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大軍閥孫殿英一個完全業餘盜墓者 其實在他之前已經有人盜慈禧墓

大軍閥孫殿英一個完全業餘盜墓者 其實在他之前已經有人盜慈禧墓

孫殿英(1889年—1947年),歸德府永城(今河南永城馬牧鎮丁辛庄)人。行伍出身,1928年投靠國民黨,任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因在河北馬蘭峪盜掘清東陵而聞名。1930年參加中原大戰反蔣,失敗後為張學良收編。抗戰爆發後,歷任冀察游擊總司令、新五軍軍長,1943年在河南對日作戰時被俘,旋投汪偽任「豫北剿共軍總司令」。抗日戰爭結束後又追隨蔣介石反共,打內戰。1947年在人民解放軍解放河南湯陰的戰役中,這個20多年來一直逍遙法外的盜陵主犯,終於被解放軍生擒,後病逝於戰犯收留所。

「今生不殺此賊,我枉為愛新覺羅子孫」這番話是大清國最後一個皇帝愛新覺羅溥儀跪在東陵門口咬牙切齒說出來的。那麼,究竟發生了什麼讓這位皇帝如此憤怒,他口中的此賊究竟是誰?

光緒三十四年(1908)十月慈禧太后與光緒皇帝陸續離開人世,他們死後都被葬在早就建好的東陵內。

孫殿英(1889年-1947年),乳名金貴,字魁元,河南永城人。自稱明朝內閣大學士孫承宗之後。年少時家庭貧困,其父與旗人鬥毆,因殺人下獄,後死於獄中。七歲入私塾,常與同學鬥毆,與市井遊俠兒為伍,頗有遊俠之氣。後母親帶他回娘家,窮困潦倒,靠乞討度日。不久,孫殿英染上天花,留下滿臉麻坑,被人喚作「孫大麻子」。後因在洛陽被吳佩孚驅逐與丁香玲舊部組成一些非正規軍。1925年春,豫陝甘剿匪副總司令憨玉昆與國民軍胡景翼部爆發大戰,在這場戰役中孫殿英部被憨玉昆收編,編為第五混成旅,孫殿英任旅長,駐防密縣(憨玉昆看不起孫殿英給他的人還不到一百,這個密縣也只是個人數稀少的縣有沒有軍隊都一樣。)不久,憨玉昆戰敗,孫殿英又改投國民三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葉荃部,任旅長,不久升任師長)。

隨後,國民三軍由河南開赴陝西,孫殿英不肯離開自己有影響力的地頭,中途脫離國民三軍率部竄入伏牛山,繼續招收土匪、道徒伙,擴大隊伍。1925年秋,孫殿英率部竄往山東濟寧,投奔張宗昌,被張委為第五師師長,下轄兩個旅共五六千人。被蔣介石任命為第六軍團第十二軍軍長。就這樣,土匪出身的孫殿英,數年之內,四易其主,最終成了「國軍」的一部分。

1928年6月,國民革命軍第二次北伐成功。其時,孫殿英率部駐防在薊縣的馬伸橋,此地離清朝的東陵僅一山之隔。孫殿英借口訓練,盜掘清東陵。他使用了現代軍事用途的炸藥,炸開了慈禧的定東陵、乾隆的裕陵,三天盜得寶物無數,共裝了30車。僅從慈禧陵中盜得的兩個綠皮紅瓤、黑子白絲「翡翠西瓜」,估價在白銀500萬兩。

據已公開的史料,負責慈禧陵墓的是譚溫江師工兵營營長顓孫子瑜,經晚清遺老蘇必脫林指點,找到慈禧陵的地宮入口。炸開通往地宮的金剛牆後,陪葬品被士兵搬取一空。連慈禧的金絲楠木棺槨也未放過,被劈開,棺內珠寶一掃而空。尚未腐爛的屍體被拖出棺外後又把棺槨移開,盜取「風水穴」中的寶物。生前不可一世的慈禧屍首被扔在角落裡,臉朝下趴著,左手扭轉到後背上,頭髮散亂。聽說慈禧身上穿的戴的藏的都是寶,結果上衣被撕開,襪子、繡鞋被脫下。士兵從她口中取寶珠時,一時性急,將她的嘴都撕裂了。

乾隆陵寢更慘,後來重新收斂時發現,帝、後、妃共6具屍體僅一具完整,殘骨混亂一處,無法辨認。可憐的「十全老人」,下頦碎裂為二,髮辮及肋骨等皆被拋置在墓門外。自此孫殿英這個業務盜墓賊就富了起來,得到消息的溥儀等人,來到東陵看到老祖宗的墳都被挖了,又惱又羞,便使得大清皇帝就發出了文章開頭的那句話。

孫殿英盜毀慈禧陵墓的事情,是鐵證如山,躲也躲不掉,辯也辯不了。可除了孫殿英之外,就再也沒有人動過慈禧之墓嗎?答案是否定的。早在孫殿英之前,就有人盯上了慈禧之墓,並且已經動手了。

