倒下的半棵大樹移走,至今剩下的半棵樹依然鬱鬱蔥蔥,生機勃勃,真是怪哉!

03

解放初期,香海寺白場是濮院最大的一塊共公活動場地,經常舉行秋季交易大會,本地和附近做小生意的,外地跑江湖的都來參會,晚上也點起汽油燈,如同白晝,熱鬧非凡。

白場上的攤位主要是兩塊:一塊展銷生活和生產用品;另一塊就是娛樂性、觀賞性的演出和展示。

那些攤位大都是出售如草篰畚箕、大缸小甏、鋤頭鐵搭、木耙掃帚、毛巾牙膏、鐵鍋水桶、棉布衣帽等生產和生活用品,賣雞蛋糕、梅花糕、餛飩、涼粉、香煙、水果、酒釀的和廣貨攤、玩具攤……

還有拆字算命、敲著小鑼唱小熱昏賣梨膏糖、打拳頭賣膏藥、看西洋景、拉大洋片的,這些都有鑼鼓配合,有唱腔和即興表演。

04

那時剛上小學的我,最感興趣的是看吊線木人頭戲(木偶戲)。那天演的是「白蛇傳」,當演到端午節白娘娘喝了雄黃酒顯原形變身白蛇這一情節時,那條木偶白蛇活靈活現地在台上扭動,台下一遍驚呼聲,至今我記憶猶新。

還有在三隻方桌加一半桌,手捧十幾隻碗從上面翻跟斗到地上的「三桌半」,那廂還有三上吊,走鋼絲和跑馬戲。這些表演都用布帳圍起來,要交錢才能入場觀看的。當然,還少不了大力士表現,手拍三磚,洋釘穿板,長矛刺喉,硬吞寶劍……

西北角有動物展覽,有關在籠子里的蟒蛇和老虎;一動不動的穿山甲;搶觀眾拋來食物的赤屁股活孫(猴子);養在水裡的綠毛烏龜等小動物。

東北角樹木較多,環境幽美,氣候涼爽,是納涼喝茶的好地方,喝風涼茶是當時老濮院人的最愛。

05

1953年,新中國第一部彩色戲曲片——由桑孤導演、著名越劇演員袁雪芬、范瑞娟主演的越劇《梁山伯與祝英台》要在香海寺白場上放映了。

對於濮院人而言,只看到過黑白片、從未看到過彩色片、而且是大多數江南人喜歡的名角出演的越劇,那是何等地興奮。由於露天電影放映地——當白場場地太小,估計容納不下龐大的觀眾群,為了確保安全,避免擁擠和踩踏,決定在香海寺白場放映。

下午,場地上早早支起銀幕,二三點鐘已經有人來放凳子了,下午四五點鐘,人們早早吃了晚飯,陸續不斷地扛著長凳,背著竹椅湧向大白場,電影放映時已經是人山人海,離得較遠的觀眾都站立在長凳翹首遠望。這次電影放映在小鎮的電影放映歷史上是空前絕後的。

06

1959年1月10日,私立梅涇中學改名為桐鄉縣第三中學,完善了體育設施。但當時有人說操場是公共場所,農民還佔地曬穀,影響學校上體育課和早操等課外活動,由此發生爭執,鬧到上面,縣裡明確表態應歸三中使用,才結束了白場公用的歷史。

當年,桐鄉三中被評為浙江省教育先進單位。

1960年姚積禔書記作為代表去北京出席全國文教群英會,歸來時學生從廟橋頭開始,手執彩旗和花朵夾道歡迎,隊伍一直延伸到操場的跑道上,當時也算是風光無限,盛況空前。

07

1984年濮院鎮慶祝國慶35周年,全鎮性的遊行活動借用三中操場為集結地。當天天氣晴朗,由鎮委書記施興、鎮長施文珍講話後,大部隊向街區進發。頭陣是當時風頭正健的中華羊毛衫廠方隊,身穿該廠生產的統一服式的羊毛衫,平扯著國旗,伴隨著洋銅鼓的節奏踏步向前,緊接著是油廠的大國徽,還有縫零廠的舞龍隊;後面是各單位及中學、小學彩燈方陣。

我女兒那時正讀小學,她拿著我給她做的兔子燈也參加了遊行。當年,還有「濃縮版」的小型百花台,也是人工肩扛,我現在只記得有一座「白蛇傳」的台閣,我女兒的同學張敏扮演了白娘子的角色。

香海寺白場經歷過了多少風風雨雨,見證了鎮上百姓的人生百態,據說在這塊地址上要重建福善寺,重現《濮川八景》中「福善翠冷」的勝境。

【作者簡介】范松林,1964年畢業於桐鄉三中初中部,1967年桐鄉一中高中畢業。曾先後擔任濮院乳品廠、濮院毛紗廠廠長。喜好民樂,愛好閱讀,對濮院地方掌故情有獨鍾。

文章推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聚桂文會 的精彩文章:

TAG:聚桂文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