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絲線牽動藝術與時裝 「一絲之隔」對話展亮相築中美術館

絲線牽動藝術與時裝 「一絲之隔」對話展亮相築中美術館

「一絲之隔——時裝與藝術對話展」開幕式現場

2017年7月2日,一場時裝與藝術的對話在北京築中美術館悄然上演。「一絲之隔——時裝與藝術對話展」在築中美術館新館舉行了開幕式。本次展覽由築中美術館與時裝藝術國際同盟主辦,中央美術學院時裝藝術中心、中央美術學院藝訊網協辦。展覽由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呂越以及著名當代藝術家章燕紫聯合策劃。

呂越作品《比翼》

章燕紫作品《過量》局部

作為築中美術館著力打造的系列「對話展」首展,本次「一絲之隔——時裝與藝術對話展」在今年5月於太廟舉辦的「絲路雲裳」藝術展的基礎上,邀請了更多國內外藝術家參與,彙集了薄濤、陳琦、陳淑霞、陳曦、鄧玉萍、Francoise Hoffman(法國)、高茜、顧黎明、顧林、姜傑、姜綬祥+孫舒、Jojo Soumo (印度)、Carmen Rion (墨西哥)、勞倫斯.許、Léa Pagès (法國)、李薇、李曉峰、劉進安、劉慶和、劉驤群、羅敏、呂越、Mauro Betti(義大利)、馬可、馬路+楊陽、Hyun Shin Park (韓國)、強勇、邱志傑、Sarah Siewert(德國)、王川、王冬齡、王華祥、王璜生、王克舉、王雷、王霄、王穎生、王悅、吳華、鄔建安、武藝、徐累、鄢來超、閆洪瑛、閆平、楊宏偉、於凡+鄒盛武、曾鳳飛、展望、張見、張清心、劉陽、張婷婷、張曉剛、張肇達、章燕紫、朱哲琴等國內外60餘組藝術家創作的近百組作品。

時裝藝術誕生於五十多年前的美國,被稱為可穿的藝術。作為藝術界的一個分支,時裝藝術一直以來對服裝設計影響重大,雖然起源與藝術界,但也常常被誤讀和混淆為單純的服裝設計。本次展覽重點從藝術本體的角度,摒棄傳統中以服裝是否「能穿」作為判斷作品價值的焦點,引導時裝藝術向藝術的領域靠近,重點探討服裝背後社會、文化、設計、人文等價值思考的轉移。

邱志傑作品《通關》

展覽展廳現場

徐累作品《山海志》

展覽中一部分藝術家或許是第一次以服裝作為媒材進行創作,他們以絲質長袍作為「畫布」或「元素」,運用個人語言和觀念進行創作。這些絲質長袍是參照中國歷代經典服飾,經過提煉和設計抽離出象徵著文化的傳承和融合的意象絲袍創作的中式風格衣袍。藝術家們以此為媒介,通過繪畫、裝置、攝影等多元形式,完成了具有強烈個人觀念與非凡想像力的作品,展示了傳統文化在當代語境下的多種可能性,最終呈現出具有獨特風格的架上、裝置形態的作品;展覽中另一部分參展藝術家則長期與服裝、布料等打交道,他們敢於突破服裝外在設計的邊界,著重思考服裝背後的精神內核。展覽中呈現了他們作品在探索材料更新方面的現狀,這些藝術家們打破了布料局限,做到「軟硬兼施」,更出現了以陶瓷、金屬等硬性材料為主要元素的作品,體現了藝術家對設計立場和設計的社會、文化價值的關注。

鄔建安作品《素錦》

鄔建安是今年亮相威尼斯雙年展中國國家館的四位藝術家之一。此次展覽展出了他的作品《素錦》。他用毛筆蘸墨在絲質衣衫上繪製形狀各異的閉合曲線,隨後沿這墨線中間將線圈剪下,把線圈所在位置打亂,每個線圈則回填至不同的孔洞之中,通過黏貼縫合固定其位置。作品中的錯位就像不能逆轉的人間行為,總是打破自然原本的和諧統一局面,人類正是在試圖回歸和諧的道路上才煥發出無限的生機,作品討論了這種因無中生有而被激發的活力。

