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石豪:老一輩航天人如何面對挫折

石豪:老一輩航天人如何面對挫折

【文/觀察者網專欄作者 石豪】

從錢學森時代開始,中國的航天道路就一直是充滿了荊棘,老一輩的航天人們在當年是如何面對挫折,走出困境的,非常值得現在的我們去回味、學習。

錢學森與東風

說起中國航天,大家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錢學森同志,這位享譽世界的科學家,對中國航天事業的發展做出了奠基性的貢獻。中國航天的起步是從彈道導彈,具體的說是從引進蘇聯P-2短程彈道導彈開始的,其仿製型號即為東風1號導彈。在此基礎上,突破從仿製到獨立研發的難關,研製東風2號導彈,就成為建設我國導彈體系中必不可少的環節,也是我國導彈技術發展的一次飛躍。

但要實現這種飛躍,談何容易?

為了確保技術繼承性,研究團隊決定以東風1號為基礎,放大發動機和彈體結構,將射程從600千米提升到1300千米。在經歷了無數通宵達旦和廢寢忘食後,第一枚東風-2號在立項一年零四個月後就順利出廠了。

1962年3月21日,東風2號從酒泉發射場發射升空,然而起飛後導彈很快失控,墜毀在距離塔架僅600米的戈壁中,炸出了一個直徑30米的大坑。

所有參試人員都傻了。

東風2號導彈的總師林津圍著導彈炸出的大坑轉圈,流著淚說:「這個坑是我的,我準備埋在這裡了。」

東風2號導彈

在如此困難的局面下,主抓國防工業的聶榮臻元帥說:「既然是科學試驗,總會有成功,有失敗。成功了,我們就取得經驗;失敗了,我們就得到教訓!成功了,功勞是你們的,失敗了,責任由我來負!」並且指示各級領導,不要追查責任,重要的是找出失敗原因,以利再戰。

3月22日,錢學森帶領國防部五院技術人員奔赴發射基地,帶領大家勘察現場,頂著戈壁的苦寒收集殘骸,分析故障原因。面對隊伍低落的士氣,錢學森說:「我在美國,每寫一篇重要的論文,成稿沒幾頁,可是底稿卻裝了滿滿一柜子,科學試驗如果能夠次次成功,那又何必試驗呢?」

經過三個月的分析研究,錢學森領導的故障分析小組,對事故原因進行了全面總結。

從總體方案上看,導彈的穩定系統沒有考慮加長的彈體彈性振動對控制系統的影響,飛行中振動與姿控系統耦合,導致導彈失控;發動機推力提高了,但是結構強度不足,導致發生局部破壞。

事故暴露出的問題是多方面的:

在工程技術上,我們對導彈系統的自行設計規律沒有完全掌握,對複雜性和技術協調性認識不足,地面試驗不充分,缺乏科學的質量檢驗標準。

在科研管理上,沒有建立技術負責制,沒有制定嚴格的工作程序和制度。

在思想作風上,急於求成,對基礎工作特別是地面工作重視不夠,對困難預計不足,對產品缺陷和隱患沒有有力措施堅決消除。

根據這份調查報告,從國防部五院到科研團隊,每個單位都進行了針對性整改,「把故障消滅在地面」自此成為我國航天事業的重要準則。

隨後,經過改進的東風2號導彈發射成功,為我國未來航天事業的發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錢學森在工作中,始終注重原理分析,作為系統領域的絕對權威,他同樣對細節有著極高的要求,從大處著眼的同時也從小處著手。

在後來東風3號導彈的試驗中,錢學森親自去靶場指導測試與合練工作,對於測試中出現的每一個小問題和改進措施,他都一一過問,親自把關。一位參試老同志回憶起他曾向錢學森彙報氧化劑的加註活門「有點漏氣」,錢學森立即問:「有多大點漏氣?你們測量過沒有?」在得到否定回答後,錢學森嚴肅地要求他馬上回到陣地進行測量,然後再來彙報。經過反覆測量,漏氣程度每分鐘一個小氣泡,在允許範圍之內,錢學森這才放心。

