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袁世凱已經終身制總統為什麼還要稱帝 為何退位仍不肯交出權力?

袁世凱已經終身制總統為什麼還要稱帝 為何退位仍不肯交出權力?

袁世凱(1859年—1916年),中國近代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軍事家,北洋軍閥領袖。字慰亭(又作慰廷),號容庵、洗心亭主人,漢族,河南項城人,故人稱「袁項城」。

袁世凱早年發跡於朝鮮,歸國後在天津小站訓練新軍。清末新政期間積極推動近代化改革。辛亥革命期間逼清帝溥儀退位,以和平的方式推翻清朝,成為中華民國臨時大總統。1913年鎮壓二次革命,同年當選為首任中華民國大總統,1914年頒布《中華民國約法》,1915年12月宣布自稱皇帝,改國號為中華帝國,建元洪憲,史稱「洪憲帝制」。此舉遭到各方反對,引發護國運動,袁世凱不得不在做了83天皇帝之後宣布取消帝制。1916年6月6日因尿毒症不治而亡,歸葬於河南安陽。

袁世凱的榮辱功過各有評說,有人說他是「獨夫民賊」「竊國大盜」 ,也有人認為他對中國的近代化做出貢獻,是真正的改革家。總之,袁世凱是中國近代史上最具爭議的人物之一。

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義爆發,革命軍佔領武昌,革命軍大獲全勝,革命氣焰鼓舞了眾多觀望者,一時間南方新軍多數倒戈革命,隨即引起了清廷的恐慌。

10月14日,清廷任命袁世凱為湖廣總督,率領北洋軍去鎮壓革命。袁世凱夾在清廷與革命隊伍的中間,打起了如意算盤,企圖利用南北對峙的局面,逐步掌控政權,袁世凱採取的辦法就是權衡兩邊勢力,一方面不讓清廷立刻垮台,另一方面阻礙革命軍勢如破竹的勁頭。袁世凱皆革命形勢的迅猛發展給清廷施壓,就任內閣總理大臣後,進一步抑製革命黨人的力量,11月27日,北洋軍隊攻陷漢城,武昌岌岌可危。袁世凱與英國公使朱爾典密謀後,提議南北雙方停戰議和,逼迫革命黨人向其妥協,同時從經濟上切斷臨時政府的財政來源。在各種力量的壓迫下,革命黨人被迫同意以清帝退位,袁世凱支持共和的條件下,將政權交給袁世凱。

1912年2月12日,清帝溥儀宣布退位,清王朝在袁世凱的步步籌謀之下壽終正寢。第二天,袁世凱發表聲明「贊成共和」,孫中山向臨時參議院辭去臨時大總統職位,15日通過選舉,袁世凱任職臨時大總統。

袁世凱在帝國勢力的支持成功竊取了革命果實,卻未實現當時他對革命黨人的承諾,作為一個假革命分子,大肆暗殺革命者,為其復辟帝制的野心開路。

一般來說,在歷史浩蕩的大勢之下,總會有一些人妄圖逆流而上改變歷史發展的進程,袁世凱就是其中的一員,他的復辟就是這麼一出鬧劇,接下來小編我就簡單的為大家介紹一下袁世凱復辟的一些基本信息。

在1915年的12月12日的時候,袁世凱正式宣布取消共和制,改而實行君主立憲制,而他自己就成為「中華帝國」的第一個皇帝,但是這場鬧劇很快就結束了,在袁世凱宣布稱帝以後,全國上下群情激憤,無數人都紛紛聲討袁世凱,很快雲南等省都相繼宣告獨立,討伐袁世凱,就連袁世凱手下的北洋軍閥都對於袁世凱採取抵制態度。不得已,袁世凱在1916年3月22日就宣布取消帝制,袁世凱只當了83天的皇帝就結束了。

