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高考「狀元熱」的「冷思考」

高考「狀元熱」的「冷思考」

■本報見習記者 王之康

今年高考成績公布沒多久,多省、市狀元依然如昔,被媒體紛紛曝光。福建省理科狀元因穿女裝做公益「走紅」。江蘇省某市狀元受邀成為某教育機構的講座嘉賓,出場費高達三四千元。其中,最讓人「艷羨」的當屬廣東省恩平市理科狀元,他以620分拔得頭籌,被當地某地產公司獎勵了一套100多平方米的「狀元房」。

日前,教育部發布了《關於堅持正確導向規範高考成績發布和相關宣傳工作的通知》,要求剎住炒作「高考狀元」「高考升學率」等風氣。但在百度搜索中輸入「高考狀元」,相關結果仍有4630萬條,相關新聞也有5.5萬篇,可謂鋪天蓋地。

其實,早在2004年起,教育部就明令叫停「炒狀元」。然而,結果卻是年年叫停年年不停。那麼,是什麼原因造成「狀元熱」經久不衰?我們對此又該如何理性看待?

狀元只代表階段性成功

「從小學接受基礎教育開始到高中階段學習結束,一共十二年時間,在最後的重要關口取得狀元的成績,至少說明是階段性的成功。」 在接受《中國科學報》記者採訪時廈門大學教育研究院院長劉海峰說,高考是對一名考生最重要的一次全面檢驗,除了考記憶力,還要考分析能力、想像能力等。

他認為,雖然一個省的前10名、前20名誰會成為狀元具有偶然性,但與後面的前100名、前1000名相比,一定具有必然性。「能夠從幾萬名考生甚至幾十萬名考生中脫穎而出,這是綜合實力的表現,包括文化素質、心理素質等。」

對於劉海峰所說的偶然性,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儲朝暉也表達了類似的觀點。

「每個省數十萬的考生,某一個人多一兩分,有較大的偶然性。」他說,由於現有高中學校的條件差異較大,教師之間的差異也較大,這種差異如果從小學到高中連續累積起來計算,足以引起數十乃至數百分的差距。「也就是說,分數考得最高的人,往往是在條件較好的高中里跟老師跟得最緊的學生,卻未必是智力、自主性、興趣最優的學生。」

儲朝暉認為,分數只能是一次表現的顯示,而智力、自主性和興趣卻是一個人終身發展持續發生作用的因素。所以,尤其是對學生和家長來說,最重要的是真正了解自己,明確自己的潛能、志向和發展方向。

在高考狀元的必然性和偶然性之外,21世紀教育研究院副院長熊丙奇更加強調他們進入大學之後的學習情況,因為「一個學生的高考成績只能代表他過去的學習成果,但是要在未來的事業和職業中取得成功,還要看他如何利用大學資源進行學習,做好學業規劃和職業規劃,如何鍛煉思考能力、創新能力以及領導能力、管理能力等綜合能力」。

另外,三人還不約而同地表達了同一觀點,那就是不宜過分炒作高考狀元。

那麼,到底是什麼原因使「狀元熱」經久不衰?

利益鏈推動「狀元熱」

在儲朝暉看來,「狀元熱」一真沒有降溫的原因,是其背後的利益鏈在發揮作用。

「一個學生的考試分數不只與這個學生相關,還是顯示和評價其任課教師業績的依據,是一個班級的榮譽,是一所學校的榮譽,是當地地方政府領導人的政績。」他說,他們又想用這些業績、榮譽、政績為誘餌,獲取更多的名利,還有一些商家想從中揩點小利,一些人為了宣傳自己而出資獎勵,他們都可從中獲得一定的益處。

儲朝暉認為,這條利益鏈的龍頭是高校,與之相銜接的則是眾多的重點和示範高中,他們也以此作為抬高自己身價、吸納更多方面資源的手段。與學校形成鏡像的是社會的權力差序格局,它是設置和維繫重點學校的社會基礎。

「炒作高考狀元,從根本上是強化社會等級意識,期望做『人上人』而不願做『人中人』,擴大學生、學校、地區之間的不平等差距。」儲朝暉說,在這個過程中,得益的是利益鏈上的少數人、少數學校,損失的不只是在這條利益鏈上的多數人和多數學校,而且攪亂了整個教育的基本價值準則。

對此,熊丙奇也持有類似看法。

「現在的升學考試制度實際上是用單一的分數標準來選拔、評價學生,高考錄取看學生的高考總分,那麼高考狀元就會成為整個基礎教育的標杆。」他說,學校也會用高考狀元來展示自己的辦學政績,甚至一些高考狀元進入大學後學習不如意,在職場上也不理想,可學校還是會把他們請回去定格為成功,原因在於學校關注的是,學生在高考考場上取得的成績,而不是學生的長遠發展。

「其實,學習是一個個性化的事情,一個學生的上課筆記代表了他自己的個性思考。每個學生的學習行為是不一樣的,學習習慣也不一樣,適合他人不一定適合自己。」熊丙奇說,一味地標榜高考狀元,實際上違背了學生的成長規律。

那麼,到底應該如何淡化這種狀元情結呢?

沒有擺脫總分錄取模式

對於炒狀元」年年叫停「卻年年不停的現狀,熊丙奇指出,其背後的根本原因在於我國的高考錄取一直沒有擺脫總分錄取模式。

「真正要讓炒作狀元這種現象不再發生,關鍵在於推進考試評價制度改革,尤其是要打破現在的教招考一體化格局,推進教招考分離,建立落實學校的招生自主權,擴大學生的選擇權,實行學生和學校的雙方選擇。」他說,應該真正讓整個基礎教育扭轉唯分數論,引導社會除了關注孩子的分數,更應該關注其綜合素質的發展。

其實,現在美國實行的就是學生自由申請大學制度和大學自主招生制度,並不對所有學生進行排序錄取,而是每個學校都有自己的多元評價標準,更加關注學生的綜合素質。比如俗稱為「美國高考」的SAT(學術能力評估測試),其成績在整個美國名校的錄取過程中所佔的權重只有25%~30%。

而在儲朝暉看來,要想徹底解決高考「狀元熱」問題,一方面要消除評價和高考招生錄取單以分數為依據的體制基礎,建立多元評價錄取的體制;另一方面也要解決思想理念上的問題,每個人要成為最好的自己,找到最適合自己成長發展的學校,不要跟著感覺走,去擠某一兩所學校。此外,從長遠看,要消除不平等的社會基礎,使縱向權力結構的社會變得更加扁平。

《中國科學報》 (2017-07-04 第6版 動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科學網 的精彩文章:

生物多樣性不是只數數物種
氣候官員提出扭轉全球碳排放六個里程碑
研究將了解一些人吸引蚊子的原因
《時間之問10》 太陽系的家庭舞會
6月30日:一周最受關注論文排行榜

TAG:科學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