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修改一個小流程 持續幾年的排隊長龍消失了

修改一個小流程 持續幾年的排隊長龍消失了

改革前,市民辦照排長龍

改革後,工商辦照幾分鐘就可以搞定,再也不用排隊了

近年來,江北區行政服務大廳內,工商登記窗口處,群眾辦事排從二樓排到一樓,再排到大廳外的現象成為「奇觀」。甚至有市民拍下照片發到了朋友圈:工商辦照耗時太長!

但最近,這條長龍消失了。7月4日,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實地打探,發現這樣的效果緣於江北區工商分局的一個小改革。

原因:商改後群眾創業熱情高

7月4日上午11時許,正是群眾辦事高峰期,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來到江北區行政服務大廳二樓工商登記窗口處,17個窗口外,沒有人排隊,顯得較空曠。每個窗口都有群眾在辦事,但流程很快,工作人員接待一個群眾,最短5分鐘就完成。

談起此前排隊原因,江北區工商分局註冊科科長陸軍說,從商事制度改革後開始,群眾的創業投資熱情高漲,市場主體量呈並噴式增長。工商登記窗口月平均接待諮詢6000餘人次、受理名稱預先申請量達1600餘件次,受理審核設立、變更、註銷、股權質押登記量達3000餘件次,是改革前的近三倍。

曾經:群眾天不亮就前來排隊

註冊登記量成倍,登記人力顯得不足,致使排隊辦事群眾大量集壓,排起長隊。一般排隊時間長達三到四個小時,如果群眾證件不齊,補齊證件後,還要排三四個小時,一天時間差不多就完了。

排隊長龍經常從二樓一直排到了一樓大廳,在大廳中央蜿蜒兩圈後,一直排到大門外。早上排到中午,出去簡單吃點飯,回來接著排。

辦照太耗時,導致部分群眾清晨五六點,天不亮就前來排隊等候領號。中午前來辦事的群眾,沒拿號的,只有等明天了,群眾怨言較大。

改革:

工作人員加班

為群眾省時

為大力打造良好的營商環境,江北區工商分局針對這一現狀,進行了一系列改革,前後對比,效果明顯,發生了根本性改變。

該局首先將素質強、年紀輕、技能高的人員選派到登記窗,人員由原來的11人增加到23人,窗口化原來的10個增加到17個。並且從6月13起試行「先收件、後審查」的舉措。即將過去的前台受理初審、後台核准方式改為現在的前台收件、後台審查核准,一次告知企業補正資料方式。這樣的方式,雖然增加了工作人員工作量,經常加班查審資料,但將群眾的時間大大節約了。

現在:長隊消失群眾隨取隨辦

「試行當天,窗口前排起的長龍很快就被消化,沒再出現人員集壓現像。」陸軍說,從試行一周的情況看,單個辦件時間由25-30分鐘縮短到5-10分鐘,平均每期天接件量近300件次,是原來的2倍還多。

排隊長龍消失了,但接件量卻增加了。群眾不再清晨前來排隊領號。有時群眾上午有事,下午前來辦照,依然不用排隊,很快就能辦結。如果第一次資料出現問題,第二次通知前來辦事,也不需要排隊,有專人接待指導辦理。

陸軍表示 ,下一次還將繼續增加人手,簡化程序,讓群眾不排隊,工作人員不加班。

上游新聞-重慶晨報記者 楊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重慶晨報 的精彩文章:

重慶市防指預警:明起持續暴雨將至 中小河流發生洪水概率大
黔江武陵山機場有望再增3條航線
國學課 | 唐代詩壇四大天后:我們都是有故事的女同學
牙籤弩整治了 又冒出水彈槍 一個男孩臉都被打腫了
注意啦!這個月重慶大部江河汛情明顯

TAG:重慶晨報 |

您可能感興趣

一碗手擀麵,開了十年,一年365天排著和卡旺卡一樣的長龍
小狗長了一個大鬍子,撞臉著名藝術家,收養者已經排起長龍
一些小吃店每天大排長龍,卻幾個月就倒閉了?網友直言這行水太深
這個街頭小吃讓韓國人大排長龍,一出鍋就搶精光,買的都是年輕人
只為一個早教班名額,家長提前3天幼兒園前搭帳篷大排長龍
徐州大爺擺攤40年做油膜,獨一份的早餐,出攤就大排長龍!
這種小吃10塊錢3個每天攤位前都排長龍,一天做幾百份都不夠賣
在美食街賣的香辣蟹十多元一斤,大排長龍的隊伍,每個人都看到流口水
鼓浪嶼一個2平方米的小店月入十萬,沒位置卻天天火爆排長龍
這家開業12年的煎餅攤子,凌晨一點半還在大排長龍
天津最火煎餅攤,開業12年、凌晨一點半還大排長龍,到底有什麼魔力?
進景區車輛排成長龍約五六里,多處停車場200元一個車位也爆滿
日本未來幾日餘震幾率加大,民眾大排長龍糧水搶購一空
鼓浪嶼一個兩平方米的小店月入10萬,沒座位卻天天火爆排長龍
集市上賣的良心水煎包,1塊錢1個,五個管飽,六點半就排長龍了
歐洲機場退稅櫃檯前排長龍,一小時只前進數米,很多人放棄
小伙這樣做泡麵賣10元一份,客人為了吃上大排長龍,顧客:超值
大媽擺攤賣「糯米油條」,一根五塊錢,吃的人天天排成大長龍!
紅旗這下真的翻身了!4S門口提車排起了長龍,看完它合資都慌了
實拍大年初二堵車「長龍」 近千輛車延續10餘公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