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小楷書法的創作技巧(一)

小楷書法的創作技巧(一)

概述

小楷(xiaokai),顧名思義,是楷書之小者,創始於三國魏時的鐘繇,他原是位隸書最傑出的權威大家,所作楷書的筆意,亦脫胎於漢隸,筆勢恍如飛鴻戲海,極生動之致。惟結體寬扁,橫畫長而直畫短,仍存隸分的遺意,然已備盡楷法,實為正書之祖。到了東晉王羲之,將小楷書法更加以悉心鑽研,使之達到了盡善盡美的境界,亦奠立了中國小楷書法優美的欣賞標準。

要寫好小楷,並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歐陽修《跋茶錄》中說:「善為書者,以真楷為難,而真楷以小楷為難。」其實,小楷之難,並不在於字小和用筆的精細,也不在於法度和至到的功力,真正的難是難在它高雅而清新的氣息。

近人學書,都很重視創新二字,那麼如何去創,何以不新?這裡就涉及到眼和手兩個方面:眼即審美觀念,手好創作技巧。近讀寥燕《二十七松堂集》,他說:「余笑為吾輩作人,須高踞三十三天之上,下視渺渺塵寰,然後人品始高,又須游遍十八層地獄,苦盡甘來,然後膽識始定。」此論亦點頭以盪人心魄,發人深思,令人拍案叫絕。作書亦何嘗不是如此,凡欲以書成功者,必不甘心寄人籬下,討人生活,而能踞高臨下,縱橫博覽,雄視古今,從別人想不到處著眼想,從別人做不到處用力,方能與古人爭一席之地。及其立意既定,又須腳踏實地,從十八層地獄處開始,慘淡經營一番,一步步做去,待功到之時,自能絕跡飛空,不落古人窠臼。

任何藝術並無新舊之別,只有高低深淺雅俗之分,亦即技巧的高低,功力的深淺和格調的雅俗,書法藝術的美並不絕定於它的外在形式,在很大的程度上取決於它的內涵實質,創新絕不是單純片面地去追求形式上的變異,若徒以為只要與眾不同就是新,採用大膽變形,極力誇張的手法來表現自我,於是扮鬼臉,裝怪腔,嘴牙咧嘴,詭形奇狀,矯揉造作之態充斥於書壇,豈不令人齒寒心冷!這種創作其形其貌固然與眾不同,但即忽視了藝術最根本的要素,即真和美,他們脫離了藝術內部的客觀規律,去追求所謂的拙丑真率,他們失去了藝術的情理,去追求所謂的個性解放,他們試圖打破傳統的桎梏,去追求所謂的風格獨創,因奇求奇,奇未必能得,反而強弄出許多醜態來,這種舍本圖末的創作態度和方法是很膚淺的、很單薄的。

書法藝術地真正價值就在於藉助於外在的形式,顯示出一種內在的個性,情感,生氣,風骨和精神。親朋固然離不開具體的,可感的,形式上的變異,但這種變異必須是一種極微妙而合乎情理的形變,如人之五官,雖差之毫厘,而面目各異,人之個性,雖相去不遠,而神情迥別,特別是小楷,這種變異尤是微乎其微。試問千餘年來,人還是人,其骨、其筋、其血、其肉未嘗變也,對人體的審美,要求骨肉相稱,神形兼備,五官端勻,肢體協調未嘗變也,古之美女,如西施、王嬙、太真、飛燕,雖肥瘦長短,各不相同,如冠之以時裝,乃不失其美,只是時代風貌不同而已。昔之大家,如逸少,清臣,東坡,玄宰,雖風神面目意態迥別,各參之以學力,乃不失其真,只是藝術個性不同而已,因此從某種意義上來說,骨力,氣脈,意蘊和神情是書法藝術本質上的要素,而面目只是表象上的一種流露,故凡有志於創新者,決不刻意地去追求形式上的新巧,而能還淳返樸,平其爭競躁戾之氣,深自韜晦,息其急功近利之風,腳踏實地,求其本質,先講筆法,次追筆勢,理法圓熟,然後伸之以變化,鼓之以奇崛,融之以性情,出之以自然,則不求新而自新,此方為圖本之計。

