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化 > 許鞍華:北上平安否?

許鞍華:北上平安否?

從第一部電影作品《瘋劫》到今天,許鞍華已經在電影導演的崗位上工作了將近40年。回望新浪潮以來的香港影壇,如她這樣不斷在各種類型之間跨越的導演屈指可數。古裝武俠、寫實親情、民國傳奇、文學改編,幾乎都有所涉獵並且成績不俗,堪稱全能導演。

許鞍華同時也是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導演獎獲獎紀錄的保持者,迄今共得過五次,年代跨度超過30年。從1983年到2015年,恰是香港城市高歌現代化、港人經歷身份認同轉型的起落時代,以「合拍」的眼光來審視許鞍華及其作品,其實屬於慣常的「驚奇」部分就不算太多,而以「回歸」為界的風格區分,其實也並不太大。

1947年出生於遼寧鞍山的許鞍華,從地緣意義上先在地對香港來說屬於貨真價實的內地移民,她的教育則涵蓋在本土學校修習歐西文化(在香港大學主修英文及比較文學)及在歐洲學習電影(在倫敦電影學院學習電影)的雙重背景。在這個意義上,許鞍華通過她的作品透露的不僅是對身處的香港本身的地域文化的展示,同時也包含了對於中國文化、類型片規則等多元領域的思考。很難用二元對立的合拍或者本土創作來衡量許鞍華的作品。在1979年的《瘋劫》中,給予觀眾最深印象的不是故事本身,而是在這個「小姐撞到鬼」的敘事模型中呈現的對於既有的片場製作拍攝手法的某種反動,效法西方新浪潮精神的電影語言,是許鞍華初出茅廬所選擇的道路。

《瘋劫》

許鞍華從影至今,作為導演製作的電影不超過三十部,平均差不多一年一部,產量及水準皆相當穩定。事實上,《瘋劫》後幾乎每一部作品,都呈示出許鞍華的作者性嘗試。《撞到正》以寫實手法拍攝鬼上身、《胡越的故事》及《投奔怒海》直面冷戰下的東南亞眾生相,作品與作品之間是大得令人驚異的類型與意識形態跨度。《投奔怒海》更成為許鞍華最早赴中國內地拍攝的影片,「合拍」之實,早在1982年就已經展開。此後改編金庸作品的《江南書劍情》、《戈壁恩仇錄》,更在內地大江南北實景拍攝,選用張多福、達式常等內地演員,是上世紀80年代相當深度的合拍作品了。這部作品的節奏與風格皆與後來的許鞍華作品大異其趣,但與同時一味注重於打鬥的華語武俠電影又有所不同。

《書劍恩仇錄》

縱觀上世紀80年代後期以及之後的許鞍華作品,可以看出,無論是回歸之前還是回歸之後,通過《上海假期》、《半生緣》、《玉觀音》等作品的合拍實踐所呈現的對於跨地域文化與身份的強調,事實上與《客途秋恨》、《今夜星光燦爛》中以香港本土或戰爭時期混雜的種族政治身份為回溯要點的影片並無二致,內地與香港自然而然的一衣帶水,實際上早已經被許鞍華內化於影片所要建立的類型樣式與敘事意圖之中。《上海假期》里的弄堂鄉愁與《半生緣》透露的張愛玲式宿命,殊途同歸地彰示著自身亦有身份認同多元性的導演自覺不自覺的選擇。

《天水圍的日與夜》

其實無論是以內地為時空背景如《上海假期》、《書劍恩仇錄》或在作品中的人物帶到歷史議題相關的內地想像(比如《女人四十》里蕭芳芳的公公曾經是抗日戰爭中的空軍鬥士),都可以單純視作許鞍華跨越多類型多題材的嘗試,一如回歸後的《玉觀音》、《天水圍的夜與霧》甚或《黃金時代》,既有完全依靠內地文本的改編,亦涉及內地到港普通人的命運,絕無確定的規程可以框限這些作品的取向。在《黃金時代》中,藉助蕭紅的人生傳奇,事實上呈現了一個民國時代並不隔絕的內地與香港在大時代下的開放性與流動性。

