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三國吳 四葉八鳳佛像紋青銅鏡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朝 牛頭鹿角形金步搖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朝 馬頭鹿角形金步搖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3世紀 銀壺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明 錦衣衛木印

印面邊寬11.5厘米、印面厚1厘米、通高4厘米

此印縮肩平紐,有部分裂紋。印面篆刻「錦衣衛印」,背面刻「成化十四年三法司置」。錦衣衛是明代內廷侍衛偵察機關,始建於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專門從事侍衛緝捕刑獄之事,是皇帝的侍衛與耳目,與明王朝相伴始終。明初朱元璋為加強中央集權,以刑部、都察院、大理寺分典刑獄,稱三法司,讓其互相制約,如遇重大要案由三法司會審結案。這枚木印是三法司會同刻置的。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東漢 「漢匈奴歸義親漢長」青銅印

漢 東漢

印章

1979年青海省大通縣上孫家寨出土

高2.9厘米、印面每邊長2.3厘米

此印為駝鈕,印面篆文陰刻「漢匈奴歸義親漢長」8字,是東漢中央政府賜給匈奴族首領的官印,其中「歸義」是漢政府給予其統轄的周邊民族首領的一種封號。上孫家寨地處河湟之間,古代稱為「湟中」之地。在秦以前,這裡為古羌人的活動場所,西漢宣帝以後,成為羌人、小月氏、漢人的雜居區。東漢前期,祁連山以南盧水一帶居住著匈奴別部「盧水胡」,其中一部分越過祁連山,與湟中地區的羌人、月氏胡雜處。此印所稱匈奴,即指盧水胡而言。此印為東漢中央政府贈給匈奴族首領的官印。印文形式承自西漢宜帝以來傳統,在贈給少數民族首領的官印之首,署"漢"字,下為民族名,並在民族名的前後加上"歸義"等封號,又常以駝鈕作為這種印的基本鈕式。漢代匈奴的主體並沒有到達青海,但有一支起源於甘肅張掖一帶的匈奴別部"盧水胡",在東漢時已越過祁連山和青海東部湟中一帶的月氏胡與羌人雜處。此印所稱的匈奴,即指盧水胡而言。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西漢 「滇王之印」金印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西漢 「滇王之印」金印

漢 西漢

印章

1955-1960年雲南晉寧石寨山出土

高1.8厘米、邊長2.3厘米、重89.5克

此印為金質,蛇鈕,印鈕與印身為分鑄後焊接而成,印面鑿刻篆書「滇王之印」4字。

《史記·西南夷列傳》記載,公元前109年,滇王降漢,漢武帝在滇國地區設置益州郡,賜滇王王印,使其繼續統領滇民。金印的出土,證實了這一歷史事實。有學者認為,漢代諸侯王印及文職官印之印文均為鑄成,只有部分軍職官印因急於封拜而有鑿文的。此金印印文為鑿制,是由於西漢政府為封賜降漢的滇王而倉促製成的緣故。也有學者認為,金印印文分為鑿制和鑄制,在制度上並沒有任何抵觸,在技術上也不會有什麼困難。此金印用鑿文,可能是原來鑄文的金印不能用來隨葬,滇王需要代代相傳,所以只能用仿製品。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明 九宮長隨牙牌

寬5.2厘米、高14厘米

這件牙牌是明朝的內官「長隨」出入宮禁的通行證。牌上一面刻「九宮長隨懸帶此牌,不許借失、偽造。升遷者改寫兌換,事故者繳監。無牌不許擅入宮禁,違者治罪」,另一面刻「嚴肅」二字。此牌用象牙刻制,牙牌的上方穿有一孔,可穿線懸掛,使用時繫於腰間,以備查驗。明代皇城宮城門禁森嚴,有嚴格的檢查制度。明代宮禁出入牌有的用牙制,有的用銅製,牌上刻有使用說明,有的還鑄有佩帶者姓名。

洪武初年,朱元璋在內宮設司禮監、內官監、御用監、司設監、御馬監、神宮監、尚膳監、尚寶監、印綬監、尚衣監和都知監等「十二監」,每監各設太監一員,正四品;左、右少監各一員,從四品; 左、右監丞各一員,正五品;典簿一員,正六品;長隨、奉御無定員,從六品。「十二監」和「四司」(惜薪司、鐘鼓司、寶鈔司、混堂司)、「八局」(兵仗局、銀作局、浣衣局、巾帽局、針工局、內織染局、酒醋面局、司苑局),合稱「二十四監」或「二十四衙門」。洪武二十八年(公元1395年),「二十四監」的編製和級別略有變化,其中長隨升為正六品。明朝在內宮十一監設長隨奉御,官階正六品,牙牌是官員出入宮禁的通行牌。

由於明代是皇權高度集中的朝代,在皇帝比較勤政時,太監只是在宮廷內干一些打雜的事,權力並不大(朱元璋當政的時候就是如此)。但如果皇帝不理朝政、偏信身邊的太監,則太監的權力就可能急劇膨脹,甚至代替皇帝行使權力,直接影響朝政乃至國家的興衰。有明一代,太監之禍登峰造極,出現了王振、汪直、劉瑾、魏忠賢等為害一時的閹黨豎宦,加劇了明代的政治腐敗。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北周 鎏金銀胡瓶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明正德 阿拉伯文帶座銅爐.