談談創作的功利問題

書法藝術的創作,既是一個極其嚴肅,刻苦,千錘百鍊的過程,又是一種消遣,一種遊戲,不處較個人利害得失的活動。

書法藝術和其它藝術一樣,有著它內部自身的客觀規律,來不得半點虛偽,著不得絲毫的投機,古代許多書家,其在資學力不可謂不深,其道德文章不可謂不高,其胸襟識見不可謂不博,然而他們並不因此恃才睥睨,放浪恣肆,高自期許,目空一切,相反,他從總體上都能於超逸之中下實際功夫,苦殫學力,極慮專精,砥礪濯磨,篤志不分,此此他們的作品經過一番剖洗熬煉,自然精光透露,從而過到一種爐火純青的境地,正如王宗炎在《論書法》中所說的:「古人作書,以通身精神赴之,故能名家,後人視為小學,不專不精,無怪其鹵莽而滅裂也。」

前人刻苦志學的故事是不勝枚舉的,如文徵明是明代著名的書家,他的小楷所以能風靡當時,傳美於後,與他刻苦用功是分不開的,據《文嘉行略》中謂:「征明少拙於書,初模宋元,繼悉棄去,專師晉唐,自課日臨寫千文十本,清晨籠首,書一本畢,然後下樓,盥洗見客。「因此,他的小楷愈老愈精神,而以功力見勝,相傳億寫字極其認真,即使是信札簡帖,亦從不苟且,稍不得意,便棄去重作,此即董其昌所提倡的寫字時須用敬也,這是創作的一種嚴肅態度,周星蓮《臨池管見》謂:「字學以用敬為第一義,凡遇筆硯輒起矜莊,則精神自然振作,落筆便有主宰,何患書道不成,泛泛塗抹,無有是處。」特別是書寫小楷,最要在用筆的精到一下功夫,若率意信筆,先不求工,則勢必不工。又如清代的何紹基,他的小楷用筆內擫,點畫凝練,相傳他作小楷時,回腕懸臂,故筆力充沛,其臨摹之勤,可謂清代第一。據《清稗類鈔》記載,他學顏楷時,懸腕人藏鋒書,日課五百字,大如碗,橫及篆隸,晚更好率更書,當他獲得顏真卿《小字麻姑仙壇記》時,喜不自勝,一跋再跋,朝夕觀摹,以為至樂,據楊守敬記載說子貞隸書學張遷,幾逾百本,論者知子貞之書,純以天分為事,不知其勤筆有如此也。又據向燊說:「每碑臨摹至百通或數十通,雖舟車旅舍,未嘗偶間,至老尤勤。」可知翰墨之道,大非細事,幾各位字累功,切磋琢磨,精益求精,方能有成,不經一番寒徹骨,那得梅花撲鼻香,正如宋曹《書法約言》所說:「:故志學之士,必須到愁慘 處方能心悟腕從,言忘意得,功效兼優,性情歸一,而後成書。」其中是有甘苦的。

書法藝術的創作又是一種消遣,是一種超然名利之外,不計較利害得失的藝術活動。從現實的角度來看,當今愛好寫字的人可以說是成千上萬,但不一定人人都成為書家,即使偶然成家後,但不一定人人都經得起歷史的考驗,如果一個人尚未能從古人的甘苦中嘗到一點滋味,便欲急於邀名,尚未從前人的和墨中獲得一點經驗,便欲急於求利,或四齣張羅,奔走於權勢之門,或與世迎合,投時俗之所好,或揚己抑人,沽一時之虛名,或隨俗流轉,無一祚之主見,應酬交酢,送迎往來,榮辱得失,無有休止,這樣他就會在一連串無窮無盡的痛苦之中,汩沒自己獨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就勢必不能體味到創作中產生的審美愉悅。