王雷作品《文明NO.1》、《文明NO.2》

王雷畢業於中央美術學院實驗藝術系(現實驗藝術學院)。此次他的作品《文·明》展示了充滿創造性的材料運用和表達。遠看似乎兩件普通的毛織長袍旁放置著《英漢辭海》的封皮。這兩件長袍實際上是用這幾本書的書頁製成。作品以明朝皇家服飾的造型為載體,作為材料的紙張代表了紙與文字在人類文明史上的里程碑地位,作品藉此歌頌了明朝海上絲綢之路的偉大。

馬可作品《一件手作棉布衣服=214朵棉桃》

設計師馬可此次帶來了作品《一件手作棉布衣服=214朵棉桃》。作品下方有溫暖的光線向上射出,光源中心的大束棉桃成為了核心。馬可這位素來低調的設計師,因為設計了彭麗媛第一次陪同習近平主席出訪時穿著的服飾而被大眾知曉。《一件手作棉布衣服=214朵棉桃》希望讓人們意識到,我們身上穿的衣服是從大地中來,在土地中生長,與我們生活的土壤深深地連接在一起。馬可通過這樣一個自己或許並不擅長的數字計算,表達著人類生活與世界的無法分割的聯繫,如果沒有這種聯繫,任何生命都無法生存。

勞倫斯.許作品《敦煌》局部

勞倫斯.許作品《敦煌》

說道勞倫斯.許,大多數人的第一印象是與范冰冰一同驚艷戛納紅毯的龍袍裝。作為第一位受法國服裝協會邀請登上了2013年巴黎服裝高級定製周T台的中國設計師從小便對中國傳統文化有著濃厚的興趣。此次帶來的禮服作品《敦煌》正如其名,設計靈感來自於敦煌莫高窟的北魏壁畫,藝術家從壁畫中汲取靈感與設計元素,最終融入到創作中,通過禮服上極具代表性的紋飾與造型,觀眾似乎穿越時代與風沙,服裝似乎訴說著大漠中浪漫而神秘的歷史故事。

張婷婷作品《卷香絲語》

李曉峰作品《蝶夢》《幻變》

李曉峰作品《蝶夢》局部

參展藝術家代表、中央美術學院建築學院教授陳曦認為這樣的創作經歷是讓人興奮而難忘的。「藝術家創作的推進有賴於各種外在條件的刺激。服裝這種媒材給了我不一樣的角度去推進思考與創作。同時織物這種材料與女性本身又有著特別的親和力,當我拿到這個材料時我是情緒飽滿的,甚至是欲罷不能的。很感謝有這樣的機會,在多元開放的狀態下讓藝術家和觀眾一起審視這些作品。」

本次展覽策展人、中央美術學院教授呂越表示:「這次展覽我們將時裝藝術與藝術本身進行了一次有機的聯繫。參展的藝術家,無論曾經是否與服裝有淵源,今天都進行了一種有意義的嘗試,通過這樣一種對話形式的展覽,希望能夠帶給我們更多的思考。」

據悉本次展覽將展出至2017年7月20日,展覽展廳位於北京市海淀區巨山路築中美術館新館。

12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德國發生嚴重車禍 致18死30傷其中2人重傷 已有11具遺體的身份得到確認
古羅馬水泥為何能堅挺千年
中方呼籲中東四國和卡達主動尋求解決外交危機方案
出身延津的明代著名武官
品牌文化展百年璀璨傳奇,唯有蒂芙尼

TAG:中國網 |

您可能感興趣

「藝境·同行」中澳當代藝術展亮相悅美術館
重回絲綢之路的藝術對話,藝博會環球之旅啟程
走在藝術之前的美術館論壇
中荷藝術跨越時空對話互鑒
絢爛時裝大秀展現時尚與藝術魅力
手術中的微雕藝術
玻璃碎渣中的人體,藝術家展現不可思議之美!
我的藝術之路
從美術館到雕塑畫室 與「藝術」之美合張照
在藝術的海洋中,舞蹈被稱為「人類藝術之母」
中俄油畫藝術「爭鳴」文展會 「蒙塵的珍珠」向濰坊展示異域之美
藝術與美食之旅
王麗坤亮相上海當代藝術中心 探索藝術色彩魅力
打亂重塑的時裝瞬間:美女藝術家的精彩時尚插畫作品
「神之格思」藝術展在三遠當代藝術中心開幕
收藏藝術的另一種柔美形式——藝術家的法國絲巾
讓視障人群「觸摸」藝術創作,這家美術館用VR技術實現了
我眼中的藝術
盆景是栽培技術和造型藝術的結晶,是自然美與藝術美的結合
《情迷蕾絲》時尚工藝全球巡迴展,首展上海當代藝術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