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探店?有趣的社區商業@上海

探店?有趣的社區商業@上海

我對於逛街這件事情已經如此熱愛以至終於來到這個主題了哈哈哈~

說實話從顧客的角度來講,不得不說我們對商業場所的心裡期待閾值是在不斷提高的。從一開始想要有個近便的購物地點,到跟朋友吃飯聊天放鬆身心的舒適區域,再到不滿於各個商場千篇一律的業態和品牌,期望總是在變化。

雖然說網購一直在不斷發展,我們似乎已經不再需要為了購物而出門,但商場所能夠提供的體驗是在家裡無法完成的,社區商業更是日常生活中會高頻密集接觸的類別。在這裡從一個愛逛街的人+設計師的角度來看看,哪些東西能夠讓社區商業為我們提供更好的服務。考察是基於若干我個人比較喜歡的商場展開的,會不定期更新喲~

定義

浦東嘉里城

概況

區位交通

1.5KM以內都是定位較高的國際社區,甚至輻射到更遠的碧雲板塊和金橋,包括南側的張江。基本上奠定了品質較高,業態品牌更傾向於國際化客群的基調。

商業流線&尺度

地下一層就是很清晰的環形動線,能從地鐵導入大量人流,在每個入口處都會有空間的適當放大。特別是正對地鐵入口有一個18-20米尺度的開敞空間。雖然後來也改了開放式的商鋪,仍然可以有吸引眼球的活動。

主動線寬度6米,零售店鋪基本上在8M X 15M的尺度,餐飲進深大的有20M。盡端有三千多方的精品超市

環形動線,中間和盡端適當放大,步行50米左右會有一部上下的扶梯。比較有趣的是中間的室外庭院串在裡面成為了動線的一部分,而且在商業內部多點位可視。這樣庭院里舉辦活動的時候,整個氣氛會很好的帶動商業內部。主力店是入口處的GAP和盡端H&M。

在中庭周圍留出了大面積的外擺空間

環形動線,在中間局部變成單邊鋪,和室外庭院有很好的視線溝通。這種室內——室外——室內的體驗營造的很輕鬆。在主動線上有出入口通往酒店,辦公和會展中心。店鋪進深普遍在10米左右。端部的H&M佔據兩層,餐飲主力店有俏江南和小南國,都在一千平米左右。

業態品牌

業態以餐飲為主,但是每層都混合了其他多種業態。餐飲類品牌以輕餐,西餐,飲品為主,比較契合目標客群的偏好。生活服務類的店鋪也蠻多,包括部分的家居用品店。服飾類量比較少,務實的選擇了受眾面比較廣的品牌。兒童用品在B1和L2都有設置。觀察來看,以家庭為單位在這裡逛街的人確實挺多。

內裝風格

總體來說是很美式的風格。暖色調+木質裝飾為主,形成輕鬆休閑的氛圍。內部店鋪門頭和店招也是比較低調,主要是深灰色背板+淺色字體,視覺上柔和舒適無壓力。每隔一段距離也會設休息座椅。

立面設計

立面材質以玻璃+石材為主,橫向線條展開環繞中庭,兩種材質的交接以體塊穿插的手法處理,露台和陽台以挖洞的形式打破單調感,同時增加了很多橫向金屬裝飾。立面上只有最外側很節制的使用了主力店店招,讓整體感覺比較乾淨,商務氣質+輕鬆的氛圍就這麼形成了。

體驗特點

如果要用一個詞來形容在這個商場的體驗,就是「休閑」。扭動的內部動線,室內室外的互動,景觀種植,包括品牌的選擇都營造出輕鬆自然的氛圍。室外庭院會組織創意市集,特別是節日的時候會有特別的活動,周末去逛逛時常會有驚喜。

正大樂城

概況

區位交通

1.5KM以內除了徐匯濱江板塊品質較高的社區外,還有不少老小區,輻射戶數在56000戶左右。同時需要服務周邊近15W的商務人群,還要考慮和徐家匯商圈形成的競爭關係。最終形成了定位中高端,以女性消費和「公園」為主題的社區型商業。

商業流線&尺度

多達7個步行出入口,間隔的步行距離在100米以內,真的做到了開放式街區的格局。同時西南角的入口接入地鐵7&12號線的1號出口,到達非常方便。

B1是外環+放射狀次動線的結構,餐飲和小型零售為主。小型零售的店鋪進深基本上在10米以內,盡端鋪為綠地直銷中心,符合附近的上班族飯後「順手」購買的習慣。建築面積1.8萬㎡,租賃面積1.4萬㎡。

