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朱熹生平簡介

朱熹生平簡介

朱熹(1130年-1200年),南宋江南東路徽州婺源(今江西上饒市婺源縣)人,生於福建路尤溪縣(今福建三明市尤溪縣)。行五十二,小名沋郎,小字季延,字元晦,一字仲晦,齋號晦庵、考亭,晚稱晦翁,又稱紫陽先生、紫陽夫子、滄州病叟、雲谷老人,謚文,又稱朱文公。南宋理學家,程朱理學集大成者,尊稱朱子。

朱熹是程顥、程頤的三傳弟子李侗的學生,家境窮困,自小聰穎,弱冠及第,中紹興十八年進士,歷高孝光寧四朝。於建陽雲谷結草堂名「晦庵」,在此講學,宋理宗賜名「考亭書院」,故世稱「考亭學派」。

朱熹承北宋周敦頤與二程學說,創立宋代研究哲理的學風,稱為理學。其著作甚多,輯定《大學》、《中庸》、《論語》、《孟子》為四書作為教本,也成為後代科舉應試的科目,在中國,有專家認為他確立了完整的客觀唯心主義體系。

生平事迹

朱熹五歲入小學,十八歲舉建州鄉貢,十九歲登王佐榜進士,紹興十九年十月以煥章閣待制兼侍講,紹興二十年(1149年)春,回鄉省墓,並贖回質田百畝,充作茶院朱氏的祭田,二十二歲授左迪功郎,初任泉州同安縣主簿,為官四十八年中,先後任地方官九年,到朝廷任侍講官四十天,官至直寶文閣待制,封婺源開國男,食邑三百戶,兼秘閣修撰等職。

妣劉氏清四娘崇安五夫里人草堂先生劉勉之先生女,卒於淳熙三年丙申十一月十三日戌時,四年丁酉二月葬於建陽縣唐石里之大林谷。慶元庚申年十一月壬申日再與熹公合葬焉。嘉定元年妻以夫貴,追封為碩人,紹定三年贈徽國夫人。元順帝至正二年改封齊國夫人。

慶元六年庚申(1200年)三月初九午時病逝於建陽考亭之滄州精舍,壽七十一歲。嘉定二年詔賜謚曰「文」(稱文公),累贈太師,追封信國公,後改徽國公,從祀孔子廟。

明朝通稱先儒朱子,崇禎十五年因詔位居七十二子之下,漢唐諸儒之前,特稱大賢朱子,清康熙五十一年詔升大成殿配享位列孔門十哲之次。

學術

朱熹曾在嶽麓書院講學,使書院被譽為「瀟湘洙泗」;他也重建了白鹿洞書院,邀請了呂祖謙、陸九淵等學者講學。朱熹發揚《大學》中的「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思想,成為後世學者必宗的追求。

朱熹所撰的史學著作不多,朱熹及其門人趙師淵編著《資治通鑒綱目》,共59卷。本書不能算是偉大的歷史著作,因為朱熹不過是修訂了司馬光過於主觀的正統觀,加入了濃厚的道德信念和解釋,不承認王莽政權,於三國尊蜀漢為正統。全書以綱目為體,創造了一種新的史書體裁,但是他並沒有做原始材料的收集與裁定,所以連一般歷史家所作的初步工作也沒有。

書法成就

朱熹是南宋著名理學家、思想家和教育家,自幼跟隨父親朱松及武夷三先生劉子翚、劉勉之、胡審習字,嘗學曹孟德書,後攻鍾繇楷書及顏真卿行草,一生臨池不輟,書法造詣精湛,筆墨雄贍,超逸絕倫。自古以來,傳世墨跡,雖是斷簡殘編,都被奉如至寶加以珍藏。又因其思想學說從元代開始已成為中國官方哲學,不但深刻地影響了中國的傳統思想文化,而且還遠播海外,產生巨大的影響。他思想學說的盛名,把其書法藝術的光芒掩卻了。朱熹善行、草,尤善大字,現今傳世作品以行書簡牘為主,大字墨跡很少。

更多歷史,敬請關注王昆明細說歷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王昆明細說歷史 的精彩文章:

高俅生平簡介
王安石生平簡介
司馬光生平簡介
張士誠生平簡介
王夫之生平簡介

TAG:王昆明細說歷史 |

您可能感興趣

李彥弼生平簡介
邱瑞生平簡介
張胄玄生平簡介
李承嗣生平簡介
張亮生平簡介
李世勣生平簡介
楊堅生平簡介
侯希逸生平簡介
李嗣業生平簡介
黃君漢生平簡介
侯益生平簡介
李德誠生平簡介
潘素生平簡介
李克用生平簡介
裴思謙的生平簡介
張定和生平簡介
尉遲敬德生平簡介
李存信生平簡介
何履光生平簡介
米志誠生平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