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跨領域中的新媒體藝術

跨領域中的新媒體藝術

1

跨學科的藝術生態

新媒體領域的發展,已經成為不可忽視的重要資源,它是將現代技術進行的有機融合。從文化也是生產力的角度看,新媒體具有文化的整合功能,可以作為促進繁榮文化產業的新引擎;從生產關係看,新媒體功能是跨界融合的生產方式,可以作為新興的社會組織形態,調節人與物之間的生產關係,人和人之間的關係。[1]

新媒體藝術是科學和技術的完美結合,通過數字化合成技術虛擬現實並重構世界。強調交互感應。現在有很多介入虛擬藝術的沉浸式作品,包括建築、雕塑、繪畫、 劇院、電影、攝影,甚至是全景圖或幻景這類歷史性圖像媒體。作為科學和藝術的完美結合,今日的數字藝術是虛擬現實與圖像世界的重組,能夠深入地發掘互動以及延伸性圖像潛在的美學價值。

每個時代有會有一種新的媒介出現,這種媒介就是當時生產技術的產物,藝術家們在利用其進行藝術創作的同時,也在享受這些技術帶給自己的巨大提升和空間擴展。科技進步,工業生產的提高,無一不被用來豐富新媒體的創作。

以現在的新媒體技術為例,當互聯網還沒有如此普及的時候,藝術家們用些電視,收音機,一些機械裝置就可以進行藝術思考。而現在,新媒體牽涉到更為複雜的學科範疇,囊括了科技、影視、動畫、視聽等專業領域,彼此互動。製作一件相對到位的新媒體作品需要一個團隊甚至幾個團隊耗費大量人力物力及資金。互聯網的應用將新媒體藝術帶入了一個新的發展空間:虛擬與現實的融合。而這些,正是多種學科相交融的產物,而新媒體藝術品的創作同時又涉及到材料學,物理學,數學等基礎學科。

我們從社會的角度來看,新媒體的藝術可以說融合了世界最先進的技術應用。例如在原始社會,在生產力極低的狀態下,人與人之間的表述和簡單至極的工具應用,就可以說是原始人新的媒體,那時的工具生產是人與動物的區別,工具就是新媒體。農業社會,生產力依舊低下,人力與畜力是主要動力,依靠自然資源,改變自然資源的能力得到了巨大的改善,相較於原始社會的茹毛飲血,種植、畜牧這種層次的社會勞動就是新媒體;而工業社會中,科技已經得到了極大的發展,人們進入到了有電生活,工業生產極大的滿足了人類的需求,各種新興事物被發明出來,這所有的一切工業生產都是相較於農業社會的新媒體。現在,信息與數字化是主要創造力,電腦,互聯網等全新的電子社會被生產,人們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虛擬現實技術等相關應用被發現,新媒體的概念也更加被人們所接受。

同時,新媒體是開放的、友好的、包容的。[2]

[1] 李一凡,新媒體藝術是多學科、跨學科的新興學科,2010年11月17日,鳳凰網傳媒

[2] 李一凡,新媒體藝術是多學科、跨學科的新興學科,2010年11月17日,鳳凰網傳媒

2

計算機科技與視覺文化創造

人類社會生存的環境是由三類環境總體構成:自然環境、社會體制環境和符號環境。當下,以視覺為中心的視覺文化符號傳播系統正向傳統的語言文化符號傳播傳統提出挑戰,並使之日益成為我們生存環境的更為重要部分。[1]

[1] 孟 建,視覺文化及其涵義,中國攝影報,

視覺文化的創建我們經過了一個漫長的時代。在傳統意義上,視覺文化突出表現在繪畫,攝影,電影上,這裡,我們重點談論下攝影與電影。攝影與電影都是通過電子設備記錄影像的學科,只不過攝影是瞬間的電影。受到技術限制,過去的電影只能表現真實的場景與人物,所有的一切都是在真實的基礎上而形成的。