《黃金時代》

誠然,因應香港回歸及內地對香港電影的政策的逐步調整之機,參與合拍製作的投資主體與構成亦會產生變化,但在許鞍華的作品中,這樣的變化並未呈現出明顯的區隔。許鞍華擅長以偏重寫實的方式呈現故事,唯一可以勉強標誌其作品在回歸前後差異的,也許正是這種「寫實」之下對內地的文化想像的嬗變。《書劍恩仇錄》系列屬於武俠類型,與現在時態的空間關係較為薄弱,而在《上海假期》、《半生緣》等作品中,可以明顯看到一種基於內地城市空間的文化想像。比如在《上海假期》中,可以窺見而今彌足珍貴的上世紀90年代上海城市影像,但從故事本身來說,其實是放之四海皆準的海內外文化差異套路,而在2006年同樣以上海為背景的《姨媽的後現代生活》中,上海卻被處理成了一座虛實相照的城市空間,一方面十數年來的上海變化巨大,另一方面也可視為導演在處理這樣的一個地域時文化心理的轉化,不再以密集的具體上海市民生活情態來構建時空背景。《上海假期》里的公用電話、搭帘子洗澡以及晨間行滿自行車的街道,營造出具體細緻的時代氛圍,而《姨媽的後現代生活》卻如建立在一個空中樓閣一般的迷城之中。這恰是對所謂「回歸後香港導演對內地了解更深」的套話的反諷。

《明月幾時有》

也許《黃金時代》很適合做一個總結,此片在內地票房並不理想,近三小時的片長及布萊希特式跳入跳出的戲劇視角,與當今任何主流商業/藝術電影都不一樣,而也許這正是許鞍華一以貫之的訴求所在,其實所謂的文化認同或合拍意識形態,對她來說是居於其次的,首先要解決的,是藝術本身的問題。因此,以「回歸」來看許鞍華的創作,意義並不大,無論對所要處理的題材理解到什麼程度,關乎影片本身的美學選擇,看來始終是第一位的,在這個意義上看,我們既定的框架,似乎完全失效。1997年後確然改變了這位全能導演所處的電影產業生態,同時亦令其合拍之路更為深入,但在藝術本身的呈現層面,她的堅持,依然原汁原味。

文| 獨孤島主

文藝能超脫

評論是態度

北青藝評

點擊展開全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北青藝評 的精彩文章:

與膠片時代的美好面孔相逢
欣賞抽象派如聽交響樂 有動於衷就好 不必言傳
他在阿富汗拍電影
沒有周杰倫的金曲獎也不錯哦

TAG:北青藝評 |

您可能感興趣

《七里地》:許鞍華和她的鄉愁
許鞍華和她的鄉愁
鄭秀文任賢齊再度攜手新電影:劉德華鍾鎮濤鼎力加盟許鞍華監製
歐豪加盟黑螞蟻影業任股東 許鞍華曹保平新片曝光
劉德華鄭秀文再次合作《花椒之味》 監製許鞍華:華仔向來支持年輕電影人
歐豪加盟黑螞蟻影業任股東 許鞍華曹保平曝新片
影星古天樂現身林嶺東追思會 杜琪峰、許鞍華等到場
經典重溫:許鞍華的吳倩蓮,黎明,梅艷芳,葛優版《半生緣》
許鞍華新片啟動,劉德華鄭秀文再合作,網友喊話:票房必破20億
與許鞍華面對面
《七里地》海報預告雙發 許鞍華攜手金士傑春夏溫暖送福
華語電影30大權力導演!網友:不容易啊,許鞍華一個女的
許鞍華:堅持獨立創作,愛電影愛到「上癮」的女導演
許鞍華攜手春夏溫暖送福,四海好大,歡迎回家
今日娛樂:諾蘭新片定名《信條》,許鞍華《第一爐香》開機
文藝片導演拍武俠電影,李安最好,王家衛最美,許鞍華最意外
關於許鞍華的新作《第一爐香》,你想知道的都在這裡!
彭于晏馬思純《第一爐香》正式殺青 酷暑中拍攝實屬不易 許鞍華聯手杜可風
許鞍華談新作《第一爐香》:女主不用新人確定內地演員,你推薦誰?
趙薇曬與許鞍華同框,與好友合照嘟嘴賣萌比可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