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中俄聯合開發六代機,強強聯合還是分道揚鑣?

中俄聯合開發六代機,強強聯合還是分道揚鑣?

中俄未來聯合研製第六代戰機的可能性 小溪

中俄聯合開發六代機,強強聯合還是分道揚鑣?

有網友問起,中俄未來聯合研製第六代戰機的可能性,小溪覺得,有必要就一些事實進行澄清。

小溪覺得可以分以下幾點來澄清其中的真相。

其一、目前第六代戰機的發展方向不明確,目前,六代戰機的思想,各家有各家的方案,相關意見並不統一,有些認為以有人機為主,有些認為以無人機為主,也有認為需要有人機、無人機兼顧的。

中俄聯合開發六代機,強強聯合還是分道揚鑣?

其二、就俄方目前的實力來說,其第五代戰鬥機T-50從2010年研製開始至今仍未完成的主要原因,是因為第五代軍用大推力小涵道發動機129型發動機尚未徹底完成量產,其研製進度尚需時日,目前所用的發動機117&117A只是五代發動機的先導驗證機,還不能充分滿足T-50超音速巡航和超音速機動的要求,正因為發動機的原因,所以T-50的完成尚需三年以上的時間實現真正量產;而就中方來說,已經獨立完成了中方稱為第四代&俄方稱為第五代戰機殲20的研製,並已初步進入批量生產,這也說明在五代機的研製上,中國已經領先了俄羅斯一步。

中俄聯合開發六代機,強強聯合還是分道揚鑣?

其三,就研製六代戰機的目的來說,中俄是不同的,這也是中俄糾結的關鍵,而一架飛機的研製伊始,研製的目標,各項性能指標的優先順序數就是設計者需要深度考慮的問題,而在這方面中俄顯然不能相同。就聯合研製第六代戰機整機的可能性上顯然不大。

中俄聯合開發六代機,強強聯合還是分道揚鑣?

其四、雖然聯合研製六代機整機的可能性不大,但中國可以在各個子系統上和俄羅斯做更進一步的合作,畢竟很多關鍵技術還離不開俄羅斯子系統的支持,中俄在航空方面融合的程度超出了很多人的想像和意外,當然中國不會全部依靠俄羅斯的子系統支持,中國更多依靠自身的努力,即使藉助於俄羅斯的子系統,中國的最終目的也要實現該系統的徹底國產化和自我研發更新的能力,這和印度在引進俄羅斯裝備上的態度截然不同,從某種意義上說,印度無疑是個崽賣爺田不心疼的敗家子,而中國則是勤儉持家,積極向上的好學生,這從中國和前蘇聯/俄羅斯在航空方面的兩度牽手,以及穿插期間的自力更生,到結合歐美技術的博採眾長便可窺其一斑,中國不愧是烹飪系統工程這道大菜的行家裡手,而印度來看,更象唱詩班中純潔無瑕的兒童,他們著迷於各類進口武器五光十色的外表,而沒有深入研究其本質,連力求的國產化要求,最終也是掩耳盜鈴的樣子貨工程。但就聯合研製六代機整機這件事上看,印度與俄羅斯合作研製的可能性遠高於中俄研製六代機整機,當然研製是俄羅斯的事情,而出錢則是印度的工作。

中俄聯合開發六代機,強強聯合還是分道揚鑣?

其五,中俄在航空領域的合作大有可為,雖然六代機不大可能聯合研製,但這不妨礙中俄在航空其他領域的合作,畢竟俄羅斯在大涵道發動機,大型運輸機研製的經驗、飛機氣動設計,飛機和發動機研製的資料庫資料方面都有無可比擬的優勢,而在航空材料領域,俄羅斯也有著世界矚目的地位,這或許是中方需要補齊的短板,所以從這點說,雖然中俄聯合研發六代戰機的可能性不大,但中俄在航空領域方面深度合作的未來卻值得期待!End!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浩漢防務論壇 的精彩文章:

10倍音速!中國又推出一駭人武器,這讓美帝航母何去何從
暢銷世界的AK迎來大變身,是老黃瓜刷綠漆還是脫胎換骨?
探測能力超群源自世紀最強雷達,055大驅擁有的視野遠超想像
無人化自動化趨勢愈發明顯,中國無人坦克未來引領世界潮流
出乎意料,中國海軍新型號093T上一新神器秒殺全球!

TAG:浩漢防務論壇 |

您可能感興趣

強強聯合,所向披靡
強強聯合搞事情咩
AI聯盟為何總是強強聯合?
強強聯合 浦發銀行與螞蟻金服合作
異業聯盟,愛瑪&蘇寧強強聯合打開渠道新模式!
強強聯合!中原銀行與國開行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中駿聯同旭輝簽署戰略合作協議 強強聯合共贏穩健未來
這2生肖,一旦結婚,強強聯合,發財發運,全家不愁!
中巴聯合研製五代隱形戰機?或不會像梟龍共同分享
美媒稱中俄將加強太空合作:將聯合研發超級重型火箭
當海賊王遇上復仇者聯盟,強強聯合將會迸發出怎樣的火花?
找對象喜歡強強聯合的星座
新時代強強聯手,小米手機和柯達聯合,全力狙擊華為和徠卡!
強強聯合!杉果遊戲宣布與任天堂、索尼合作!
強強聯合!愛錢進與中吉擔保正式達成戰略合作
《機器人爭霸》明星陣容強強聯合
中巴聯合研製五代隱形戰機?或不會再像梟龍那樣共同分享
強強聯合,雀巢和星巴克聯手打造全球咖啡聯盟
強強聯合 中關村在線同城購與迪信通達成戰略合作
中俄或建造聯合空間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