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官媒談長五發射失利:有航天優秀人才不斷流失的現象

官媒談長五發射失利:有航天優秀人才不斷流失的現象

社評:航天人,必須力挺的中國崛起領跑者

長征五號火箭7月2日發射失利,帶來了較大震動,中國社會上的大量航天粉絲也為下一步中國航天計劃的實施捏一把汗。國際輿論則出現中國原定今年11月嫦娥五號發射有可能推遲的猜測。

嫦娥五號的目標是從月球採樣並返回地球,其難度高於玉兔號在月球的軟著陸。由於多了一項採樣後在月球上起飛回到繞月軌道的程序,因而需要在地球上起飛時的更大載荷,只有長征五號能夠擔此重任。長五又稱「胖五」,直徑5米,是中國去年11月首飛成功的重型火箭。

「胖五」的難度可想而知,去年的首飛頗費周折,幾度推遲發射,但最終成功。這一次的失利是哪個環節導致的,有待嚴格周密的技術調查。從外界看,這次失敗沒有突破人們對航天風險的大的認識,消息2日晚發出後的第一時間裡,大多數公眾通過互聯網表達了對中國航天人的支持,鼓勵他們莫受失敗的影響。

對於長五這麼尖端的技術集成來說,絕大多數公眾、包括沾點邊的科學家,對它都是陌生或者一知半解的。人們只是知道,迄今為止中國火箭發射的成功概率在世界發達國家中也是名列前茅的,這讓人們有信心。與此同時,長五又是中國航天為全面上台階做基礎鋪墊的攻堅戰,這是艱難、高風險的一步,很多前沿高端技術問題急需提升和突破。

作為外行,我們只能呼籲中國全社會給予航天人更多的支持。我們大家必須有這樣的認識:航天是拉動中國全面崛起最前沿的領域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中國現代化的高度和廣度,它所產生的戰略導彈支脈則是中國國家安全的基石。

國家對航天事業的重視自不必說,中國社會可以說同樣成了它的集體粉絲。然而這些支持是否都轉化成了航天人感受得到的具體行動呢?大概未必。有一個現象值得一提,那就是航天的優秀人才不斷流失,被民營企業高薪挖走,國企留不住尖端人才的囧境在航天領域也未能倖免。

航天工業是典型的系統工程,一枚普通長征火箭至少有幾萬個零部件,長五就更多了,涉及幾十個專業門類,從設計火箭到組織最關鍵部件的研製、生產,最終實現火箭的成功發射,其中核心的參與者們都經受了極不尋常的鍛煉,不僅磨礪了智慧,也經過了失敗高風險鍛淬心理抗壓力的洗禮。他們是國家大型科研攻關的骨幹力量,也是很多民企求之不得的寶貴人才。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蕪湖新聞網 的精彩文章:

沉迷網遊的不止小學生 這些貪官也玩入魔了
百萬畢業生北上廣情結鬆動 新一線城市上演爭奪戰
萊山文藝志願協會舉行建黨96周年紅歌演唱會
星二代如何挑大樑 陳凱歌寄語兒子:聞雞起舞
「打開藝術之門」中山音樂堂開啟音樂狂歡

TAG:蕪湖新聞網 |

您可能感興趣

中國航天展現驚人實力,太空中直播導彈發射,美俄迄今做不到
張小平跳槽顯航天人員流失嚴重,前航天人員:很多技術確實停滯了
中國航天突飛猛進,外媒稱發現最大功臣是誰,你打死也猜不到
人類不斷向宇宙發射航天器,地球質量是不是在減少?運行受影響嗎
大火箭競賽失利,我們不能再輸在商業航天爆發的前夜
低調的航天大國,隱忍不發悄悄發展幾十年,鮮為人知
現在的航天技術這麼發達,能把人送到外太空,為什麼送不上月球呢
現在的航天技術這麼發達,能把人送到外太空,為什麼送不上月球呢?
中美航天差距有多大?現實讓人奮發圖強!
為了航天事業的發展,這些人永遠留在了太空,看後讓人心痛
不幸消息!我國航天發射出現異常,一顆重要衛星未能進入月球軌道
史上最悲慘的航天員,被遺忘在太空一年無人管,回國發現祖國沒了
美國兩大私企突然發力!中國載人航天的後發優勢幾乎被追平
突發!美國航天發射失敗,火箭右側冒出火焰和黑煙,事故原因未明
印度航天奇葩發射之旅!中國萬不能開這樣的玩笑
奇怪的航天傳統:火箭發射前,宇航員不得不做的奇怪行為!
中國航天就是牛:發射衛星 只要有一塊平地就夠了
美禁止使用俄發射太空火箭,網友:就讓美航天員有去無回!
俄或恢復「撒旦」導彈發射以滿足航天器的發射需求
太空探索:地球細菌或可在太空中變異且演化 未來航天發展受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