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5代表怎樣的屈辱?鐘樓為何一高一矮?屋頂有23萬塊琉璃瓦?
上一篇:走出童話世界,初識維也納,地鐵遇到賊,這個跨度有點大
Stille Nacht, Heilige Nacht
Silent Night
Vienna Boys" Choir
00:00/03:44
從城市公園的西北角走出,順Wollzeile街西行,感覺似乎越來越熱鬧了。在一幢帶過街廊的建築下,我們依稀聽到凌亂的馬蹄聲並隱隱聞到一股不好的氣味。向南穿過走廊,一座雄偉的建築忽然出現在眼前,那就是聖斯蒂芬主教座堂。
教堂北側停著一溜觀光馬車,馬蹄聲和馬尿味就是這裡產生的。
這座教堂的歷史可以追溯到1137年,當時巴本堡王朝的奧地利藩侯利奧波德四世(Luitpold IV,1108-1141)在與帕紹主教商討後下令修建。最初為一座羅馬式建築,1147年主體落成,1245年完成西側主立面的雙塔和巨人門。不幸的是1258年的一場大火摧毀了除西牆外的大部分建築,重建後的教堂在1263年4月23日得到祝聖,這一天也被定為教堂的周年紀念日。1304年哈布斯堡王朝的阿爾布雷希特一世(Albrecht I,1255-1308)下令按哥特式風格對教堂進行擴建,在原有基礎上向東擴出一大塊主要為唱詩班使用,1340年擴建工程竣工並再次得到祝聖。1359年新繼位的魯道夫四世(Rudolf IV,1339—1365)試圖提升奧地利的地位。他娶了神聖羅馬帝國皇帝查理四世的女兒凱瑟琳為妻,但沒想到查理四世在《黃金詔書》中確立的七大選帝侯並未包含奧地利公爵,這引起魯道夫四世強烈不滿,也促使他下決心提升國力。他開始效仿查理四世,將維也納建為奧地利中心,大規模擴建聖斯蒂芬主教座堂,此後還創建了維也納大學。新的哥特式建築將原有的羅馬式教堂完全包在內部,1430年羅馬式部分被拆除。今天我們只能在西側雙塔和下方的巨人門看到當年羅馬式建築的影子。
在巨人門左側外牆上嵌著兩根鐵杆,它們是代表維也納標準尺碼的厄爾(ell),為市民和在此做生意的人提供了一把布匹丈量的標準尺,其中短的叫棉布厄爾,長的叫亞麻厄爾。
大門右側教堂外牆上有個用玻璃板保護起來的「O5」標誌。1938年3月奧地利納粹黨在德國支持下發動政變推翻了奧地利共和政府,宣布德奧合并,組成大德意志,實際上相當於奧地利被德國吞併。維也納的抵抗組織為了讓人們記住「奧地利」這個曾經獨立的國家名稱,在這裡用白筆寫下「O5」,其中「O」代表德文字母「?」,5代表德文中的第五個字母「E」,組合起來成為「?E」,是奧地利的德文縮寫。起初只是用白筆描畫,顏色褪去後再描,後來乾脆直接刻在了牆上。如今它被玻璃板保護起來,讓人們永遠銘記那段奧地利失去獨立尊嚴的歷史。
南牆東部有個日晷,據說是維也納大學的首位天文學教授Georg von Peuerbach(1423-1461)於1451年製作,它也被認為是維也納最古老的日晷。
教堂南北兩側各有一座鐘塔,其中南塔完成於1433年,高達136.4米,一度成為歐洲第一高塔。帝國時期,奧地利境內不允許任何教堂鐘塔超過這個高度。
北塔於1450年動工,原計劃建一座與南塔一樣高但更奢華的鐘樓,結果資金斷斷續續,到1511年終於被迫停工。1578年不得已以一座文藝復興式鐘樓封頂,被人戲稱為「水塔頂」。北塔最終的高度只有68米,正好是南塔的一半。不過,塔內後來安裝了一座名為「普默林」(Pummerin)的大鐘,重達20噸,是歐洲第二大搖擺鐘,僅次於科隆大教堂的彼得鍾。