而計算機科技的應用改變了以前視覺文化追求表現真實的特點。也促使攝影,電影的更強大的表現力。完成了視覺文化從 「寫實」到「表現」的變遷. 由真實到非真實感的變遷,也是計算機視覺藝術從寫實進化到抽象的技術性基礎。近年來,我們可以更多的在電影作品中看到很多「虛構」畫面。從上個世紀90年代開始,越來越多的電腦技術被運用到電影的拍攝與後期製作中,並且技術越來越高。當《泰坦尼克號》、《星球大戰》、《駭客帝國》等電影展現在我們面前時,我們不禁被其震撼的畫面所感嘆,這在以前是難以想像的。從此,電腦特技被越來越多的人接受,真實與虛擬的界限也變得更加模糊,電腦場景已經達到讓人無法分辨的地步。同時,電腦特技也有其局限所在,受到技術與硬體的局限,並不是所有的鏡頭都可以通過電腦特技來完成,可以說無不是一種遺憾。但這種趨勢已經無法阻擋。在2005年拍攝,2007年上映的《斯巴達300勇士》可以說是一部用計算機做出來的影片。計算機特效的大量介入,給視覺特效提供了一場全面的風格化探索的嘗試,影片共有1500個鏡頭,幾乎所有的鏡頭都運用了電腦特效。影片把電影的「拍攝」和「繪畫性」醒目地結合在一起,它利用了計算機特效後期製作中層的概念,並把這種層的技術,從藝術的角度發揮到極致,使影片整體的藝術效果像一幅流動的油畫。在2010年初,一部名叫《阿凡達》的電影席捲全球,不僅是因為其強大的故事性及內涵,更吸引人是一種全所未有的視覺表現方式:3D的應用。美輪美奐的場景,氣勢宏大的戰爭,電腦特技運用的出身入畫,觀眾完全被帶入了《阿凡達》的世界。

另一方面,現在的電腦甚至已經可以擺脫電影的限制,完全運用CG技術去製作影片,將視覺拓展到另一個全新的層面。《玩具總動員》的出現使電影的製作有了一個全新的方式。本片由迪斯尼與皮克斯公司一同合作拍攝,首次全部用電腦製作,在主題、技術、處理等多方面均具有革命性意義,花了上億的成本、歷時四年才完成,工程之浩大令人嘆為觀止。《最終幻想——聖子降臨》可以說是電腦CG運用的一個巔峰。絢麗的影像甚至使人忘記了故事本身,電腦科技使形式也變成了內容,將形式與內容完美的統一。

計算機科技的運用,使照片變得可以修改,電影變得可以合成。將太多的不可能變為了可能。電腦特技的加入打破了原有電影的局限,將更廣闊的空間呈現了出來。但是我們要清楚的意識到問題所在,過度的依賴計算機技術會對原本的電影藝術和攝影藝術造成什麼樣的後果,雖然豐富了視覺感官,但形式和內容的互補也較以前有了較大的變化,這些都值得我們深思。

3

具有「生命痕迹」的材料

生物學或許是一門很嚴謹的學科,可是在藝術家的眼中,生物有著只屬於它自己的藝術魅力。目前有很多科學家和藝術家在用生物基因和生物材料在做藝術實驗,探索人類自身未知的領域和生物本身的可能性。

千百年來,人類未曾停止對自然的探索,可是,對自我的研究卻一直緩慢不前。古時候,人們通過飲用血液試圖讓自己延年益壽,在醫學初步發展的時代更是通過解刨死屍去研究人類構造。時至今日,生物科技,基因技術取得了長足的進步,人類不滿足表面的追求,開始了向自我的挑戰。

每一種科技的進步總會產生相應的藝術類別。生物藝術誕生的時代背景是上世紀下半葉開始的生物工程與生物科技的迅猛發展,其標誌是:克隆羊多利的誕生與人類DNA解密。它為人類進入生物學世紀——二十一世紀鋪平了道路。「如果說,97年「多利」羊的克隆成功,為生命的單性複製繁衍開了先河;那麼DNA解密,則為生命重組創造了條件。」[1]

縱觀藝術使的發展,我們可以清晰的看到生命、科技的影響:解剖學、透視學的發展之於文藝復興的古典藝術;光學興起之於印象派繪畫;工業革命之於現代藝術;IT時代之於新媒體藝術。生物學世紀的到來也必將伴隨並呼喚生物藝術。

第一個真正有生命並存活的生物藝術作品是:美國藝術家、芝加哥大學教授愛德華多·卡茨與他的團隊。2000年2月通過轉基因技術而創造出來的綠色熒光兔「阿爾巴」,這只可愛的阿爾巴小兔一直與他生活在一起。在 2000-2001年期間,卡茨還試驗成功了另一件熒光基因作品《第八天》;《第八天》中所有轉基因生物都是按照綠色熒光蛋白質的生成規律克隆出一個基因,他造出了熒光植物、熒光蟲、熒光魚和熒光鼠。可以說,「生命痕迹」已經在藝術品得到了人們的探索。而在中國,也有藝術家開始研究具有生命痕迹的藝術品,1998年,李山,這位中國的藝術家在紐約做了一個生物合成作品,這是中國藝術家第一次明確地針對生物藝術而作的作品。