這一層的裝修風格也蠻有意思,小鎮風格的立面和地面鋪裝讓人感覺像是在室外散步,顏色也是以馬卡龍色為主,要是多加一些路燈小品什麼的就更有味道了。我還真看到有人在裡面遛狗散步的。

1層在環形動線的基礎上增加兩條縱向次動線形成內部街區。入口處由西北、西南、東北三個入口廣場導入人流。

西側達2000㎡的中庭廣場形成地標性節點,可以舉辦大型活動、路演等等,彙集人氣。廣場頂部由玻璃頂棚覆蓋,一側有LED廣告屏吸引吸引關注。同時中心廣場上有大型步梯將人流自然向上引導至2層。每個廣場一側均設自動扶梯。

業態上在入口處布置有GAP和優衣庫作為次主力店。各個部分都有輕餐和咖啡店,能夠讓顧客在進入商業時迅速找到可停留的地方。

主動線寬度達到12米,次動線6-8米。營造出相對輕鬆舒適的步行環境。

建築面積1.4萬㎡,租賃面積7.8千㎡。

底層的商鋪外擺預留空間也很足,休閑的氛圍就這麼起來了。

2層是由圍繞中庭的連廊形成環形動線,末端連接通往1層的扶梯。

中央大台階結合景觀形成了擴大的節點。中庭廣場有活動的時候,2層的連廊提供了很好的觀看點。主動線寬度達6米,次動線4米。在大台階上到2層附近有擴大的平台作為次一級節點。

零售店鋪進深達到15米左右,次主力店GAP,ESPRIT進深可達25米。

本層規划了大眾書局作為文化擔當,對於年輕人和家庭客群都能形成一定的吸引力。

建築面積1.2萬㎡,租賃面積7.4千㎡。

3層同樣是環形動線,中間和末端連接通往2層的扶梯。

主動線寬度達6米,次動線4米。

以餐飲娛樂為主,餐飲進深達30米。由於商業平面的層層後退,包含大台階在內的中庭寬度已達到三十多米。

建築面積1萬㎡,租賃面積8.8千㎡。

4層是可由電梯直達的餐飲,帶有大露台可以俯瞰整個中央景觀。

業態品牌

整體來說以餐飲為主,B1-2F均有少量零售。餐飲以咖啡輕餐為主,其餘是特色餐廳例如泰國菜、雲南菜、火鍋等。零售次主力店都是平價快時尚品牌,顧客的接受度較高,符合「隨手買」的消費習慣。寵物、親子和美容服務基本是社區商業的標配,但在這裡佔比不高。B1旨在打造潮流元素的風情街,店鋪的類型比較豐富,每家面積都不大,在地下商業里也算比較好逛的。

立面設計

立面基本是以暖色石材+玻璃為主,和橫向線條+體塊的構成方式。但其實正大樂城的立面是比較亂的,尤其是增加大大小小的店招之後略顯失控。好在一些玻璃頂棚和廊架的處理會為整體空間環境增色,在內部的感受也還好。

不過我是很喜歡大中庭上的曲面頂棚,承擔了地標的作用,夜景效果也很棒。

體驗特點

對於顧客來說,「好逛」是很重要的選擇原因。從餐飲品牌和一些生活服務的業態來講正大樂城是好逛的,特別對於下班與朋友聚餐這樣的需求來講。另外比較有特點的是中庭的步行大台階和種植坡,結合了整體的商業動線有效拉動人流,同時形成整個環境很「綠」的感覺。據說是加入了「爬山」這樣的概念,在攀登過程中引入各種不同的商業體驗,讓上層的商業可視,也會增加趣味性。這樣讓同樣是街區型結構的商場變成了不只是一個大中庭+幾條步行街的做法,從體驗上來講也是一種創新。

另外夜景也是商場的一大賣點,除了斑斕的頂棚LED燈光,路邊小品和綠植上星星點點的燈光都製造出一些節日氛圍,夜晚的中庭人氣也確實很旺。

部分圖片來自網路

轉載請說明來自「ATTIC窩」

生活無小事,我們在這裡聊聊吃喝玩樂,藝術設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ATTIC窩 的精彩文章:

TAG:ATTIC窩 |

您可能感興趣

以公共藝術溝通最後一公里,串連城市、社區與個人
科普時報社與國安社區達成合作:推動科普文化進社區
非遺進社區 「草編」傳文化
首個世界頂尖科學家「WLA科學社區」正式啟動
從社區到直播,虎撲體育的故事還能怎麼講
vivo社區泄露內部郵件 下一代新機APEX代號水滴
大愛傳遞!澳門社區支援及關懷弱勢行動開始!報名登記方式立戳原文!
愛心人士「亂餵浪浪」惹住戶暴怒! 有愛社區「收編成巡邏犬」:現在一看人就打招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