雖然一直以來袁世凱都是一個反面人物,而他復辟稱帝更是受到了無數的抨擊,但是近些年來也有一些人希望能夠為之平反,他們認為袁世凱復辟稱帝只是為了實行君主立憲制,是因為當時政府機關力量分散,政策不能貫徹下去,所以才採取君主立憲的方式幫助國家富強。其實這也有著一定的道理,畢竟民國時期國家有多麼混亂是人盡皆知的,雖說是說著要民主,但是其實老百姓的生活還是糟糕的一塌糊塗,當時社會非常不穩定,地方勢力割據,最關鍵的不是民主這種不切實際的東西,而是一個強力的政權保證國家的穩定,從這一點上來看,袁世凱復闢建立君主立憲制是可行的。

但是袁世凱復辟所要建立的君主立憲制並不是現在那些發達國家的議會制而是以二元製為主,這種制度大大強化君主權利,對於君主權力的制約不夠,而且袁世凱也沒有頒布合適的憲法來「立憲」,所以袁世凱的復辟行為其實根本上還是他的野心造成的,而不是為了國家的安定和一統。

辛亥革命之後,袁世凱被罵「竊取革命果實」,背負了「竊國大盜」的罵名,之後又因簽訂「二十一條」又多了個「賣國賊」的稱號,然而袁世凱執政期間的屈辱外交真的稱得上是外國嗎,背負如此罵名,是不是有點冤。

袁世凱在政治立場上一直與日本交惡,在外交上也一直依賴歐美帝國抵制日本,一戰爆發後,歐美帝國深陷歐洲戰場,無暇顧及亞洲利益,此時正是日本宰割中國的好時機,如此背景下,日本駐華公使公然違背外交慣例,越過外交部直接將「二十一條」密約遞交給袁世凱,此條約大致內容旨在將中國變為日本的附庸國,向完全剝奪中國政府自主管理的實權,並且在遞交時威脅袁世凱,儘快答覆,文件紙張有無畏艦及機關槍的水印,以示威脅,中國政府若不能表示友好證明,則不能保證阻止革命黨人擾亂中國。

撤銷帝制後,袁世凱分別任命段祺瑞、徐世昌為參謀總長、國務卿。兩人加上同樣對帝制持反對態度的副總統黎元洪,聯名致電負責南方護國軍的蔡鍔等人,聲明帝製取消,西南起兵的目的已經達到,希望他們停戰善後。

可是外界輿論並不肯就此放過袁世凱,無論西南獨立各省,還是尚未獨立的省份,都認為他的稱帝之舉有負民國,帝製取消後,連總統也不能當,應該馬上退位。後來南方護國軍甚至提出了更為苛刻,也更令袁世凱無法接受的條件,其中不僅要求將袁世凱逐出國外,還包括了「處決帝制禍首十三人」、「查抄袁氏及帝制禍首十三人的財產」以及「剝奪袁氏子孫三世的公民權」。

負責交涉的徐世昌雖然資格老,地位高,但他對北洋系和南方的反袁運動實際沒有多少影響力,蔡鍔等人提出的要求讓他左右為難,於是申請辭去國務卿。袁世凱知道他無能為力,也不再勉強,轉而決定讓段祺瑞代替徐世昌。

段祺瑞在北洋系中擁有很高威望,同時護國軍方面也把他視為一個當仁不讓的實力派,不敢予以輕視,蔡鍔回雲南之前就曾拜訪段府,由他來與西南交涉是袁世凱不得不做出的選擇。

1916年3月23日,段祺瑞被任命為國務卿兼陸軍總長。按照段祺瑞的想法,他此時的地位和作用就好比是辛亥革命時的袁世凱內閣,一定要有實權,而不是一個橡皮圖章,否則只會一事無成。

袁世凱取消內閣,設置政事堂和國務卿,是把後者作為他的辦事機構以及辦事人員。段祺瑞當然不會滿意,他要求改政事堂為責任內閣制,改國務卿為總理。

袁世凱是個把權力看得很重的人。他生平最恨的就是責任內閣制,知道那樣一來,內閣將掌實權,總統就被架空了。當初宋教仁要搞責任內任制,他知道後每天覺都睡不好,飯也吃不香,直到宋教仁被暗殺才鬆了口氣。