當然我們並不否認藝術具有一定的功利性,《墨子》謂:「食必常飽而後求美,衣必常暖而後求麗。」書畫藝術是精神的產物,但這必須建立在一定的物質在礎之上,歷代書畫家大都不拒絕潤筆之資和物質報酬,當一個窘窮潦倒的藝術家,他的作品被人賞識而獲得稿酬時,其內心是激動的,這種物質上的功利刺激往往可發變成一種精神上的動力,以書養書,以畫養畫成為現代許多書畫家進行藝術再創作的必要手段。遺憾的是凡有志於翰墨者,大器晚成者居多,當其奮發用功之日,正是其囊中羞澀之時,於是乎節衣縮食,津津樂此而不知老之將至,及其積數十年寒窗之苦,一旦名利已得,而人書俱老,真氣已耗,豈不痛哉!所以學書者,名利之心固不可無,亦不可過,只是要看得淡一些罷了。

藝術的真正功利應該是精神的,蘇子美嘗言:「明窗淨几,筆墨紙硯,皆極精良,亦自是人生之一樂耳。」一個人在空閑之時,或工作疲勞之餘,靜下心來,寫幾行字,實在是一件很愉快的事,字書可以陶養性情,可以接迎靜氣,可以破去寂寞,可以解脫煩悶,可以消除疲勞,亦可以恢擴才情和醞釀學問,正如周星蓮《臨池管見》中所說的:「作書有養氣,亦能助氣,靜坐和楷小數十字或數百字,便覺矜躁俱平。」歷代有許多書畫家多長壽,就是因為他們在書齋之中,有煙雲供養,有翰墨寄情,眼前有無限生機,筆下有無窮受用,此所以使中國古代文人雅士,騷人墨客,沉酣此道,如痴如狂,雖終老而不以為厭的真正原因,書法藝術只有保持著消遣,遊戲的精神 時,才能避免單純商業化的庸俗傾向。

從書法藝術的創作心理上來看,真正成功之極的創作亦應當保持著一種遊戲的精神,就像一個優秀的雜技演員在表演高難度的動作時,表現出一生中輕鬆自如的態度一樣,因此,當一個書家獲得真下的創低矮自由時,他完全驅散了拘謹的心理,擺脫了法度的束縛,因物付物,純任自然,於不經意處,隨勢生髮,錄機妙緒,應腕而來,心花怒放,筆態橫生,如郢匠之使斧,有運斤成風之趣,似庖丁之解牛,兼迎刃而解之妙,這是一種從必然到自由,由有意到無意的從心所欲的境界,他表現得是如此的揮灑自如,如此的得心應手,它無意於工,而筆筆皆工,無意於法,而處處皆法,藝術創作,只有保持這種遊戲的精神時,才能創造出真善美的作品。

由以上可見,書法藝術既是一種嚴肅的合規律的創作活動,又是一種瀟洒的最抒情的自由活動,其中有難言的苦楚,亦有無窮的樂趣,況當今學書者,有塵囂之喧雜,又有交際之縈心,或分事冗忙,有案牘之勞形,或家務煩多,有難喻之隱衷,故學收者每多浮躁之心,字習小楷最要緊的是一個靜字,要致虛極以守靜篤,能甘淡泊以叩寂寞,自然能出風入雅,見微知著,若其人能於忙中偷閑,鬧中取靜,便是做學問的真功實功夫,能於喧嘩場中,守神定志,便是搞藝術的真實本領,此司空圖所謂:素處以默,妙機其微是也。

