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室內常見蟑螂識別與防治-1

室內常見蟑螂識別與防治-1

本文將介紹9種室內常見的蜚蠊目蜚蠊下目的蟑螂(暫不討論等翅下目的白蟻),樓主(雨林蠍大佬)將按照在我國分布的廣度(由近年來有關蟑螂的問蟲帖的蟑螂種類的出現頻率及問蟲人所在地統計得出,有誤差)由高到低來介紹,從行為習性、原產地、繁殖力、防治方法等多個角度為大家全方位地介紹它們。由於內容太多,將分為三部分,先做一下種類介紹吧。

【德國小蠊Blattella germanica】

體長9~15mm,小型,黃色,前胸背板有黑色條紋,雌雄成蟲均有翅,雌雄成體大小相近,所有齡期均有發達爪墊(作用類似吸盤),均可在光滑牆上行走自如。以植物殘骸和蘑菇為食。雖然名為「德國」小蠊,但其原產地卻不在德國,德國只是它們被首次發現的地方(據說,在德國,這種蟑螂被叫做俄羅斯蟑螂…)。近年來的許多研究發現,在東亞和東南亞的落葉層里,有許許多多和德國小蠊同屬小蠊屬(Blattella)但不同種而又長相極為相似的小強,於是人們推測德國小蠊的產地應該是東南亞。

雌性德國小蠊一次能產37~44枚卵,這些卵都被收納在一個叫做「卵鞘」的東西里,被卵鞘緻密的幾丁質外殼所保護,防止失水和抵禦惡劣環境。雌性還有攜帶卵鞘直到孵化的護卵行為。

龐大的產卵量+卵鞘的保護+母體的保護+發達的爪墊,使得德國小蠊近年來成為侵略性最強的蟑螂,它們在與大型家棲蟑螂的種間競爭中處於優勢,它們的入侵甚至把大型家棲蟑螂趕走。

【澳洲大蠊Periplaneta australasiae】

體長27~33mm,中大型,黑褐色,成年澳洲大蠊前翅前緣有黃白色條帶(如圖所示),前胸背板為黃白色底色加上2大塊黑褐色斑塊。早齡若蟲黑白相間,觸角短小呈念珠狀,有翹腹行為,可能是擬態蠼螋或隱翅蟲。中後齡若蟲黑褐色帶黃白色斑。所有齡期均有發達爪墊,能在光滑牆壁上靈活行走。雌雄成蟲均有翅,雌蟲不能飛行,雄蟲能飛行,同一胎澳洲大蠊的雄性成蟲往往比雌性成蟲瘦小。雜食性,主食植物殘骸,有時吃動物殘骸和病、死、傷的同類,偶爾捕食小型昆蟲。

名字雖叫「澳洲」大蠊,但其原產地卻不在澳洲,澳洲只是它們第一次被發現的地方,近年來的分子研究表明,澳洲大蠊與非洲北部的一些大蠊關係較近,推測澳洲大蠊原產地為非洲北部,經由黑奴貿易和殖民者船隻由非洲帶到澳大利亞及世界各地。

雌性澳洲大蠊一次能產一個含22~24個卵的卵鞘,食物充足時每周產一次。不像德國小蠊,澳洲大蠊沒有護卵行為,它們把卵鞘產在一個隱蔽的地方,並用分泌液在卵鞘表面用沙石或落葉渣子或紙屑包裹。

比較不耐寒,分布於長江以南,常見於室內。

(圖片是樓主拍的,末圖示早齡若蟲翹腹行為)

【黑胸大蠊 Periplaneta fuliginosa】

體長31~35mm,大型,通體黑色,翅有時黑中略帶紅。早齡若蟲和澳洲大蠊的一模一樣,所有齡期均具發達爪墊,可飛檐走壁。雌雄成蟲均具翅,可飛行。食性類似澳洲大蠊。

原產地尚不明確。

雌蟲一次可產一個含20~26粒卵的卵鞘,同不具有護卵行為。

有較強抗寒能力,常見於長江中下游和長三角地區(尤其是上海市)

(圖片來自@昆蟲發燒友 @暈了啊問問 )

【美洲大蠊Periplaneta americana】

體長35~40mm,大型,紅棕色,前胸背板為黃白色底色帶一紅棕色蝴蝶形斑塊。早齡若蟲屎黃色,中後齡若蟲紅棕色且前胸背板初現蝴蝶斑雛形。雌雄成蟲均有翅,有較強飛行能力。雜食性,葷素通吃,能捕食其他昆蟲。

若蟲很特別,到末齡前1~2齡前均無爪墊,不可飛檐走壁,因此,美洲大蠊在室內與其它種類大蠊的競爭常處於劣勢,於是美洲大蠊常居住在室外。因外觀與澳洲大蠊極為相似,人們常常混淆兩者,把澳洲大蠊當做美洲大蠊,美洲大蠊常常為澳洲大蠊背了黑鍋。在室內見到美洲大蠊,常有幾個原因:

1.夏季趨光往室內飛

2.所在地缺乏德國小蠊和其他種類的大蠊,美洲大蠊佔優勢

3.所在地為炎熱潮濕氣候(熱帶氣候)

4.家裡太亂,為蟑螂提供更多粗糙攀爬物和庇護所

美洲大蠊與澳洲大蠊一樣,「美洲」僅僅是首次發現地,原產地為非洲。

雌性美洲大蠊可孤雌生殖,即不交配也能產生後代,只不過後代仍然是雌性。雌性美洲大蠊一次能產下一個內含14~16枚卵的卵鞘,與其他常見大蠊一樣,食物充足時,每周能產一個卵鞘。

第二、三階梯均有分布,常見於室外

(圖片均為樓主所拍)

