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知識 > 二十一世紀的工業排氮,寫進遠洋珊瑚的骨骼里

二十一世紀的工業排氮,寫進遠洋珊瑚的骨骼里

海洋浮游植物與所有生物一樣,需要氮才能生長,雖然空氣中的主要成分是氮氣,但是氮氣不能為大多數浮游植物使用,它們只能使用某些氮的形式,像是胺、硝酸鹽或有機氮等。自然界將氮氣轉化為可供浮游植物使用的氮之過程稱為「固氮作用」,只有少數細菌和藍綠藻可以進行固氮作用,這使得海洋中能為生物利用的氮極其有限,從而抑制了浮游植物的生長。

二十一世紀的工業排氮,寫進遠洋珊瑚的骨骼里

澳洲昆士蘭大堡礁的珊瑚,僅作示意圖,非本研究之研究對象。

工業加速的固氮作用

從上個世紀以來,人類活動迅速增加了固氮作用的速度。在 20 世紀初,哈伯(Fritz Haber)和博施(Carl Bosch)2 位諾貝爾化學獎得主的研究發現了可以將大氣中的氮氣轉化為生物可利用氮的工業固氮過程,哈伯-博施法(Haber-Bosch process)很快地被利用於生產氮肥料。同時,內燃機的使用和其他工業燃燒過程導致氧化氮(NOx)向空氣中大量釋放。

由於這些人類活動,每年進入生物圈的固氮量增加了一倍以上,這些固氮大部分都沉降在臨近的陸地上,並引起陸地生態系統的劇烈改變,例如人類向自然環境中排放的氮已經頻繁地造成湖泊、河流或沿岸海域富營養化,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使水體溶解氧含量下降,造成水中生物的死亡甚至絕跡。

人類排放的氮也可以經由大氣傳播到更遠的地方,電腦模擬的結果顯示,遠離陸地的海洋也會受到人類活動排放氮的影響,然而,至今沒有直接觀測證據支持這一論點,因為人類造成的固氮會因為海水的混合而稀釋,其影響也可能被海洋中固氮生物的活動抵消。

二十一世紀的工業排氮,寫進遠洋珊瑚的骨骼里

湖泊、河流或沿岸海域富營養化,引起藻類及其他浮游生物的迅速繁殖。

筆者帶領研究團隊透過南海的珊瑚追蹤人為排放氮的證據,首次直接證實人類排放氮的確可以傳播到遠洋,該研究結果於 2017 年 5 月發表在《Science》期刊中。

我們使用的主要工具為氮的穩定同位素。氮有 2 個穩定同位素:較輕的 N14 和較重的 N15。人為排放的氮通常比自然環境中的氮含有更多 N14,因此我們可以使用氮的穩定同位素來記錄人類排放氮的軌跡,例如,增加人類排放氮會增強自然環境或生態系統中的 N14 訊號,這種變化在陸地湖泊、森林、沿岸區域、甚至在南北極的冰芯中都有觀察到,但傳播到遠洋的氮通常因為被生物迅速並完全利用而難以觀測,且大氣沉降帶來的氮的訊號會被海水的混合迅速稀釋,這都對直接觀測遠洋環境中的人為影響造成了很大的挑戰。


石珊瑚骨骼內的氮同位素

石珊瑚是生活在淺海的一種常見生物,它們的碳酸鈣骨骼中含有微量有機氮,已經被前人證實可以記錄環境中的氮同位素組成,隨著珊瑚的生長,珊瑚骨骼會完好保存和記錄珊瑚生長環境中氮同位素組成的變化。

為更精確的測量珊瑚骨骼中微量有機氮的同位素組成,我們團隊採用目前世界上最先進的方法,先將有機氮氧化為硝酸鹽,再利用反硝化細菌的生物方法將硝酸鹽轉化為一氧化二氮(N2O)氣體,最後使用穩定同位素質譜儀測定一氧化二氮氣體的同位素組成,這種方法的靈敏度比傳統的將有機氮燃燒為氮(N2)的測量方法至少高 100 倍。

我們的研究團隊從南海北部的東沙環礁內取得珊瑚樣品。東沙環礁距離最近的陸地有 300多公里,人為排放的氮只能通過大氣傳播到這裡,而其半封閉環形珊瑚礁的地理環境(圖一)使得科學家可以將其作為一個天然的實驗室來追蹤遠洋環境的變化。

二十一世紀的工業排氮,寫進遠洋珊瑚的骨骼里

圖一:東沙半封閉環形珊瑚礁。

如圖二表示,我們的研究發現,自上世紀 90 年代末期開始,珊瑚中所含的 N14 同位素訊號迅速增強,其增強時間和趨勢與亞洲化石燃料燃燒(包括煤炭燃燒和車輛廢氣排放)的增加相符,利用氮同位素證據,我們可以估算,至 2010 年,人為造成的氮沉降佔該地區表層海洋年輸入氮量的 1/5。

二十一世紀的工業排氮,寫進遠洋珊瑚的骨骼里

圖二:自上世紀 90 年代末期開始,珊瑚中所含的 N14 同位素訊號迅速增強。

這項研究首次直接觀測到人為氮排放對遠洋環境的影響,結果顯示化石能源燃料的使用所排放的氮能夠傳播到遠洋,並立刻被生物所吸收。該研究的結果再次警示我們:人類活動對自然環境造成的影響正在進一步擴大,我們在滿足自己慾望的同時也在向自然環境和其它生物施加壓力。這項工作也顯示我們可以將遠洋珊瑚骨骼中保存的氮同位素作為即時監控人類排放氮對遠洋環境影響的新工具。

生物易構|更人性的生物化學試劑耗材採購平台

二十一世紀的工業排氮,寫進遠洋珊瑚的骨骼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Science 的精彩文章:

ALMA 首見旋轉式噴流,揭露原恆星的成長過程!
Science:如何看待科研人員要甘於清貧?
霍金生氣了
製藥工業如何運用工業4.0
腸道疾病可能會危及生命

TAG:Science |

您可能感興趣

「醬油第一股」重組,進軍遠洋捕撈業
深夜,中國在遠洋投放一黃色設備,潛入海底五千多米創下新紀錄
世界上最大的樹鋸成木板做成箱子,可以裝下世界上最大的遠洋客輪
瑞士研發世界上第一艘太陽能遠洋遊艇 環球世界不費一滴油
這艘二戰的萬噸級遠洋戰列艦,竟然是柴油驅動的
中國遠洋海運集團師徒兩代船長講述從業經歷
二戰法蘭西海軍的大炮巨艦 遠洋巨獸最後的舞台
用文化描繪遠洋成長的底色
中國海軍遼寧艦編隊的艦艇配置,是保障第一次遠洋訓練的成功關鍵
中國遠洋艦隊巡航印度洋:攜帶數百枚導彈,兩棲作戰力量一流
最危險的一種鯊魚——遠洋白鰭鯊
蔡依林變「遠洋航手」金色弔帶裙的舞娘,美成一幅畫
古代中國遠洋第一人!
藝術和財富的傳承:《中國航空母艦遠洋紀念銀幣》
中國海軍下一代裝備集體井噴:航母戰鬥群初現雛形,組建遠洋艦隊
最危險的一種鯊魚-遠洋白鰭鯊
柔性的設計 遠洋紅星海
鳥槍換炮!一小時完成戰艦補給,航母群的「奶媽」才是遠洋的底氣
從哪一瞬間開始,中國海軍初露遠洋海軍之崢嶸?
075兩棲攻擊艦艦體初現,同時開工造三艘,中國遠洋海軍大提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