教堂外觀上另一吸引人的地方是它華麗的屋頂,由23萬塊琉璃瓦拼成的精美圖案所覆蓋。其中西部大殿上方為折線花紋,東部唱詩班區域屋頂上方是幾個標誌圖案,南側的圖案為象徵奧地利帝國的雙頭鷹,中間的字母F.I.是當時的首位奧地利帝國皇帝弗朗茨一世(Franz I,1768-1835)的縮寫,1831年製作;北側的兩個圖案分別為象徵奧地利共和國和首都維也納的標誌,1950年製作。
在教堂的南牆外有個微縮模型,可以幫助我們更好地了解整座教堂的外觀。
趁著大家體力好,我們決定先登塔再進教堂參觀。教堂的南北兩座塔都對外開放,不過北塔只接受提前登記的團體參觀,因為有電梯,票價稍貴一些,成人5.5歐,6-14歲兒童2歐。南塔高,卻沒有電梯,需要征服343級台階,不用預約就可參觀,成人票4.5歐,6-14歲兒童1.5歐。據說南塔歷史上曾遭遇傾倒的危險,1839年起最上方的17米開始向北傾斜,經過幾次糾正和加固都不理想,甚至越來越糟。1863年,德國建築家Friedrich von Schmidt(1825-1891)受命採用中世紀的古法建築方式對最上方的40米進行重建,終於徹底解決了問題。現在塔下方牆上塑有他的一尊雕像,用來紀念這位功臣,他生前還被授予維也納榮譽市民稱號。
自己徒步攀爬的好處是隨時可以停下來一覽周圍的風景。
最頂上是個觀景的小屋,每個窗口都趴著幾個腦袋欣賞周圍的美景,這裡可能是俯瞰維也納市區最好的地方了。向東可以看到我們剛才去過的城市公園。
向南可以看到遠處的卡爾教堂,右邊的這條大街就是克恩滕大街。
卡爾教堂
向西看,近處的綠圓頂是聖彼得天主教堂,其右後方遠處的兩個尖塔屬於感恩教堂,左後方遠處的五個尖塔則是維也納市政廳。
感恩教堂
維也納市政廳。
向北可以俯瞰教堂北塔最後加蓋的「水塔頂」,頂端是代表神聖羅馬帝國的雙頭鷹標誌。
獲取《世界美如斯之奧地利遊記》全文電子書,請關注微信公眾號:書蟲游世界。另有各國遊記和旅遊攻略,快去看看吧。


※走進托萊多排名第一的餐館,店主一句話弄得我都不好意思了
※最凄慘的復仇故事,飯前慎入:衛城博物館-上
※細數帕特農神廟上的眾神和那些驚天動地的戰爭:衛城博物館-下
※格雷柯的驚世之作和戈雅的致敬之作,名畫也曾不被認可
TAG:書蟲游世界 |
※假設,明朝撐到了1840年,近代史還會屈辱嗎?
※梁山上最屈辱的兩個人,一個是林沖,另一個比林沖屈辱百倍
※史萊克三美最想刪掉的5張照片,每一張都是「屈辱」般的存在!
※最屈辱一戰,國軍損失7.7萬人,日軍僅死634人,是哪一戰?
※中國第一個屈辱條約,發生在1200年前的唐朝,丟掉200萬平方公理的土地
※為什麼「落後屈辱」的清朝1840年後還能續命70年?慈禧有功勞!
※車臣人為什麼憎恨俄羅斯?13年的屈辱遷徙,15萬人慘死!
※二戰中美國的屈辱史,5萬個逃兵,卻只處罰了一個人
※世界上最「受屈辱」的火山,僅有1.2米高,當地人用它來烤肉!
※史上唯一被滅兩次的朝代是哪個?兩次都被同一種方式滅掉,太屈辱
※我國最屈辱黑暗的一天,刺痛了14億同胞,發生在19年前
※康熙冤枉了一個人,導致了中國100多年的屈辱和落後
※晚清到底有多屈辱?從這幾張圖片就可以看出來!
※減免9500多萬兩賠款!這是中國參加一戰最大收穫!不僅有屈辱
※讓香港無數影星大受「屈辱」,周星馳在1992年到底做了什麼?
※600年前,中國廢除一項殘忍制度,讓許多嬪妃免遭屈辱
※清軍雖然有90萬的正規軍卻一敗塗地 開啟了一段中國屈辱的歷史
※胡歌說,他花了12年都不知道要幹什麼,一直以左臉示人是一種屈辱
※80多年前老照片,日寇雜誌上曬「戰利品」每一張都是屈辱
※一個背負千古罵名的狐狸精,頂著國讎家恨的屈辱只為那個初戀情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