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货币的那些事 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 布币

货币的那些事 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 布币

布币,因形状似铲,又称铲布,从青铜农具鎛演变而来,是中国春秋战国时期流通于中原诸国的铲状铜币。

铲状工具曾是民间交易的媒介,故最早出现的铸币铸成铲状。最初的布币,保留着其作为工具的模样,留有装柄的的銎,原始而厚重,后来逐渐减轻,变薄,变小,币身完全成为片状,便于铸造和携带。

南海区博物馆收藏的铲形布币,春秋。通长9厘米,足宽4.9厘米。首部中空呈銎状,面有三角形钉孔。平肩,弧足,钱体下部略宽,钱文有四个字。

从考古研究来看,钱、铸是两种造型和用法截钱有别的农具,原始的布更接近于钱(铲)而不同于铸。

「布币」乍一听去,好象是由布料制作而成的,但其实它是一种金属货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寻宝阁 的精彩文章:

TAG:寻宝阁 |