學習小楷要矢志專一

歷史上沒有一個十全十美的理想書家,也沒有一個兼備眾體的全能書家,他總是突出在某一個方面,或篆隸,或行草,以篆隸為當家者必兼攻篆刻,以行草為當家者必善擅楷法,楷書作為諸體的基礎,既有它的依附性,又有它的獨立性,凡楷法精能者,其行草亦必可觀,故學書務以沉著為本,要矢志專一,從當今書壇的現狀來看,十之八九都是業餘之暇,潛心書道的,因此無論在時間,精力和財力上很難與古人匹敵,這是今人學書的短處,如全面鋪開,兼攻眾體,拉長戰線,終將一事無成,所謂以己之短,攻人之長,其勢必敗。故凡有志於書者,當擇定一家,以此為看家本領,然後可以旁通各體,從中汲取營養,細水長流,堅持數十年如一日,從一點突破,則或可於書林中獨樹一幟,唐太宗《筆法記》中說:「書學小道 ,初非急務,時或留心,猶勝棄日,凡諸藝業,未有學而不得也,病在心務懈怠,不能專精耳。「小楷以法度見勝,以功力見長,學書者務必以此為根基,心無塵翳,留心此道,奮苦數十提,自能積學而成,歷史上許多以行草見長的書家,其小楷都寫得很好,只有矢志專一,才能精益求精。

學習小楷當人大字入手

初學小楷,最好能從大字入手,其原因有三,一是小字與大楷雖形體有巨細之別,但基本筆法不一致的,初臨大字,可發比較清晰分明地表現出用筆的許多微妙手法,(如發筆,調鋒,收筆,轉換,過渡等),只有將這些微妙的用筆主法一一運用純熟,書寫小楷方不致失誤,二是學習大楷,可以鍛煉筆力,使初學者比較容易控制和駕馭一枝筆的能力,若和力不能沉勁便從小楷入手,則易犯浮薄輕佻之弊,故蔣和《書法正宗》中說:「初學先宜大字,勿遽作小楷,從小楷入手者,以後作書皆無骨力,蓋小楷之妙,筆筆要有意有力,一時豈能遽到,故宜先從徑寸以外之字儘力送足,使筆筆比有準繩,乃可以次收小。」松年《頤園論畫》亦謂:「書家入手,先作精楷大字,以充腕力,然後典型示範作小楷,楷書既工,漸漸作行楷,由行楷而漸漸作草書,日久熟練,由書大草,要知古人作草書,亦當筆筆送到,以緩為佳,信筆胡塗,油滑甜熟,則為字病。」可知學書之法,最不可邋等,亦當以沉著為本,循序而進,三是初學大楷,比較容易把握住字形的勻稱結構,使其下筆有準繩,結字有法度,起訖分明,向背有情,然後寫小楷,方有規矩,蔣衡《拙存堂題跋 樂毅論》中說:「學書必從大楷始,如以千鈞之力運用針芥,共變化輕靈,自然得心應手。」

學習大楷,最好從唐碑入手,唐人楷書,無論其筆法,體勢都已過到了一種成熟的境地,出規入矩,皆極森嚴,為法勝之書,故特別適宜於褲子學者入手,且唐人楷書,最重骨力,亦最端勻,只有在這基礎上,方可上窺魏晉人的小楷,王虛舟《論書剩語》中認為:「唐人各自立家,皆欲打破右軍鐵圍,然規矩方整,轉不能變,此有心無心之別也,然欲自然,先須有意,始於方整,終於變化,積習久之,自有會通處,故求魏晉之變化,正須從唐始。」確這心得之言。至於六朝碑版,因其剛從隸書演而來,風格各異,真可謂一碑有一碑之面目,但究竟是一種處於蛻變階段的楷書,法長尚未十分完備,故宜在唐楷的基礎上,繼臨北碑。且六朝碑版去魏晉不遠,其筆法體勢亦有互通之處,足資初學者借鑒,只有將唐要寫到極剛健處,然後歸到魏晉人小楷,則神韻中自具骨氣。