生物本身的可能性是無限的。材料的發展註定影響探索的深度。納米技術的發展無疑又向藝術家們打開了一扇探索的大門。

[1] 見「變種」《藝術當代》(ART CHINA /No.5,2002)2002年第5期第22頁

維多利亞 維斯納(美),藍色閃蝶,納米生物互動裝置,2007至今。

納米科技與生物科技似乎天生就是融為一體的。各式的材料發展為生物科技的實現提供了基礎。藝術家們將基因藝術,克隆藝術,轉基因藝術,納米藝術等多方面的科技藝術融為一體去對人類自身未知的領域和生物本身的可能性進行探索,具有「生命痕迹」的材料或許很快就會被我們所熟知並且應用。

4

人工智慧科學

人工智慧是研究、開發用於模擬、延伸和擴展人的智能的理論、方法、技術及應用系統的一門新的技術科學。

自古以來,人類就力圖根據認識水平和當時的技術條件,企圖用機器來代替人的部分腦力勞動,以提高征服自然的能力。隨著計算機技術的出現與發展,人工智慧科學取得了長足的發展,成為一門廣泛的交叉和前沿科學。科學家試圖用計算機去模擬人類的功能器官與思想智慧,也只有計算機的出現,人類開始真正有了一個可以模擬人類思維的工具。雖然計算機為AI提供了必要的技術基礎,但直到50年代早期人們才注意到人類智能與機器之間的聯繫. 現在,人們通過材料與程序的配合,已經將聲,光,電,力等作用與計算機相聯繫,這種外在的對人的器官模擬相較與思維模擬成熟很多,也已用各種形式進入了我們的生活,機器人,智能電器等智能用品似乎變的並不是那麼遙不可及。智能識別,智能搜索,智能控制,機器人學,語言和圖像理解等屢見不鮮。機器變得越來越「人性化」。可是現在,AI的運用仍舊沒有突破程序的限制,即使1997年5月,IBM公司研製的深藍計算機戰勝了國際象棋大師卡斯帕洛夫,這一人工智慧方面取得的重要成就也沒有脫離程序的運用。

現在,計算機越來越重視對人腦思維功能的模擬,是對人腦思維的信息過程的模擬。也更加註重與人的互動。在我國的一些現代化場館中,人機互動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例如常州恐龍園的採礦隊長遊戲,小朋友只要揮揮手即可參與遊戲進行互動,在張家界的中國大鯢生物科技館中有鼓韻心弦,遊客輕輕的敲擊裝置,影像就會跟隨節奏舞蹈,同時伴隨著聲光電的運用,給予觀眾美輪美奐的參觀體驗。

在計算機運用普及化的今天,越來越多的人享受到了計算機帶來的便利生活。智能一詞也被賦予了新的含義,甚至現在手機都是智能的。2010年世博會上,以城市為主題的展覽更多的向我們展示了未來的智能生活,相信在不久的未來,人工智慧科學可以更好的為人類服務,再次改變我們的生活。

5

建築空間與新媒體實驗

智能建築的概念,在本世紀末誕生於美國。第一幢智能大廈於1984年在美國哈特福德市建成。中國直到90年代才開始對智能建築的研究,但迅猛發展勢頭令世人矚目。

智能建築是信息時代的必然產物,建築物智能化程度隨科學技術的發展而逐步提高。當今世界科學技術發展的主要標誌是4C技術(即Computer計算機技術、Control控制技術、Communication通信技術、CRT圖形顯示技術)。將4C技術綜合應用於建築物之中,在建築物內建立一個計算機綜合網路,使建築物智能化。4C技術僅僅是智能建築的結構化和系統化。新媒體的全方位應用必然少不了對建築的改造與應用。結合應用互動技術,感應技術,感測設備和智能處理系統和人類視錯覺等多方面的學科和職能效果,使建築彷彿具有了生命一般,可以自我調整光照、通風、空間尺度變化,以及可能外形色彩的變化。房屋不再一成不變,處處充滿驚喜。

新媒體對各方面的探索與展現是我們所不能想像的。即使是在外在的表現上,新媒體已經顯示出其強力的生命力。投影技術的出現將建築物變的活潑,在外立面牆上通過投影技術可以達到意想不到的宣傳效果,配合具有創意的設計,甚至連3D的效果都運用自如。新媒體從建築內部到外部無不透射出其獨到的展示形式,這種展示形式正被運用到各種活動中,並達到了很好的宣傳效果。這些也是新媒體與建築空間的融合所帶來的全新的商業價值。在人們驚嘆之餘,無不感慨新媒體的巨大作用與魅力。

