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待人處事之道

待人處事之道

「靠賴智慧而生活」

GR環球傳播

文 肖蘭

了解了自己,才談得上自我接納;了解了他人,才能建立合宜的關係;了解了世界,才能以平和心面對現實。

今天,我們要透過箴言來學習怎樣合宜的看待自己,怎樣合宜的看待別人。也就是怎樣處己處人。

我們今天要讀的經文是箴言14章1~35節。

從這段經文里,我們似乎很難找到清晰的結構和中心主題,但是這段經文仍然充滿了寶貴的教訓。這裡我們就選取其中的四節經文來做思考。這四節經文都是關乎我們個人的自我修養的。

首先,我們要學習積極地看待事物。

第四節經文說"家裡無牛,槽頭乾淨,土產加多,乃憑牛力。"槽頭就是喂牛的器皿,牛棚里沒有牛就用不著清洗槽頭,這是多省事呢?但這也意味著家中缺少了牛的勞動力,地里的收成就一定會受影響。有利就有弊,有得就有失。這些經文令我們想到老人家常說的一句話,沒飯吃就不用洗碗,要洗碗就表示有飯吃。是的,某頓飯要洗很多的碗,就表示這頓飯有很多菜。

凡事都有兩面。我們如果只看消極的一面,就往往忽略了其積極的一面。從消極的角度說,每樣事物都帶給我們一定的煩惱。結婚有結婚的煩惱,單身的也有單身的煩惱;有孩子的有有孩子的煩惱,沒有孩子的也有沒有孩子的煩惱。

同樣一間教會人數增多,就有增長所帶來的煩惱和壓力。地方不足,人手不足,關懷與栽培工作跟不上。但如果教會沒有這些麻煩,恐怕同時也意味著教會沒有增長。親愛的弟兄姐妹,你寧願教會有增長而煩惱,還是沒有增長而不用煩惱呢?當我們什麼煩惱也沒有的時候,也許我們已經失去生存的意義了。

總的來說,環境好與壞,得與失通常只差一線。讓自己儘力適應環境,這比期望環境遷就我們要容易一些。許多時候,不是現實虧待了我們,而是我們有不切實際的期望,以致忽略了現實本身。從學習接納現實,我們可以轉到學習接納真實的自己。

從今天的經文,我們要學習第二個方面的教導就是誠實的看待自己。

第八節經文說:「通達人的智慧,在乎明白己道,愚昧人的愚妄,乃是詭詐」。

詭詐在新譯本的翻譯中是欺騙自己,也就是自欺。人最大的聰明是有自知之明,最大的愚昧乃是自欺。唯有能自知者才能被人所知,才能期望別人真知道自己。連自己是誰都不清楚,又如何區分哪個才是真我呢?

真相通常都是殘忍的,我們不喜歡面對真相,尤其是自己的真相。每天早上出門前細心打扮,一絲不苟。可是這個美麗的樣子通常維持不久,一出門頭髮就給吹亂了,衣服也沒那麼挺直了。你有沒有見過人對著鏡子笑呢?拍婚紗照就更是有趣。做太太的常常覺得這張拍的不好看,那張不像她,甚至要求全部重拍。但丈夫陪太太選照片,卻覺得張張都像太太本人,並沒有什麼分別。

是的,我們自己會介意那些細微的差異,但身旁的人其實根本不介意,根本沒發現呢!所以其實我們不接納自己的真相,過於別人不接納我們的真相。要是我們不滿意自己的近況,自我欺騙是沒有意思的。唯一的出路是尋求切實的改變,在能力範圍內讓自己變得好一點兒。

先天不足就後天補救。記得曾聽過這樣一句話:美麗的年輕人是天賦,美麗的老年人是修養與藝術的結晶。也有句英文這樣說:做一個更好的人,確保在遇見新朋友之前知道自己是誰,才能期望那個人知道你是誰。

當然,明白己道也包括了明白自己的強項。有個小故事這樣說:一隻小狗為他的前景感到彷徨,跟媽媽說:「我發現自己身無長技,不知有什麼可做?」媽媽問:「那你的其他同學情況又如何呢」?小狗說:「他們就不同了,蜜蜂做了空姐,蜘蛛做網路工程,百靈鳥做歌星,馬做司機拉車,他們都做了最擅長的工作」。媽媽說:「確實你不能飛,也不會結網,但你可以做忠誠的狗,你可以成為主人的好朋友。你也只能做一隻狗」。

對,我們只能做回自己,天生我才必有用。神既然在永恆里揀選了我們,我們就不可能是一無是處!我們總能在自己身上發現神的旨意,適應環境,明白己道。

在談了積極看待事物,誠實看待自己之後,接下來我們要學習第三個方面的教訓——平衡關係中的付出和接受。

第十節經文說「心中的苦楚,自己知道;心裡的喜樂,外人無干」。

人與人之間的分享和支援能力有限,沒有人真的能完全明白另一個人。我們可以學習增進自己的聆聽能力和同理心,這有助於提高互相溝通的素質。但即便如此,我們仍然無法真的進入另一個人的內心世界。有一位牧師說,他不久前去探望教會中一位患了末期癌症的弟兄。這位弟兄的癌細胞已經擴散到了肺部和肋骨,沒有什麼希望了。這位弟兄知道自己病情的真相,已經拒絕醫生給他做徒勞無功的化療。這也意味著無事可為,只是等待時間了。牧師問他此時的感受,這位弟兄說好像是給人打了一記重拳,打在地上,幾經艱苦的爬起來,又再立即被人重打一拳,再次倒地。不過,他的信心還是很好,他不斷的對牧師說,他知道自己一生是為主而活的。牧師和同去探訪的人都鼓勵他安慰他,但大家也都知道,他的病還是只能由他自己獨自面對。死亡的威脅也是只能由他獨自承受,旁人是怎麼也幫不上忙的。

