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阿巴斯去世一周年,別閉著眼睛活

阿巴斯去世一周年,別閉著眼睛活

看死君:今天是伊朗電影大師阿巴斯去世一周年紀念日,以後每年7月4日,我們都會懷念他。願大師在天堂能夠繼續拍自己想拍的電影!有人曾說,阿巴斯的眼睛永遠是睜開的,即便他死了。而正如他的電影一直告誡我們,別閉著眼睛活。

作者| 陸支羽

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猶記得兩年前,阿巴斯來北京的時候,我們剛剛過完國慶小長假。那天,北京的風很大,我彷彿從夢裡就能聽見凜冽的風聲,不知將我吹向何處。

於是,沉溺於睡懶覺的我,終於遺憾錯過了整個人生中唯一一次見到阿巴斯的機會。

阿巴斯最後一部作品《24幅畫面》

那天清晨在鬧鐘的催促聲中狠狠裹緊被子的我,肯定不曾想過,恐怕再也沒有機緣遇見阿巴斯了。而在此之前,我還跟朋友開玩笑說,當今在世導演中,有三位最愛戴墨鏡,除了戈達爾和王家衛,屬阿巴斯最不裝逼。

而在馬丁·斯科塞斯眼裡,阿巴斯「是那種對這個世界擁有獨特認知的少數藝術家」,他的眼睛永遠是睜開的。

然而,最不裝逼的阿巴斯就這樣猝不及防撒手人寰,睜開的眼睛終於沉睡不醒。2016年7月4日凌晨,阿巴斯因癌症在巴黎去世,享年76歲。

這位被譽為當今世上最德高望重的伊朗電影大師,曾常年像紮根伊朗高原的老樹,供後輩電影人乘涼倚靠。最終,孤獨的老樹悄然倒下,空餘漫漫荒原,不免令人悲嘆:伊朗電影將何去何從。

回望伊朗電影最榮耀的1997年,阿巴斯曾憑藉《櫻桃的滋味》榮獲第50屆戛納電影節金棕櫚大獎,與日本導演今村昌平的《鰻魚》並列共享這份榮譽。

阿巴斯在這部電影中深刻探討了自由與禁錮、生存與死亡的終極命題,而那個曾經備受爭議的「間離」式結尾也早已成為影史偉大結尾之一。

我至今記憶猶新的是,影片中的男主角巴迪與一位阿富汗守衛之間的對話,發人深省。他們站定在一棟種有綠植的木梯小樓前,巴迪感嘆:「真是個好地方。」守衛說:「好嗎?除了泥土和灰塵,什麼都沒有。」

巴迪反駁道:「你不認為泥土是好東西嗎?泥土把所有的美好事物都賜予了我們。」守衛默然:「照你這麼說,所有美好的事物也都要歸於塵土。」

阿巴斯《櫻桃的滋味》劇照

在這段關於「塵埃里也能開出花來」的對話中,阿巴斯非常巧妙地融入了他對生死的變相思考。正如《櫻桃的滋味》片名寓意,櫻桃好吃樹難栽,旱澇都無法成活,但只要精心培育便能結出美味的果實。我們的人生,同樣需要堅定的心,正如阿巴斯所言:「儘管我們是悲觀主義者,但是活著不能沒有希望。」

記憶中,阿巴斯最富盛名的導演代表作當屬伊朗「村莊三部曲」,分別包括《何處是我朋友的家》《生生長流》以及《橄欖樹下的情人》。至於那部拍於1990年的打破虛實界限的紀錄電影《特寫》,更被許多影迷譽為最偉大的伊朗電影,也是阿巴斯個人最愛的作品,堪稱拍出了真正屬於「靈魂的煎熬」。

《何處是我朋友的家》(1987)

《生生長流》(1991)

《橄欖樹下的情人》(1994)

《特寫》(1990)

遺憾的是,阿巴斯未完成的新片《杭州之戀》終於還是夭折了。阿巴斯的猝然去世,不免讓人想起當年的希臘電影大師安哲,因車禍死在去片場的路上。這都是近幾年的影史憾事,唏噓嘆惋之餘,我也常會自私地想,但願永遠沒有後輩電影人來「染指」大師們的這些未竟的遺作,未完成的恐怕才是最好的。