建築作為一種載體在當代正發揮出越來越多的用途。在古時還僅僅只有居住的功能,可在人們眼界不斷開闊的今天,建築也呈現出其多樣性的一面。新媒體在其中凸顯了重要作用,將建築融入了新的理念從而形成新的傳播途徑。如何更好的利用建築的優勢進行創作成為了廣大科技工作者和藝術家的所有面對的問題。

6

互聯網的世界

還記得以前為了找個資料成天的泡在圖書館嗎?還記得為了發送信件而焦急的等待好多天嗎?還記得為了想尋找什麼信息把報紙雜誌全都翻一遍嗎?可是現在,這些離我們漸漸遠去,我們的生活變得快速,簡單。

互聯網自上世紀90年代中期商業化運作後,在全球得到迅速發展和空前普及。1996年底,全球互聯網用戶數為0.4億,1999年底達到2.59億。到了2001年,除個別國家以外,世界上幾乎所有的國家和地區均已接入互聯網,使用人口高達4億。直至今日,互聯網使用人口仍然快速增長。一個互聯網,將世界幾億人聯繫到了一起,地球村的概念也被人們所認可。在這個村子中,或許你的鄰居就是大洋彼岸的外國人。

作為新興的一種傳播模式,它以其獨特的魅力從方方面面影響到人類生活的全部,無論是政治、經濟、社會、文化還是娛樂都無一不因其而發生改變。互聯網所獨具的快速,高共享性和高交互性,個性化信息的服務以及難以評估的信息總量正在使人們享受高速便捷的信息通道。傳播模式也因此發生質的改變,人們不在被動的獲取信息,而是主動的獲取,並且在獲取的同時也成為信息的發布者。強大的參與性,匿名性也使的信息的傳播更加的透明與公開,每一個上網的用戶都成為了「把關人」。當你結束了一天漫長的工作之後,不是去看漫長無聊的電視劇, 也不去健身房炫耀順便鍛煉你的身材,而是打開電腦,用博客記錄下點滴心情、日常瑣事、重大新聞、內幕消息;或是給自己的寵物拍些照片,配上音樂,寫上幾句幽默的話,讓它成為網路明星;又或者用專業工具將王菲的歌聲和周杰倫的音樂進行混音並與網友共享……那麼恭喜你,你成了美國《時代》周刊的風雲人物。因為互聯網,你有問題會主動的搜GOOGLE,百度,搜索引擎已經成了網民們的救世主,它幫助每個人在浩瀚無垠的信息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也讓網路虛擬空間中的海量信息得以發揮真正的價值。美國著名雜誌《紐約客》曾經登過一幅著名的漫畫,畫面上有一條狗正邊上網邊對一旁的同伴說:「在互聯網上,沒人知道你是一條狗。」漫畫是誇張的藝術,人自然不會在網上和一條狗交流,然而網民卻開始熱衷於與陌生人的對話。Facebook的神話不是偶然,它正是將互聯網社交運用到極致的典範。

傳統媒體不再是信息的主要來源,互聯網取得了絕對優勢;80%以上的人用網路銀行,約64%的人選擇在線理財工具;人們開始網路購物,一部分人甚至開始「全球網購」,第三方支付已經融入了人們的網購生活……人們已經生活在互聯網所織成的大網中,不可自拔。

渠汀 Quentin

座右銘:不貪、不懶、不怠、不怨、不妒

(希望與渠汀溝通的,可在留言區留下您的微信號碼)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策斬 的精彩文章:

新媒體藝術概念辨析

TAG:策斬 |

您可能感興趣

新媒體藝術——多媒融合的中國電子音樂
內地及港澳藝術家在北京共同展出水墨新媒體藝術作品
上海觀察融媒體工作室:新技術新應用生產優質融媒體內容
互聯網熱潮中自媒體和新媒體運營的方向和選擇
PP體育牽手新華社,新媒體與傳統媒體的雙劍合璧
新媒體助推傳統文化
在媒體中製造出的新世界
美國地區新聞媒體探索新的商業模式:眾籌+區塊鏈
融媒體中心建設的跨界思考
全球財經媒體「大咖」和智庫專家相聚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
互聯網路熱潮中新媒體的多項特徵和自媒體時代的崛起
日本新媒體展覽藝術作品賞析
日本媒體:中國和新加坡將加強人工智慧領域合作
華媒發展應緊跟新媒體步伐 讓新技術服務媒體傳播
中文自媒體生態中的美國政治
八大科技媒體聯手成立中國主流科技媒體聯盟
思特科技:中國式多媒體互動技術的造夢人
新媒體的概念
覃萬富:新媒體藝術的佈道者
新媒體藝術下的「克萊因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