我們這樣說並不表示人與人之間不要溝通,我們這樣說只是要提醒自己,對事物當有一個客觀的認識。在現實世界裡,我們無法強求完美,很多時候妥協是不可避免的。接納人與人之間在溝通上的限制,才會使我們不致有過高,甚至不切實際的期望,可以恰如其分的處應人際關係。比如我們知道,我們的配偶或朋友在工作上有沉重的壓力,就不要將過分難擔的擔子加給他們,以免他們承受不了。若是我們的同事跟我們有上司下屬的關係,又或者牽涉到個人與部門的利益,那麼對方在做某個公事的決定時,必然不會從我們的觀點或角度來考慮。他們有自己的想法,那是很自然的。而大家彼此之間有不同的觀點也是很合理的。又比如,如果我們已經是年老的長期病患,我們最好不要期望兒孫每天放工後都來醫院探望。兒孫們總有自己的世界,他們不是為我們而活的。見面的時候不要總是呻吟抱怨,多說一些彼此開心的話。何必令人人心情沉重呢?我們對人不要有錯誤的期望,就不至失望。的確,人如果總是在別人面前訴苦,不斷埋怨別人不了解自己,期望整個世界都以自己為中心,這樣的人是不會有好朋友的。

這個規律也適用於教會。當然教會是講愛心的,我們期望牧者和信徒比社會上一般人有更大的愛心,可以包容和接納別人的性格缺點,可以更關心別人的感受和需要。聖經也教導我們,個人重擔要互相分擔。但是人總是人,特別是現代人,生活壓力有時實在沉重,除非是出於職業上的需要,否則不可能永遠是單向的付出與接受。我們不能總批評別人沒有愛心,不照顧我們,卻不檢討期望別人長期照顧的想法本身是否缺乏愛心。是的,在抱怨教會缺乏愛心的同時,我們也得檢討自己是否同樣缺乏愛心。

從今天的經文我們要學習的第四點,是以謙虛謹慎的態度對待成敗。

第十三節經文說"人在喜笑中,心也憂愁,快樂至極,就生愁苦。"

這句話讓我們想到我們中國人常說的福兮禍所倚,物極必反,否極泰來這些話。確實,居安思危是今天我們必須有的人生態度。這個世界是不穩定的,每樣事情都變得太快,沒有任何東西是可以言之久遠的。今天擁有的,明天就可能失去。所以在豐富的日子,就得為將來或許會出現的匱乏歲月作準備,常持溫柔謙虛謹慎的心,不要生活豪奢,不要態度囂張,要壓縮自己的慾望和期望,不要將生活水平提的太高,保持可以從台階上退下來的餘地,為自己多留後路。

平時我們可以盡量培養一些不需要高消費的愛好和興趣,比如閱讀,盆栽,做運動等。此外,我們還要學習尊重別人,維持親密的家人關係,參與服侍別人的工作,這些都是很好的。

如果我們已經做到了上述的要求而想要更進一步,那就讓我們學習敬畏神吧!學習尊敬身旁那些生活條件不如我們的人,努力跟他們分享我們所有的,同時懷著感謝的心去生活。

前面提到學習適應現實,不過我們也不要被現實纏住。我們的性格,待人處事的態度,都不要受現實過多的影響。信仰是最能幫助我們擺脫現實纏繞的。

1993年的諾貝爾文學獎,是由美國黑人女作家托尼莫里森奪得的。這位女作家年輕的時候家裡非常貧窮。12歲開始,每天放學後她都要到一個有錢人家裡做幾個小時的散工,十分辛苦。一天,她因工作的事向父親沃福德發牢騷,她的爸爸聽後說:「記住那是別人的家,你不在那裡生活,這裡才是你的家。你只管去做事,然後把錢帶回家就行了。」莫里森從父親這番話中領悟出人生四個經驗:

第一,在任何環境中都要把工作做好。這不是為了你的老闆,而是為了自己。

第二,把握你自己的工作,而不是被工作所把握。

第三,你真正的生活是與一家人在一起。

第四,你與你所做的事是兩回事,你該是誰就是誰。

這四個經驗,恰好就是我們今天所學的這章經文的四個重點。積極看待事物,誠實看待自己,平衡付出與接受,謙虛謹慎地對待成敗。

歡迎您在下方留言評論

更多相關節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GlobalReachout 的精彩文章:

【同唱一首歌】奇異恩典

TAG:GlobalReachout |

您可能感興趣

情商之為人處事
荷蘭人的處事之道
男人必讀的會處事之道
聰明女人的處事之道!
如何為人處事
高情商男人都知道的9條處事之道
曾國藩人生三戒,盡顯為人處事之道
高情商的女人,深知處事之道
為人處事,三句忠告
如何處事做人
就從待人處事來
大智若愚的人,都懂得這兩條待人處事之道!
為人處事之道,牢記這七個字!
待人如沙,處事若水
讀懂曾國藩的人生六戒,悟透為人處事之道
為人處事之道:高調做事,低調做人
為人、處事、養性之道,道道皆經典!
會處事的女人,懂得善待他人
啥叫為人處事?
我來教你待人處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