這個時代,果然不再有人迷信電影大師;尤其是在商業市場蒸蒸日上的中國,努力模仿好萊塢講故事、拍類型片才是天經地義。於是,我常常聽到「現在誰還提大師」、「大師早就不靈了」之類的言論。

這讓我想起一位影友說的話,以前的導演視伯格曼、塔可夫斯基、阿巴斯為精神偶像,現在的電影人則更多以昆汀、諾蘭、蓋·里奇為人生導師。或許,這就是不同時代的區別吧。

阿巴斯去世前,很多影迷並不十分理解他為何來中國拍電影。這份不理解,我也曾對此感同身受,因為在中國這塊每年滋生無數爛片的所謂接地氣的土壤上,阿巴斯很有可能被迫「晚節不保」。

然而,正如伍迪·艾倫拍巴塞羅那、拍巴黎、拍羅馬那樣,或許阿巴斯也是飽藏著真誠的好奇心,試圖尋找新的邊界,銘記屬於異國的片刻歡愉。

假如你看過阿巴斯的最後兩部劇情長片,也許你就會明白,這部暫定名《杭州之戀》的未完成的電影,更多只是阿巴斯對伊朗外部疆域的又一次全新的探索,也是對他此前在托斯卡納拍攝的《原樣複製》、在日本東京拍攝的《如沐愛河》的風格延續。

假如阿巴斯還健在,他在拍完托斯卡納、東京和杭州之後,是否還會瞄準其他城市呢?還真說不定。假如這個關於「伊朗留學生在杭州的愛情故事」真的順利拍完,又會是怎樣一番動人光景?

《原樣複製》(2010)

《如沐愛河》(2012)

未完成才帶來更多的追思。所幸,阿巴斯向來認為他的電影都是「半生產」作品,需要觀眾來共同完成,而根據不同觀眾的個人體驗,常常能創造出比電影本身更多更好的美妙想像空間。正如他曾引用的戈達爾的話:「現實是一部沒有拍好的電影。」而戈達爾對阿巴斯的評價也同樣振聾發聵:「電影始於格里菲斯,止於阿巴斯。」

作為伊朗電影復興的最大功臣,阿巴斯無疑是當仁不讓的靈魂人物。難得的是,他的電影靈魂絕不僅僅局限於伊朗,從一開始就極具世界性。

阿巴斯的電影創作生涯始於1970年,他的短片處女作品《麵包與小巷》便是關於兒童題材,小孩子與流浪狗的對峙與和解,充滿天真質樸的童趣。在此之後,阿巴斯又接連拍了《課間休息》、《經驗》、《過客》等數部兒童短片,其中《過客》中對於小主角內心世界的刻畫令人印象至深。

《麵包與小巷》(1970)

《過客》(1974)

為何阿巴斯要著力開拓伊朗兒童電影的疆土?其中一方面,與他當時在伊朗青幼年智力發展機構工作有關;另外一方面,也逃不開伊朗政教合一背景下嚴格的電影審查制度,比其他極權主義國家有過之而無不及。

直到輝煌的1987年,阿巴斯拍出了伊朗影史上最重要的一部兒童電影《何處是我朋友的家》,榮獲當年第42屆戛納電影節藝術電影獎。從此,阿巴斯成功把伊朗兒童電影帶向了全世界。孩童純真的情感,簡單質樸的故事,溫暖動人的構圖;極力捍衛長鏡頭對安靜凝視的尊嚴;以及對小主角們人道主義式的關愛。

阿巴斯《何處是我朋友的家》劇照

回望阿巴斯早期的電影作品,幾乎都逃不開對兒童精神世界的尋求與探索。從1989年的《家庭作業》到1991年的《生生長流》,以及由他參與編劇的《白氣球》《鑰匙》《讓風帶著我起飛》等,總能在以小見大的敘事中發現生命的美好。

賈法·帕納西執導、阿巴斯編劇的《白氣球》是其中非常出色的一部。這部誕生於1995年的伊朗兒童電影,也是伴隨我長大的重要烙印之一。印象中,國內青年導演李睿珺後來在拍《家在水草豐茂的地方》時,就曾有意致敬了「白氣球」這個重要意象。