通高22.3厘米、口徑24.1厘米

這是明正德年間(公元1506~1521年)鑄造的銅爐。爐腹部飾阿拉伯文兩組,一組意為「安拉,唯一真主」,另組意為「『穆罕默德是真主的使者」。爐的底座呈荷葉形,爐外底有楷書「大明正德年制」款識。由於明王朝對伊斯蘭教採取保護政策,許多伊斯蘭信徒參與政治活動,政府對伊斯蘭教贈予不少,這座銅爐就是明政府贈給清真寺的用品。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唐 嵌珍珠寶石項鏈

隋 大業四年(公元608年)

飾品

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

長43厘米,重91.25克

李靜訓墓出土物中,最為令人矚目的,莫過於這條精美無比的金項鏈了。項鏈由28個金質球形鏈珠組成,每個球形鏈珠均由12個小金環焊接而成,其上又各嵌珍珠10顆,珠光閃閃,璀璨奪目。項鏈上端正中為圓形,內嵌凹刻一花角鹿的深藍色垂珠。項鏈下端居中為一個大圓金飾,上鑲嵌一塊晶瑩的雞血石,在雞血石四周嵌有24顆珍珠,左右兩側各有一圓形金飾,上鑲嵌藍色珠飾,周緣亦各鑲嵌珍珠一周。雞血石下掛一心形金飾,上鑲嵌一塊長達3.1厘米,極為罕見的青金石。整條項鏈鮮紅的雞血石、寶藍的青金石交相輝映,再配以潔白的珍珠,在純金的烘托下,顯得格外鮮艷奪目,雍容華貴,堪稱是舉世無雙的藝術精品。

這位九歲的女孩名叫李靜訓,既是北周、隋代顯赫的李氏家族的千金,又是北周宣帝與皇后楊麗華的外孫女,也是隋文帝楊堅與獨孤皇后的曾外孫女,是一位地道的金枝玉葉、帝胄王孫。不僅喪葬規格極高,還隨葬了不少具有異域色彩的物品。熊存瑞先生從金項鏈的多面金鏈珠及其焊接工藝、藍珠飾上的凹雕工藝、青金石和飾環狀珍珠邊寶珠垂飾等方面進行了研究,認為其原產於巴基斯坦或阿富汗地區。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隋 手鐲飾品

1957年陝西省西安市李靜訓墓出土

長徑7厘米、短徑5.5厘米

這對精巧的橢圓形手鐲,每個分成4節,各節兩端較闊,上嵌珠,半球形,透明無色,表面有白銹。各節以方形嵌青綠色玻璃珠的小節相連。其開口處有一鈕飾,一端為花瓣形扣環,上嵌小珠6個,另一端為一鉤,鉤端亦嵌一珠。鉤及環之另一端為活軸,可自由開合。軸端套以小珠,尚殘留一粒。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戰國 錯金嵌松石瑪瑙青銅帶鉤

中國古代皇家精美文物

中國國家博物館 戰國 錯金嵌松石銀鈕青青銅帶鉤 戰國 一長20厘米、一長17厘米

1980年劉林民先生捐 捐贈

帶鉤是我國先秦及兩漢時期人們在腰帶上使用的一種掛鉤,有如後世之帶扣。多以金屬或玉石為原料製成。其制一端曲首,背有圓鈕。錯金銀是金質鑲嵌工藝的一種,方法為先在器表勾畫出圖案,然後刻成淺槽,將細薄的金銀片或絲,按圖案嵌入,圖案便呈現出不同的光澤和色彩效果。這兩件帶鉤,器身細長,一件通體鎏金,鉤面花紋由鑲嵌綠松石及紅色瑪瑙組成。另一件帶鉤鉤端為銀鉤,通體花紋為錯金、鑲嵌綠松石組成。兩件銅帶鉤均鑲嵌精細,圖案規整,色澤明麗,反映了戰國時期青銅鑄造、鎏金、錯金、鑲嵌工藝製作技術的發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博物館 的精彩文章:

古代發簪,美到讓人無法呼吸
古代人如何拜財神
盤點全球另類博物館,讓人跌破眼鏡!
清宮舊藏的西洋玩意兒
國家博物館裡的瓷器寶物,真是大開眼界

TAG:全球博物館 |

您可能感興趣

國家歷史博物館裡的皇家聖物
國家歷史博物館中的皇家琺琅彩
國家歷史博物館裡的皇家珍寶
越南國家歷史博物館藏阮朝龍形文物:凸顯皇家威嚴,造型十分精美
國家歷史博物館中的皇家日常
「吸狗」也中國古代皇家的樂趣
加拿大安省皇家博物館館藏中國文物造像
故宮博物院藏清代皇家金寶飾物
通攬帝陵制度 解讀皇家禮法——《中國古代物質文化史·陵墓》讀後
細數中國古代歷史上,茶葉的那些皇家代言人
酷愛皇家玉器的外國大藏家
神奇美妙的「崇九」民俗與皇家文化
中國古代皇家如何慶祝春節?
加拿大皇家博物館裡,為何有座中國古墓?
新一代精鋼戰士 品鑒愛彼皇家橡樹系列全新腕錶
英國唯一被封為英國貴族的畫家,更是英國皇家學院派的代名詞
紐西蘭中國文化中心首次聯袂紐西蘭皇家警院共慶中國新年
皇家驛站 大美築善,院述中國
揭秘中國古代皇家如何慶祝春節?
小勐拉之旅緬甸皇家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