試驗沒有一帆風順的,東風3號導彈一號、二號試驗彈,在飛行到111.2秒和129.2秒的時候,都出現了發動機二分機推力下降,導致彈頭落點與目標偏差較大的問題。錢學森帶領技術人員,仔細分析和排除發動機故障疑點,最終找到燃燒室破裂的原因,並針對性地提出改進意見。

在電影《錢學森》中,有這樣一個橋段:東風1號導彈在燃料加註中,由於彈體內外壓差大,導彈外殼被向內擠壓變形,燃料加註被迫中止,這件事情其實發生在改進後的東風3號導彈試驗中。由於推遲發射,推進劑需要從箱體中泄出,但操作人員思想過於緊張,忘記打開通氣閥,造成導彈內部真空,被大氣壓擠癟一塊。

當時基地參試人員都認為這是個重大故障,導彈肯定不能發射了,而錢學森在親自爬上塔架查看情況後,結合自己在美國進行圓柱殼體研究的經驗,判斷導彈外殼形變並沒有達到結構損傷的程度,主張發射可以繼續進行。和電影中一樣,基地領導沒有簽字同意,還是錢學森在文件上署名,向聶榮臻直接彙報。而聶帥的回答也非常簡單:「這次發射在技術上由錢學森負責,他說可以發射,我同意。」最終試驗順利完成。在電影中,被聶帥稱為「學問像森林」的錢學森,在面對佩服得無以復加的基地領導時,說了這樣一句話:「不要服我,要服科學。」

服科學,也許正是錢學森在面對研究挫折時,最強有力的行動方式。

在上海交通大學錢學森圖書館中,陳列著這樣一個信封,是錢學森在1941年研究火箭圓柱形殼體在高速飛行中產生變形的問題時存放論文手稿的信封,正中間Cylindrical Shell即為圓柱殼體,下方紅字Final意為定稿。為了《柱殼軸壓屈曲》這篇論文,錢學森的演算手稿達700多頁,在沒有電子計算機的時代,僅靠計算尺將論文中所有數據精確計算到小數點後8位,最終的成文凝練到薄薄10頁,可見「成稿沒幾頁,底稿一柜子」所言並不僅僅是打趣,這也是他面對凹陷的導彈外殼,敢於主張繼續發射的底氣。注意右下方Final紅字旁的「Nothing is final!!!」,永無止境,這是這位不世出的英才對自己的鞭策,也是他貫穿一生的信念。

所以,正是對科學技術永無止境的求索,才讓錢學森帶領著一批開拓者,讓一窮二白的中國擁有了比肩世界的航天科技,創造了永載史冊的奇蹟。

錢學森裝論文手稿的信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新浪科技 的精彩文章:

陌陌捐贈1000萬元幫助受災群眾 創始人唐岩系湖南人
高通:手機內外各有不同的「5G風景」
關於全球變暖,中外科學家聯合發現了這樣的秘密……
中國新型卧鋪動車組首發 簡直是「移動賓館」
王者榮耀火爆引沉迷 電子競技依舊被污名化嗎?

TAG:新浪科技 |

您可能感興趣

圍觀明星家的大理石豪宅裝飾,這就是石材的最好代言,天然石材輻射?不存在的!
這才叫大理石豪宅,這才是所有男人的豪宅夢!
驚嘆!這座百億的全玉石豪宅,你都住不起吧!
他的一幅書法,讓蔣介石豪擲5個億!
他寫的「丑書」,竟讓蔣介石豪擲5個億!
他的一幅書法,讓蔣介石豪擲5個億
豪華歐式複式大理石豪宅,裝修這樣的家住一輩子!
900㎡大理石豪宅,凝聚天然之氣的極致家居
歐式大理石豪宅,奢華嗎?
住一次130萬的大理石豪華套房,小編驚呆了!
歐式大理石豪宅,奢華嗎
6層的大理石豪宅,夠帥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