阿巴斯編劇的《白氣球》劇照

在《白氣球》中,我看到來來往往的耍蛇老頭、金魚老闆、倔裁縫、年輕士兵、騎自行車的男孩,每個人都有著善良溫厚的內心;而對於裹白頭巾的伊朗小女孩來說,那些在大人們眼裡微不足道的小事,對小孩子卻非常重要。阿巴斯另一部關注教育體制的《家庭作業》同樣探討了這個問題,大人們自以為多麼不值一提的事情,卻其實悄然毀滅著所有孩子的一生。

與許多偉大藝術家一樣,阿巴斯同樣兼具多重身份,除了電影導演之外,他還是極具造詣的詩人、畫家和攝影師。他在他的詩句中這樣形容自己:「至今多年/我都似/稻葉的刃/懸在四季間。」這番意境宛如《隨風而逝》中那片漫無邊際的麥田。他還說,自己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畫家或攝影師,而只是「想以某種方式讓那些熱情或者痛苦的時刻變成永恆」。

在拍攝《橄欖樹下的情人》時,阿巴斯曾經真正感受到電影的魔力。當掠過伊朗高原的風吹拂大片麥田時,阿巴斯用攝像機鏡頭捕捉到了這股力量。在他看來,面對畫布時,他往往無法表現麥田的風往哪個方向吹,可是在電影中就容易多了。

阿巴斯《橄欖樹下的情人》劇照

1990年的伊朗大地震後,阿巴斯將這份力量投注到一場世界性的尋找中。藉由尋找《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的小主角的漫漫旅程,阿巴斯拍出了無比動人心魄的《生生長流》。靜默遠觀的長鏡頭輕輕掠過無助的人群,卻並非一味悲天憫人,而是在地震廢墟中升騰出一座獨屬於伊朗人民的精神家園。山風流淌而過,死者往已,生者路續前行。

阿巴斯《生生長流》海報

而那部拍於1999年的《隨風而逝》同樣如此,捕風捉影背後關於生命的質問,總會在片刻猶疑之後最終塵埃落定,只有風繼續流淌不息。與1997年《櫻桃的滋味》所探尋的死亡主題一樣,《隨風而逝》中那具在山頂挖出的人骨,就像是對兩年前那場自我埋葬的唏噓反饋。

關於死亡,恐怕阿巴斯比任何人都想得釋然。只有在面對大地震時,他才會說出那樣的話:活著的人最怕什麼?最怕閉上眼睛後再也無法醒來。

阿巴斯《隨風而逝》劇照

眾所周知,阿巴斯電影中常常出現標誌性的道路長鏡頭,主角們如螻蟻般爬行在蜿蜒曲折的路途中,周圍是大面積的荒野或者麥田,比如《生生長流》中的高原凝視,比如《隨風而逝》中的麥田結尾,比如《何處是我朋友的家》中小男孩阿默德奔跑過的山丘。而這些鏡頭中蜿蜒曲折的道路,就像是被伊朗高原的風吹拂出來的形狀,賦予生活以原生態的宿命。

阿巴斯曾說,在他長達近半個世紀的觀影生涯中,其實從來沒有看到過任何一部所謂的「真實電影」。阿巴斯眼裡的電影院就像一個地球村,拋開語言的壁壘,鏡頭語言本身便是全世界共通的存在。

他說,相比布列松和德萊葉的電影,他還是更愛伊朗著名導演蘇赫拉比·沙希德·薩爾德的《簡單的事件》,他永遠無法忘記電影里那個喝百事可樂、逛服裝店的孩子。

而阿巴斯自己的電影,即使拍的是遙遠的伊朗鄉野,也都充分展現了麥克魯漢的「地球村」概念,以及世界大融合背景下不可避免的疏離、隔絕、免疫。

想必,這也是阿巴斯之所以走出伊朗拍電影的原因。托斯卡納之於《原樣複製》,東京之於《如沐愛河》,杭州之於《杭州之戀》,無疑都背負著阿巴斯對「地球村」的探索訴求。

至於電影院本身以及對電影本質的探尋,阿巴斯早已在2008年的《希林公主》中道盡了所有。這是一部將視線脫離開銀幕、轉而把鏡頭對準觀眾本身的實驗長片,就像一堂「阿巴斯情緒特寫下的聽力課」。

阿巴斯《希林公主》劇照

有人說,這是阿巴斯對前輩大師伯格曼《魔笛》的一次致敬。正如阿巴斯告訴我們的,不一定有畫面的故事才叫電影,聽覺的盛宴,也是一種電影。更何況,鏡頭下這些女演員歡笑或流淚的瞳孔,又何嘗不是一座座細小的電影院呢?