換在其它時候,袁世凱是死也不肯交權的,只是時移勢易,一切都由不得他了。5月8日,袁世凱正式下令取消政事堂,恢復國務院和總理名稱。

段祺瑞組閣後,首先想到的就是起用徐樹錚擔任國務院秘書長。考慮到袁世凱非常不喜歡徐樹錚,兩人還曾因此鬧過幾次不愉快,段祺瑞便請張國淦去向袁世凱進言。

袁世凱聽後果然很不高興,他恨恨地說:「真是笑談,段總理是軍人,徐某亦軍人,以軍人總理而用軍人秘書長,這裡是東洋刀,那裡也是東洋刀,太不像話!」

張國淦受段祺瑞之託,不能不婉言相勸,袁世凱這才讓了一步:「總理若以徐某之才可用,不妨令其為陸軍次長。」

徐樹錚是段祺瑞的「靈魂」,碰誰都可以,就是不能碰他。張國淦向段祺瑞復命,話還沒有說完,段祺瑞便猛地將桌子一拍:「就是不肯答應罷!」

隨後,他又把銜在嘴裡的煙斗使勁甩在桌上,怒氣沖沖地說:「到了今天,還是如此!」對袁世凱的不滿之情溢於言表。

胳膊扭不過大腿,最後徐樹錚只當了國務院的幫辦秘書。除此之外,為進一步加強內閣的權力,段祺瑞要求撤銷大元帥統率辦事處等三大機構,袁世凱非但不肯撤,還讓梁士詒等人暗裡地予以掣肘,段祺瑞得知後自然更為生氣,但一時也無可奈何。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大軍閥孫殿英一個完全業餘盜墓者 其實在他之前已經有人盜慈禧墓
奸雄曹操最大的敗筆終釀大禍 殺害關羽的幕後兇手居然是一謀士
崇禎最大錯誤就是殺了魏忠賢 處死之後為什麼還要秘密收葬遺骸呢
乾隆為什麼一再縱容和珅?大清貪官和珅被抄家時錢放在哪裡?
後世眼中的千古奸臣卻是難得的治國奇才 雖有重金卻餓死在路上

TAG:小郝碎碎念 |

您可能感興趣

乾隆身體無恙又沒被脅迫,為什麼要主動退位?其實大家都被他騙了
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
溥儀退位後為什麼還住紫禁城?袁世凱因何不殺溥儀
玄武門之變,假設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
玄武門之變時,假如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最終李世民會殺他嗎?
乾隆和唐玄宗為何最後要退位,捨棄皇權呢?其實並不簡單
玄武門之變過程中,如果李淵不退位交出權力,李世民會殺他嗎?來看看
已經是太子,將來當皇帝也就穩了,為何李世民一定要逼李淵退位?
乾隆為什麼主動提前退位,他真捨得把權力全交給嘉慶嗎?
乾隆為什麼要退位當太上皇?為什麼退位後還要獨攬大權?
溥儀已退位,沒什麼危害了,為何馮玉祥一定要將他攆出紫禁城
已經是太子,將來當皇帝也就穩了,為何李世民一定要逼李淵退位
查爾斯等待換來結果,他將成攝政王分享權力,但女王為何不退位呢
孫中山為何把總統之位讓給袁世凱?是被逼無奈,還是退位讓賢?
乾隆自願退位成太上皇,嘉慶繼位卻沒有權力,乾隆為了什麼?
袁世凱逼迫溥儀退位,隆裕太后什麼都答應,唯獨此事寧死不從
玄武門之變,如果李淵不願意退位,那麼李世民將會採取什麼行動?
漢獻帝被迫退位,為什麼不去找他的劉皇叔?原因道盡了帝王的無奈
溥儀被袁世凱欺負讓退位時,禁衛軍哪去了?為什麼不來保護?
菲律賓總統要退位?杜特爾特有意縮短總統任期,直言已經「有心無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