【東方蜚蠊Blatta orientalis】

體長18~29mm,中小型,黑色。雌雄成蟲翅均退化,不能飛行或僅能滑翔,雄蟲翅稍長,雌蟲翅短僅保留翅芽。所有齡期均無爪墊,因此常見於室外。

普遍認為東方蜚蠊原產非洲中北部,也有部分學者認為可能原產俄羅斯南部、裏海和黑海附近地區。

東方蜚蠊是所有家棲蟑螂中壽命最長的,可達2年以上。食性雜,偶爾捕食其他昆蟲。卵鞘中常含16粒卵,有時18粒。比較偏好涼爽乾燥的氣候,最適生長溫度為20~29℃。

分布於華東和華北。

(圖片來自 www.bugguide.net 和 www.biolib.cz/en/image )

東方蜚蠊捕食蝗蟲

(圖片來自Google)

【褐斑大蠊Periplaneta brunnea】

體長31~37mm,大型,通體紅棕色,前胸背板有2個深棕色斑塊,與美洲大蠊很相似,因此有時人們見到褐斑大蠊時也會誤認為是美洲大蠊。早齡若蟲和澳洲大蠊、黑胸大蠊的一模一樣,中後齡若蟲紅棕色,腹部有4個小白斑。所有齡期均有爪墊,可靈活攀爬光滑牆壁,雌雄均有翅,飛行能力不祥。

原產非洲。

食性雜,可能有捕食行為。每粒卵鞘含卵約20枚。零星分布於華北、華南、西南各地

【家屋斑蠊Neostylopyga rhombifolia】

體長20~25mm,中小型,黑白相間,雌雄成蟲的翅均退化,僅保留翅芽,不可飛行(廢話…)。所有齡期均有爪墊,能飛檐走壁。

原產中國南部,現已通過各種奔赴遠洋的交通工具散播到世界各地。

雜食性,能捕食其他無脊椎動物。每個卵鞘內含22枚卵左右。喜濕潤炎熱氣候,零星分布於華南、西南地區,室內外可見(港真,樓主身在產地卻從來沒有見過…)

(圖片來自www.biolib.cz/en/image )

家屋斑蠊捕食皺足蛞蝓

【日本大蠊Periplaneta japonica】

體長20~25mm,中小型,黑色。雄性成蟲有長翅,雌性成蟲短翅,飛行能力尚不明確。雄蟲比雌蟲修長。常有人把日本大蠊雌蟲與東方蜚蠊雄蟲混淆,日本大蠊雌蟲翅更短(看圖比較下兩者就知了),東方蜚蠊雄蟲翅更長。也有人把日本大蠊雄蟲與黑胸大蠊混淆,論體型,日本大蠊雄蟲比黑胸大蠊小一大截,很好認啦。所有齡期均能爬光滑牆壁。

喜偏冷的氣候,原產中國東北部、西西伯利亞西部、朝鮮半島、日本。已通過各種交通工具到達美國並在美國東部高緯度地區安家。

分布於中國東北部

(圖片來自@昆蟲發燒友 以及國外大神)

【側緣佘氏蠊Shelfordella lateralis/Blatta lateralis】

看名字好像很高大上的樣子,其實有個簡單通俗大家都懂的名稱,叫櫻桃蟑螂。體長22~25mm,中小型。雌性成蟲黑褐色,雄性成蟲橙黃色,前胸背板帶黃白色邊。若蟲頭部、胸部和腿為紅色,腹部為黑色。雌蟲翅退化,僅保留翅芽,雄蟲有翅且有不太強的飛行能力。雄蟲往往比雌蟲瘦長。雜食性,偶爾捕食小型無脊椎動物。所有齡期均無爪墊。

原產非洲、中東及中亞地區。(英文名「土耳其蟑螂」)

因常被飼養當做一些大型食肉觀賞魚及一些爬寵的飼料而被帶到世界各地,因此難免有逃逸到野外的。雖然不能攀爬光滑牆壁,但難免會有人不慎把飼養箱踢翻或有熊孩子故意打翻飼養箱。在寵物文化尤其發達的美國,上世紀70年代末就已經在亞利桑納州、德克薩斯州發現櫻桃蟑螂的野生種群,之後在加利福尼亞州南部也有了報道。

在中國,零星分布於華南華東的一些地區,時不時也有非爬友或蟲友說家裡發現這種蟑螂,也有爬友養櫻桃蟑螂不慎讓一些越獄後「不用親自養都能長期穩定供應」的狀況。

那麼,介紹篇到此結束,接下來下次會更新防治篇,請期待嘍。

*由於微信群中人數過多,要加入昆蟲吧官方微信群,請與蛙君聯繫,申請加入~~

文/123321阿寶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昆蟲吧 的精彩文章:

TAG:昆蟲吧 |

您可能感興趣

鸚鵡常見疾病與防治
黃芪常見病蟲害識別及防治
天南星常見病蟲害識別及防治
兒童常見疾病的防治知識
蒼朮常見病害的綜合防治
48 禿髮-常見病防治篇(7)
香椿三種常見病害的識別與防治措施
早春常見魚病及防治
k9養狗須知——聖伯納犬常見疾病的防治方法
連翹常見害蟲的防治
薔薇常見病蟲害防治
家庭蟲害環境防治治理小常識
流感防治知識
玫瑰的常見病蟲害防治
常見蔬菜害蟲:溫室白粉虱和蚜蟲的識別與防治方法
水草常見疾病的防治
狗狗感冒癥狀識別及防治
白掌的常見病蟲害防治
多肉常見的病蟲害及防治方法
養花知識:花毛茛的常見病害和防治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