初學唐楷,先求其骨力,當以歐陽詢,虞世南兩家為尚,歐楷骨力外拓,虞楷骨力內含,外拓者雄強,內停職者渾勁,骨力充羨,次乃可求筆勢,當以褚遂良要法為尚,褚楷筆意流動,瀟洒活潑,可以彌補歐楷過於嚴謹刻厲的習氣,喜樸質渾厚一路的可以學顏真卿的楷書,顏楷豐腴雄偉,畫平豎直,體勢端莊,有一種古拙之氣,與鍾繇的小楷比較接近,至於柳公權的楷書雖以骨力見勝,清剛之氣,躍然紙上,但究竟面目太完備,反不如質勝之書,故一般書家都不喜寫柳字。

小字與大楷,又可以相互取法,有相輔相成,相得益彰之妙,書寫大字,要鋒勢具備,一如小字之詳細曲折,書寫小字,要雍容寬綽,一如大字之體格氣勢,正如葉恭綽在《遐庵談藝錄》中所說的:「務使大字如細字之精練,細字如大字之磅礴,大字縮小,固有氣勢,小字放大,亦有氣勢。「小楷發形小,雖毫髮之細,亦須法度具備,點畫精到,共勢當如獅子搏兔,其筆力當如香象渡河,然後氣足神完。陸遊在《論學二王書》中盛讚王羲之的小楷,他說:「《樂毅論》縱橫馳騁,不似小字,《瘞鶴銘》法度森嚴,不似大字,所以不可仰望也。」包世臣《安吳論書》亦謂:「小字如大字,此言用法之行,取勢之遠耳。」他也盛讚王羲之的《黃庭經》曠盪處直任萬馬奔騰,而藩籬完固,有率然之勢。小楷要寫得鬆動,但鬆動不是渙散,大字要寫得茂密,但茂密不是拘緊,其中就貫穿著一個氣字,氣松形密,是小楷的特點。

小楷與大字,雖然可以相互取法,但小楷決不是大字的縮小,它有著自身的結構特徵,小字貴於開闊,舒展,寬綽,明整,清腴;而大字貴於結密,緊湊,雍容,凝重,渾厚。蘇東坡說:「凡世之所貴,必貴其難,真書難於飄揚,草書難於嚴重,大字難於結密而無間,小字難於寬綽而有餘。」他的最後一句話最鮮明地概括了小楷的結構特徵,是值得我們回味的。

文章源自網路,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清正堂

海南·屯昌

書法學習微信平台

傳播書法學習知識

歡迎轉載

有任何意見、可以和我們交流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公眾號 的精彩文章:

第二周第三天-手臂
楊修之死大揭秘
晨晨4歲2個月英文書單
話別說滿,謊別撒多
老虎紋身氣質主播,室外與粉絲們互動條天,自帶小蝴蝶

TAG:公眾號 |

您可能感興趣

書法作品欣賞(一)
書法技巧大全(珍藏)
書法家張一仁筆談書法學習和創作的「書外功夫」
沃興華:《書法創作論》(內容摘要)
寫字、書法、書法藝術
曹全碑隸書書法創作
周俊傑:書法創作摭談
中國書法書體的奇葩——角書(創造過程:五、技巧,傅氏三角書寫精要)
楊濤書法藝術的傳統與創新
「謝稚柳書法藝術獎」獲獎作者之一楊耀揚:楷書興則書法興!
美術?書法——杜江的書法作品和徐立業的繪畫作品 沉雄渾厚!
藝拍|廖偉夫書法作品專場
南京大學藝術碩士王衛軍的書法創作理念:美是唯一的價值標準!
商燕虹書法作品欣賞——楷、行、草作品
書法設計與文創
書法創作的9種模板
美術?書法——王壽傳的書法作品和張寶啟的繪畫作品 筆墨精到!
書法的哲理
美術?書法——齊人的書法作品和徐立業的繪畫作品 雄健闊大!
梁思成和林徽因的書法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