開頭先簡單介紹一下孫殿英其人以及他盜墓的經過。 孫殿英,又名魁元。在河南那個地界兒,一般人都叫他孫老殿,因其臉上出過天花,因而也有不少人把他叫做孫麻子。這個孫殿英祖籍是河南永城縣孫家莊人。生來也是坎坷萬千,早早的就沒了父親,再加上其母教子無方,平日里都孫殿英也是沒完沒了的溺愛嬌慣,因此,孫殿英本人打小的時候起,就養成調皮搗蛋的性格。

這個在農村長大的孩子,十幾歲左右時,就開始跟著當地的大大小小的流氓地痞之類的閑雜人等鬼混,後來又染上了賭癮,經常出入當地各大小賭館,很快,他就成為了一個遠近聞名的大賭棍。除此之外,他甚至為了賭錢,還去當過鴉片販子、「廟會道」的頭目。由於他在販運毒品時結識了河南陸軍第一混成團團長兼豫西鎮守使丁香玲部的官佐,因而在鎮守使署混得了一個副官職位,不久升為機關槍連連長,居然成了一名軍官。以後利用第二次直奉戰爭期間駐豫西直軍開赴前線之機,率部嘩變,搜羅郟縣、禹縣、臨汝縣等縣土匪和廟會道徒,一時聲勢頗大。1925年春,孫殿英和其他匪首被憨玉春收編,孫任第五混成旅旅長。後又改投國民第三軍副軍長兼第二師師長葉荃部下任旅長,旋復升師長。胡匪出身的山東軍事督辦張宗昌與孫殿英見面後,十分賞識孫,委任孫為第五師師長。在張宗昌的羽翼下,孫殿英部逐漸發展成為一個流寇式的軍事小集團。

孫殿英盜墓的第一個原因就是缺軍餉。1926年春,張宗昌與李景林合向國民軍反攻,孫殿英率部襲擊了國民軍第三軍所屬徐永昌部,為張立下了顯赫戰功,張宗昌即將孫部改編為直魯聯軍第三十五師,後又擴大編製,以孫為軍長。在直魯聯軍節節敗退之際,善於見風使舵的孫殿英更換旗幟,投靠時任國民革命軍第六軍團總指揮的徐源泉,孫任第十二軍軍長,打起青天白日的旗幟。 1928年正是軍閥混戰,國窮如洗,民不聊生的荒亂年月,不屬國民黨正規軍的雜牌軍孫殿英部,被蔣介石區別對待,剋扣孫部糧餉。部下官兵已半年沒有發餉,其軍心浮動,常有開小差的事情發生,上峰若再不撥糧款,恐怕開小差的更多,甚至有嘩變的危險。部隊這一嚴峻的形勢,迫使孫殿英不得不苦思著「解藥」。驀地,一個罪惡的念頭在他腦海萌發——「盜墓去!」 . 於是這缺錢花就成了孫殿英盜墓的一個重要原因。但是,這僅僅是其一。

因是耳聞目睹東陵陵區被破壞的情況。當時孫殿英的十二軍正駐紮在河北省遵化縣境內。東陵自建陵以來,一直設有護陵機構守衛,那裡有管陵人員,並駐有旗兵、綠營兵守護,還有宗人府、禮工部等機構分別承擔陵寢一切事務。但是自1914年(民國三年),經內務部將東陵紅樁以內地區劃歸清室管轄後,守陵人員就以薪餉無著,解決旗民生活困難為名,由護陵大臣報請清室,准予開墾土地,用來維持生計。此後,對東陵土地和林木的破壞逐漸升級。1921年,直隸省(今河北省)省長曹銳以查辦天豐益鋪商盜買陵樹為名,派兵一團查抄沒收天豐益在東陵地區的一切財產,並設立墾植局。至此,東陵完全落於北洋軍閥之手。墾植局實際上是公開盜伐陵樹的機構,東陵陵樹多次遭劫,「儀樹」和「海樹」被盜伐一空,昔日群松蔽日、蒼翠鬱郁的青山,至1928年已變成禿山了。

慈禧的墓畢竟是皇家陵墓,以前沒人動,那是因為根本就沒人動,現在既然你們都在盜,孫殿英就想,反正眼下也沒錢花,那不如我也來摻和一回。典型的破窗效應。正是有了直隸省省長曹銳公開盜伐陵樹的事迹,於是,才有了孫殿英膽大包天,炸毀慈禧陵墓的後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小郝碎碎念 的精彩文章:

奸雄曹操最大的敗筆終釀大禍 殺害關羽的幕後兇手居然是一謀士
崇禎最大錯誤就是殺了魏忠賢 處死之後為什麼還要秘密收葬遺骸呢
乾隆為什麼一再縱容和珅?大清貪官和珅被抄家時錢放在哪裡?
後世眼中的千古奸臣卻是難得的治國奇才 雖有重金卻餓死在路上

TAG:小郝碎碎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