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九品中正制屬於薦舉性質的一種選拔人才方式。薦舉制由來已久,《史記》一開篇就記載黃帝「舉風后、力牧、常先、大鴻以治民」。《論語》也記載了孔子關於這種人才選拔制度的論述。冉雍為季氏宰臣,向孔子詢問如何為政。孔子告訴他,要舉薦賢才。冉雍再問:「焉知賢才而舉之?」孔子曰:「舉爾所知;爾所不知,人其舍諸?」就是說,把你熟悉的人才全部提拔上來。那些你不熟悉的人才,自然有人會向你舉薦。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秦漢以降,這種薦舉人才的制度逐步完善,而且建立了以「經學、箋奏、試孝廉」為客觀標準的「經明行修」察舉徵辟制度。這也就是我們通常熟知的「舉孝廉」。封建統治者用人,其實只要兩條:一要放心,二要省心。於是上級要求下屬一有忠心,二有廉心。忠即中心,以一人為中心是為忠。廉,本義為大堂的側邊,方棱四角,望之卻步,引申為清潔。為了盡量降低試錯成本,所以不能在一個人走上工作崗位之後再考察其是否忠誠廉潔,因此就得從最開始開始抓起。這個開始就是家庭,其核心考察標準就是「孝」。儒家所提倡的倫理秩序為由內而外,由親及疏的擴展,將起點放在作為一個家庭成員的道德行為上,然後推及鄉黨,這是漢時人物觀察的基礎。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這個制度的設計理念源自於孔子。孔子認為,一個人在家孝敬父母,出去就會尊敬領導。在家勤勞肯干,出去就會忠於職守。很少有在家忠孝廉悌而出去犯上作亂的。因此一個人首先要「修身齊家」,然後才能「治國平天下」。

舉孝廉的程序是這樣的:一個基層孝廉,首先要鄉里上報郡里。鄉里有三個官:有軼,三老,游徼。大鄉由郡直接管轄,有軼為郡守任命,掌一鄉人,也就是鄉長。如果是小鄉,縣裡置一薔夫,游徼禁盜,鄉佐收稅。三老掌管教化,「凡有孝子順孫,貞女義婦,讓財救患,及學士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門,以興善行」。郡守春天到各縣調研視察,勸民農桑;秋冬派遣司法人員決疑審囚,以正國法;年終派人向州里彙報工作總結,並舉孝廉。一般來說,孝廉比例為二十萬舉一人。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這樣一來,一個出身「鄉里」的士人,其政治生涯主要操縱在那些在鄉里有「品鑒」威望的權威手裡,「名定於橫巷」。因此宗族鄉里成為士人權利的保障。那時的選人法皆「以土斷定」、「各由鄉論」。這種鄉閭評議權往往掌握在本地大族出身、或者與本地大族有密切聯繫的名士手裡,由少數人或一個人主持。每隔一個月,這樣的評議會就會召開一次,稱為「月旦評」。一個士人如果想在政治上獲得地位便只有依附於若干主持清議的名士,如果能有幸獲得優良評語,那麼進可以入仕,退亦不失為名流。當然了,如果不幸被這些名士下了不良評語,那麼很有可能就被打入另冊,仕途受到極大阻礙。如東晉時名士阮咸(阮籍侄兒)居母喪遭清議,「沉淪閭巷」。阮簡(阮籍侄孫)居父喪遭清議,「廢頓幾三十年」。《三國志》的作者陳壽在父喪期間生病,讓婢女做了點丸藥,還接見了前來探病的朋友,結果「鄉黨以為貶議,坐是沈滯者累年」。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可見,這些所謂名士掌握著輿論工具,從而有相當的政治力量。比如漢末孔公緒,史載其有「清談高論,噓枯吹生」的能力,其實就是比喻他能把「活人說死,死人說活」,由此可見東漢末年的人,就已經知道了輿論的可怕了。漢末最有名的品鑒家是許劭、許靖兄弟,「並有人倫臧否之稱」、「俱有高名,好共核論鄉黨人物,每月輒更其品題」。許劭最出名的品鑒之語當屬評價曹操。史載:曹操年輕時行狀不端,因此軟磨硬纏想讓許劭給他評價一下,「常卑辭厚禮,求為己目」。可是許劭看不起他的為人,堅決不給評價,「劭鄙其人而不肯對」。曹操於是耍出自己的流氓脾氣,找機會劫持了許劭,並且以許的安全相威脅,「操乃伺隙脅劭」。許劭沒辦法,根據曹操宦官集團、寒門子弟的出身,以及「少(年少)機警,有權數,而任俠放蕩,不治行業」的日常言行,給曹操下了個「清平之奸賊,亂世之英雄」的評語。而曹操得此一語,「由是知名」。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值得指出的是,這些品鑒大師一開始本身並無官職,即使身有官職,他們對士人的評語也只是個人意見,並非官方言論。他們對士人們的評語最終只是政府對該士人的參考而非定論。可是到了魏晉時期,這些品鑒大師就都成了官方人士,他們的品鑒意見就成了官方意見。可以說,政府把這項工作收歸官有,徹底制度化了。這就是我們要說的「九品中正制」。

「建安之時,天下興兵,衣冠士族,播遷故土,欲證源流,遽難委悉」。就是說,東漢末年由於戰亂頻仍,士人們遍布天下,各方割據政權在用人時沒法按照鄉里評價這一標準來選用官員,只好由官方專門設立一個評議機構。評議權威由官方任命,然後將士人們分為一到九品不同等級,政府依據這些等級按規定給官。這就是魏文帝曹丕創立的「九品中正制」,中正指那些評議權威。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為了保證「九品中正制」的徹底貫徹執行,中央政府給予了中正們極大的許可權,他們可以「取州里清議,咸所歸服,將以鎮異同,一言議」。而且為了提高中正權威,還禁止自覺評品不公者訴訟冤屈。

