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品畫與作畫 讀黃賓虹畫論有感

品畫與作畫 讀黃賓虹畫論有感

黃賓虹論畫著述深廣精到,在畫品、畫鑒方面,也有涉及。

在《談因與創》一文中他講到:「畫品分神、逸、妙、能四者,或置逸品於神品之外,或尊逸品於神品之上。古來逸品畫格,多本高人隱士,自寓性靈,不必求悅於人,即老子所云知希為貴之旨。」從他的這段話里可以體會三層意思:一是講「畫品分神、逸、妙、能四者」。二是講「或置逸品於神品之外,或尊逸品於神品之上。」 三是先生這裡單提"逸品畫格",看來並非偶然,可以看出他很推崇逸品為首的品序。

由此可見,黃賓虹遵循的是傳統的品畫稱謂,但又從中發展為自己的獨到見解。如重在用筆的上、中、下"三品"論畫觀;簡而有簡無簡不繁的逸品說;離象取神的審美判斷等。

黃賓虹講:「作畫應入乎規矩範圍之中,又應超出規矩範圍之外。」先求「入乎規矩」是基礎,再求「超出規矩」是化境。就象由「能品、妙品」升格到「神品、逸品」。中國古來的品畫審美層次「逸、神、妙、能」四品說,從總體上講,「逸、神」傾向於神似,「妙、能」傾向於形似,所以也有「神」(包含逸)、「能」(包含妙)二品之說,這是從大的傾向而言的。從「逸、神、妙、能」品序四者的內存邏輯和含義看,學畫從源流傳授達到能品,此為起點。

「能」得自然之形,「妙」得自然之趣,「神」得自然之意,「逸」得自然之氣。他講,「作畫宜熟中求生」,初習必重在對物象的把握,培養造型的能力,由「無法到有法」,從初具理法規範,妙於形似,不失規矩;到逐步心手相應,「曲盡玄微」,超出有限的表象的寫貌要求,漸入「妙」境,進而達到法度謹嚴,情態肖似,妙合自然,深化形似,而能得物象之「神」;再則「筆簡而意盡」,抒寫心緒,筆簡意繁,不拘成法,富有「逸」趣,從有法到無法。黃賓虹還講:「作畫不可照抄對象,要在寫實的基礎上去變化對象的狀態。」也是要求從如實描寫的「規矩範圍」中解脫出來,藝術意趣可逐步達到高的審美層次。

黃賓虹曾說:「學習要按部就班。」他主張開始學習理法,通過臨摹打基礎,然後「造化為師」,融會貫通。認為「求之太急, 亦是障礙」,要走天賦和學歷並重的道路。他說:「法從理中來,理從造化變化中來。」理,即對客觀物象的認識基礎,掌握自然規律,「使能從規矩範圍中變化出來」。 賓虹先生這裡正是指明了學習繪畫的一種科學方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藝術luo 的精彩文章:

顏體書法的三個境界!
山水入門必知的郭熙《林泉高致》和「三遠」法
明 張瑞圖《論道講書圖》
杜牧唯一的傳世書法卻是寫給了歌妓
倪華:淺談中國畫筆墨和色彩的關係

TAG:藝術luo |

您可能感興趣

藝術|刺繡作畫 比畫扎心
刺繡作畫 比畫扎心
黃賓虹作畫的秘籍:繪畫步驟與技法
素描作畫工具談—畫紙與橡皮的使用與選購
別人用筆畫畫,大神用鹽作畫
用泥作畫,震驚視野——青弘坭塑作品欣賞
夏之翼——觀傳奇畫行者鄭泰均作畫有感
徐湛:教畫作畫,不負韶華
王躍華攝影作品賞析·《用光影作畫,寫意藝術人生》
他在清代為皇帝作畫 傳世之作實為葫蘆烙畫好題材
有圖好作畫《崑崙墟》新圖鑑畫卷系統
作畫熱情差很大:漫畫家被質疑興趣比工作還認真,因為畫漫畫很累
中國畫畫法教程之怎樣畫雜樹,樹木的結構及作畫步驟詳解
非洲藝術家用被子作畫,作品讓人驚艷
佩服!沒任何繪畫基礎,作畫卻被博物館收藏
插畫丨插畫師分享他的創作流程,好的作畫方法一定受益匪淺
躺著作畫的女「畫家」
為青蓮作畫 為荷花寫詩
美術生揚言用漢字作畫,被質疑不懂藝術,看到成品:靈魂畫師
旅かえる小漫畫合集——這隻蛙兒子有多火?知名畫師都在為其作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