不通過虛構,或許我們永遠無法接近某種真實。誰也不曾告訴我,男主角巴迪在《櫻桃的滋味》結尾處是否真的已經死去,即便有人給我千真萬確的答案,我也終歸不會輕易相信。那一刻,通過巴迪的眼睛,我看到參觀博物館的孩子們成群涌過鏡頭,飛機掠過天空拉出一道白煙,月亮在低沉漂浮的烏雲間來回穿梭,繼而電閃雷鳴、暴雨傾盆。

阿巴斯《櫻桃的滋味》劇照

隨之,眼前一片漆黑,直到整個世界被攝影機運轉的白晝擰亮。阿巴斯扮演上帝,親自出現在電影《櫻桃的滋味》片場,攝影師和錄音師各自忙碌著,遠處是士兵們演習的吶喊聲。那還是年代久遠的1997年,距離阿巴斯真正去世還有將近20年。

電影《櫻桃的滋味》男主角

那枚小小的櫻桃是否拯救了一顆自殺的心,我並不關切。我只想知道,那個看似狡猾、卻無比真誠的阿巴斯,他之所以找一個如此像他自己的演員來演男主,是否是對自己未來葬禮的一場預演?

我始終覺得,阿巴斯是用拍電影的方式導演了自己的死亡。而在我心裡,即使他真的已然死去,但他的電影永遠都不會死,因為大師的眼睛永遠是睜開的。

阿巴斯與黑澤明的珍貴合影

作者| 陸支羽;公號| 看電影看到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看電影看到死 的精彩文章:

他用這部電影創造了自己的童話
讓我們一起來250個freestyle吧
香港回歸20周年,我有話想說
東京大逃亡!停電108天,怎麼活?
楊德昌去世十周年,如此想念

TAG:看電影看到死 |

您可能感興趣

古墓挖掘出一壇千年老酒,專家大膽嘗了嘗,然後閉著眼說了兩個字
輕鬆一刻:女經理在車上睡著,小舅子推她一下,她閉著眼說
五個閉著眼睛依然很帥的葉羅麗,顏爵第三,第一是冷漠的他
專家從古墓中挖掘出一壇千年老酒,大膽舔一口,閉著眼說了兩個字
頭一次去丈人家,半夜去上廁所,碰見小姨子閉著眼睛在客廳遊盪
閉著眼睛買都不會踩雷的5款大牌眼霜!細紋?眼袋一步到位!
幾千年來,為何關公的雕像都是閉著眼睛的?老木匠:睜開眼後不好
二哈夢裡一本正經的練瑜伽,它還閉著眼睛沒有醒過來
曼谷,一個閉著眼都不會吃錯的地方
魏忠賢躲賭債躲成「九千歲」,閉著眼睛都能一手遮天
二哈:旋轉跳躍我閉著眼,這下撞懵圈了
小米有品一周年,好貨真的可以做到「閉著眼睛買」
貓媽媽把小貓壓在身下,小貓閉著眼睛,主人靠近一瞧嚇到了
人為啥要閉著眼睛睡覺?睜著眼睡不行嗎?這麼有趣的解釋第一次看到…
半閉著眼寫字
中國「天上」有條河,閉著眼睛都能捉到一大把魚,卻沒人去捕撈
眼霜哪個牌子好 這十款眼霜好用到你閉著眼買都不會踩雷
人為啥要閉著眼睛睡覺?睜著眼睡不行嗎?這麼有趣的解釋第一次看到……
夏天穿什麼?6款閉著眼都不會穿錯的帆布鞋了解一下?
美少女戰士系列頭像:在每個夢裡閉著眼睛想的都是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