另外,中正還分大中正和小中正。州設「都大中正」,郡設「中正」,為了區別大中正,也稱小中正。換言之,大中正為小中正的上級部門,條屬管理,不歸地方政府管轄。先由郡中正「評次人才之高下,各為輩目」,然後上報州都中正「總其議」。理論上而言,大中正對小中正報上來的人員信息有督查核實之權責,會不定時派員下去明察暗訪該名單的真實性,防止郡里舞弊徇私之風,杜絕「冤屈訴訟」之事發生。但是在實際操作中並不可行,因為信息渠道單一,也沒有那麼多人手,下去巡察會流於形式,而且會做很多無用功。換言之,一般而言大中正對各地小中正報上來的人員信息是認可的,沒有特殊情況是不會反對的。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東晉時大小中正皆為中央直接任命,由現任官員兼任,而且必須是中央政府官員。因為這樣政府才易於控制,而且也易於吏部聯繫,「州郡縣俱置大小中正,各以本處人任。諸府公卿及台省郎吏有德充才盛者為之」。小中正一般由大中正舉薦,大小中正的屬員稱為「訪問」。

理論上,所有官員的任用提拔,必須要經過中正審查這一道手續。「若吏部選用,必下中正」。就是說,中正負責給相關人事組織部門提供備選幹部的檔案資料。「訪問」的任務很明顯,就是到備選士人所在的基層去走訪查問,看看他的家世背景,是否孝廉,名聲是否符合他的德行之類。這些第一手資料將被匯總上報,供中正給該士人作出「品題」。而中正一般給吏部提供三項資料:家世、狀、品。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家世也稱「薄閥」,全稱「薄錄閥閱」,也就是該士人的家世檔案,尤其對門族何處和父祖二代官職要具體掌握。「征其人居,及父祖官名」。

狀即行狀,即該士人的日常行為表現。先由訪問到鄉里明察暗訪,將該士人的行狀具體上報,然後由中正對該行狀下個言簡意賅的概括式評語。少則兩三字,多則十幾字不等。如「德優能少」、「能清言明,理文義可觀」等等。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品即定品。也就是根據該士人的家世和行狀從一品到九品之間定一個品級。中正品第人物每隔三年調整一次。最上品為一品,可是一品只在理論上存在,徒有其名而已,無人可以得到,因此實際上二品為最高。理論上一到三品為上品,三品以下皆為卑品。實際上三品已經不受尊重,只有二品才是上品。「凡厥衣冠莫非二品,自此以還,遂成卑庶」。一般而言,大中正皆由二品官員擔任。二品官員之卓著出眾者稱為「灼然二品」或者「二品之精」等等,但是不升一品。

九品中正制:古代選拔人才不考試,但想出人頭地比考試還難!

中正品第用黃紙寫定,藏於司徒府,以備選用舉人時候參考。如果該士人的品第發生變化,中正就要及時通知司徒府修正黃紙。如果司徒府覺得中正定品不當,也可以要求該中正重新定品。但是中正的責任很小,幾乎沒有。「以一國之重,無賞罰之防」。如果該士人被司徒府任用提拔,那麼即使他的行為與品狀不否,中正也不負任何失職責任。

值得注意的是,中正所定的品級並非官品,吏部在用人時,原則上以低於鄉品四等的官品起任。例如鄉品二品的人從六品官起家。

本文經指文烽火工作室授權發布。主編原廓,作者范永青。任何媒體或者公眾號未經書面授權不得轉載。

獲取更多冷兵器知識內容請關注微信公眾號:lbqyjs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冷兵器研究所 的精彩文章:

唐刀其實從未消失?揭秘「唐刀」的傳承之路與諸多誤解
從華而不實的大鎧到能防火繩槍的南蠻鎧:日本戰國時代鎧甲發展
大馬士革鋼打造、象牙珠玉裝飾的阿富汗單刃匕首
若論歷史上女子風雲榜排行,除了武則天就是她了!
唐代藩鎮軍閥田承嗣兵權在握卻不敢造次,只因懼怕一小小侍女?

TAG:冷兵器研究所 |

您可能感興趣

古代科舉考試,為何中探花的人比中狀元還高興?說來你可能都不信
明年考試運不錯,適合參加考試競選的生肖!
這是明清科舉考試的第一關,考秀才,這樣的考試流程能難住不少人
藝考考生吐槽考試,和我們想的不一樣,這條路還有誰去走
一次難忘的考試
如何考出好成績?考試,即人生
適合學生黨好寫不貴的「考試筆」,今年考試滿分就靠它了!
考試中可能出現的歷史聖人
為了通過考試,古人竟想出了這樣的作弊手段?
中國古代最後一場科舉考試,兩道題難倒眾考生,至今無人完美答出
只為考試,不妥
世界上最「難考」的四大考試,最難的在中國,一大批牛人都考不過
一場考試的變遷:如何選拔法律人
上課背的VS考試寫的,看備考狀態就知道,你果然是最差的一屆!
上戲藝考主考官:「看透」考生不容易,我們也在「考試」
留學考試中最難的AP也能夠變得不那麼難!
古代想出家並不容易:不僅要通過考試,而且還有3種限制
揚中樹人2+4考試落幕!難度堪稱變態?考試內容讓人意想不到!
古代「考霸」煉成記,科舉考試的困難程度讓你難以想像!
手相上,哪些人考試運佳,經常逢考必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